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391039 次
- 性别:
- 来自: 深圳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Nabulio:
写的详细,特殊语法学习到了
jdk1.5-1.9新特性 -
wooddawn:
您好,最近在做个足球数据库系统,用到了betbrain的数据表 ...
javascript深入理解js闭包 -
lwpan:
很受启发 update也可以
mysql 的delete from 子查询限制 -
wuliaolll:
不错,总算找到原因了
mysql 的delete from 子查询限制
如果把香港也算是海外市场的话,华为试水海外市场是从1996年开始的。不过,我眼中的华为海外市场是从1999年开始的。在1996-1999年之间,华为的海外市场是以贸易的方式来做的。到了1998年底,华为开始思考如何去做海外市场,当时人称“小徐总”的徐直军开始负责海外市场。
国际化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大体上会分三部分:
1. 如何找到国际化人才;
2. 华为是怎么打开海外市场的;
3. 华为为什么没有陷入海外的税务、劳工和法律陷阱
今天先谈谈第一部分:如何找到国际化人才
从1999年开始,华为开始运作海外市场, 首先遇到的事情就是谁来做海外市场。记得当初TCL李东生在2004年的时候,豪情万丈地说要招聘1000个国际化人才来开拓海外市场,我想TCL当时遇到的情况和华为在1999年的情况差不多,就是找谁来开拓海外市场。
按当初的想法,首先应该排除的就是国内做市场的人,因为这帮人语言不好、人脉不通。那么,剩下可以选择的就有三种人了:
1. 本地的外籍员工;
2. 外企的中国籍高管;
3. 海外留学生
下面,我会分别谈谈这三种人的表现。
第一种人:本地的外籍员工
这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做起来以后却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特别是1999年时候的华为。1999年的华为不要说在国外有名气,在海外根本不会有人知道有家中国做电信的公司,所以根本就招聘不到像样的人,更不用说管理当地业务的高管,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招一个秘书和司机,别人都在脸上画一个问号:“华为可信吗?”
同时在当时,华为的内部可以说英语的人,或是可以流利准确理解英语的人并不多;同时市场初期,产品适配、流程、报销、人员出差等公司内部的问题都需要和机关(以前叫总部)进行沟通。问题就出现两个方面了:一是公司的内部在当时说英语的人很少,二是当地的高管同样也不熟悉机关内部的人员,很难搞得清楚找谁去推动把问题给解决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外籍高管觉得华为就是一个狗屎公司,管理乱得一踏糊涂;华为觉得这帮老外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知道抱怨,不是一个合格的高管。在初期招聘的海外高管(包括港籍高管),几乎无一幸免,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种人:外企的中国籍高管
外企的中国籍高管实际上也适应不了华为海外当时的情况,不是这些人不优秀,实际上这些人足够优秀,以至于优秀到华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好平台了,这个也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招聘当中有一类人也是不能招的:over quality。
即使招到了外企的中国籍高管,他们也要面临以下的挑战:一则大部分外企的中国籍高管在中国只是管一块业务,如管销售的就是管销售,管售后的就是管售后,很少有全面管理的人才;二则跨国公司有成熟的流程业务支撑平台,使得他们在拓展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不用为后勤而烦烦。三则跨国公司如朗讯等在海外有非常好的名声,只要说你是朗讯和爱立公司驻某国家的首席代表,基本上就能见到该国的所有运营商高层,一谈技术方案别人就信你说的,所以当时朗讯和爱立信根本不用为见客户而烦恼,他们之间的竞争大部分只是价格和服务之争。
华为则不一样,当时华为在海外的代表其实就是个管家婆,什么事情都要操心,衣食住行都要管。找司机和秘书,建后勤体系,关心大家吃得好不好,签证,出差的安全……真是烦不胜烦,整天提心吊胆,压力巨大无比,当时就有代表为此而得抑郁症的,也有一接电话手就抖的。
当然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是客户拓展。你说你来自华为,一开始能见到运营商的门卫就不错了,根本就见不到运营商的高层。所以要挖空心思去约见客户。华为和跨国公司在拓展方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跨国公司的中国籍高管很难适应。
不管怎么说,这些外企高管还是给华为留下了市场拓展的新思路,还有规范的项目管理经验,也为华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其中也有一些适应了华为的拓展模式、并且调整好自己心态的外企高管,他们在华为都混得很好。反之就都走了。
如今,华为开始大力拓展海外企业业务,同样的事情还要重演一次。华为和思科IBM在企业网上巨大的市场差距,使得华为的企业业务肯定不能走思科IBM之路。举个简单的例子:思科的员工大部分时间是在管理代理商,协调多个代理商去协同,或是平衡代理商的利益。对于代理商来说,思科是上帝,他们是围着思科转的。而对于华为现在所处的阶段,海外只要有代理商愿意跟华为合作,就是谢天谢地了。这就决定了代理商是华为的上帝,华为只能围着代理商转。因此,从思科加入华为的优秀人才,在华为就会有一段痛苦的适应过程。
