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anzong2000
  • 浏览: 56075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明朝皇帝

 
阅读更多

1.        明太祖朱元璋

年号洪武1368——1398年,废除丞相制。策划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即经济领域的空印案郭桓案,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蓝玉案

郭桓案: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zuobi,盗卖官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

2.        明惠宗朱允炆

太子朱标在盛年时死去,由朱标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皇帝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并且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燕王朱棣的叛乱攻入皇宫,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建文皇帝生死不明,苏州有个建文帝避难时的井。方孝孺被朱棣灭了10族。李景隆,一代名将李文忠之子,被建文委以重任,屡战屡败,最后大开城门,欢迎燕王入城,疑似卧底。

朱棣在宁王处用计夺得朵颜三卫时,大本营北平遭到李景隆的攻击,李景隆怕都督瞿能抢得功劳,错失良机。城内的朱高炽往城池上不断浇水使得无法攻城。朱棣带领外援赶回,在郑村坝大战李景隆。双方都损失太大,李景隆胆小如鼠连夜南逃,却未通知还在围攻北平的士兵,至此,郑村坝战役以李景隆的彻底失败,朱棣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李景隆退到德州,整顿自己的部队,挑选都督平安为先锋,北军到达白沟河后正好遇到了先锋平安的部队,平安发起冲锋。另一位将领郭英携带着大量新式武器——地雷,当北军被平安击败并撤退时收到了郭英的这份大礼,只能拿人来排雷了。

再战之时,在瞿能发动冲锋,朱棣军队即将崩溃时,帅旗被风折断,朱棣是抓住战机发动了猛攻,南军惊慌失措之余无力抵挡,全军溃败。素来有逃跑传统的李景隆更是二话不说,率大军向南方逃窜,老前辈郭英也不甘人后,估计他对李景隆失望已极,逃命都不愿意和他一起走,独自向西逃去。白沟河战役结束了,在此战中,朱棣战胜了强大的南军,虽然胜得有些侥幸,但毕竟还是胜了,他从此初步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盛庸、铁铉一代名将。李景隆兵败一直逃到济南管粮饷的铁铉不断的收拢那些被击溃的士兵,奔赴济南,李景隆又已逃跑盛庸、铁铉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燕王朱棣刚进城门,众士卒高呼"千岁到",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轰然而落旋即砸烂了朱棣的马头,知是中计的朱棣换马急返,方得幸免一死。铁铉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燕军不便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燕军遂于九月四日解围去,由是南伐不敢再取道济南。铁铉又与大将军盛庸合兵,乘胜追击,收复德州诸郡县,兵威大振。

建文晋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之后又让他担任了兵部尚书,这位并非干军事出身的书生能够担任最高军事长官,实在要感谢朱元璋的清除功臣活动和李景隆的愚蠢无知。撤换了李景隆总司令的职务,并将此职授予盛庸。

盛庸准备北伐后,朱棣先发制人,统帅盛庸准确地判断了形势,转攻为守,吸引北军前进。盛庸放弃了很多城市选定了决战的战场——东昌。盛庸的军队中骑兵既不多也不精,但这些士兵却装备了另一种武器——火器和弓弩。盛庸料定朱棣左翼攻击失败后会转而攻击中军,便设下陷阱,遇朱棣攻击时安排中军后撤,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再进行合围发动进攻,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而朱能立刻率领自己的亲兵向南军包围圈猛冲在乱军中找了朱棣,并和他一同冲出重围。

东昌之战成全了盛庸的威名,之后盛庸率领二十万大军在夹河再次遭遇朱棣的军队。朱棣亲自侦察阵型,然而此时盛庸终于发现,自己并不能把朱棣怎么样!对付这种侦察骑兵,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枪,把他打下马来,然而皇帝陛下的教导始终萦绕在耳边,无论如何是不能开枪或者射箭的,因为那会让仁慈的皇帝陛下担负杀害叔叔的罪名。他只能派出自己的骑兵去追击对方,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之后战斗完全陷入了僵局,但风刮了起来,偏偏还是东北风,南军的士兵们顶着大风沙,眼睛都睁不开,盛庸本人见势不妙,立刻收拾人马逃走。他似乎意识到了上天并不站在自己这边。夹河之战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朱棣军队的士气,而原本接应盛庸军的吴杰、平安部队听到己军战败消息后都闻风而逃,转而驻守真定。战争形势又一次向有利于朱棣的方向发展。

