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707466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272)
- Struts1.x (7)
- 事务 (2)
- Hibernate (11)
- 数据库 (14)
- JavaScript&Ajax (43)
- JSP&Servlet (2)
- Flex (1)
- 其它 (9)
- Java (22)
- 框架集成 (1)
- WebService (3)
- Tomcat (3)
- 加密和安全登录 (13)
- 基于原型的JavaScript (0)
- JavaDoc和Java编码规范 (3)
- CAS (1)
- 加密 (1)
- Axis2 (10)
- Ext2.x (3)
- SSH整合 (2)
- Ext (0)
- 正则表达式 (1)
- 设计模式 (4)
- 对象序列化技术 (3)
- CVS (2)
- Struts2 (6)
- Spring 2.x (7)
- Spring Security (2)
- Java 课程 (20)
- 程序员之死 (1)
- 软件测试 (6)
- UML (5)
- NetBeans (1)
- cxf (1)
- JMS (13)
- 设计 (5)
- ibatis2.x (3)
- Oracle (1)
- WebSphere (7)
- 概要设计 (1)
- DB2 (10)
- PowerDesigner (0)
- 软件工程 (5)
- rose (1)
- EA (1)
- LDAP (7)
- Portal&Portlet (3)
- MQ (10)
- ESB (4)
- EJB (2)
- JBoss (2)
最新评论
-
typeRos:
只有配置文件,没有代码么大神
Spring实现IBMMQ的JMS消息发布/订阅模式 -
panamera:
如果ActiveMQ服务器没有启动,这个时候消息生产者使用Jm ...
Spring JMSTemplate 与 JMS 原生API比较 -
lian819:
顶1楼, 引用文件, 配置属性, 太方便了
EXTJS 同步和异步请求 -
wilhard:
说得清楚明白
<%@ include file=""%>与<jsp:include page=""/>区别 -
刘琛颖:
总结的很好。受益了
javascript 父窗口(父页面)— 子窗口 (子页面)互相调用的方法
本文是作者对EJB工作原理的学习笔记,包括有RMI工作原理、Websphere实现、Weblogic实现和自己总结的理解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RMI工作原理
RMI的本质就是实现在不同JVM之间的调用,它的实现方法就是在两个JVM中各开一个Stub和Skeleton,二者通过socket通信来实现参数和返回值的传递。
有关RMI的例子代码网上可以找到不少,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extend the interface java.rmi.Remote实现,已经封装的很完善了,不免使人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下面的例子是我在《Enterprise JavaBeans》里看到的,虽然很粗糙,但很直观,利于很快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1、定义一个Person的接口,其中有两个business method, getAge() 和getName()
代码:
public interface Person { |
2、Person的实现PersonServer类
代码:
|
3、好,我们现在要在Client机器上调用getAge()和getName()这两个business method,那么就得编写相应的Stub(Client端)和Skeleton(Server端)程序。这是Stub的实现:
代码:
|
注意,Person_Stub和PersonServer一样,都implements Person。它们都实现了getAge()和getName()两个business method,不同的是PersonServer是真的实现,Person_Stub是建立socket连接,并向Skeleton发请求,然后通过Skeleton调用PersonServer的方法,最后接收返回的结果。
4、骨架(Skeleton)的实现
代码:
|
Skeleton类extends from Thread,它长驻在后台运行,随时接收client发过来的request。并根据发送过来的key去调用相应的business method。
5、最后一个,Client的实现
代码:
|
Client的本质是,它要知道Person接口的定义,并实例一个Person_Stub,通过Stub来调用business method,至于Stub怎么去和Server沟通,Client就不用管了。
注意它的写法: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_Stub(); |
而不是
Person_Stub person = new Person_Stub(); |
为什么?因为要面向接口编程嘛,呵呵!
//RMI实质上就是生成2个类stub,skeleton来进行参数和返回值的传递,采用值传递方式
//类似于以前写的聊天室程序,被传递的对象应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
二、Websphere实现
EJB类一览
这里结合WebSphere来讲讲各个类的调用关系吧!
