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841284 次
- 性别:
- 来自: 哈尔滨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doloveme:
$sudo cp MONACO_Linux.ttf /usr/ ...
terminator 的配置 -
腾讯rep:
lowser
RSA加密算法c++简单实现 -
csuhanyong:
好YD啊,好YD
一图流:机械键盘各轴区别 -
doloveme:
1。其中:extman ,extmail下载http://ww ...
Ubuntu下安装postfix+extmail邮件服务器 -
doloveme:
repo sync出现“fatal: '../platform ...
Android 编译环境配置搭建(Ubuntu 12.04)及环境导致编译错误QA
这个ubuntu系统仍然是安装在miniSD卡中。与原andorid系统相互独立,构成android/ubunut双系统,原android丝毫不动,工作学习开发可以使用ubuntu。
该款img映像文件来自Linaro 12.06 armhf build项目,目前版本为http://dl.miniand.com/toby_corkindale/linaro-alip-armhf-t4.7z。
详情参见https://www.miniand.com/forums/forums/2/topics/82。
该网页写到:The currently Ubuntu builds here are build using "armel", however the A10 supports armhf, which is said to be significantly faster. 大意为:目前基于arm的Ubuntu使用"armel"选项编译,而A10支持armhf,据说速度显著加快。我理解为armel使用虚拟浮点技术(用定点计算浮点)编译内核,A10支持armhf硬件浮点运算,运算速度显著加快。使用该img主观感觉操作流畅,跟i7平台XP有一比。
详细安装流程:
1,首先获得本机的script.bin,支持平板LCD需要它。这是一个android系统的本机配置文件,在ubuntu中用法相同。
(1) 平板电脑开机,使用usb线缆连接到微机,安装好驱动。
(2) 下载adb工具。在Android4.0-root-tpsparkyroot中包含该工具,可以下载使用并root系统。
(3) 打开终端窗口,到adb工具目录运行
$ adb shell
# mkdir /sdcard/nanda
# mount -t vfat /dev/block/nanda /sdcard/nanda
再打开一个终端窗口,到adb工具目录运行
$ adb pull /sdcard/nanda/script.bin
即可获得本机的script.bin
2,下载img映像文件:http://dl.miniand.com/toby_corkindale/linaro-alip-armhf-t4.7z。解压。
3,下载img映像写入工具https://launchpad.net/win32-image-writer/+download。解压。
4,将miniSD卡装入卡托、读卡器,接入USB。运行img映像写入工具,选择解开的img映像和正确的U盘盘符,将映像写入SD卡。写入需要一段时间,等待写入操作完成,ubuntu系统就制作完成了。弹出U盘,重新插上,可以浏览写入的文件。此时SD卡上的ubuntu系统仅使用HDMI输出,使用支持1080P的HDMI显示设备如电脑显示器或家用电视等,用HDMI连接就可以体验平板上的ubuntu系统了。如果想使用平板自己的LCD屏,用步骤1获取的script.bin覆盖该miniSD卡上的相同文件,并复制一份重命名为evb.bin,覆盖minSD卡上的相同文件,就好了。
5,现在弹出U盘,取出miniSD卡,插入平板的miniSD卡座。ubuntu系统可以启动了。首先android系统关机。
6,按住平板的电源开关按钮7秒钟以上,松开;再按住3秒以上,松开。ubuntu开始启动了。如果不行就再试一次,直到开机。可以在平板U口连接一个鼠标判读是否启动了: 鼠标亮了就是启动了。
7,网络支持平板的无线网卡。使用有线网卡的话十来块钱左右的QF9700 usb网卡就行,如果路由器支持dhcp,插上就能上网了。连接更多usb设备需要usb hub。
8,目前触摸屏还不能用。要用usb hub连接鼠标、键盘。这个版本对usb hub支持没有前面的两个系统好,如果usb设备多于两个可能某个就没响应了,必须拔下其中一个。回到android系统试了试,也这样。回头查原因。
=====================================================
这个ubuntu系统基于ARM平台,软件、工具还比较少,要到网上去淘。gcc工具和wine是有的,用于开发linux和windows软件可以的,至少可以启动命令行编译调试。类似eclipse的工具正在寻找中。
要启动原来的android,将SD卡拔下;要启动ubuntu,将SD卡插上。按照步骤6操作。还比较麻烦啊。
不过不要紧。事实上,linux下的软件比android多得多。软件装多了,就不会再用android了。
=====================================================
安装该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用于日常工作、学习、开发、娱乐的轻便小巧的移动平台。
笔记本电脑还是太笨重了,不管厂家如何宣传轻薄好。