第三种人:海外留学生
华为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后来发现也走不通。一方面这些人太年轻,不足以和运营商的高管对话,他们大部分对电信行业也不了解,不能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这些海外留学生也只是把在华为的工作当成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份事业,他们一般都会过分地强调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难以适应当初华为在海外一片混乱的状态和高强度的工作。
也有少数海外留学生在华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如终端公司电子商务部部长@徐昕泉 ,当初就是在俄罗斯留学的时候加入华为的。
在把上面的“三种人”都试了一圈以后,华为才有了2000年年底深圳五洲宾馆举行的、著名的海外市场誓师大会。从那以后,华为也彻底改变了海外的用人策略,开始把国内大量的优秀销售人员调往海外,而且不管你英语好不好,强行调人。就是这批操着不熟练英语甚至根本不会英语的华为人,奇迹般地把海外市场逐步打开了。
后来我看到了一则新闻:帮助TCL打开越南市场的,就是土生土长的TCL人,而非外部招聘的国际化人才。我想,TCL和华为是殊途同归了吧。
今天先谈到这里,明天我会跟大家聊聊华为到底是怎么打开海外市场的,欢迎继续关注。
国际化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大体上会分三部分:
1. 如何找到国际化人才;
2. 华为是怎么打开海外市场的;
3. 华为为什么没有陷入海外的税务、劳工和法律陷阱
今天先谈谈第一部分:如何找到国际化人才
从1999年开始,华为开始运作海外市场, 首先遇到的事情就是谁来做海外市场。记得当初TCL李东生在2004年的时候,豪情万丈地说要招聘1000个国际化人才来开拓海外市场,我想TCL当时遇到的情况和华为在1999年的情况差不多,就是找谁来开拓海外市场。
按当初的想法,首先应该排除的就是国内做市场的人,因为这帮人语言不好、人脉不通。那么,剩下可以选择的就有三种人了:
1. 本地的外籍员工;
2. 外企的中国籍高管;
3. 海外留学生
下面,我会分别谈谈这三种人的表现。
第一种人:本地的外籍员工
这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做起来以后却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特别是1999年时候的华为。1999年的华为不要说在国外有名气,在海外根本不会有人知道有家中国做电信的公司,所以根本就招聘不到像样的人,更不用说管理当地业务的高管,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招一个秘书和司机,别人都在脸上画一个问号:“华为可信吗?”
同时在当时,华为的内部可以说英语的人,或是可以流利准确理解英语的人并不多;同时市场初期,产品适配、流程、报销、人员出差等公司内部的问题都需要和机关(以前叫总部)进行沟通。问题就出现两个方面了:一是公司的内部在当时说英语的人很少,二是当地的高管同样也不熟悉机关内部的人员,很难搞得清楚找谁去推动把问题给解决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外籍高管觉得华为就是一个狗屎公司,管理乱得一踏糊涂;华为觉得这帮老外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知道抱怨,不是一个合格的高管。在初期招聘的海外高管(包括港籍高管),几乎无一幸免,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种人:外企的中国籍高管
外企的中国籍高管实际上也适应不了华为海外当时的情况,不是这些人不优秀,实际上这些人足够优秀,以至于优秀到华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好平台了,这个也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招聘当中有一类人也是不能招的:over quality。
即使招到了外企的中国籍高管,他们也要面临以下的挑战:一则大部分外企的中国籍高管在中国只是管一块业务,如管销售的就是管销售,管售后的就是管售后,很少有全面管理的人才;二则跨国公司有成熟的流程业务支撑平台,使得他们在拓展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不用为后勤而烦烦。三则跨国公司如朗讯等在海外有非常好的名声,只要说你是朗讯和爱立公司驻某国家的首席代表,基本上就能见到该国的所有运营商高层,一谈技术方案别人就信你说的,所以当时朗讯和爱立信根本不用为见客户而烦恼,他们之间的竞争大部分只是价格和服务之争。
华为则不一样,当时华为在海外的代表其实就是个管家婆,什么事情都要操心,衣食住行都要管。找司机和秘书,建后勤体系,关心大家吃得好不好,签证,出差的安全……真是烦不胜烦,整天提心吊胆,压力巨大无比,当时就有代表为此而得抑郁症的,也有一接电话手就抖的。
当然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是客户拓展。你说你来自华为,一开始能见到运营商的门卫就不错了,根本就见不到运营商的高层。所以要挖空心思去约见客户。华为和跨国公司在拓展方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跨国公司的中国籍高管很难适应。
