人年纪大了,就难免经常要回忆过去,就好比现在我还经常用PSP玩玩魂斗罗、赤色要塞之类的游戏,甚至远比现在很多的大作玩的时间要多得多,也许这说明真的老了。昨夜忽然想起了这些年使用计算机的很多事情,忽然便冒出一个想法,把这些年与计算机相关的事情写下来。留下点纪念,也算没白爱好计算机这么多年。
如果任天堂红白机算计算机的话,那我接触计算机倒是挺早的。第一次见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还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开了计算机课,而实际上这门计算机课一共就只上了两堂课,高中大家也都知道,高考压力很重,这种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必然无法生存,都被语数化政史地的正课所占用。但就这三堂计算机课,让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电脑——APPLE II,第一堂课,老师讲了电脑的一些历史以及电脑的配件,比如显示器、键盘,然后讲了一下BASIC程序。第二堂课,有一个同学小时候学过APPLE II,所以第二堂课时这个同学拿着自己编的程序录入了电脑,运行后是在屏幕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字——他的姓——“周”。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发了一本BASIC的教材,我当天就全部看完了,觉得挺有意思,不过没机会实践。总体来说,这算是我学过的第一门语言,不过没有实践过。
我那时候很喜欢电子游戏,各种类型的,同学中也有不少电子游戏爱好者,当时就想以后学计算机,然后做一个跟VR战士一样的格斗游戏。应该说高中的这两堂计算机课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直接导致我在第一次填写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所填的学校中专业都是只填写了计算机专业,并且在是否服从调配到其它专业那一项里面都填写了不服从。我那时候高考是先填志愿后考试,为了防止填写错误以及为了全市进行平衡,所以先要预填一次志愿。现在想想这也是有道理的,一个地方的好学生很多,如果这些好学生都填写了清华大学,而整个辽宁省当年也就招几十个清华的,那么如果你这个学校或者城市中填清华的人太多必然有很多人要被挤掉,所以第一次预填后会统计志愿的情况,方便大家进行调整。
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所以第一批录取的院校我没填写,因为第一批录取的是并轨院校,学费都比较贵。不过正式填写志愿前,父亲跟我说还是把第一批录取的院校填上吧,毕竟并轨的院校更好一些,至于学费问题,不用太多考虑。所以,正式填写志愿的时候,报了大连理工,在志愿里面,第一志愿仍然填了计算机,但自己也知道,计算机系分数很高,估计考不上,第二志愿是动力与汽车工程。说到这,提一下当年的CCTV2,在报考志愿前,CCTV2搞了一专题节目,连续几期,关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报告,当时看完之后觉得中国汽车肯定大有发展,所以第二志愿毅然选择了汽车。如果没记错的话,主持人应该是方静。上了大学后跟同学聊天,居然我班的大部分人都看过这个节目……
高考的结果就是在我的预料中,去了动力与汽车工程系。别人问我是否很失望,我说没有啊,学汽车不是很好吗?当时心里还真的没觉得没有进入计算机系有什么可失望的,虽然我当初所有的学校都只填了计算机系。不过进入动力与汽车工程系后才知道,这个系原来叫动力系,研究内燃机、汽轮机、热能工程等,汽车专业是上一年才新创办的。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学内燃机也不错,不热门,但也不愁将来的工作。心里唯一不满的就是感觉学校有点骗人的嫌疑。不过所有的大连理工学生应该都会感到学校骗了他们吧,至少那一句“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凌水河畔……”就被无数人鄙视过。无论如何,我一直都没有遗憾过没有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个名头似乎更符合我,爱好如果成为工作有时候也许是很悲催的。
新鲜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一年级好像就有计算机课了,DOS是很主要的内容。为了学习和上机,得买磁盘,那时候学校都是5吋软驱,所以得买5吋软盘。那时候比较普遍的5吋软盘是万盛的,英文Maxell,当时我买了好多软盘,一百多张肯定是有了,后来又买了一盒sony的,看起来质量比万盛的要好,也许是因为价格比万盛的贵所以导致的心理作用吧。当时万盛的盘2块钱一张?这个有点记不住了,不过从专门提供拷盘服务的人那里拷贝一张盘是五毛钱,这个倒是记得很清楚。毕业的时候,大部分都扔掉了,但还是拿回了一盒自己当时比较珍视的软盘,但最后还是都扔掉了。
第一次上机,用的是286电脑,当时按照老师的要求启动系统,然后练习dir、copy等DOS命令。这时我们寝室老八过来了,说他从他老乡那里拷来了足球游戏,玩不玩?我说玩啊,于是把那张软盘中的所有内容拷贝到了我的电脑上,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玩,不知道运行啥,好像只有一个arj.exe文件,运行后出现一堆提示,也不知道怎么就能玩上足球。这时候老八又拿出一张纸,上面写了好几条命令,照着敲了进去,屏幕上一顿刷屏后,目录中出现了很多文件(当年DOS下面称为目录,现在称为文件夹),特别是多了一个football.exe可执行文件,运行football.exe文件,哈,足球游戏出现了。第一次上机,尝试了DOS命令后,我玩上了游戏。不过比玩游戏更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arj软件,这个软件当年的流行程度就相当于现在的winrar或者windows95出现后的winzip。很快就知道了arj的使用方法,当初直接运行arj也给了提示,但是看不懂提示,但当你真正使用了一次arj之后,你就知道了,这个东西是一个压缩软件,当然刚开始并不知道压缩软件这个词,但是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把一个文件分解成很多文件,也可以把很多文件合成一个文件。然后就能看明白提示了,arj -a是添加文件进压缩包,-e是从压缩包中解出,还有许多参数也都很容就可以看明白了。来回压缩解压缩还玩了半天呢,觉得挺有意思。
这次上机老八还有一个得意的地方,有一个大二的计算机系的学生看到老八在玩游戏,然后就借了老八的磁盘,但是拷贝过去后也是不会用arj软件,所以去请教老八,老八回去后跟我们得意的说他教了计算机系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当时没觉得如何,不过现在想想,当年一个大二的计算机系的学生不会用arj软件确实有些意外,也许是这位同学不玩游戏,因为当年为了节省磁盘,几乎所有的游戏及非系统软件都是以压缩包的形式提供的。
