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子带

    博客分类:
  • C++
 
阅读更多


2011年12月21日,仿佛是按下一年倒计时开关,净空大法师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宣讲了开示。在这个与2012末日传言有关的开示中,法师明确提出了NASA关于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将发在重大转变的文件。这时会有三天三夜的黑暗,是一种灾难。原因是地球进入了光子带,这是一种宇宙物理现象。虽然光子带不算是一个陌生的词了,但这次NASA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至少作为一种知识,而且这次是性命攸关的知识,了解光子带的来龙去脉和可能的影响,这正是许多人关切的地方。本文将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其中原因和后果,但与之相关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为减少理解困难,篇幅仍然较长。其中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如想更详细的了解,请用关键词搜索即可。

(图1)这个图显示的就是我们即将遇到的光子带的缩微袖珍版,它的形成机制是相同的。

这个机制的原理并不高深,只要对新近发现的物理现象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这种太空物理现象。即使仅是在相同条件下从现像推现象,也可以明白,不用从深奥的理论去理解。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对宇宙事物的了解是非常肤浅的,这些都集中体现在理论的粗放上。因为所有可以称为事实的只有现象或事件确实发生,而与之相关的理论只是某些人自以为是的解释。宇宙中所有变化,都源自于相互作用。条件合适的时候,相应的事件必然发生。从现象推现象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形成直接的想象构图,当它与某些现在的理论冲突时绕开理论而不必纠缠,科学史说明这些理论迟早要被新发现的现象击毁的。

这里说的物理现象主要有三个。它们在《科学美国人》及主要科学杂志都有介绍。

一是平行激光束的相互作用现象。若干年前,NASA的工程师在用相互靠近的平行激光来进行实验时,发现了光束间吸引和排斥的现象。相同的激光束会相互吸引而靠拢,而相反运动(无论方向、极化、自旋)形式的光束则排斥。对这种现象,NASA的工程师百思不得其解,同向和反向的平行激光束间的相互作用,与通过电流的平行导线一模一样。一种没有静止质量又不带电的粒子,怎么会产生这种隔空的相互作用。这一现象促使人们开始对光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没有理论可以合理解释光的本质。

现象二是能量活动剧烈的地方都在向外抛射大量的反粒子。恒星大量抛射反粒子是早就知道的。最近几年加强了对雷暴的研究,地面的射线探测器发现部分雷暴伴发伽马射线,但究竟是什么机制产生了这么高能的射线一直是个迷。直到2008年6月发射了“伽马射线广域空间望远镜”,即“费米”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些大规模雷暴产生大量的正电子,它们和电子湮灭时形成了伽马射线。由于剩余的正电子迅速向外太空扩散,所以以前的地面观测一直未能发现。

现象三是正反粒子相互排斥。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了这一点,上述两个现象就是其中的例证。不论是CPT守恒理论还是普遍通用的数学原理,都需要引入一个相反的量来平衡引力,如果没有这种反引力的平衡,单一引力会使整个宇宙快速的塌陷,不可能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即使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正、反粒子是非点状粒子相互碰撞时,不过心作用产生的旋转力矩,两个经这种碰撞的粒子在前进方向上自旋方向相反而互为反粒子。从数学理论上来说,正反粒子的数量是相等的。正是由于正、反物质的排斥,单独的反物质由于缺乏足够的动量,在很远的距离外就被地球偏转,绕道而行了。所以一直未能检测到自然状态下的反物质。

当银核中心、太阳、地球排列成条精确的时直线时,对应上述三个现象可以引出一个综合事实。简述如下。

银核靠中间大约密集了上千亿颗恒星,它们不断向外辐射正、反粒子组成的射线,均匀的向外扩散。由于距离遥远,这种随距离指数衰减的辐射对我们没有构成什么影响。但是,在经过像太阳这样的外围恒星时,情况将发生变化。当反物质辐射进入太阳作用力范围时,排斥的力量使它们在数百万公里外就开始绕道了,像船头的波浪一样向外扩散开。当这些扩散的射线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后,太阳对它们的作用比起银核的作用就显得微弱了。

从地球上看过去,太阳的视角仅为0.5度,而银核的视角远大于10度。这里,我们就大致算银核恒星最密集处为10度视角好了。如果我们把银核作为一个大质量的整体来看,它的作用分布形成一个扇面,把原先散开的射线往回压。因为受到太阳的遮挡,其后方形成了一个弱势区,扇形面回压的射线趋向于向太阳后方集中。由于太阳作用范围直径数百万公里内离散的光粒子,都重新向太阳后面集中,构成密度很高的锥管状能量体。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非可见光能量。我们可以大概以600万公里直径压缩到10万公里估算(其中心部分直径约3-4万公里留空给正光粒子),那么能量密度大约提高了4000倍。