假定我们要创建一个读取User信息的SessionBean,需要我们写的有3个文件:
1、UserServiceHome.java
Home接口
2、UserService.java
Remote接口
3、UserServiceBean.java
Bean实现
WSAD最终会生成10个class。其它7个是什么呢?我们一个一个数过来。
4、_UserServiceHome_Stub.java
这个当然就是Home接口在Client端(动态加载)的Stub类了,它implements UserServiceHome。
5、_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Home_a940aa04_Tie.java
Home接口在Server端的Skeleton类,"a940aa04"应该是随机生成的,所有其他的相关class名里都会有这个标志串,Tie是Corba对Skeleton的叫法。
6、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Home_a940aa04.java
Home接口在Server端的实现,当然,它也implements UserServiceHome。
7、EJSStatelessUserServiceHomeBean_a940aa04.java
由#6调用,create
_UserService_Stub。(为什么#6不能直接create _UserService_Stub呢?后面再讲。)
8、_UserService_Stub.java
Remote接口在Client端(动态加载)的Stub类。它implements
UserService。
9、_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_a940aa04_Tie.java
Remote接口在Server端的Skeleton类。
10、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_a940aa04.java
Remote接口在Server端的实现,当然,它也implements
UserService。并且,它负责调用UserServiceBean——也就是我们所写的Bean实现类——里面的business method。
那么,各个类之间的调用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简单的说,就是两次RMI循环。
第一个RMI循环
先来看看Client端的程序是怎么写的:
代码:
|
在第一步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UserServiceHome(interface)定义的对象home,那么,home到底是哪个class的instance呢?用debug看一下,知道了home原来就是_UserServiceHome_Stub的实例。
从第二步开始,就是我们的关注所在,虽然只有简单的一行代码,
UserService object = home.create(); |
但是他背后的系统是怎么运做的呢?我们进入代码来看吧!
1、调用home.create()
代码:
UserServiceHome home; UserService obj = home.create(); |
2、实际是调用_UserServiceHome_Stub.create(),在这个方法里面,Stub向Skeleton发送了一个create的字串:
代码:
org.omg.CORBA.portable.OutputStream out = _request("create", true); in = (org.omg.CORBA_2_3.portable.InputStream)_invoke(out); |
3、Server端的Skeleton接收Stub发来的request,并调用相应的方法:
代码:
|
代码:
|
4、Skeleton调用的是UserServiceHome的Server端实现类的create方法
代码:
|
5、#4又调用EJSStatelessUserServiceHomeBean_a940aa04.create()
代码:
UserService result = super.createWrapper(new BeanId(this, null)); |
至此,我们终于结束了第一个RMI循环,并得到了Remote接口UserService的Stub类_UserService_Stub,就是#5里面的result。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不直接create _UserService_Stub,而又转了一道#5的手呢?因为#4 extends
from
EJSWrapper,它没有能力create Stub,因此必须借助#5,which extends from
EJSHome,这样才可以生成一个Stub。如果不是为了生成这个Stub,应该可以不走#5这一步。
第二个RMI循环
OK, now we got the object which is instanceOf _UserService_Stub, and implements UserService
现在我们的Client端走到第三步了:
UserInfo ui = object.getUserInfo(userId); |
继续看代码,开始第二个RMI循环:
1、调用object.getUserInfo()
代码:
UserService object; object.getUserInfo(userId); |
2、实际是调用_UserService_Stub.getUserInfo(int arg0),在这个方法里面,Stub向Skeleton发送了一个getUserInfo的字串和arg0这个参数:
代码:
org.omg.CORBA.portable.OutputStream out = _request("getUserInfo", true); out.write_long(arg0); in = (org.omg.CORBA_2_3.portable.InputStream)_invoke(out); |
3、Server端的Skeleton接收Stub发来的request,并调用相应的方法:
代码:
|
4、Skeleton调用的是UserService的Server端实现类的getUserInfo方法
代码:
EJSRemoteStatelessUserService_a940aa04.getUserInfo() { UserServiceBean _EJS_beanRef = container.preInvoke(this, 0, _EJS_s); _EJS_result = _EJS_beanRef.getUserInfo(id); } |