既然说到压缩软件了,那么再提一个我后来一直用的压缩软件——ain.exe。当时有四五个压缩软件,arj最流行,但是压缩比貌似最差,我自己曾经测试过,ain压缩速度最快,并且压缩比也几乎是最高的,非常优秀。后来《大众软件》也做了这样的测试,比我自己测的肯定更权威,里面提到了ain更牛叉的一点,就是压缩大量相同的软件的时候压缩比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应该是其他软件都是遇到一个文件就把这个文件压缩了放进压缩包,而ain则是把所有文件统一采样然后压缩的吧,所以相同文件只压缩一次。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其跨平台性、面向对象的特性,使得Java成为了很多程序员入门和深入学习的首选。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Java的许多经典概念,如类的定义、对象的创建、封装、继承以及多态的应用。当学习者浏览这些代码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Matlab平台上构建异步电机的仿真模型。首先阐述了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即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的旋转磁场带动转子转动。随后,具体讲解了在Matlab 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的关键步骤,包括选择和配置电源模块、电机模块以及负载模块。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设置方法,如电源的幅值和频率、电机的额定功率和电阻电感值、负载的转矩等。此外,还探讨了仿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例如参数敏感性和仿真稳定性。最后强调了该仿真模型对于科研人员探索新控制策略和工程师进行产品开发的重要意义。 适合人群:电机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希望深入理解和优化异步电机性能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虚拟环境中测试不同条件下异步电机行为的研究项目或产品研发前期。主要目的是减少实物试验的成本和风险,同时提高设计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基本的建模指导,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小贴士,如避免常见错误、提升仿真精度的方法等。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松下FP-XH双PLC实现的10轴摆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编程方法,涵盖输出与调试、报警与通信、启动与复位三个主要部分。通过PC-LINK通信协议实现双PLC间的数据交互,并结合维纶通触摸屏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具体代码展示了轴控制、报警处理、通信数据传输等功能的实现细节,强调了程序的易维护性和高效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松下PLC和维纶通触摸屏的用户。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多轴联动控制的工业应用场景,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目标是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维护难度。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示例和实际操作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技术。此外,还讨论了一些优化技巧,如通信负载管理、异常处理机制等,有助于提升项目的可靠性和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菱FX3U PLC的结构化编程方法及其在变频器通信和伺服控制中的应用。首先解释了结构化编程的概念,即通过ST(结构化文本)、FBD(功能块图)和FB(功能块)三种方式将程序模块化,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文中展示了具体的编程实例,如变频器通信的参数初始化、伺服控制的位置和速度设置等。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利用FB块封装常用功能,简化主程序的设计。通过这些方法,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被分解为易于理解和管理的小模块。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三菱FX3U PLC编程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变频器通信和伺服控制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掌握如何使用ST、FBD和FB块构建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提升项目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良好的注释习惯和合理的程序架构设计对于后续维护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采用结构化编程可以使系统更加灵活,便于未来扩展和升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锁相环(PLL)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涵盖基本概念、组成部分(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并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了PLL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设计指标、选择合适组件、环路参数设计等。此外,文章还探讨了PLL的进阶设计,如低相位噪声设计、宽带PLL设计、集成化与数字化PLL等方面的内容。文中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技术细节和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深入了解PLL的实际应用和技术难点。 适合人群: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对PLL设计感兴趣的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掌握PLL设计原理和技巧的专业人士,旨在提高他们在PLL相关项目中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PLL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了许多高级主题和技术细节,如不同类型的PLL实现方式、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等,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和应用PLL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COMSOL进行直流电弧放电的多物理场模拟。模型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方程,计算电弧的稳态温度、流体速度和电磁场分布,并考虑电极熔化的影响。文中探讨了磁流体方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并展示了如何在COMSOL中定义几何结构、设定物理场及其边界条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电极熔化过程的模拟,采用焓-多孔介质模型来描述熔化和凝固现象。通过这些模型,可以深入了解电弧放电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适合人群:从事电弧放电研究、焊接工程、等离子体加工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和分析直流电弧放电过程的场合,如焊接工艺优化、等离子体切割设备设计等。目标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具体参数设置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COMSOL建模,同时强调了数值稳定性和求解器配置的重要性。