同时,因为不同能量级的光粒子所受作用的力度不同,能级高的粒子扩散时的角度比较大,穿过其他低能级光粒子向外层移动。这一过程中如遇到相同能级的光粒子,由于同频谐振原因,使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较其他光粒子更大而集合起来。而在扇面状回压时,这些高能级粒子同样因为受到银核作用的力度较大,开始反向穿越向内层集中,再一次完成了能级纯化。它相当完成了一次振荡筛选。这样,在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后,背对着银核的太阳后面就形成了能量密度非常高的,纯净的不同能级像葱管一样分层的锥状管。能级高的在内圈,次能级依次向外排列。

到了这一步,许多人一定明白了,这种能级纯净,密度很高的射线,是玻-爱凝聚态。说白了就是激光,只不过是反物质激光,它的自旋与圆极化方向与我们常见的普通极光相反。由于这种激光的运动方式,对于地球上的物质来说是阻尼原子自旋,减缓了原子运动就是降低了原子的能量,所以是起冷却作的。目前世界上从实验室获得的最低温度,就是用激光冷却方式得到的。一旦进入波-爱凝聚态,每层同能级的光粒子就进入了同步谐振态,具有能量自同步的效应,有统一的动量和偏振态。我们可以用一种比较肤浅的方式说明疑聚态物质的性质,它的表现像一个很大的原子,即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相同的光会相互吸引,这是一种弹性力,使光柱内向收缩,这就是激光束的自聚焦作用。所以进入凝聚态的管状体会不断收缩,直到抗衡的因素起作用。

这时即使没有银核的内向压力,甚至原恒星已经消失,管状体也会自动收缩,维持着一种内平衡状态。此后即使运行到非常遥远,能量逐渐耗散,这种自收缩作用依旧维持,越缩直径越小,直到能量消耗殆尽。这样,即使是遥远的星系中行成的管状体,也可以到达地球。可是太空中有数以亿亿计的恒星,为什么我们能见到的如上图(图1)的环状云那么罕见呢?这是因为它的形成还有一个苛刻的前提,即在运动方向上与地球同步,这样它才能维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要知道,地球是以近300公里/秒的速度在银河系中穿梭的。还有更多则是由于路途遥远衰耗过重,无力挺进,只能在外大气层游弋了(图2)。

(图2)从NASA公开的影像资料看,这些环状物此起彼伏的在外大气层游弋,数不胜数。

我们从这个环状云(图1)的形成说起,以便对后面的解析先有个简单印象。这个图像的直径与形成它的光子带大致相同,外圈是反物质光,内圈是正物质光。内圈的正物质光束是怎么形成的呢?因为恒星一直在不断发出射线(可以简称光,但包括了不可见光,也可以完全为不可见光,这点非常重要),背对星系中心的光会进入已经形成的锥状管。由于正反物质的光会相互排斥,接近平行于锥状管的光因为相互作用的时间较长,会发生较大的明显偏转,这种偏转是向锥状管内的。而与锥状管相差角度稍大的光,会沿略有弯曲路径穿出去。最终结果是,囚禁于管内的光一直无法穿透外层反物质光逃逸,就像在光纤中的光始终被外层反射回来一样。

中心的正物质光始终被外圈的光排斥,向中间压缩,密度越来越高,直到其斥力能够阻止外圈的收缩为止。值得注意的是,中心的光虽然密度不断提高,但始终处于各种能级混杂的状态,依旧是普通的强光,这与外圈的反物质激光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路途极其遥远,管状物内含的能量会持续衰减,直径也就越来越小。中心强光没有能量同步作用,混乱的碰撞会使衰减速度比外圈稍快。当这个来自遥远恒星的能量管移动的速度和方向恰好与地球同步时,它到达地球时就表现为相对静止的状态。

率先进入地球引力作范围的反物质受到排斥,外圈会减速,而中心的光却依旧前行。如果没有足够的动量,单独的反物质是无法接近地球的。但凝聚态物质像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是互相牵制的,所以不会轻易离散。先进入斥力范围的反物质光粒子放慢速度后,后续的光粒子不断叠加上来,这时的总动量是不断累积的,同时密度更进一步提高,总的物质量亦在增加。由于动量的不断叠加累积,放慢了速度的前端得以继续前进,压向地球。什么时候它的动量与地球的排斥力接近平衡了,它的上下运动就不明显了。