不管怎么说,这些外企高管还是给华为留下了市场拓展的新思路,还有规范的项目管理经验,也为华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其中也有一些适应了华为的拓展模式、并且调整好自己心态的外企高管,他们在华为都混得很好。反之就都走了。
如今,华为开始大力拓展海外企业业务,同样的事情还要重演一次。华为和思科IBM在企业网上巨大的市场差距,使得华为的企业业务肯定不能走思科IBM之路。举个简单的例子:思科的员工大部分时间是在管理代理商,协调多个代理商去协同,或是平衡代理商的利益。对于代理商来说,思科是上帝,他们是围着思科转的。而对于华为现在所处的阶段,海外只要有代理商愿意跟华为合作,就是谢天谢地了。这就决定了代理商是华为的上帝,华为只能围着代理商转。因此,从思科加入华为的优秀人才,在华为就会有一段痛苦的适应过程。
第三种人:海外留学生
华为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后来发现也走不通。一方面这些人太年轻,不足以和运营商的高管对话,他们大部分对电信行业也不了解,不能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这些海外留学生也只是把在华为的工作当成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份事业,他们一般都会过分地强调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难以适应当初华为在海外一片混乱的状态和高强度的工作。
也有少数海外留学生在华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如终端公司电子商务部部长@徐昕泉 ,当初就是在俄罗斯留学的时候加入华为的。
在把上面的“三种人”都试了一圈以后,华为才有了2000年年底深圳五洲宾馆举行的、著名的海外市场誓师大会。从那以后,华为也彻底改变了海外的用人策略,开始把国内大量的优秀销售人员调往海外,而且不管你英语好不好,强行调人。就是这批操着不熟练英语甚至根本不会英语的华为人,奇迹般地把海外市场逐步打开了。
后来我看到了一则新闻:帮助TCL打开越南市场的,就是土生土长的TCL人,而非外部招聘的国际化人才。我想,TCL和华为是殊途同归了吧。
今天先谈到这里,明天我会跟大家聊聊华为到底是怎么打开海外市场的,欢迎继续关注。
发表评论
-
不把信息当作知识
2015-06-24 17:17 645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 ... -
一定要大道至简,分层分级授权
2015-04-08 09:13 650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多产粮食(销售收入、利润、优质交付、提升效率、 ... -
低价会摧毁战略进攻力量 冲上上甘岭多吃1碗面
2015-04-08 09:12 508我们公司就像赛跑冠军一样,终于跑到世界的边缘线上。大江大河、大 ... -
致新员工书
2015-02-10 08:31 498您有幸加入了华为公司 ... -
雷军在联想演讲:全场无言,除了掌声
2015-01-12 08:38 714尊敬的朱立南总裁,尊敬的各位CEO: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么一 ... -
看看国外牛B程序员如何每天只编程4小时
2015-01-06 19:27 604每个人都熟悉这种作息规律:早上9点去上班,坐在电脑前面,编一天 ... -
要让桃子树上结出西瓜
2014-12-25 12:33 571华为公司未来的胜利保障,主要是三点要素:第一,要形成一个坚强、 ... -
请不要高估你的人脉关系
2014-10-14 18:57 556作者:杨奇函 在 ... -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2014-08-28 23:34 789“思想”一词是指人 ... -
胜负无定数,敢搏成七分
2014-08-20 08:16 754一、胜负无定数,敢搏成七分,要向命运挑战 1、重在参 ... -
任正非:华为需要一批思想家和战略家
2014-07-29 12:43 523一、现代化作战要训战 ... -
2013年至今百余家P2P网站跑路
2014-07-28 12:32 251这些天来,刘雯几乎所 ... -
狼商全文
2014-07-15 16:51 3013序言一 (我将和大家一 ... -
狼商:中国顶尖企业间最残酷的销售厮杀
2014-07-15 16:21 9013 狼商:中国顶尖企业间最残酷的销售厮杀 作者:新朝 ... -
任正非:若爆发金融危机 华为现金可吃3个月
2014-07-13 08:55 591首先要感谢大家!这两年世界经济在衰退,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坐 ... -
我是如何打败拖延症的
2014-07-02 16:07 712关于拖延症的话题我在Hacker News上不断的看到有人提 ... -
任正非谈消费者BG战略
2014-04-22 12:48 702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 消费 ... -
6个习惯让你立刻远离拖延
2014-04-01 08:29 9376个习惯让你立刻远离拖延 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写项目总结 ... -
超越美国,潇洒走一回
2014-02-18 22:47 747----徐直军在公司2013年年度干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 ... -
一些大佬的创业之初
2014-02-17 08:59 692马云 一个偶然的机会 ...