(待续)---安装和使用linux下的工具软件。
=====================================================
中文支持:
img映像文件:http://dl.miniand.com/toby_corkindale/linaro-alip-armhf-t4.7z安装之后不能使用中文的问题解决。
最简单的办法是使用“软件包管理器”Synatic Package Manager,在任务栏菜单的System Tools可以找到。输入密码后,找到ubuntu-defaults-zh-cn的一项,设置mark标记,它会自动选上相关软件,点apply安装。安装过程需要连接互联网。如果报告有些软件下载失败,不管他,continue。安装完成后重启,就可以使用中文了。
中文输入法:
中文支持安装后,在菜单Preference出现keyboard Input Methods,配置输入法。查看发现只有五笔,并且无法输入中文。
重新打开“软件包管理器”Synatic Package Manager,search输入ibus,选择ibus-pinyin和ibus-gtk安装。安装完成后重启。配置输入法摸索了好几次,总算行了。
=====================================================
改变Ubuntu根分区容量:
img映像文件安装的系统根分区不到4G,安装一些软件后感觉小了点,想办法扩容。
方法:
(1) 将SD卡放入读卡器,在VM虚拟机的ubuntu下挂载。
(2) 打开终端输入sudo su成为超级用户root,并转到SD卡的系统根分区目录。使用命令
tar -cpzf /home/xxx/rootfs.tar .
其中xxx是用户登陆名。该命令将SD卡的系统根目录所有文件及目录归档到rootfs.tar文件。
(3) 在XP中使用DiskGenius删除SD卡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
(4) 在VM虚拟机的ubuntu中重新为根目录分区,分区容量大小可以自由设置。
(5) 分区完毕后,在上述打开的终端中重新转到SD卡的系统根分区目录。使用命令
tar -xpzf /home/xxx/rootfs.tar .
其中xxx是用户登陆名。该命令将rootfs.tar中的文件及目录恢复到SD卡的系统根目录。
(6) 等待操作完成,安全删除U盘。
根分区容量就改好了。
启动平板ubuntu,使用Disk Utilities在SD卡剩余空间上分区ext4,20G,卷标Tools,作为用户空间。
=====================================================
使用中的小问题:
1,关机/重启。使用任务栏的关机按钮,常常关机界面马上消失,造成无法关机。解决办法:打开命令窗口,输入sudo su获得root权限,关机输入以下的一个即可:
(1) init 0
(2) shutdown -p now
(3) poweroff
如果要重启,输入 shutdown -r now。
2,平板的关机和重启不好用,常常关机成了重启,重启成了关机。可能是这块没设计好。
3,开机问题。A10关机并不是真正断电关机,所以按一下电源按钮是开不了机的,因为芯片没有从起始地址执行,导致SD引导不了。启动要先按电源按钮7秒以上来真正切断电源,然后再按电源钮三秒以上才开始从SD卡启动。实际这样常常也不行,需要摸索。创想X9平板两次按十秒一般可以启动了(看着接的鼠标亮不亮),真够劲啊。
====================================================
安装gcc开发工具:
使用sudo apt-get安装。
1,首先更新安装源:终端窗口输入 sudo apt-get update。
2,安装gcc:终端窗口输入 sudo apt-get build-essential。
安装完毕后,gcc开发环境就建好了。
输入 gcc --version 查看安装的版本。
使用 cat /proc/version 查看系统版本号和使用的编译器版本。
sudo apt-get build-essential自动安装了与内核编译一致的gcc及相关软件,比自己手动安装简单多了。
写个测试程序
hello.c
----------------------------------------------------------
#include <stdio.h>
main()
{
printf("hello,world\n");
}
编译命令: gcc hello.c
生成 a.out
输入:chmod +x a.out 使可执行
运行:./a.out
打印出:hello,world 。成功。
----------------------------------------------------------
提示:这个测试程序在linux的EXT4、EXT3等文件系统下可以执行,在windows的FAT、NTFS文件系统下不能运行。这是ubuntu升级到12.04版的进步吧,安全起见。
开发要点:最重要是建立可移植的软件。除了在linux可以编译运行,还要考虑windows、MacOS等。网上介绍比较多,使用第三方工具做到多平台兼容。参考这里:http://wenku.baidu.com/view/01f3863283c4bb4cf7ecd15a.html
ARM平台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但是,就目前ARM的性能/功耗比,移动平台上ARM最终可以胜出吧。
====================================================
