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时间,所以看了下最紧迫要干的事,查了下竟然是重读设计模式,其实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当然每次看都有不同的理解,这次看完怎么有种顿悟的感觉!?这种感觉比以前的要强烈得多。
解决了多个问题,如其中就有:过度使用设计模式,为什么会过度使用?怎么判断是过度使用设计模式?
我总结了下判断过度的标准:我们使用设计模式只有一个初衷,那就是简单方便,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就不要使用了,不然就成了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但是我们在看模式的时候发现他很麻烦,左继承右引用的,其实它在做一件事就是为了实现OOD里第一条定理OCP(Open-Closed Principle),当然也有为了固定模式应用的设计模式与OCP关系不大的如 Singleton,主要用于: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这些模式应用单一,往往是刚接触就能掌握的,所以也是应用的最好的。那些复杂的模式是为了OCP,OCP为了使你的代码便于维护,所以好的程序,应用了设计模式,就是使得程序在后期便于维护。复杂的模式需要根据业务和系统分析来判断应用那种模式,比较难于驾驭,所以应用不当就会使程序不但没有维护简单,还会使得维护难上加难。
为什么会过度使用?是因为我们在编码时没有考虑OCP,而直接使用模式的结果。具体依据什么过度使用了什么模式,这个我还没完全想通。但是如果我们问自己在使用模式时如果没有跟OCP联系在一起考虑就应该是过度使用模式。
怎么判断是过度使用设计模式?当然是如果考虑OCP,根据Open的原则来使用设计模式就是正确使用了。当然这个使用过程是一个设计过程,就有熟练和不熟练,使用正确和不正确,这个就需要通过实践验证了。
这就是我最近读书的一点体会,希望先觉者拍砖,呵呵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口语游戏中,“Making stress physical”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单词的重读音节,增强了发音和语调的理解。 总的来说,游戏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旨在打破传统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这一排比句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重读关键词,感受文中力量的传递和转换,以及其在整体文章中的作用。 总结来说,《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侧重于通过朗读和讨论,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韵律和节奏的同时,深入领悟作品的...
例如,在《珍珠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进”字的重读,而忽视了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体会文本所传达的生命灵性和生活意义。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引导学生“读进去”,让他们通过品味语言,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7. 情感教育:课程设计中提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感受到燕子的活力和春天的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和环保意识。 8.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课件、歌曲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强化语音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词汇在实际应用中的发音规则,如重读、连读、浊化和失去爆破等。通过播放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及时纠正发音错误,确保语音的准确性。 其次,坚持全英文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