最后的最后,#4终于调用了我们写的UserServiceBean里的getUserInfo方法,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
至此,第二个RMI循环也终于结束了。
调用流程图
回顾一下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两次RMI循环的过程,下图(见链接)描述了整个流程:
图1 |
黄色的1,6,10是程序员要写的,其余是系统生成的。
#1是Home interface, #2和#4都implements了它。
#6是Remote interface,
#7和#9都implements了它。
#10是Bean实现。
三、weblogic实现
一个远程对象至少要包括4个class文件:远程对象;远程对象的接口;实现远程接口的对象的stub;对象的skeleton这4个class文件。
在EJB中则至少要包括10个class:
Bean类,特定App Server的Bean实现类
Bean的remote接口,特定App Server的remote接口实现类,特定App
Server的remote接口的实现类的stub类和skeleton类
Bean的home接口,特定App Server的home接口实现类,特定App
Server的home接口的实现类的stub类和skeleton类
和RMI不同的是,EJB中这10个class真正需要用户编写的只有3个,分别是Bean类和它的remote接口,home接口,至于其它的7个class到底是怎么生成,被打包在什么地方,或者是否需要更多的类文件,会根据不同的App Server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拿Weblogic的来说吧!Weblogic的Bean实现类,以及两个接口的Weblogic的实现类是在ejbc的时候被打包到EJB的jar包里面的,这3个class文件可以看到。而home接口和remote接口的Weblogic的实现类的stub类和skeleton类是在EJB被部署到Weblogic的时候,由Weblogic动态生成stub类和Skeleton类的字节码,因此看不到这4个类文件。
对于一次客户端远程调用EJB,要经过两个远程对象的多次RMI循环。首先是通过JNDI查找Home接口,获得Home接口的实现类,这个过程其实相当复杂,首先是找到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然后创建一个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tub类的对象实例,将它序列化传送给客户端(注意stub类的实例是在第1次RMI循环中,由服务器动态发送给客户端的,因此不需要客户端保存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tub类),最后客户端获得该stub类的对象实例(普通的RMI需要在客户端保存stub类,而EJB不需要,因为服务器会把stub类的对象实例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拿到服务器给它的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tub类对象实例以后,调用stub类的create方法,(在代码上就是home.create(),但是后台要做很多事情),于是经过第2次RMI循环,在服务器端,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keleton类收到stub类的调用信息后,由它再去调用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create方法。
在服务端,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create方法再去调用Bean类的Weblogic实现类的ejbCreate方法,在服务端创建或者分配一个EJB实例,然后将这个EJB实例的远程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tub类对象实例序列化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收到remot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tub类的对象实例,对该对象实例的方法调用(在客户端代码中实际上就是对remote接口的调用),将传送给服务器端remot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keleton类对象,而skeleton类对象再调用相应的remot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然后remot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再去调用Bean类的Weblogic实现类,如此就完成一次EJB对象的远程调用。
看了一遍文章,感觉还是没有说太清楚,既然写了帖子,就想彻底把它说清楚。
先拿普通RMI来说,有4个class,分别是远程对象,对象的接口,对象的stub类和skeleton类。而对象本身和对象的stub类同时都实现了接口类。而我们在客户端代码调用远程对象的时候,虽然在代码中操纵接口,实质上是在操纵stub类,例如:
接口类:Hello
远程对象:Hello_Server
stub类:Hello_Stub
skeleton类:Hello_Skeleton
客户端代码要这样写:
Hello h = new Hello_Stub(); h.getString(); |
我们不会这样写:
Hello_Stub h = new Hello_Stub(); h.getString(); |
因为使用接口适用性更广,就算更换了接口实现类,也不需要更改代码。因此客户端需要Hello.class和Hello_Stub.class这两个文件。但是对于EJB来说,就不需要Hello_Stub.class,因为服务器会发送给它,但是Hello.class文件客户端是省不了的,必须有。表面上我们的客户端代码在操纵Hello,但别忘记了Hello只是一个接口,抽象的,实质上是在操纵Hello_Stub。
拿Weblogic上的EJB举例子,10个class分别是:
Bean类:HelloBean (用户编写)
Bean类的Weblogic实现类:HelloBean_Impl