安装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IDE:(即使有了更快更好的qt4开发平台,熟悉的eclipse还是装了吧)
要让A10 ARM Ubuntu 支持项目开发,那么elipse全视窗开发环境必须安装。
使用“软件包管理器”Synatic Package Manager,找到eclipse选中,并选上eclipse-cdt。根据依赖关系,一些软件会自动选中。点击apply安装。
浏览了下,java环境使用了open-jdk6。
安装完毕后,在菜单出现一项programming->eclipse,点击运行。第一次启动等了好几分钟。其实在XP中eclipse也不是很快。初次使用的功能打开会多花费些时间,可能编译java加载吧,以后用就很顺畅了。毕竟硬件浮点支持啊,这个A10还是很给力的。
建立一个工程测试一下。
就建hello吧,eclipse自动生成源码例子。
File->new->Project...->C Project ->next->填入Project name: hello,Toolchains: Linux GCC->finish,项目就生成了。
Project -> Build Project,就编译生成了可执行文件 hello。
运行。找了半天,在hello工程名上点右键run as运行。还没用顺手。期间open-jre崩溃两次,导致eclipse意外终止。重启eclipse一下。
安装openjdk-jdk后,Run菜单正常了,多出来Run、Debug等项。
debug调试没能启动,报告gdb --version错误。到终端输入gdb,果然没有,需要安装或配置。
到“软件包管理器”Synatic Package Manager中查了一下,gdb确实没安装。选中安装。重启eclipse,debug as调试可以了。
A10 ubuntu上的eclipse没有明显卡顿感觉,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毕竟是系统安装在SD卡的闪存中,跟硬盘比先是读写速度就差很多,所以eclipse表现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
安装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
电路制图有KiCAD。
EDA仿真有gEDA,+PCB也可以作电路制图。
到“软件包管理器”Synatic Package Manager中安装,软件不大,全部安装大约200MB,包括了开发环境。
安装后发现gEDA没有菜单项,要逐个创建快捷方式。要下载lxshoutcut软件。
====================================================
安装串口工具:
主要有cutecom和minicom。
安装后发现minicom启动不了,卸载了。
cutecom比XP上的串口助手要好用。端口号可以手工输入,比串口助手只支持4串口个要方便。输入栏有了历史窗口。没找到”发送“按钮,发送文件按钮有一个。
====================================================
安装压缩文管理器:
sudo apt-get instll xarchiver p7zip unrar-free
在文件管理器右键点击解压缩文件,就可以解压文件。也可压缩文件。
====================================================
修改cutecom源码,让界面直接支持ttyUSB0和ttyUSB1等USB串口:
使用平板连接串口,一般是USB串口,设备名称为ttyUSB0、ttyUSB1等。在cutecom界面上没有ttyUSB设备,只有4个ttyS设备。下载了cutecom-0.22.0.tar.gz源码,看了看,设备名确实只有4个ttyS设备。为方便使用,再加上4个ttyUSB设备。
先编译源码。
1,将源码复制到平板电脑Tools的文件夹。
2,鼠标右键点文件,菜单中选解压到当前目录。
3,文件管理器的菜单Tools有在当前目录打开终端窗口功能,操作方便不少。如此进入终端窗口。
4,执行 ./configure,提示用cmake。
5,sudo apt-get install cmake,自动安装一系列相关软件。
6,执行 cmake .,提示Qt4没找到。
7,sudo apt-get install qt4-dev-tools qt4-doc qt4-qtconfig qt4-demos qt4-designer。这个qt4-doc要96MB空间,真不想装它了。等吧,下载要20分钟。安装完成,还是不能cmake .成功。再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libqt4-dev。cmake . 终于成功了。用make编译,也可以了。运行OK。
另又安装了qdevelop及相关工具软件ctags。
8,添加ttyUSB0和ttyUSB1等USB串口设备。
在 qcppdialogimpl.cpp原文件这里:
bool entryFound = settings.contains("/cutecom/AllDevices");
QStringList devices=settings.value("/cutecom/AllDevices").toStringList();
if (!entryFound)
{
devices<<"/dev/ttyS0"<<"/dev/ttyS1"<<"/dev/ttyS2"<<"/dev/ttyS3";
}
