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
327481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
学武与做人,其实有很多、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学武,讲求功、技、艺;做人无非仁、智、礼。
任何一门中国武术,无论外家、内家,还是南派、北派,都讲究功、技、艺;对于武术,日常能展示的、外行能看到的,往往是技,甚至是艺的层面。所谓技,即为技能、招式、技巧等外在可观可感的那部分;所谓艺,往往是那些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的高超展示效果;所谓功,才是真正的功夫的本质。【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一分钟是艺,十年功就是这个功,这个锤百炼的苦功。功为技之基础,技为功之应用,艺则是功通过技的终极展现。普通的学武之人,能够将功夫展示到技法上;真正有智慧、悟性高的人,才能够将功夫展示到艺术层面。
功为本,技为体,艺为用。学武之人,真正的学武之人,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功的练习;其余时间才用于技巧的训练与应用,在实战过程中反复训练便掌握各种手法、身法、腿法的技巧,让身体对各种情况形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让身体建立符合所学武术所要求的那套用力习惯;同时在训练技巧的过程中不断验证功的练习是否正确性和精准性,并不断修正功的练习方法。而绝对不是局外人看到的整天在弄外形上、动作上的东西。
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何种行业,其本质都是在做人,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做不同的人;做人本身而言无外乎仁、智、礼。个人浅见,仁为立身之本,智为人之支撑,礼为人之表象。
克己复礼谓之仁。孔子讲温、良、恭、谦、让,其实都也是在讲仁,整部《论语》,都是在讲仁。用现代的话说,仁,是个人自身道德、品行、修养等个人内在本质的总称,包括每个人对社会现象、群体关系的价值体系。
智,儒佛两家讲的智,是指智慧。智是基于知识、学问,而运用知识和学问处世为人的原则、方法。我们常说的某某是学什么专业的,某某拿到什么学位,是某某领域的专家,其本质都是在谈论此人的智,甚至更确切的说,是学问,是知识,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智慧。“拥有知识并不表示拥有技能;拥有技能并不表示拥有学问;拥有学问并不表示拥有智慧。”讲的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和差异。我们学的文史政、数理化,基本上都是关于某个科学分支的专项知识,在我的学校教育过程中,貌似没人老师真正教过我们关于我们自身的学问。因此,我时常觉得自己在特定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但处世为人缺乏智慧;反省下来,学识的积累固然还没有达到转识成智的那个程度,然而更多的还是自身的道德修养太欠缺。
礼,即恭俭庄敬。礼是人格的修养,人品的熏陶,是人在处世、交往、为人中言行举止的展现;而远远不只是礼节、礼貌的那个礼。“克己复礼”是克服自己的妄想、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到达那个礼的境界才叫做仁。
很多时候,事业不成功、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幸福,当领导的不能带领团队走出泥泞,做下属的不能尽心尽责,如此等等,都不完全是由于我们的专业知识不丰富、工作能力不够强;而是我们自身的修养不够好。离仁的标准相差太远,温、良、恭、谦、让没有做好,而这一切,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导。
当面临困境、遭遇挫折时,我们总习惯用理性思维去深思、去剖析问题的根源,企图想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去拔除这个病根,而期待一切的问题因此迎刃而解。在这个“科学万能”的年代,似乎理性的科学方法、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不再需要去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正如,只要拐杖足够牢固,我不需要再考虑自己能够站得多稳。
面对事业的重挫,面对尘世的迷惑、面对前途的曲折,我们有太多的看不透,更有太多的放不下,也有太多的困惑与迷茫。何也??
真正学武之人常常将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着苦练内功;而只将有限的时间用于研习各类技法。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却将几乎毕生的精力用于对智力的提高与追求,而对自身的人品、才具、道德等为人之本视若罔闻。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或许,唯有不断的解决自身的问题,持续地提升内心的修养,去接近仁的标准和境界,从根本上释放自己的胸怀、拓展自己的眼界。即若如此,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我们都能如沐春风、波澜不惊。
分享到: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
相关推荐
《易经·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就是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需要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
本节课主要围绕“维护做人的尊严”展开,是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认识到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维护做人尊严】是中学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主题,主要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旨在培养他们对自身及他人人格尊严的认识和尊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湘教版中学教案,旨在让学生理解公民的人身权利,特别是人身自由、生命...
2. **将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学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内容,渗透人生道路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坚韧意志...
- 传统美德包括但不限于仁、义、礼、智、信等,它们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具有永恒的价值。 - 美德对个人和集体都有积极影响,培养良好品德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一环。 总结,本预学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
人格权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这些都是构成个人尊严和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权利。 2. **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不仅学习科学知识,还学习到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知识是我们成长的基石,也是我们未来承担重任的武器。通过刻苦学习,我们可以拓宽...
1. 自信与态度:演讲稿中强调了自信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成功的基础。自信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表现在实际行动中,是推动个人前进的动力。演讲者坚信自己有能力胜任部长一职,并表示愿意接受挑战。 2. 工作经验与能力...
李从坤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这一转变得益于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做人的深刻理解。 此外,文档中还引用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强调了在现实生活中,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书中提到的祥子的遭遇...
2. 诵读经典的意义:诵读经典如古诗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圣贤的思想,学习他们的做人道理和处事智慧。这些经典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智慧,对个人成长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3. 古...
而师父尽管武功高强,但在教徒上的疏忽,使得他无法避免与徒弟的冲突,这也反映了教育者责任的重大。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育还是职业训练,技能的传授都应伴随着人格的塑造。单纯追求技术的精湛而忽视道德品质的...
我遵循“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学习”的原则,积极参与各类课程,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深信,良好的品德是个人成长的基础,也是构建安全网络环境的基石。因此,我始终致力于自我反省,提升个人...
6. **教学传统**:学校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强调适应学习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7. **目标设定**: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远大志向是成功的动力,也是克服困难的武器。 8. **脚踏实地*...
通过加强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写字如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如范仲淹、詹天佑、晏子,展现了民族英雄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语文...
最终,他们找到了在武勘院参与勘察工作的机会,得以深入到地理专业的工作前线,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到实地工作,并有机会在广东沿海地区工作,了解和观察海洋地貌。 实践中的启示主要包括: 1. 展示自我:学会如何在...
4. 强调武德:武德是跆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尊重对手、尊师重道,以及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跆拳道的礼仪与精神是其独特文化的一部分。“以礼始以礼终”的原则贯穿于训练和比赛始终,体现着武术家的尊重和谦逊...
实习期间,作者学会了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同事关系,认识到做人的重要性超过做事。无论学历高低,工作性质如何,都要抓住机会展示自我,积累经验。实习是一个为未来打基础的阶段,每一次的经历都能促使个人成长。 ...
例如,过去几年的主题涉及到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梦想追求等,这些主题的探讨让孩子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公民。 观看《开学第一课》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各种活动,他们领悟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生活哲学,这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宝贵经验。 总的来说,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体验,它不仅提供了知识的学习,更塑造了孩子们的性格...
1. 教育学生应先树立正确的心态和观念,再教授技能,因为仅有技能而不懂得做人是不够的。 2. 强调行动胜于言辞,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成长。 3. 激励学生具备快速、认真、刻苦、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论遇到多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