(EJBC生成)
Home接口:HelloHome (用户编写)
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 ((Hello
Bean))_HomeImpl(EJBC生成)
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tub类 ((Hello
Bean))_HomeImpl_WLStub(部署的时候动态生成字节码)
Hom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keleton类 ((Hello
Bean))_HomeImpl_WLSkeleton(部署的时候动态生成字节码)
Remote接口: Hello
(用户编写)
Remot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 ((Hello
Bean))_EOImpl(EJBC生成)
Remot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tub类 ((Hello
Bean))_EOImpl_WLStub(部署的时候动态生成字节码)
Remote接口的Weblogic实现类的skeleton类 ((Hello
Bean))_EOImpl_WLSkeleton(部署的时候动态生成字节码)
客户端只需要Hello.class和HelloHome.class这两个文件。
((Hello Home)) home = (Home) ((Portable Remote Object)).narrow(ctx.lookup("Hello"), ((Hello Home)).class);
这一行代码是从JNDI获得Home接口,但是请记住!接口是抽象的,那么home这个对象到底是什么类的对象实例呢?很简单,用toString()输出看一下就明白了,下面一行是输出结果:
((Hello Bean))_HomeImpl_WLStub@18c458 |
这表明home这个通过从服务器的JNDI树上查找获得的对象实际上是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类的一个实例。
接下来,客户端代码:
Hello h = home.create() |
同样Hello只是一个抽象的接口,那么h对象是什么东西呢?打印一下:
((Hello Bean))_EOImpl_WLStub@8fa0d1 |
原来是HelloBean_EOImpl_WLStub的一个对象实例。
用这个例子来简述一遍EJB调用过程:
首先客户端JNDI查询,服务端JNDI树上Hello这个名字实际上绑定的对象是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所以服务端将创建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的一个对象实例,序列化返回给客户端。
于是客户端得到home对象,表面上是得到HelloHome接口的实例,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远程调用得到了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类的对象实例,别忘记了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也实现了HelloHome接口。
然后,home.create()实质上就是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create(),该方法将发送信息给HelloBean_HomeImpl_WLSkeleton,而HelloBean_HomeImpl_WLSkeleton接受到信息后,再去调用HelloBean_HomeImpl的create方法,至此完成第1次完整的RMI循环。
注意在这次RMI循环过程中,远程对象是HelloBean_HomeImpl,远程对象的接口是HelloHome,对象的stub是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对象的skeleton是HelloBean_HomeImpl_WLSkeleton。
然后HelloBean_HomeImpl再去调用HelloBean_Impl的ejbCreate方法,而HelloBean_Impl的ejbCreate方法将负责创建或者分配一个Bean实例,并且创建一个HelloBean_EOImpl_WLStub的对象实例。
这一步比较有趣的是,在前一步RMI循环中,远程对象HelloBean_HomeImpl在客户端有一个代理类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但在这一步,HelloBean_HomeImpl自己却充当了HelloBean_Impl的代理类,只不过HelloBean_HomeImpl不在客户端,而是在服务端,因此不进行RMI。
然后HelloBean_EOImpl_WLStub的对象实例序列化返回给客户端,这一步也很有趣,上次RMI过程,主角是HelloBean_HomeImpl和它的代理类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但这这一次换成了HelloBean_EOImpl和它的代理类HelloBean_EOImpl_WLStub来玩了。
Hello h = home.create();h.helloWorld(); |
假设Hello接口有一个helloWorld远程方法,那么表面上是在调用Hello接口的helloWorld方法,实际上是在调用HelloBean_EOImpl_WLStub的helloWorld方法。
然后HelloBean_EOImpl_WLStub的helloWorld方法将发送信息给服务器上的HelloBean_EOImpl_WLSkeleton,而HelloBean_EOImpl_WLSkeleton收到信息以后,再去调用HelloBean_EOImpl的helloWorld方法。至此,完成第2次完整的RMI循环过程。
在刚才HelloBean_EOImpl是作为远程对象被调用的,它的代理类是HelloBean_EOImpl_WLStub,但现在HelloBean_EOImpl要作为HelloBean_Impl的代理类了。现在HelloBean_EOImpl去调用HelloBean_Impl的helloWorld方法。注意!HelloBean_Impl继承了HelloBean,而HelloBean中的helloWorld方法是我们亲自编写的代码,现在终于调用到了我们编写的代码了!