m_deviceCb->insertItems(0, devices);
看源码有saveSettings和readettings函数,不知为何没起作用。修改
devices<<"/dev/ttyS0"<<"/dev/ttyS1"<<"/dev/ttyS2"<<"/dev/ttyS3";
为
devices<<"/dev/ttyS0"<<"/dev/ttyS1"<<"/dev/ttyS2"<<"/dev/ttyS3"<<"/dev/ttyUSB0"<<"/dev/ttyUSB1"<<"/dev/ttyUSB2"<<"/dev/ttyUSB3";
保存,编译。还是没有ttyUSB设备。
操作发现,点Quit退出可以保存设置,点窗口顶部右角上的x关闭则不能保存设置。总之问题解决。源码有时间研究一下。
虽然没有发送按钮,但输入历史记录可以用键盘的上下键调出来,好像终端输入命令那样,很方便。
=================================================
使用QDevelop开发Linux上窗口界面程序:
启动QDevelop,在菜单Project -> new 一个 比如 project name 为 qhello,Ok。在Build菜单选Build编译,完成。Debug -> Start Program 运行,出现 Dialog窗口。
比eclipse快多了。怎一个爽字了得。
要建立可在多个操作系统甚至手机上使用的C/C++应用软件,Qt4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Android就不说了,目前在ARM Linux上尚未找到完整开发工具。
=================================================
小技巧:
在FileManager里设置鼠标单击。菜单Edit->Preference:General选Open Files with single click,告别累手的双击打开文件/文件夹,单击就可以了。桌面图标也可以单击打开了。
发表评论
-
JAVA代码混淆
2016-05-05 18:24 1483JAVA代码混淆 <!--[if !supportL ... -
android 监听状态栏被下拉
2015-12-25 17:23 3513Activity的onWindowFocusChange()方 ... -
android使用mount挂载/system/app为读写权限,删除或替换系统应用
2015-11-27 14:13 4066注意:以下代码中#开头的则为需要执行的shell命令,其他的 ... -
Ubuntu 14.04 文件服务器--samba的安装和配置
2015-11-10 10:49 654jingyan.baidu.com/album/00a07f ... -
linux生成指定大小的文件
2015-08-26 16:02 1709# dd if=/dev/zero of=50M.file ... -
intellij 打开工程在每个java文件上 有个红色的无效符
2015-07-24 13:52 1800说明该类不是可编译文件。在project Structure中 ... -
logcat命令详解
2015-07-22 16:34 1003Android日志系统提供了记录和查看系统调试信息的功能。日 ... -
gradle打包遇到的错误汇总
2015-07-21 11:32 0错误1:A problem occurred ... -
Android读写XML(下)——创建XML文档
2015-04-29 11:02 632在前面的2篇文章Android读写XML(上)—— pack ... -
Android读写XML(中)——SAX
2015-04-29 10:54 637在Android读写XML(上) ... -
Android读写XML(下)——创建XML文档
2015-04-29 10:52 716在前面的2篇文章Android读写XML(上)—— pack ... -
android:configChanges locale 改语言后,该配置不起作用的原因
2015-03-23 14:38 2560@Override public void on ... -
android.app.Fragment$InstantiationException 解决办法
2015-03-23 13:46 1436android.app.Fragment$Instantia ... -
linux 查看内存
2015-02-10 13:08 7581、free监控内存使用情况 #free 2、watc ... -
android fastboot 刷机 指令
2015-01-19 18:31 1548原生bootloader:bootloader-gro ... -
[Android实例] android中进行https连接的方式的详解 (转发)
2015-01-09 15:50 709x 如果不需要验证服务器端证书, ... -
编译android源码apk是否生成odex方法
2014-10-20 17:19 1677其实Android系统默认的配置是,如果没有指定DISABL ... -
关于android源码中的APP编译时引用隐藏的API出现的问题
2014-10-20 15:36 875今天在编译android源码中的计算器APP时发现,竟然无法 ... -
Android系统进程Zygote启动过程的源代码分析
2014-09-17 10:09 537在Android系统中, ... -
Handler和HandlerThread
2014-09-16 16:58 7111.什么是Handler? SDK中关于Handler的说 ...