朱棣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并贯彻了他一直以来不用阳谋,只玩阴招的战术思想,诱使真定守军出战,吴杰果然上当,在滹沱河和朱棣又打了一仗。在此战中,朱棣仍然充分发挥了防弹衣的作用,并在战役最关键时刻又得到了大风的帮助,顺风破敌,打败了吴杰军。

朱棣潜伏在宫中的宦官派人给朱棣送信,表示京师兵力十分空虚,如趁虚而入,一定可以一战而定。道衍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谋士,济南打不通,而徐州可以

南京失守后,至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终被陷。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成祖命人将铁铉的耳、鼻割下来煮熟,塞入这位忠臣口中,问他好不好吃。铁铉回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后来铁铉被当场寸磔,投入油锅,铁铉被烹杀时是骂不绝口 年三十七岁。

成祖入京师,庸以余众降,即命守淮安,后因被疑而自杀。

3.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

就藩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开创永乐盛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解缙、姚广孝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明成祖又设立东厂。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设置内阁,永乐朝内阁没有真正的实权,只是高级秘书。建造紫禁城。

郑和下西洋所进行的官营海外贸易使得明王朝获得高额利润,并非得不偿失。但是由于明代文官集团的性质,通过科举制度选来出拔的文官集团,所代表的恰恰是中层的那部分大商人大资本家集团的利益。可以说海外贸易是一快巨大的肥肉,明代资本家商人集团对这块肥肉说是垂涎欲滴。但从永乐开始实行郑和下西洋的政策开始,海外贸易所产生的巨大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在国家中央?府政?手中,商人资本家们心里如火烧爪挠一般,看的眼热,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凭借他们的实力,在当时自然无法和国家组织的郑和这样超级大船队进行商业竞争。作为商人资本家集团的利益代言人,文官集团自然也就拼命想要终止这种国家垄断的海外贸易,更何况下西洋活动的后果还最直接的触犯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本身。明成祖生前,他们自己也知道无法欺骗蒙蔽皇帝去终止郑和航海,但到了明成祖死后,他们就群起发动舆论攻势,竭尽全力的丑化贬低郑和航海下西洋的活动,几乎把下西洋说的一无是处。

杨荣、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杨士奇以学行见长,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宣宗即位后,罢弘文阁不置,杨溥被检入内阁,开始与杨士奇、杨荣等阁臣共掌机务。他与另外两杨一起倡导了台阁体,成为一项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

杨荣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竭尽才智,正直勤劳,安定社稷,爱民亲仁,尚不失为贤相。

4.        仁宗朱高炽

年号洪熙。明成祖朱棣长子。成祖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朱保住了北京城。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进谗言使得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远征蒙古之役的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秘不发丧。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即位后,改年号洪熙,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朱高炽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朱高炽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登上皇位后,立刻下令释放还在牢房里面坚持学习的杨溥同学,并将其召入内阁。此时杨士奇和杨荣已经是内阁成员。明代历史上最强内阁之一——“三杨”内阁就此形成。

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在位不到一年,但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

如果让这位明仁宗接着干下去,相信大明帝国一定能够繁荣兴盛,欣欣向荣,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命”,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究竟朱高炽因何暴卒已成历史之谜,一说被大臣李时勉上表气死的,其实朱高炽并不荒淫。另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继他之后登位的宣宗害死的。三说是因后妃矛盾,误服毒酒而死。四说是明人写的《病逸漫记》中记载的,据说是出自当时的当值太监之口,说明仁宗朱高炽是因误服所谓的灵丹妙药中毒而死。

5.        明宣宗朱瞻基

年号宣德,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与明仁宗时期并称仁宣之治

登基之后,摆在宣宗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问题。皇叔朱高煦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开始造反,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朱高煦弃城投降,被软禁在了逍遥城。三年后, 宣宗带着内侍前去探望。不想朱高煦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用脚将宣宗勾倒。宣宗惊魂未 定,恼怒异常,命人将朱高煦罩在一个300斤重的铜缸下,四周围以柴炭,放火将其活活烧 死。铜缸都被烧化了,朱高煦的尸骨当然无存。

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安南到了宣德朝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成祖曾经兴兵80万征讨交阯,将其并为明朝的一个省。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 时有发生。后宣宗册封黎利为国王,安南再次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但仍然是明朝的附属国。从此到明朝 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放弃安南,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除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

