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JWT(JSON Web Token)授权机制在前后端分离中的应用与实践,包括以下三部分:
- JWT原理介绍
- JWT的安全性
- React.js+Flux架构下的实践(React-jwt example)
0 关于前后端分离
前后端分离是一个很有趣的议题,它不仅仅是指前后端工程师之间的相互独立的合作分工方式,更是前后端之间开发模式与交互模式的模块化、解耦化。计算机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复杂的事物,模块化总是好的,无论是后端API开发中越来越成为规范的RESTful API风格,还是Web前端越来越多的模板、框架(参见MVC,MVP 和 MVVM 的图示),包括移动应用中前后端天然分离的特质,都证实了前后端分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生动的细节与实例说明可以参看赫门分享的主题淘宝前后端分离实践)。
实现前后端分离,对于后端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不需要再考虑怎样在HTML中套入数据,只关心数据逻辑的处理;而前端则需要承担接收数据之后界面呈现、用户交互、数据传递等所有任务。虽然这看起来加重了前端的工作量,但实际上有越来越多丰富多样的前端框架可供选择,这让前端开发变得越来越结构化、系统化,前端工程师也不再只是“套版的”。
在所有前端框架中,Facebook推出的React无疑是当下最热门(之一),然而React只负责界面渲染层面,相当于MVC中的V(View),因此只靠React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单页应用(Single Page App)。Facebook另外推出与之配套的Flux架构,主要为了避免Angular.js之类MVC的架构模式,规避数据双向绑定而采用单向绑定的数据传递方式。实际上React无论是学习还是使用都是非常简单的,而Flux则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理解消化,本文第3部分我采用Flux架构的一种实现Reflux.js,做了一个基于JWT授权机制的登入、登出的例子,顺便介绍Flux架构的细节。
1 JWT 介绍及其原理
JWT是我之前做Android应用的时候了解到的一种用户授权机制,虽然原生的移动手机应用与基于浏览器的Web应用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很多情况下后端往往还是沿用已有的架构跟代码,所以用户授权往往还是采用Cookie+Session的方式,也就是需要原生应用中模拟浏览器对Cookie的操作。
Cookie+Session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HTTP这一无状态协议下服务器如何识别用户的问题,其原理就是在用户登录通过验证后,服务端将数据加密后保存到客户端浏览器的Cookie中,同时服务器保留相对应的Session(文件或DB)。用户之后发起的请求都会携带Cookie信息,服务端需要根据Cookie寻回对应的Session,从而完成验证,确认这是之前登陆过的用户。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JWT是Auth0提出的通过对JSON进行加密签名来实现授权验证的方案,编码之后的JWT看起来是这样的一串字符:
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eyJzdWIiOiIxMjM0NTY3ODkwIiwibmFtZSI6IkpvaG4gRG9lIiwiYWRtaW4iOnRydWV9.TJVA95OrM7E2cBab30RMHrHDcEfxjoYZgeFONFh7HgQ
由.
分为三段,通过解码可以得到:
// 1. Headers // 包括类别(typ)、加密算法(alg); { "alg": "HS256", "typ": "JWT" } // 2. Claims // 包括需要传递的用户信息; { "sub": "1234567890", "name": "John Doe", "admin": true } // 3. Signature // 根据alg算法与私有秘钥进行加密得到的签名字串; // 这一段是最重要的敏感信息,只能在服务端解密; HMACSHA256( base64UrlEncode(header) + "." + base64UrlEncode(payload), SECREATE_KEY )
在使用过程中,服务端通过用户登录验证之后,将Header+Claim信息加密后得到第三段签名,然后将签名返回给客户端,在后续请求中,服务端只需要对用户请求中包含的JWT进行解码,即可验证是否可以授权用户获取相应信息,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使用JWT可以省去服务端读取Session的步骤,这样更符合RESTful的规范。但是对于客户端(或App端)来说,为了保存用户授权信息,仍然需要通过Cookie或类似的机制进行本地保存。因此JWT是用来取代服务端的Session而非客户端Cookie的方案,当然对于客户端本地存储,HTML5提供了Cookie之外更多的解决方案(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究竟采用哪种存储方式,其实从Js操作上来看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不同的选择更多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2 JWT 安全性
用户授权这样敏感的信息,安全性当然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这里主要讨论在使用JWT时如何防止XSS和XSRF两种攻击。
XSS是Web中最常见的一种漏洞(我们的**学报官网就存在这个漏洞这件事我就不说了=.=),其主要原因是对用户输入信息不加过滤,导致用户(被误导)恶意输入的Js代码在访问该网页时被执行,而Js可以读取当前网站域名下保存的Cookie信息。针对这种攻击,无论是Cookie还是localStorage中的信息都有可能被窃取,但防止XSS也相对简单一些,对用户输入的所有信息进行过滤即可。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CDN服务,让我们可以节省服务器流量,但同时也有可能引入不安全的Js脚本,例如前段时间Github被Great Cannon轰击的案例,则需要提高对某度之类服务的警惕。
另外一种更加棘手的XSRF漏洞主要利用Cookie是按照域名存储,同时访问某域名时浏览器会自动携带该域名所保存的Cookie信息这一特征。如果执意要将JWT存储在Cookie中,服务端则需要额外验证请求来源,或者在提交表单中加入随机签名并在处理表单时进行验证。
我在后面的实例中采用将JWT保存在localStorage中的方案,请求时将JWT放入Request Header中的Authorization位。对JWT安全性问题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参考下面几篇文章:
- Where to Store Your JWTs - Cookies vs HTML5 Web Storage
- Use JWT the Right Way!