相关推荐
独子棋demo.rar
云安全联盟软件定义边界SDP标准规范2.0202239页.pdf
Uniapp开发的微商个人相册多端小程序源码。使用 HBuilder X 导入本地项目,修改小程序AppID,以及Uni-app应用标识,调试发布即可。 小程序源码特点: 1、首页进行相册展示,采用分页 2、列表页面以文字形式进行分类,管理员可进行添加,修改和排序 3、每个列表下有多个相册,管理员可进行添加,修改和排序 4、每个相册有多张图片,有小图和大图模式进行切换 5、相册中可以长按图片进行选择删除和设为封面 6、相册可以进行分享 7、我的页面有管理员登录,联系客服等功能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144输出通道可切换电压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涵盖系统总体架构、FPGA硬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以及系统集成方案。系统由上位机控制软件(PC端)、FPGA控制核心和高压输出模块(144通道)三部分组成。FPGA硬件设计部分详细描述了Verilog代码实现,包括PWM生成模块、UART通信模块和温度监控模块。硬件设计说明中提及了FPGA选型、PWM生成方式、通信接口、高压输出模块和保护电路的设计要点。上位机软件采用Python编写,实现了设备连接、命令发送、序列控制等功能,并提供了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用于方便的操作和配置。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硬件设计和编程基础的电子工程师、FPGA开发者及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多通道电压输出的实验环境或工业应用场景;②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FPGA在复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包括PWM控制、UART通信及多通道信号处理;③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平台,用于测试和验证不同的电压源控制算法和策略。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建议读者先熟悉FPGA基础知识和Verilog语言,同时具备一定的Python编程经验。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硬件电路图和代码注释,逐步理解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此外,实际动手搭建和调试该系统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设计的理解。
地级市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政府的建设。这些政策可能包括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政策制定的频率和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对数字领域的关注度。 在地级市政府数字关注度的背景下,词频分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以衡量政府文件和宣传资料中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相关词汇的频次,进而揭示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程度和重视方向。 数据名称:地级市-政府数字关注度、词频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图像模板匹配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处理不同尺寸和旋转角度的目标物时的方法。文中介绍了使用OpenCV构建图像金字塔、处理旋转模板以及利用NEON指令集优化性能的具体实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在armeabi-v7a和arm64-v8a这两种主要ARM架构下的优化技巧,如内存对齐、SIMD指令优化、RenderScript并行处理等。作者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包括如何避免常见的性能瓶颈和兼容性问题。 适合人群:有一定Android开发经验,尤其是熟悉OpenCV和NDK编程的中级及以上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移动设备上进行高效图像识别的应用开发,如实时视频流中的物体检测、游戏内的道具识别等。目标是提高模板匹配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确保在不同硬件配置下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技术。特别强调了在不同ARM架构下的优化策略,为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中的应用。传统PSO在解决此类复杂问题时常陷入局部最优解,而改进版通过引入动态惯性因子和自适应变异操作,显著提升了算法性能。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改进措施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对算法收敛性和解质量的影响。此外,还展示了该算法在实际微电网调度任务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权衡经济成本与环境效益方面的能力。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优化、智能电网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对进化算法感兴趣的学者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高效能源管理的场合,如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规划与运行。主要目的是寻找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调度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伪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具体的技术细节,并强调了参数调节对于最终结果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该方法不仅限于微电网领域,还可以扩展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优化问题。
Delphi 12.3控件之TeeChart Offline Keygen.7z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进行屈光度计算及其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解释了屈光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接着展示了如何通过MATLAB代码读取、清理和转换焦距数据为屈光度,并进行了必要的单位转换。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值和噪声,文中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清洗手段。此外,还探讨了如何对屈光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如绘制趋势图和散点图等。最后,提到了将MATLAB代码转化为C++代码以便集成到硬件系统的高级应用。 适合人群:从事光学研究、眼科医疗设备开发的技术人员,以及对MATLAB有兴趣的学习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处理和分析光学数据的研究机构或企业,旨在提高屈光度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数据质量的同时优化实验结果。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涵盖了基本的操作步骤,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小贴士和技术细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同时强调了单位一致性的重要性,提醒开发者注意潜在的问题。
349421c2-4955-4132-b4da-808a3a171bfe.pdf