宣德帝在宫内为宦官提供正规的书本教育, 黄帝需要信得过的奴仆去处理他私人的文件。其他的集团都不能提供这样的忠诚和机密性。每当皇帝并不简单地采纳大学士们提出的决定,他们关键性的作用就突出起来;这时司礼监的宦官被指望代表皇帝采取适当的行动。此外,各部一般不能与皇帝一起讨论和复审宦官的建议,那些转递文件的宦官就能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上下其手。结果是,他们取得空前的机会去滥用皇帝的特权。

宣德年间宦官的崛起是以前行政发展的结果。三杨因未能警告皇帝不要以他那种方式使用宦官而受到现代历史学家的批评,但是宦官篡夺皇帝权力的能力归根结蒂取决于皇帝本人的脾性。就宣德帝而言,这位君主似乎能够控制他们。他不但屡次下令减少宦官的采购和诸如伐木和造船等宦官的指导活动,而且他处决和严惩了那些犯有重罪的宦官。但是,由于提供了正规教育和使用他们处理公文,他无意地为他们滥用权力开辟了道路。当某个皇帝宁愿怠忽职守或不问政事时,宦官滥用权力的情况变得最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宦官最后便高踞在一个无强有力的领导和其权力体系也处于混乱状态的官僚体制的顶点。结果,他们为后来明政府的败坏而承受了大部分的责难。其实宦官的权力只是皇权的一部分,明朝宦官的权利受到皇权的控制,用于对抗士大夫,并不象汉朝。

宣德帝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1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他在位只有10年。

6.        明英宗朱祁镇

年号正统9岁即位。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在漠北,当时的蒙古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朝,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英宗御驾亲征,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明军开始撤退,在土木堡明军被也先军赶上,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后,便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杀奔北京。明军以逸待劳,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抵挡住了瓦剌军的攻势。此时,各地的勤王军也陆续赶到京城,也先只能退回大漠。北京大败之后,瓦剌又在与明军的多次交战中惨败。景泰元年六月,也先挟持英宗到大同。七月朝廷下令禁止山西民运粮大同。八月,也先释放英宗。

英宗回到北京,代宗尊他为太上皇,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内,景泰八年春正月,景泰帝重病,众大臣请求皇帝早日建储,不许。同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太上皇(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天顺元年,英宗论夺门迎复功,封石亨忠国公,其余功臣皆各有赏赐。又清算拥立景泰帝的旧臣,听信徐程不杀于谦、夺门无名意欲之之罪冤杀于谦。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日(1464223),英宗驾崩,两次共在位二十二年,享年三十八岁。

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对外号称怀孕,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

7.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对待,这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

英宗被俘,王振被杀,群臣的怨气得以倾吐,众大臣跪在午门哭谏,要求郕王惩治王振的党羽,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 郕王见状唯恐发生哗变,准备逃走,这时于谦站了出来,他拉住郕王的衣袖,对郕王解释大臣门并不是冲着郕王来的,只要郕王能够惩治王振的党羽,群臣愿意辅佐郕王共图大业。

景泰帝下明诏,各边守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这样,也先妄图利用英宗骗取明朝财物,城池的计划失败,于是气急败坏也先率领大批瓦剌骑兵铺天盖地向京城涌来。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的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瓦剌骑兵以沉重打击,也先不得已退回草原。风雨飘摇的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景泰朝的政治与正统朝相比应该说是比较清明的,但是景泰帝在处理英宗与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重大的错误,这也导致了他后来悲剧性的结局。景泰帝在坐稳帝位之后,就犯了宋高宗的毛病,不愿迎接上皇回京,生怕会影响自己的帝位,并因此与朝臣发生了一些龃龉之事。这时又是于谦站了出来,他保证上皇归来不会影响皇帝明英宗的位子,希望皇帝能遣使去迎接上皇,景泰帝终于被说服,但是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迎接。谁知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太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景泰帝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景泰帝也减了又减,将英宗迎回了北京,并软禁在南宫内。

 景泰帝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朝臣门不愿公开反对景泰帝,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景泰帝的亲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谁知,天背人愿,朱见济早夭,景泰帝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得了重病,建储的问题又成了热点问题被摆上了朝堂,然后爆发了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景泰帝也于不久后去世,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于谦、王文被杀,明朝历史上景泰帝的统治时期就这样宣告结束。

8.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

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

随着明朝土地兼并的严重,广西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归于失败成化朝最显眼的两位人物都出自这次战斗的俘虏,其一就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另一个就是孝宗皇帝的生母纪氏。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设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西厂,使得明朝的厂卫制度达到顶峰,而汪直就掌握着西厂的实际指挥权。由于汪直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的交相弹颏,宪宗皇帝也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之后又将他贬到了南京,大太监汪直渐渐在历史中消失了。