至此,一次EJB调用过程终于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服务端主要要调用的类是HelloBean_Impl, HelloBean?_HomeImpl,HelloBean_HomeImpl_WLSkeleton,HelloBean_EOImpl,HelloBean_EOImpl_WLSkeleton。客户端主要调用的类是HelloBean_HomeImpl_WLStub,HelloBean_EOImpl_WLStub,这两个类在客户端代码中并不会直接出现,出现在代码中的类是他们的接口HelloHome和Hello,因此客户端需要这两个接口文件,而Stub是服务器传送给他们的。
四、理解体会
简单讲,就是为了适应分布式开发的需要。
首先,回到我最后给出的流程图。
图2 |
Client端最原始的冲动,肯定是能直接调用#10.UserServiceBean就爽了。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Client和Server不在一个JVM里。
这好办,我们不是有RMI吗?好,这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1. UserServiceBeanInterface.getUserInfo()
2. UserServiceBeanStub
3.
UserServiceBeanSkeleton
4. UserServiceBean
用着用着,第二个问题来了,UserServiceBean只有人用,没人管理,transaction logic, security logic, bean instance pooling logic这些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浮出水面了。
OK,我们想到用一个delegate,EJBObject,来进行所有这些logic的管理。client和EJBObject打交道,EJBObject调用UserServiceBean。
注意,这个EJBObject也是一个Interface,#6.UserService这个interface正是从它extends而来。并且EJBObject所管理的这些logic,正是AppServer的一部分。
现在的流程变为了:
EJBObject
1. UserService.getUserInfo()
2. UserServiceStub
3.
UserServiceSkeleton
4. UserServiceImp
5. UserServiceBean
这已经和整幅图里的#6, #7, #8, #9, #10一一对应了。
现在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吗?不,第三个问题又来了:
既然是分布式开发,那么我当然没理由只用一个Specified Server,我可能需要用到好几个不同的Server,而且EJBObject也需要管理呀!
OK,为了适应你的需要,我们还得加再一个HomeObject,首先它来决定用哪个Server(当然,是由你用JNDI String设定的),其次,它来管理EJBObject。
注意,这个EJBHome也是一个Interface,#1.UserServiceHome这个interface正是从它extends而来。并且EJBHome管理EJBObject的logic,也是AppServer的一部分。
现在的调用次序是:
1. EJBHome.create()
2. EJBHomeStub
3. EJBHomeSkeleton
4.
EJBHomeImp(EJSWrapper)
5. EJSHome
得到EJBObject。
6. UserService.getUserInfo()
7. UserServiceStub
8.
UserServiceSkeleton
9. UserServiceImp
10. UserServiceBean
现在已经完全和流程图的调用顺序一致了。
//EJB的基础是RMI IIOP,原理并不是很难,关键是实现起来比较绕,一个简单的功能要用10个(或更多)类来实现,但每一个都不是多余的。
//EJB的这种模式(或说RMI)完全屏蔽了底层的网络,并很好的实现了对业务代码的保护。
相关推荐
### EJB工作原理学习笔记 #### RMI工作原理 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是一种用于在不同的Java虚拟机(JVMs)之间进行远程过程调用的技术。它允许开发者创建分布式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在网络的不同部分...