超过100个项目组成的项目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动态规划(DP)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并详细介绍了在MATLAB平台上的具体实现。文中强调了严格控制电池荷电状态(SOC)始末值一致性的必要性,这是为了确保电池寿命和系统稳定性。通过动态规划算法,能够从全局最优角度规划能量分配,同时考虑了动力系统性能衰退的因素。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解释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工况调整功率需求序列,以适应城市拥堵、高速巡航等多种情况。此外,还讨论了目标函数设计中的创新点,如引入燃料电池效率衰减因子,以及如何通过状态网格化处理精确控制SOC。 适合人群:从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系统效率、延长组件寿命,并确保SOC始末值的一致性。目标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还深入解析了每一步骤背后的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规划算法于实际问题中。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气控制仿真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通过七个经典案例深入剖析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文中不仅展示了电机正反转、星三角启动、两地控制、反接制动等常见电气控制逻辑的具体实现,还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梯形图示例。此外,文章强调了仿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如通过调整参数观察实际效果,以及利用自定义元件库进行个性化设计。仿真软件使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变得直观易懂,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初入职场的电气工程师及其他对电气控制系统感兴趣的从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学习和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②作为实验工具,验证各种控制逻辑的实际效果;③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进行创新设计和故障排查。 其他说明: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详细的步骤讲解,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上手并深入理解电气控制仿真软件的强大功能。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际操作,该软件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有限元分析在电力电缆套管电场和相变模型中的具体应用。首先,针对电缆套管电场分析,文中展示了如何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三维电场建模,通过设置材料参数、边界条件以及网格划分来精确模拟电场分布,揭示了传统经验公式的局限性。其次,对于相变传热问题,作者结合ANSYS和COMSOL平台,探讨了焓-孔隙度法在模拟石蜡熔化过程中的应用,强调了自然对流对相变过程的重要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求解器的选择和优化技巧,如GMRES迭代法和自适应网格重划分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电缆绝缘设计、相变材料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电力电缆套管电场分布规律和相变传热机制的研究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设计精度和可靠性。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细节,建议读者具备一定的电磁学、热力学基础知识,并熟悉相关仿真软件的操作。同时,关注文中提供的具体参数设置和编程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带有注意力机制(SE模块)的U-Net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定义多个子模块如DoubleConv、Down、Up、OutConv和SELayer,最终组合成完整的UNet_SE模型。DoubleConv用于两次卷积操作并加入批归一化和激活函数;Down模块实现了下采样;Up模块负责上采样并将特征图对齐拼接;SELayer引入了通道间的依赖关系,增强了有效特征的学习能力。整个UNet_SE架构由编码器路径(down1-down4)、解码器路径(up1-up4)以及连接两者的跳跃连接组成,适用于医学图像分割等任务。 适合人群:有一定深度学习基础,特别是熟悉PyTorch框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医学影像或其他领域内的图像分割问题;②探索SE模块对于提高U-Net性能的作用;③学习如何基于PyTorch搭建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 其他说明:本文档提供了详细的类定义与前向传播过程,并附带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用例来展示模型输入输出尺寸的关系。建议读者深入理解各个组件的功能,并尝试修改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03_大事件前端开发.pptx