1744300906657718_download.jsp
【内容概要】 本文详细解析了企业筛选简历的“三重门”系统,包括ATS系统初筛、HR复核和业务部门终极评估三个阶段。首先,ATS系统作为关键词匹配引擎,强调了关键词的重要性及其优化方法;其次,HR在6秒内通过“薄片判断”评估简历的职业连贯性、成就量化和岗位匹配度;最后,业务部门则侧重于技术能力和文化适配性的综合评估。文章还揭示了各环节中的心理学原理和认知偏差,并提供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适合人群】 正在求职或有求职打算的职场人士,尤其是希望提升简历通过率的求职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 ①帮助求职者理解企业筛选简历的具体流程; ②提供简历优化的具体方法,如关键词优化、成就量化、案例准备等; ③指导求职者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的评审特点调整简历内容。 【其他说明】 文章结合了最新的招聘趋势研究报告和心理学理论,强调简历不仅是通过筛选的工具,更是展示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平台。求职者应充分利用这些心理规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简历,为后续面试做好铺垫。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PFC2D5.0进行二维岩石单轴压缩模拟的具体方法和代码实现。首先,通过设定模型的基本参数如颗粒生成、粘结设置、加载控制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岩石样品模型。接着,深入探讨了加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分析的方法,包括弹性应变能、动能和耗散能的监测。此外,还提供了裂隙统计的技术手段,能够精确捕捉岩石内部裂隙的发展情况。最后,强调了参数调整对模拟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优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岩石力学特性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掌握PFC2D软件的应用技巧,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学习资料。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可以直接应用于PFC2D5.0环境,便于用户快速上手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不同参数的调整,可以模拟多种类型的岩石破坏行为,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理论支持。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Fluent进行激光焊接的数值模拟,重点讲解了锥形高斯热源的建模方法。文章首先解释了锥形高斯热源的特点及其与普通高斯热源的区别,然后给出了具体的UDF代码实现,包括热源强度的计算、热流衰减的控制以及热源移动的实现。此外,还讨论了网格划分、材料参数设置、常见错误排查和优化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例和操作视频,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激光焊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CFD基础并希望深入学习激光焊接数值模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激光焊接过程的研究项目或工业应用,旨在提高模拟精度,减少试验成本,优化焊接工艺参数。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如网格划分建议、材料参数选择、UDF代码调试等,有助于解决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附带的操作视频和GitHub上的完整案例包也为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序列化.md
"ResumePlatformFront 笔试面试全攻略与资源宝典"——一站式前端求职解决方案!精选高频笔试真题解析、大厂面试经验分享、实战项目模板及技能进阶指南,助你系统攻克前端求职难关。从简历优化到Offer谈判,覆盖求职全流程,配套免费资源库持续更新。无论应届生还是进阶开发者,这里都是你斩获心仪Offer的强力后盾!
weixin205微信小程序线上教育商城ssm(文档+源码)_kaic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OMSOL软件构建岩石损伤与温度、渗流耦合的多物理场模型。首先解释了温度变化引起岩石膨胀/收缩以及渗流压力改变裂纹发展的物理机制,并通过PDE方程组进行描述。接着展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如定义损伤变量、设置导热系数和渗透率随损伤变化的关系,以及引入温度修正的Mohr-Coulomb准则。文中还讨论了求解器配置技巧,强调了非线性收敛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际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经验,如参数选择不当导致的模型发散等。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对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感兴趣的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岩石在温度、渗流和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的研究项目。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COMSOL中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还包括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调试建议,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023-04-06-项目笔记-第四百六十四阶段-课前小分享_小分享1.坚持提交gitee 小分享2.作业中提交代码 小分享3.写代码注意代码风格 4.3.1变量的使用 4.4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4.4.1局部变量的作用域 4.4.2全局变量的作用域 4.4.2.1全局变量的作用域_1 4.4.2.462局变量的作用域_462- 2025-04-10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滑膜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及其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实现。首先阐述了PMSM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重点讲解了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FOC)的工作原理,特别是电流环的设计和电压解耦的作用。然后深入探讨了一阶滑膜观测器的实现方法,展示了如何通过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信号估计转子位置和速度。最后,通过搭建完整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运行仿真,评估了控制策略的性能,并提供了配套的英文文献以供进一步研究。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和滑膜观测器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PMSM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工程师,旨在帮助他们掌握滑膜观测器的设计和实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同时,也为后续的实际应用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仿真模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相关技术,而配套的英文文献则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