- **Stub 和 Skeleton**:在EJB 3.0中,每个远程接口的EJB组件都会自动生成对应的Stub和Skeleton,从而简化了远程通信的过程。 #### 三、EJB 3.0 的核心组件 - **会话Bean(Session Bean)**:会话Bean是EJB中最常见...
通过对RMI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互相操作机制和分布式技术的分析,给出了RMI分布式技术的具体实现和运行方法。 5. RMI的优点 RMI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面向对象的分布式技术。RMI能够实现远程对象之间的远程调用,...
### EJB学习笔记知识点梳理 #### 一、EJB概览 **EJB**(Enterprise JavaBeans)是一种Java EE技术,用于开发、部署服务器端的...掌握EJB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对于从事企业级应用开发的程序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RMI过程包括客户端调用存根(Stub),存根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的骨架(Skeleton)交互,骨架再将调用转发给实际的分布式对象。Stub和Skeleton都实现了远程接口,隐藏了网络通信的复杂性。 EJB的开发流程包括创建域...
通过深入理解RMI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开发出高性能、可靠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在学习EJB之前,掌握RMI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遇到的问题,可以参考《RMI-IIOP 和 JNDI 教程》等资源...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分布式对象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EJB作为一种更为高级且复杂的分布式对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涉及到了类似的远程方法调用机制,还引入了容器管理、事务处理、安全性控制等更深...
存根和骨架由RMI编译工具自动生成,这个工具会分析服务器端的类,生成对应的存根和骨架代码。 RMI涉及到多个Java包,主要包括: 1. `java.rmi`: 提供RMI的核心API,如`Remote`接口,它是所有远程对象必须实现的接口...
在RMI架构中,主要有三个关键组件:存根(Stub)、骨架(Skeleton)和远程接口。存根是服务器端代码在客户端的代理,它负责在网络中查找并调用远程对象。存根看起来与服务器端的方法相同,有相同的签名,但并不包含...
2. **存根(Stub)与骨架(Skeleton)**:RMI使用存根和骨架来实现透明的远程调用。存根是服务器端代码的代理,驻留在客户机上,负责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到服务器,并将服务器返回的结果传递回客户端。骨架则在服务器...
4. **生成存根和骨架**:使用`rmic`工具编译`CalculatorImpl`类,该工具会生成两个辅助类`Calculator_stub`和`Calculator_Skel`,分别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远程调用支持。 5. **注册远程对象**:在服务器端,通过`...
使用`rmic`工具生成存根和骨架类。 5. **编写客户端代码** 通过`Naming.lookup()`获取远程对象的存根,然后调用存根的方法。 6. **启动RMI服务** 在服务器端启动RMI注册表服务。 7. **运行客户端和服务器** ...
总的来说,RMI是Java中实现分布式计算的重要工具,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开发分布式系统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这个RMI范例,新手可以逐步掌握如何创建、注册远程对象,以及如何在客户端进行调用,从而开启分布式编程...
CORBA 对象通过接口描述语言 (IDL) 定义接口,IDL 文件被编译成多种编程语言的存根和骨架代码,这样不同语言编写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通过 CORBA ORB 进行通信。 ### 14. 组件工厂方法的作用 组件工厂方法 (Class ...
Java IDL的主要作用是生成存根和骨架代码,以便Java对象可以调用其他CORBA对象的服务。 #### 10. JTS (Java Transaction Service) JTS是一种事务管理服务,它为EJB容器提供事务管理功能。JTS遵循XA规范,支持...
- **存根和骨架**: RMI-IIOP通信中的中间件组件。 - **会话Bean**: 用于实现业务逻辑的Bean。 - **无状态会话bean**: 不保存客户端状态的会话Bean。 - **有状态会话bean**: 保存客户端状态的会话Bean。 - **实体Bean...
12. **rmic.jar**:位于相同的目录下,是Java远程方法调用(RMI)的编译器,用于生成RMI所需的存根和骨架代码。 以上列举的JAR文件仅仅是WebSphere庞大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但它们各自扮演着关键角色,共同支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