汪直走后,朝廷并没有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奸佞。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

朱见深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竟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宫女,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位宫女就是万贵妃。她的出现造成了明朝第一个外戚乱正的局面。由于万贵妃的亲生子的早夭,为避免失宠,他开始控制被皇帝临幸的宫女,一旦发现宫女怀有身孕,不是强迫打胎,就是致死。险些使朱见深断了子嗣。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暴亡,朱见深也因悲伤过度于数月后去世,为太子朱佑樘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万氏比朱见深年长17岁。从朱见深2岁起就陪伴其左右,在朱见深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里,万氏一直守护在朱见深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这也是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

成化一朝的储位,是在成化十一年(1475)就确立了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年仅6岁的朱祐樘被立为太子。之前的六月,太子的生母纪氏已经去世了。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太监张敏向皇帝告之,才得以父子相见,几个月后被立为太子。接着,纪氏就死了。死的原因据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的一个老太监说是自缢的。太监张敏也因为害怕万贵妃的报复而吞金自杀了。在宪宗的生母周太后的保护下,太子才得以保全。

9.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

年号弘治,宪宗皇帝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fubai状况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出现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地坎坷不幸,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该宫女心生恻隐,不忍下毒手,便谎报说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在门监张敏的保护下才得以保全,被偷偷地养到六岁。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极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大臣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但是人们很快就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使明朝有了中兴的希望。 而这位皇帝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pohai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明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

明孝宗统治的后期,他对佛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   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孝宗皇帝醒悟后,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孝宗皇帝欲重启下西洋,但刘大夏等文官摆出一副义正词严,道貌岸然的姿态,竭力把下西洋丑化为大弊政,说是有害无益,刘大夏还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档案资料藏匿起来。还自诩是为民命请的壮举.再次下西洋一事于是作罢。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三十六岁的孝宗与世长辞。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后世史家给予明孝宗给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为中兴明主,其功绩不亚于太祖、成祖。在个人品德方面,更胜于太成。

明代历朝国家赋税收入,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为高峰。正统年间,由于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赋税收入锐减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从此以后,景泰天顺成化始终徘徊于二千五百万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 ,而弘治朝却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赋入高峰。其实这不仅是赋税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增长。

10.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明孝宗长子,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孝宗去世后,十五岁的武宗即位,改明年为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在刘瑾的引导下,玩得越来越离谱。刚正廉洁的大臣联名上书请求严惩八虎,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老谋深算的刘瑾在皇帝面前声泪俱下地哭诉使武宗心又软了下来。第二天他惩治了首先进谏的大臣,内阁成员谢迁刘健以告老还乡相威胁,但是被武宗欣然批准,群臣失去了领头人,只好做罢。就这样,一场反对八虎的运动,以八虎的最终胜利而告终。

刘瑾武宗的宠幸权倾朝野,但是他忽略了太监内部的争权夺势,最终,大太监刘瑾死于了另一个太监张永之手。刘瑾死後,後宫并没有安定下来,又出了佞臣钱宁江彬

有一次武宗化名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与鞑靼小王子的小股部队接仗。

宁王朱宸濠叛乱,武宗御驾亲征谁知行到半路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之后他就逗留江南肆意玩乐,一天,武宗亲自驾着渔船在江上打鱼,玩得兴起,不慎跌入江中,差一点被溺死,左右将他救起,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天气,江水寒冷,加之武宗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自此开始生病,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起来。武宗匆匆回到京城之后仍不收敛,照旧纵情荒淫,身体日益虚亏,虽然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有挽回武宗的生命,数月之后,武宗病死于豹房,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由于武宗没有子嗣,皇位不得不落于皇室旁系之手,孝宗一脉从此结束。

明代宦官专政不同于汉唐时期宦官专政的一个特点。以往朝代宦官专政,宦官势力大到可以操纵皇帝的生死,明代却从没有这种现象发生。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有数月、甚至数年不上朝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不理朝政,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皇帝(如武宗者)此时正是通过宦官来传达圣意,管理朝政。如果有人认为武宗在豹房、宣府穷奢极欲的时候把大权放弃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武宗虽然不入大内,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