- 1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okens
- Where to store JWT in browser? How to protect against CSRF?
3 React-jwt Example
本节源码可见Github: react-jwt-example。
前面提到的React.js框架学习成本其实非常低,只要跟着官方教程走一遍,搞清楚props、states、virtual DOM几个概念,就可以开始用了。但是只有View层什么都做不了,Facebook推出配套的Flux架构,一开始看到下面这张架构图,当时我就懵逼了。
好在Flux只是一种理论架构,虽然官方也提供了实现方案,但是我更倾向于Reflux.js的实现方式,如下图所示:
其中View Components即视图层由React负责,Stores用于存储数据,Actions则用于监听所有动作,所有数据的传递都是单向绑定的,在分割不同模块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的流动方向。
我尝试写了一个简单的登录、登出以及获取用户个人数据的例子,除了Reflux之外,还用到如下模块:
- react-router: SPA路由;
- react-bootstrap: React化的Bootstrap,UI样式;
- reqwest: Ajax请求;
- jwt-decode: 客户端的JWT解码;
另外服务端API采用Go gin框架,依赖于jwt-go。代码目录结构如下:
tree -I 'node_modules|.git' . ├── README.md ├── gulpfile.js ├── index.html ├── package.json ├── scripts │ ├── actions │ │ └── actions.js │ ├── app.js │ ├── build │ │ └── dist.js │ ├── components │ │ └── HelloWorld.js │ ├── stores │ │ ├── loginStore.js │ │ └── userStore.js │ └── views │ ├── home.js │ ├── login.js │ └── profile.js └── server.go
完整的页面放在view中,可复用的组件放在components,用户的动作包括login、logout以及getBalance,因此需要创建相应的action来监听这些动作:
// actions.js var actions = Reflux.createActions({ "login": {}, "updateProfile": {}, // login成功更新用户数据 "loginError": {}, // login失败错误信息 "logout": {}, "getBalance": {asyncResult: true} }); actions.login.listen(function(data){});
用户点击view中的Submit Button时,将表单信息提交给login action:
// views/login.js var Login = React.createClass({ ... login: function (e) { e.preventDefault(); actions.login({ name: this.refs.name.getValue(), pass: this.refs.pass.getValue(), }), ... }); // actions.js var req = require('reqwest'); actions.login.listen(function(data){ req({ url: HOST+"/user/token", method: "post", data: JSON.stringify(data), type: 'jso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eaders: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success: function (resp) { if(resp.code == 200){ actions.updateProfile(resp.jwt) }else{ actions.updateProfile(resp.msg) } }, }) });
根据API返回结果,将再次触发updateProfile或updateProfile action,而分别由userStore和loginStore接收:
// stores/userStore.js var userStore = Reflux.createStore({ listenables: actions, // 声明userStore所监听的action updateProfile: function(jwt){ // 注册监听actions.updateProfile localStorage.setItem('jwt', jwt); this.user = jwt_decode(jwt); this.user.logd = true; this.trigger(this.user); }, }) // stores/loginStore.js var loginStore = Reflux.createStore({ listenables: actions, loginError: function(msg){ this.trigger(msg); }, });
store接收action数据后,通过this.trigger(msg)
将处理过后的数据重新传递会view:
var Login = React.createClass({ mixins : [ Router.Navigation, Reflux.listenTo(userStore, 'onLoginSucc'), Reflux.listenTo(loginStore, 'onLoginErr') ], onLoginSucc: function(){ // 登录成功,跳转回首页 this.transitionTo('home'); }, onLoginErr: function (msg) { // 登录失败,显示错误信息 this.setState({ errorMsg: msg, }); }, ... });
至此,从用户点击登录到登录结果传回,整个流程数据在View->Action->Store->View
中完成单向传递,这就是Flux架构的基本概念。
在完成登录后,API会将验证通过的JWT传回:
// server.go token := jwt.New(jwt.SigningMethodHS256) // Headers token.Header["alg"] = "HS256" token.Header["typ"] = "JWT" // Claims token.Claims["name"] = validUser.Name token.Claims["mail"] = validUser.Mail token.Claims["exp"] = time.Now().Add(time.Hour * 72).Unix() tokenString, err := token.SignedString([]byte(mySigningKey)) if err != nil { c.JSON(200, gin.H{"code": 500, "msg": "Server error!"}) return } c.JSON(200, gin.H{"code": 200, "msg": "OK", "jwt": tokenString})
当登录之后的用户在profile页面发起getBalance请求时,存储于本地的jwt将一起传递,我这里采用Header的方式传递,具体取决于API端的协议:
// actions.js actions.getBalance.listen(function(){ var jwt = localStorage.getItem('jwt'); req({ url: HOST+"/user/balance", method: "post", type: "json", headers: { 'Authorization': "Bearer "+jwt, }, success: function (resp) { if (resp.code == 200) { actions.updateProfile(resp.jwt); }else{ actions.loginError(resp.msg); } } }) })
而服务端面对任何需要验证权限的请求需要通过Token验证:
//server.go token, err := jwt.ParseFromRequest(c.Request, func(token *jwt.Token) (interface{}, error) { b := ([]byte(mySigningKey)) return b, nil })
相关推荐
本项目是基于Thinkphp6框架和JWT(Json Web Token)技术实现的前后端分离示例,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这两种技术。 **Thinkphp6** 是一个轻量级、高性能的PHP框架,具有良好的模块化设计,支持MVC...