相关推荐
在这个压缩包中,我们找到了与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相关的资源,特别是针对HW3000TR4无线收发芯片的软件例程和技术手册。 HW3000TR4是一款高性能的无线收发芯片,适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应用,如物联网(IoT)...
HW101A霍尔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汽车电子等领域。这些领域对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要求非常高,因此选择合适的霍尔传感器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HW101A霍尔传感器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
标题《HW335用户手册概要》及其描述内容向我们展示了杭州辉为科技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一系列关于HW335用户文档的概况。HW335是一系列关于AM335平台的产品,可能包括嵌入式ARM工控板等。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让客户了解...
【标题】:“HW工具包 HW工具包.zip” 这个标题表明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名为“HW工具包”的压缩文件,其扩展名是.zip,这通常意味着它包含了一系列与“HW”(可能指的是硬件或华为公司)相关的工具。.zip格式是一种...
4. **性能优化**:如何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最大化利用HW3000的性能,提升系统效率。 5. **软件接口**:如果芯片涉及到数字控制,应用笔记可能会包含与微控制器或处理器的通信协议和编程指南。 在压缩包的"芯片数据...
在资产发现方面,通过各种自动化工具和爬虫技术快速识别网络中的设备、系统和服务,对于HW行动防守而言至关重要。明确网络中的资产清单是有效防御的前提,只有准确了解资产详情,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固和保护措施。 ...
代码会包含相应的初始化函数和数据传输函数,以遵循该协议。 3. **中断服务例程**:为了实时响应数据收发事件,程序可能使用中断服务例程(ISR)。当硬件检测到新的数据或发送完成时,中断将被触发,并执行相应处理...
描述部分提供了关于作业完成进度的个人反馈,提到了三个作业(hw2、hw3和hw4)的完成日期。其中,hw3似乎遇到了问题,导致完成速度较慢。尽管如此,这个简短的描述也暗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和总结,这是持续学习...
56篇网络安全技战法,HW期间专用哦 技战法0Day漏洞逆向利用线下社工防护自动化封禁IP 技战法-利用反控木马精准诱捕 技战法-基于办公OA系统的社会工程学防护技战法 HW下的邮件攻防场景技战法 基于欺骗与应急场景构建...
HW项目-管理交付全套文档(HW行动通知、工作计划、网络安全攻防演习行动领导动员讲话稿、HW行动安全防护指南、HW行动团队人员通讯录、周报及日报模板、HW行动组织架构图、护网项目工作现状调研表等); HW项目-技术...
攻防兼备的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实践; HW业务拓展售前全套资料及报价模板; HW安全保障服务全套方案; HW弹药包资料; HW服务交付全套过程文档资料; HW培训全套资料; 网络安全攻防市场活动宣讲PPT资料包等等。
编译hw_decode.c #gcc -o hw_decode hw_decode.c -I/.../include -L/.../lib -lavformat -lavfilter -lavcodec -lswscale -lavutil -lswresample -lpthread -lm -lz -lX11 -lva -lvdpau -lva-drm -lva-x114.运行hw_...
这些文档资料的全面性意味着,无论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升对华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利用华为的产品和技术,为企业和个人发展注入更强的...
本文将探讨"HW3-data.zip"这一特定的压缩文件,分析其可能的用途、内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文件标题"HW3-data.zip"暗示该文件与某个作业或项目的第三次数据任务相关。在学术和研究领域,此类...
LED控制HW U2是一款专为LED显示屏幕设计的硬件控制软件。它允许用户对LED屏幕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操控,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呈现。在使用这款软件时,首先需要下载并安装,然后根据实际的硬件接口类型进行配置,以确保...
- **配置管理**:HW Dollar2 2.2.0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化界面,用户可以轻松设置网络参数,如Wi-Fi名称、密码、接入控制等。 - **故障检测**:内置的诊断工具能自动检测网络问题,如丢包、速率异常等,并提供解决...
国产原上海海尔HW3000无线收发器的详细资料
【HW3000TR4资料包.zip】是一个关于HW3000无线通信模块的综合资源包,其中包含了该模块的重要技术文档和实用程序,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款设备。以下是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详细解析的相关知识点: 1. **HW...
执行自动化测试时,HWTest可能支持多种执行模式,如单个测试用例、测试套件或整个项目的连续集成。手册会详细阐述如何设置和调度这些测试执行,以及如何配置持续集成服务器(如Jenkins)来自动运行HWTest。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