武宗虽有着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他之所以听信江彬的鼓动游幸宣府,与这种想法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德十二年十月,正德年间铜手铳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即应州之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谢迁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王艮,王守仁最优秀的学生,并创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学派——泰州学派。(王艮是泰州人)。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此学派影响极大,何心隐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经常闹事,实在是五花八门,龙蛇混杂。 但这一派中影响最大的却是另外两个人,一个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思想启蒙解放的先锋”(官方评价),叫做李贽。而另一个人叫做徐阶

11.    明世宗朱厚璁

年号嘉靖,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十六帝中仅次于神宗。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但不久与杨廷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史称大礼仪之争。执政后期崇信道教,被宫女勒住脖子,吐血数升,史称壬寅宫变。此后不再理政。

杨慎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在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现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杨慎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崩于豹房。杨廷和身为首辅,面对纷繁的国事,调度区画,指挥若定,表现了非凡的才干。

1 定大策,迎立新君

皇太后命大臣议所当立者。杨廷和举《皇明祖训》,主张立兴献王长子(世宗),得到了阁臣们的赞同。太后一如廷和请,事乃定。使这一颇为敏感的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2 擒江彬,消除隐患

武宗死,杨廷和密与太监张永谋,启太后请旨勑彬。先传令军士,扈从南巡者就通州给赏,于是边兵尽出用以剪其羽翼。彬觉,顾瞻无人,遂就擒”⒅。接着,皇太后下制暴彬罪恶,厚赏彬所部诸边卒,散遣归镇安危俄顷之际,杨廷和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粉碎了这场一触即发的叛乱阴谋。

3、革弊政,朝野称颂

世宗未至京师,杨廷和总朝政者三十七日。这一个多月及其后的一段时期,杨廷和不很受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掣肘,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是他几十年宦海生涯中最有光辉的时期。他以革除武宗时弊政为己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办事勤勉,讲求效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 正德、嘉靖之际的遗诏、登基诏都出自杨廷和之手,他的很多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都是通过诏书的形式颁布的。

世宗即位,杨廷和对他抱有很大希望,自信可辅太平,重振大明王朝。但是,一场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的大礼仪争论却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他的宏伟抱负也顿时化为泡影。

a)       杨廷和

四川新都人,明朝著名政治家。12岁中举人。成化十四年19岁成进士,随后他请假归乡结婚,还朝后授翰林院检讨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杨廷和进翰林院修撰,编纂《明宪宗实录》。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身为帝师的杨廷和由詹事进入东阁,专门掌管草拟诰命、敇书。因他在御前讲经学历史斥责谄媚得宠的宠臣,而忤逆宦官刘瑾刘瑾私自拟,贬其为南京吏部左侍郎。同年五月,升任南京户部尚书[7]。又过了三个月,在武宗过问刘瑾关于杨廷和去向后,杨廷和被召回朝廷,提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8]正德三年,加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刘瑾摘录《大明会典》中的一些小错,夺去杨廷和与大学士李东阳等人的二级官俸。不久,因修成《明孝宗实录》的功劳,武宗仍把两级官俸还给他。刘瑾横行霸道,杨廷和与李东阳虽在其中尽力周旋,却也不过是些许抵制补救而已。安化王朱寘鐇以诛杀刘瑾之名,起兵谋反。杨廷和以离间计平定,因叛军以诛刘瑾起兵,杨廷和遂借此机,与常年与刘瑾不合的宦官张永合作并揭发刘瑾罪状,刘瑾于是被伏诛。李东阳致仕归乡后,杨廷和继任为内阁首辅。不久因父亲去世,杨廷和请求奔丧,武宗未予批准。杨廷和遂三次请求,终得武宗同意,并派宦官护送。没过多久,又在守丧期起用,杨廷和连上三疏推辞,最终得以许可。而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为始[14]。服丧刚结束,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杨廷和曾与大学士蒋冕驰马赶到居庸关,计划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朝廷。而武宗却命令谷大用守关,杨廷和无法出塞,只能返回燕京。后处理赵王朱高燧谋反。武宗南巡总共两年,杨廷和留守朝中负责,因为他做事镇静稳重,遂被朝廷内外推重诚服。后武宗落水染疾而终。杨廷和迎立新君嘉靖皇帝,总揽朝政,并经历大礼仪之争。

三年之后,朱厚熜的地位已稳固,并再次试图为生父母封号加“皇”字。这时已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与同僚桂萼等揣测帝意,便纷纷上书重提旧事,议礼之争再起。杨廷和自感大势已去,于是连续上疏乞求退休,并以考献帝议不合而言语暗藏不平。嘉靖三年,世宗批准了他的辞职。并指责其因言语不和归咎皇帝,不合大臣之道。