在构建现代化的Web应用时,前后端分离架构已经成为标准实践,它允许前端和后端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开发和部署。Spring Security 和 JSON Web Token (JWT) 是实现这种架构中的关键组件,特别是在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方面...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基于SpringBoot 2.2.6、MyBatis 3.5.4和JWT的前后端分离应用。这不仅可以实现安全的身份验证和授权,还能保证前后端的高效协作,提升开发效率。在实际项目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
"基于SpringBoot,Spring Security,JWT的前后端分离权限管理系统"这个标题表明,这是一个使用了现代Web开发技术的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SpringBoot:SpringBoot是Spring框架的一个扩展,它简化了...
- **JWT 在前后端分离中的作用**:JWT 充当了安全的认证媒介,前端通过 JWT 向后端证明其身份,后端验证令牌后允许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5. **项目结构** - **后端**:通常包括 Spring Boot 应用,使用 Spring ...
这个"springboot集成jwt和shiro实现前后端分离权限demo2"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实际的案例,帮助开发者理解如何在Spring Boot应用中实现前后端分离的权限管理。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个示例,你可以掌握JWT和Shiro的使用技巧...
在本项目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使用Spring Boot 3与Vue 3进行前后端分离的开发实践。Spring Boot是Java领域的一个微服务框架,而Vue 3则是一种现代的前端JavaScript框架,两者结合可以构建高效、可维护的Web应用程序...
在IT行业中,前后端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开发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端和后端,各自专注于用户交互和业务逻辑处理。本项目“前后端分离项目.zip”是一个基于Maven构建的工程实例,旨在展示如何实现这种...
通过对RuoYi-Vue这个老版本项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前后端分离的实现原理,以及Java、Vue.js、SpringBoot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尽管这是一个老版本,但它仍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技术的...
在现代的Web开发中,"前后端分离"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架构模式,旨在提高开发效率、增强可维护性和提升用户体验。本项目"前后端分离架构的钉钉企业应用Demo(多语言版本)"就是一个典型示例,它展示了如何利用不同的...
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下,前端通过发送Ajax请求与后端通信,获取或更新数据。Vue.js的axios库常用于发起HTTP请求,与SpringBoot提供的RESTful API接口对接。后端接收到请求后,通过Spring MVC或者Spring WebFlux处理,...
在现代Web开发中,前后端分离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架构模式,特别是在构建复杂且功能丰富的应用程序时,如本案例中的“java + vue”的考试系统。这个压缩包文件“java + vue 的前后端分离的考试系统.zip”显然包含了一个...
在现代Web开发中,前后端分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它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增强应用的可维护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React作为前端框架,Spring Boot作为后端微服务框架,结合MySQL数据库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增...
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中,安全性尤为重要。项目可能采用了JWT(JSON Web Token)进行用户认证,确保用户身份的安全。同时,后端需要对API进行权限控制,防止未授权访问。在性能优化方面,可能通过CDN加速静态资源加载...
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中,Spring Boot作为后端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通常通过RESTful API与前端进行通信。Vue.js作为前端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交互。为了实现API通信,我们需要了解JSON Web Token(JWT)认证和授权...
在本项目中,"SpringBoot前后端分离实战项目源码.zip" 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程,旨在帮助初学者和对SpringBoot感兴趣的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这个项目利用了SpringBoot的强大功能,结合现代Web...
在构建基于Spring Cloud、OAuth2.0和Vue的前后端分离系统时,我们涉及了多个核心技术和实践,这些技术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Spring Cloud**: Spring ...
"SpringBoot前后端分离项目实战"表明项目重点在于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博客系统来教学,涵盖了SpringBoot框架的使用以及前端与后端的独立开发和协作。 【标签】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标签,但我们可以推测这个项目可能...
总结,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Web应用实例,涵盖了SpringBoot的快速开发特性、Mybatis-Plus的数据库操作便利性、JWT的安全认证机制以及前后端分离的现代Web开发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实践平台,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