如果我们把这种排斥力看作与引力完全相反的力,那么也就可以近似的认为,这种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稍有不同的是,引力的计算可以是指向质心的一种向心质量叠加,而斥力前沿是由地表,甚至大气层为前缘的后向叠加,反抗从表层就开始了。当管状物前端开始形成堆积时,我们可以认为它的物质量和动量是等比增加的。因而总动量始终大于总斥力,我们仍可以近似按距离的平方比估算下压的力量。假如这个堆积物停留在了2000米高度,那么如果它要下压到1000米,总动量需要增加4倍。而要下压到500米,又要再增加4倍,为2000米时的16倍。

继续下降则类推,当接触地表时,它的密度已经接近地表物质的平均密度,这样高密度的凝聚态物质,实际上具有了超固态的某些性质,可以轻易挤压进物质内部而不一定损坏原结构。今天认为,光子是传递电磁力的粒子,所以超密凝聚态物质必然伴随极强的电场和磁场。这样形成的环状云压低到某种程度时,随着大气密度的增加,表层接触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开始消耗它的能量,其中一些有湮灭条件的粒子发生反应放出光来,也要消耗它的能量。当这些消耗与环状云的能量补充平衡时,它就相对平稳的停留在某一高度上。有时环状云中心会有光束射向地面,但图1中的中心部分显然不是可见光,大概已经衰减到了远红外范围。

我们对宇宙事物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一些在常态下获得的局部经验,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如光速不变,正反物质一旦相遇立即湮灭等等。由于缺少对本质的追问和解释,所以诸如些类的断言,有很多以讹传讹的成分,这一点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被误导。例如,正反物质的湮灭,它们之间首先是因为排斥而试图相互远离,所以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它们根本不会接触。其次,正反物质的湮灭是在粒子层面上进行的,它只有在强势场的约束下实现严格的对等湮灭。即反氢只与氢湮灭,反氧与氧湮灭,反碳与碳湮灭等等,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普遍随意的湮灭。

现在回过头来看地球切入光子带的时候。因为太阳距地球非常近,这个能量管能量非常强大,几乎是立即可以到达地表并挤入地下一定深度。但地表对这个能量束的排斥,是以延向后面的所有地球物质为后盾的,这个能量束在每一寸深入都要累积巨大动能时,向地下穿透的深度最终会减缓并停止。由于谁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场合,无法可依计算这个深度,大概在100米左右是可能的,保守估计不会超过200米。而且这种排斥是从地心指向外的,避开正面的地球侧面所受的垂直分力小得多,侵入地下的深度也就小得多。所幸的是,冬至时阳光直射南半球,我们大多在侧面,侧向时的垂直分力相对较弱。

超密凝聚态物质会轻易的穿透人体,继续向下挺进。这里不要忘记,所有被穿透的地球物质构成体都是强烈排斥它的。它穿透人体时伴随着多种物理效应,强磁场,强电场,强制同步谐振态锁定,冷却等。因为人体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被锁定,分子间的联系全部中断,人几乎是立即进无意识状态,也就失去了时空判断力和行动能力。地表所有的运动都会停止,钟摆的机械运动也会停止,时钟不再走动,电子不会移动造成电流中断,连光也无法产生,这就是NASA指称的0 维状态。由于锁定状态下伴随着阻尼原子运动的效应,人体中原子进入了最低能态,人体温度几乎到了绝对0 度。

到这里为止,仍然没有出现直接致死的原因,人虽然意识全无,但依然在一种可恢复的状态。但在强电场强磁场的约束下,对等湮灭反应有可能发生。我们应该祈祷,光子带主能量带上的能级对应的元素序号大于55,因为这以下的元素有许多是人体必需的和大量的。幸运的是,主能带的形成机制本身使我们避免了湮灭。光子带中的高能粒子的能谱对应的是较重的元素,由于他们在能级分选振荡过程中的摆动,大幅度的在低能态反光粒子中穿越形成扰动,破坏了它们组成凝聚态物质。而高能粒子间相互作用远比低能粒子强,使高能粒子迅速凝聚,形成主能量带的主体,而低能粒子只能以混杂的离散态环绕在主能带外围,它们没有能力形成凝聚态物质,无法约束粒子进入湮灭反应。