嘉靖七年(1528),《明伦大典》修成后,世宗下诏判定大礼议中各位大臣之罪。并称杨廷和错误地主张《濮议》,自己诡称门生天子、是决定策立皇帝的国老,按照法律应当斩首,恩削为庶人。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37]。很久后,某日世宗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的积粮还能支撑几年,李时对答称:“还可以支撑数年,这都是陛下您即位初期诏书裁革冗员所节省的结果。”世宗感慨道:“这都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的。”隆庆初年,穆宗恢复杨廷和的官职,并赠太保,谥文忠[38]

b)       杨一清

杨一清祖籍云南安宁,少年时代,被称为神童,14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翰林秀才明宪宗内阁择师教之。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进士,后因不附刘瑾,获罪罢官。之后劝宦官张永揭发刘瑾罪恶,瑾因此被杀。后因为江彬等擅权,辞官而去。嘉靖初年,再次复出,并在大议礼中帮助张璁等人击败当时位高权重的杨廷和,之后以兵部尚书的职位总制陕西三边军务,不久召还京师,加任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大臣。晚年与张璁、桂萼不合,最后反被张璁攻讦去官,诬陷收取张永家二百两黄,郁郁而终。

当朱厚熜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湖北安陆当土财主的时候,他的父亲兴献王曾反复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若朝中有三个人在,必定国家兴旺、万民无忧!”

朱厚熜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也记住了这三个人的名字: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在朱厚熜看来,杨一清就是他的偶像

c)        夏言

擅长青词,以正直敢言自负。夏言因建议天地分开祭祀,而遭首辅张璁猜忌,支持夏言的人不敢露面。翰林徐阶也因反对张璁,被冠以首倡邪议的名义要求“正法以示天下!”,最终到福建延平府任职。后张璁因设计夏言陷阱被揭穿,人格尽失,前途尽毁。

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擢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为首辅。后因严嵩告状“夏言藐视陛下,鄙弃御赐之物,罪大恶极!”而被罢官。严嵩同志自从进入内阁以来,每年必上评选年度贪污人物排行榜,上榜必头名,更为难得的是,连南京的都察院也把他评为贪污第一人,每年上报朝廷。后严嵩因专断而被贬为内阁次辅,夏言重新成为内阁首辅。

期间将徐阶选定东宫人员,职务是东宫洗马兼翰林院侍读,简单说来就是taizidang兼宰相培训班学员,十年之后,他再次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心。

嘉靖十八年(1539)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朝以来,臣子无加上柱国者,唯夏言一人领此衔。 明代嘉靖26年,朝中有一官吏曾铣,面对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3万骑兵进犯,遂决定收复河套地区,夏言极力支持,嘉靖帝也表示同意。可没想,这成了严嵩向嘉靖帝进谗言的机会,夏言被冠以“强君胁众”, 曾铣被逮捕入狱。后又被诬陷为结交近臣,而被被斩首,妻子流放广西,从子从孙削职为民。

d)       严嵩

他是明朝重要权臣,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正德元年(1506),严嵩被选为翰林,成为了一名庶吉士,这一年他二十七岁,年少高才,前途远大而光明——光明时间合计三年。正德四年(1509),严嵩迎来了一个噩耗,他的母亲去世了,严嵩辞官回家隐居。隐居十年之后受内阁首辅杨廷和之邀出山。南京任官,与同在南京的张璁、桂萼有接触的机会。后因好友桂萼因大礼仪事件被重用,由南京调回北京,连升三级提任国子监最高长官(祭酒)。坎坷的人生,狡诈的官场改变了严嵩,他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领悟了成功的秘诀——左右逢源。

夏言十分反感严嵩的行为。经过斗争夏言被严嵩谋害。

e)       徐阶

徐阶(1503年-1583年),因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他斗倒了权势熏天的严嵩。徐阶的忍辱负重是其政治权谋斗争中的杀手锏,而徐阶曲意事严嵩也成了权谋术中的经典案例。幼时以聂豹为师。聂豹从王守仁处学的心学。20岁,明代嘉靖二年(1523)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因父丧在家守孝一呆就是三年。

嘉靖六年(1527),徐阶回到了北京,官复原职,开始在翰林院当文员。三年后因反对张璁整孔老二,而被调离京城。后夏言将其选为东宫人员。徐阶很快成为了朝廷中王学门人的领导者。

