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小花出了个难题,讨论 IT 的创新与价值。
Newsweek 2007 Dec 10 这一期的封面故事 "How Japan Lost Its Groove" 讨论的是为何 iPod 不是日本人发明的?Google 为何不是来自日本?DoCoMo 从三年前的市值是 Nokia 的 10 倍,到今天只有 Nokia 的一半。自己简略归纳该文的重点为:
-
日本极为重视研发,其经费比例和已获得的专利高居世界第一,但在消费性电子产品受挫,而其大型制造产品依然领先全球,例如 Toyota 的持续改良(kaizen)依然让其雄霸世界,而炼钢能力也依然领先中、韩。
-
日本自我意识强烈,形成国内特殊的消费文化,其消费性电子产品符合自家国人的口味,但难与世界接轨。
-
日本传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利于 Internet 时代消费性电子产品所需的独立创新,优秀的团队内不希望突出的个体,而是团结力量大,小个体努力改善大产品的每个细节,如同 Toyota 汽车的追求完美,近乎苛求,但容易抹杀个人创意。尤其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特征是短暂地从生到死,从广泛地小 idea 迅速组成产品,变卖该 idea 后,就要重新辟战场,定位并再出发,这需要灵活的个人创意。
-
日本的组织僵化,按年资晋升,因此长官都不熟 Internet。且其组织间的壁垒分明,但消费性电子产品是跨界技术的合成,需要灵活。日式管理重视风险控管,较少尝试新领域,也少冒险创业,但变动是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底蕴。
其实,若将目标从日本换成欧洲,我想信分析的结论会完全不同,因为亚洲文化以儒家为本,重视群体关系,强调大我,牺牲小我。因此打商业群架时,我们小小的台湾可以立足世界。而欧洲可是老美的祖宗,他们也崇尚个体英雄主义,虽有文中的成功者 Nokia 和 Vodafone,但依然可以问欧洲为何没出 iPod 和 Google。还可以进一步地询问,软件巨头除了 SAP 外,为何全在美国?IT 裁判除了 ECMA 在欧洲外,为何全在美国?IT 硬件大厂如 HP、 IBM、DELL 或是 Intel、AMD、CISCO 都在美国?
全世界都没有创意?
就自己的感觉,每个族群有其大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物种、矿产...等等),而各有特色。累积养成文化后,对生活所需的产业有其强项,大家此起彼落,风水轮流转。而创新不一定有价值,否则日本人专利那么多,早该打垮了其他对手。
价值依存于人心,取决于文化。这是我相信中国必定强大的主因,因为经济活动就是人们交往的活动,且越来越与文化结合,而人口、土地、气候、物产是文化的资本。日本近 1.3 亿人口,美国 3 亿人口,他们不得不与 13 亿人口交往,藉流动注入经济和文化的动力。IT 加速了流动,以往需藉由兽力、风力、石化力转化成动力,让原子移动而达到的交流,现今凭电磁力,直接以光速交流。新的文化交流刺激出新的创意,将再塑造出新的价值。
儒、道文化现阶段让我们守规矩,在既有架构下做小创新,没有原创性,但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既有的战场扩大战功。欧美的航海文化,充满着英雄与征服,一个人勇闯蹊径,从土地到海洋,从物理到数学,无数勇者选择在自己的战场突破。我相信无地域的信息将重塑历史,紧密的分工将让文化加速融合,去芜存菁。
IT 的种子先在美国开花结果,全世界的人才在二战后都涌到美国,无数独立创新的英雄,加上市场规模,让美国遥遥领先。但随着 IT 越来越需结合文化(不管是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家庭与生活的文化),标准化的产品,如同工业革命的大量制造越来越不合用。因为不同领域的创意都需结合 IT 才有竞争力,这让印度崛起,做得是量身打造的 IT,而非量产的盒装软件。或许当软件研发与制造的流程能够越来越标准化后,做企业、群体、个人合用的软件也能累积无数小创意,小改良可以迭加与重用,让丰田制造的精神也融入 IT 产品或项目。而中国的内需市场随着文化的特殊性,必定培养出既独立又合作的 IT 人员。每个个体的小创意让企业更具竞争力,没有一个公司、群体、个人使用与他人一样风貌的 IT。这是文化产业也是全民运动,并将释放更大的创意与价值。
就曾经参与的项目中,做产品和项目所需的创意稍有不同,做产品要有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才能让人惊艳。对于问题的解法要深刻,前瞻,创造使用者的需求。在讨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茫茫然的感觉,因为不晓得需求在哪,自己所想象的需求是否真的是使用者的需求。这往往要有一两位高瞻远瞩,能远看未来 3~5 年的人。若方向对了,其价值丰硕潜力无穷。
做项目则以满足使用者实际的需求为依归,要的是熟练的技巧,可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整个团队需要有许多的小创意,让解法漂亮。所面对的不是想象力空乏,而是整合乱七八糟商业规则的耐心。用相同的技术尝试不同的实做。其系统价值在项目评估之初,就应该已经详细规划。
而不管是哪种模式,团队文化与领导风格似乎是促成创新与价值的最重要基石。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问题导向内部审计创新与价值提升.pptx