HCIP园区网综合拓扑实验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含风光、储能、柴油发电机和燃气轮机的IEEE33节点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旨在最小化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通过粒子群算法求解每个电源的最佳出力情况。文中详细介绍了粒子群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配电网调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目标函数的设计、粒子初始化、速度与位置更新机制、约束处理方法等。此外,还展示了Python代码示例,用于解释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流程,并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粒子群算法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配电网调度方案的实际工程场景,如分布式能源接入后的电力系统调度。主要目标是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佳的电源出力配置,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多源电力系统优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文中提供的Python代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粒子群算法。
电赛复习最新资料.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有限状态机(FSM)能量管理方法的设计与实现。首先解释了有限状态机的基础概念及其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背景。接着展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包括状态定义、状态转移逻辑和能量分配策略。文中通过多个代码片段演示了如何根据电池荷电状态(SOC)、燃料电池功率等因素确定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合理分配能量。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调试经验和优化技巧,如滞环控制、自愈机制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系统效率和电池寿命。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和控制系统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的研发项目,旨在提高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可以直接运行,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作者强调了简单可靠方案的实际价值,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时。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整车控制器(VCU)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VCU模型、控制策略以及说明书和接口定义文档。首先,文章通过Python代码展示了VCU模型的基本框架及其工作原理,如接收输入信号并输出控制指令。接着,重点讨论了控制策略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了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和扭矩仲裁逻辑,并提供了MATLAB和C语言代码示例。此外,还强调了说明书和技术文档对于VCU开发的重要性,尤其是接口定义文档中的CAN矩阵和信号定义。最后,分享了一些实际开发中的经验和技巧,如状态机管理和故障恢复策略。 适合人群: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VCU的工作机制,掌握其内部逻辑和外部接口的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中。同时,也为初学者提供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路径。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包含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穿插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分享,有助于加深对VCU的理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Abaqus中进行CRTS I、II、III型无砟轨道建模的方法和技术要点,涵盖了轨道不平顺模拟、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分析以及相关Python脚本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不平顺的随机生成算法、CA砂浆层的高效模拟方法、车轨耦合中的轮轨接触力传递、弹簧批量施加的自动化脚本、地基耦合模型的优化设置等。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实用的Python代码片段,帮助提高建模效率并确保计算精度。 适合人群:从事铁路工程仿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熟悉Abaqus软件并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动态行为的研究项目,旨在提升轨道建模的准确性、计算效率及结果可靠性。通过掌握文中提供的技术和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建模步骤和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基于实践经验的优化建议和注意事项,有助于避免常见错误并提高工作效率。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软件的双温模型进行金属和半导体材料激光烧蚀仿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双温模型将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分离计算,解决了材料在高温下同时发生变形和蒸发的问题。文中讨论了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的耦合方程、变形几何烧蚀的实现、应力场和流场的耦合处理,以及提高计算稳定性的技巧。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和参数设置,展示了如何在COMSOL中搭建并优化这一复杂模型。 适合人群:从事激光加工、材料科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金属或半导体材料在激光烧蚀过程中发生的热-力-流动耦合现象的研究项目。目标是帮助用户掌握COMSOL双温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提高仿真精度和计算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多个实用的代码片段和参数设置建议,有助于解决常见的数值不稳定性和计算发散问题。推荐参考文献进一步深入理解双温模型及其应用。
高通camera camx usecase ZSL topology拓扑图基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