嘉靖二十二年(1543),徐阶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行政学院校长,这就是徐阶的第二个人脉资源。两年校长任期之后,徐阶得到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工作——吏部左侍郎,即人事部副部长。后夏言被严嵩害死,徐阶处境不妙,因会写青词被皇帝保护派往翰林院,又遇到张居正。鞑靼部在小王子之后,该部落又出了一位擅长杀人放火的优秀领袖——俺答,围困京城一星期,京郊附近被烧杀抢掠后世称为“庚戍之变”。 徐阶在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提出缓病之计,在嘉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考试录取名单中,有着这样几个名字:张居正、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贞、杨继盛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廷杖一百,有人送与蚺蛇胆一具,说是可解血毒,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杨继盛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断筋二条,受尽三年狱中折磨,后被处死。继盛妻殉夫自缢,死后十二年,隆庆皇帝立,追谥忠愍”。

因杨继盛的弹劾奏章牵扯出裕王,高拱是裕王老师,徐阶、高拱找锦衣卫陆炳请保全裕王。陆炳因不满严嵩作为并没有牵连他人。嘉靖不同意杀杨继盛,于是拖了三年。严嵩在奏疏死亡名单中故意加上杨继盛,终于杀死杨继盛。死亡名单另外两个人分别是闽浙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因抗击倭寇,被严嵩的心腹赵文华陷害而死。

王世贞因帮助杨继盛而被严嵩记恨,其夫王忬被杀。王世贞悲痛欲绝,却无计可施。此后主要工作都放在了骂严嵩上,他曾写就一书,名《首辅传》,篇中大骂严嵩。

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一月陆炳死了,他懂得是非、心存善念,虽然他威风八面、位高权重,被授予太保(正一品)兼少傅(从一品),是明代三公兼三孤衔的唯一获得者。

杨博喜欢呆在兵部、热爱战争,对政治不感冒,也因被严嵩排挤而一直在边疆。

严世蕃守孝期间,严嵩少了得力帮手,而导致嘉靖的信任降低。

心学门人蓝道行在扶乩中,说“奸臣如严嵩,贤者如徐阶。” 邹应龙在徐阶授意下弹劾严世蕃,严嵩因此被罢官,严世蕃入狱发配雷州充军。严嵩软硬兼施拉拢蓝道行却没有成功。

林润弹劾严世蕃擅自勾结盗匪,欲行不轨,还爆出了那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罪行——逃兵。

徐阶罗列严世蕃的罪名以下几点,首先他和罗龙文是哥们,而罗龙文勾结倭寇,严世蕃也与倭寇挂上了钩,他们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往日本。其次,他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最后,他还占据土地修房子,根据现场勘查,这是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严世蕃狗胆包天,竟然在上面盖楼,实在是罪大恶极(这条罪名当年胡惟庸也挨过)。嘉靖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复核之后,立斩严世蕃、罗龙文。严嵩被抄家

f)         抗倭名将

闽浙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被害后,胡宗宪受赵文华看重当上浙江巡抚,选中张经的下属俞大猷(武林高手,读易经悟兵法,著有《剑经》),当上浙江总兵官。另外选中徐渭幕僚,徐渭徐文长,三大才子之一,并精通兵法,却屡考不中。胡宗宪打败海盗头目汪直、徐海,倭患得平。在俞大猷领导的岑港之战,参将戚继光出谋而胜。

戚继光世袭将军,著有《纪效新书》。,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庚戌之变”中曾写《备俺答策》广泛流传,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后在蓟门巡边三年,自学孙子兵法。后调任浙江,胡宗宪任命其为宁绍台参将,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宁波、绍兴、台州三地分军区司令员。在明代的优秀将领中,论作战勇猛,运筹帷幄,戚继光的整体素质应该能排在前五名,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军事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作用,却是因为他有着一项无人可及的专长——训练,练出戚家军,所向披靡。却在岑港受挫,总结出地理决定论。后在义乌选拔兵士。心学门人顺之将自己所著的《武》送给戚继光,戚继光从中学习阵法,以鸳鸯阵对付倭寇。在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它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戚继光结交大靠山张居正。浙江倭患平定后,倭患转战福建。胡宗宪被削去官职,逮捕入京,五十四岁的胡宗宪选择了自杀,在牢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戚继光和官复原职的俞大猷一起进军福建,历经兴化、仙游之战,清除了福建的倭寇。此后的五年中,他又穷追猛打,至隆庆元年(1567),为祸中国数十年的倭患终于被平息。