而浸润人体的高能凝聚态物质,仍有可能湮灭体内的重元素粒子。但人体内重元素少之又少,被称为痕量元素,基本上以离散的原子状态存在于特定的细胞中。由于分散,湮灭时释放的能量不会造成大伤害,有些痕量元素缺少会使身体出现不适,但不会立即致命,这就有了补充回去的机会。而很多有害重元素,也同时被清除了,看来活下来的人身体更健康不是虚言。因为人体是浸润在排斥引力作用的高密度物质中,基本断绝了地球的重力,人体处在轻盈的悬浮状态。真正要命的是当越过了光子带后,处于几乎绝对0 度人体能否快速升温。

当摆脱了锁定状态后,虽然细胞的自组织原则使它有能力极其快速的攫取能量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但这些能量却必须从环境中攫取。可问题是,关键的问题是,你所处的有限空间能否提供这种不拘形势的能量!有的环境能,有的环境不能,听天由命吧。能从锁定中脱离出来的人,有的状态不变,有的比以前更好,但也有不少会受到一定程度伤害。这不仅因环境而异,也因人而异。所以稳妥的做法是不要让自己进入这种最低能态。至于怎么做到这一点,当你知道了凝聚态的物理性质,你会想到很多办法的。能熬过这个过程的生命体不会太多,很多植物会留下不受伤害的种子,可动物除了深海里的没多大事,陆上动物怎么留下种子呀?难道要等鱼儿重新上岸长脚?静空说顶多有个小牛车小马车,但愿那些小牛小马能因为思想纯洁而活下来。地表一定深度的病毒细菌微生物统统被杀死了,低温又限制了它们从地底下重新上来,死亡后的fubai也就停止了。

光子带的其他物理事件挑主要的说有。因为强电场磁场伴随的浸润穿透,半导体器件内部的再扩散作用会摧毁器件,IT产品及军用电子设备全部报废; 浸润在凝聚态物质中时,由磁、电介质和染料类光盘保存的所有数据、资料将丢失; 包裹全球的另类磁场去磁化作用抵消了地球部分磁场,退出这种状态要一些时间; 虽然地球受到了相当的推动,但这个力量与地球的动量和自旋动量比起来微不足道,受动量守衡和角动量守衡支撑地球轨道和自转变化不大; 但因为地球是悬浮的,作用于自转轴上的一点点质量不平衡,自转轴也会自动改变重新获取平衡,而直接作用南半球的推动力矩造成了这种不平衡,发生极移的是一定的。同时为了不断的获取动态平衡,结局不可预料; 由于地球依旧自转,而锁定的能量带来自太阳方向,背阳面不在深锁定状态依旧散失能量,光子带离去后地球于严寒中; 阳光因排斥无法照到地球,使地球无法接收太阳的能量,也会助长过后的严寒,但这种完全的黑暗对于无意识状态中的人无意义。

NASA对观测数据的保守,使我们对光子带的直径只能做出某种猜测。10万公里直径只是种可能性,并不是计算或观测的结果,只是为了大家能在头脑中形成想象构图。这个直径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地球绕日运行轨道是螺纹状的旋进。对于拖在太阳后面的光子带来说,它的径向和轴向运动分别表现为穿过和旋入两种方式。这个旋入的尺度大约是每年36000公里,其中三分之一左右是地球占位的12700公里,仍旧在冬至日遭遇。这样,若以10万公里估算,地球完全摆过光子带就要通过三次才行。而穿越过中心的那次,因为阳光像被聚焦一样的压缩在中心直径约3-4万公里范围内,形成了高密度的强光(不是凝聚态),照射地表时估计温度高达400度,易燃物会统统燃烧并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前期堆积的冰川将迅速消融,形成全球巨大洪水。地球在那三天时间里经历一次冰-火-冰的磨练。

该打住了,不然就越说越长了,大家不妨自己去想一下,很容易得出结果的。如这个作用于地表的力会造成坍塌; 会排斥最正面的海水而使其向外涌; 会挤压临界点附近的火山引起喷发; 会因阻隔减弱地月间的引力而使月地距离改变; 会在相对集中的湮灭中引起局部大爆炸; 然后一定要祈祷,千万不要湮灭铀235,那会引爆大多数核弹。至于2012.12.21.是否会如期进入光子带,那得去问NASA了,他们测量的数据一直保密,而且也绝不会对外公布的。剩下的参照只剩下玛雅人的计算了。不过,即使推迟两年到2014年,玛雅人计算的误差也在万分之一内,这个精度在同一领域内己经是极高的了。