综上所述,蜂窝式社交电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蜂窝理论的应用、用户角色的细分以及价值创造的量化测量。这些研究内容对于理解当前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优化社交电商运营策略、提升用户体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功能系统理论的创新与价值创造方法论研究】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其本质在于通过满足(潜在)需求实现价值的创造。在当前的科技与经济环境中,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作为一门学科,...
【创新与价值链动力】是关于企业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优化的专题。该主题由Charles Fine教授提出,他专注于研究供应链策略和价值链规划,特别是在快速响应制造业中的应用。他的工作涉及电子、汽车、航空...
【创新与价值链动力】是麻省理工学院Charles Fine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供应链策略和价值链路线图,特别是在快节奏的制造业行业中。Fine教授的工作支持了电子、汽车、航空航天、通信和消费品等行业公司在供应链...
【创新与价值链动力】是Charles Fine教授对现代企业管理和供应链策略深入研究的成果。这篇PPT探讨了在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中,如何通过创新和优化价值链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下是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1. **供应链与...
蜂窝式社交电商模式创新与价值测量
互联网选秀节目的形式创新与价值引领研究.pdf
基于财务数据形象化的理论创新与价值创造——记财务数据图示法的发明.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与价值网络形成耦合机制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pdf
在创新与价值创造的世界里,成功的企业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以此来驱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篇文档“创新与价值创造之意义”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它不仅是一份宝贵的参考...
为了更好地反映创新药的特殊性,考虑临床开发风险,引入了调整后的净现值法(rNPV),它与DCF方法类似,但加入了时间价值和资本成本的考量。通过引入价值实现的概率,即临床成功率乘以起始事件发生的概率,使得评估...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重视顾客价值,核心能力应与开拓价值范畴和重构流程的能力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动态的顾客价值创新。价值创新战略的关键在于,企业不仅要提供与众不同的价值,还要通过创新性的飞跃来创造出新的...
价值共创视角强调企业与顾客间的互动,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和消费,还涉及到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商业模式的三个视角。在运营视角下,商业模式被认为是企业运用创新方法实施...
5G商用5年来,全球网络...5G在个人、家庭与行业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拓展情况,研究 5G-A与AI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新的价值,期望凝聚产业共识,充分利用AI技术, 进一步激发5G潜能,创造更广阔的价值空间。
- **解析**:此例强调了创新对于价值创造的重要性,正确的选项包括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和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 5. 幻想与现实的平衡 **知识点概述**: - 实现...
1. **创新与价值创造:** 德鲁克在其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强调,真正的创新不仅仅是提出新颖的想法或是发明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否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指的是客户能够获得的利益而非支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