       俞大猷后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最高职务——右都督(一品)。万历八年(1580)去世,年七十七,追封左都督。

戚继光去了蓟门,成了戚总兵。徐渭自杀不成,因误杀妻子在牢房中关了7年,后流浪到蓟州,再次见到了戚继光。投奔李成梁,教授其长子李如松和次子李如柏后继续流浪。二十多年后,李如松在朝鲜打败日本。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徐渭卖光了所有的字画,贫病交加,且无人理会。不久之后,他带着满腔的悲愤静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年七十三。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明朝皇帝.pdf

    明朝皇帝.pdf 明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

    明朝皇帝短命原因.pdf

    从明太祖起,除了个别几位皇帝外,多数明朝皇帝都未能长寿,这在历代王朝中并不多见。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 首先,不健康的养生习惯,特别是服用丹药的风气,在明朝皇帝中颇为盛行。一些皇帝如孝...

    明朝皇帝顺序表.pdf

    下面将详细讨论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明朝皇帝及其在位期间的主要事迹。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最终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

    明朝皇帝列表PPT学习教案.pptx

    下面,我们将通过梳理明朝皇帝列表,深入探讨明朝的历史轨迹。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即明太祖,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元朝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汉人皇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pdf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共有16位皇帝,从太祖朱元璋到最后的崇祯...16.崇祯(1627-1644):光宗的第五子,在位17年,最后一位明朝皇帝。 知识点:崇祯的登基,在位17年,明朝的灭亡。

    明朝皇帝列表学习教案.pptx

    【明朝皇帝列表】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篇章,涵盖了明朝自朱元璋建立至崇祯皇帝结束的全部皇室成员。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历经十六位皇帝,时间跨度从1368年至1644年。下面将详细讨论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

    明朝皇帝的简介及列表顺口溜.pdf

    【明朝皇帝概述】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始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创立,至1644年灭亡,历经十六位皇帝,共二百七十七年。这个时期的皇帝们各具特色,有的开疆拓土,有的励精图治,有的则在历史的波澜中...

    明朝皇帝列表.pptx

    明朝皇帝列表.pptx

    明朝皇帝趣事.pdf

    明朝皇帝趣事.pdf

    明朝历代皇帝画像及简介.pdf

    明朝历代皇帝画像及简介 本资源提供了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及简介,为学习和研究明朝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明朝历代皇帝画像 明朝历代皇帝画像是指明朝十三个皇帝的画像,包括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惠帝...

    【明朝历史】整死三位皇后的明朝皇帝朱厚:朕乃神仙下凡.pdf

    【明朝历史】整死三位皇后的明朝皇帝朱厚:朕乃神仙下凡.pdf

    明朝皇帝顺序表(1368年——1644年).pdf

    明朝皇帝顺序表(1368年——1644年).pdf

    明朝皇帝年表.pdf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从1368年至1644年,共计276年,历经16位皇帝。这个时期的皇帝列表包括: 1.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31年,从1368年至1398年。朱元璋生于1328年,...

    明朝历代皇帝寿命表.doc

    明朝皇帝的寿命和他们在位的事件,反映了这个朝代的兴衰历程。从开国的朱元璋到末代皇帝崇祯,每一位皇帝的政绩和命运都深深影响着明朝的历史走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的重要窗口。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作业13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4170427

    3. **皇权与中枢行政机构的关系**:明朝皇帝通过直接领导六部和设立内阁,有效地掌控了中央行政机构,强化了皇权的专制。同时,为了制衡文官集团,皇帝还利用宦官控制厂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格局。 4. **明代...

    初中语文文摘社会养个皇帝得花多少钱

    - 明朝皇帝的开支通常被认为较大,这与他们的宫廷规模有关。皇帝拥有众多妻妾、宫女和太监,导致大量生活、建筑和维护费用。 - 清朝皇帝相对节省,宫女和太监人数较少,但仍有相当大的开支,如康熙时期的宫内账目...

    明朝的对外交往.ppt

    1.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次大规模海上探险活动,由明朝皇帝朱棣派遣,旨在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以及寻找失踪的前朝皇帝建文帝。这次壮丽的航海活动发生在1405年至1433年间,共...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课一练达标闯关新人教版

    3. **政务繁重的问题**:废除丞相后,明朝皇帝需要直接处理大量政务,如题中所述,明太祖朱元璋每天需处理大量奏章和事务,这反映了废丞相制后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但也带来了政务处理的难题。 4. **锦衣卫的设立**...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