由于管状光子带一直拖在太阳与银心连线的背面方向,而太阳系的整个黄道面是周期性摆动的,所以地球总是要定期穿越光子带的。黄道面为什么要摆动呢?由天体运行规律我们得知,一个天体不可能处在绝对匀称的引力环境中,它总会与它相互吸引最大的天体逐渐靠近。这种作用造成了天体运行呈现严格的层级。月球绕着地球,地球带着月球一同绕着太阳。而太阳本身又是在一个以25625年为周期的椭圆轨道上运行。这个现象说明太阳一定有个伴星,它就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虽然目前仍然没有发现这颗伴星,但太阳的椭圆周期轨道只能用这种伴星解释。目前,由于太阳轨道的各向速度和椭圆度都没有确切的参数,所以椭圆双焦点的位置也就很难确认。然而,轨道周期却有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25625年,这是玛雅人留下的。我们知道,当太阳升起时是看不见银河的,没有现代仪器的玛雅人怎样观测银心和太阳的重合时机?你愿意想想吗?如果想不出,他们一定比你聪明,请不要忽视玛雅人的警告!

太阳和它的伴星一道,同属于昂宿星团成员,以3200万年一周的速度绕昂宿星团质量中心运行。而昂宿星团带着太阳系,以2.5亿年为周期绕银心旋转。这样,作用于太阳系的就有了伴星、昂宿星团、银核三个大吸引体。由于所有轨道都是类圆的周期性轨道,轨道运行必然会出现前向速度叠加和后向速度叠加。如果以银心做为参照坐标,太阳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变速运动。当太阳出现在三个吸引体中不同位置时,各个吸引体对它的作用也是此消彼长的,这就造成了黄道面的摆动。太阳黄道面倾斜于银面60度,椭圆轨道高为度25光年,宽15-18光年。宽度由于横向移动速度叠加关系,观测出入较大。现在轨道最低处位于银面中心北方25光年之上,处于触底回升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横向运动成分很大,所以从地球看去,银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非常缓慢,近似于视向同步的状态。这种状况造成这次穿越时间延长了。

由于太阳轨迹位于伴星内侧和外侧时,三大吸引体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种吸引体位置形成的合力,会使太阳运行到伴星外侧时黄道面发生一次摆动,当太阳运行到伴星内侧时,这种力量同样会引发一次反向的摆动。所以黄道面会在伴星内侧和外侧分别发生一次摆动。黄道面的每次摆动会使地球轨道越过银心与太阳连线的延长线(穿越了光子带),经过一段数千年的时间还会返回又穿越一次。每次摆动发生一次越过和一次返回,这样在一个太阳轨道周期内就发生了四次穿越光子带的机会。很多人在纳闷,越过和返回次数应该是双数,为什么玛雅人说会有5次呢?其实,许多人忽视了伴星的作用。像黄道面随吸引体分布变化而摆动一样,太阳绕伴星运转的轨道平面同样会发生摆动,这就造成了太阳系会整体穿越伴星形成的光子带能量锥。它只会在伴星的外侧发生一次,是单数。虽然距离较远,但根据目前相应位置上没有发现亮星这一点来看,它很可能是个高密度的暗星。所以伴星管状光子带的能量仍然非常可观。值得庆幸的是,太阳和伴星相对银心来说是此升彼降的运动,穿过其主能带的时间是非常短的。

这就是光子带的形成机制和它作用于地球时的大致描述,也是目前仅有的把来龙去脉交待清楚的论述。与网上其他不可刨根问底、引用一些不知所云的邪门理论进行描述的光子带,这个可以说是根据现象事实而解释的。由于极易猜想的原因,是不可能期待NASA和盘托出真相的。但美国国内挖掘真相的组织非常多,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也就是NASA为什么把光子带带来的大致后果通报全世界宗教组织,意图在无法掩盖时利用宗教信念和组织力量,以求稳定局面的第二手准备。至于信与不信,完全取决于你的理解,不理解的自然不会相信,因为它看上去太荒诞了。也一定会有人出来以“没有证据显示”一类空洞的话反驳,但为了面子不会逐条否认现象事实。其实不信也是好事,这解释实际上也不是说给你听的。只是让那些有能力理解的人知道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而已。不管怎样,能活着看一眼这最后的世界,写下你的见证,也是值得的。

2012.5.10.

本篇完。下篇《神奇的另类光子带》待续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