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1453870 次
- 性别:
- 来自: 苏州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564)
- 算法 (7)
- 流金岁月 (1)
- Javascript (30)
- actionscript (108)
- as3.0 game (14)
- flex (84)
- fms2 (27)
- 正则表达式 (7)
- 开源组件代码(as3.0) (1)
- Pv3d (13)
- Cairngorm (4)
- vbs (54)
- VB程序设计 (26)
-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4)
- 职场实用穿衣技巧 (3)
- 历史风云 (15)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2)
- 情感 (26)
- 杂谈 (41)
- 越南风 (14)
- DirectX (9)
- Dev-cpp (11)
- 回望百年 (2)
- 建站经验 (2)
- Python (24)
- 网络赚钱 (4)
- php (2)
- html (1)
- ob0短址网 (1)
- ob0.cn (1)
- wordpress (1)
- pandas logistic (1)
- haxe (1)
- opencv (1)
- 微信小程序 (3)
- vue (3)
- Flutter (1)
最新评论
-
GGGGeek:
第一个函数滚动监听不起作用,onPageScroll可以
微信小程序--搜索框滚动到顶部时悬浮 -
naomibyron:
解决办法:工具 -> 编译选项 -> 编译器 ...
dev-c++中编译含WINSOCK的代码出现错误的解决方法 -
haichuan11:
这个…… 代码不全真的是让人很憋屈的感觉啊
actionScript 3.0 图片裁剪及旋转 -
chenyw101:
老兄能留个QQ号吗?具体的我有些东西想请教下你
用VB制作网站登陆器 -
yantao1943:
貌似有点问题,只派发一次事件啊
使用ActionScript 2.0或ActionScript 3.0处理音频文件的提示点(cue
一、金
金的古义是金属,后来由于词义范围的缩小表示黄金。此处要论的“金”有特定的含义,即指由铜铁等金属制作的古代的器皿。
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吉就是好、吉祥的意思。
商、周时期能够铸造合金器皿,即我们所说的青铜器。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我们称之为“钟鼎文”、“金文”或“吉金文”等。
商、周时期,诸侯贵族常常大批制作青铜器,上面刻铸铭文,用来记载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事情而制作器皿;此外,器皿上的装饰图案和器皿本身的形状也是后人极想了解研究的内容。
青铜器自汉朝就已经开始陆续有所出土,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就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到清朝末年,青铜器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大宗。人们研究的角度从器形、花纹、文字到它的历史背景、制作人物、各诸侯国的地理等多个方面。通过青铜器,我们可以更清楚、更详细、更豁亮地了解古代历史、古代人的生活和生活习惯。
旧时,人们把青铜器当作古董、古玩,是文人鉴赏的玩物。欧美人和日本也有研究青铜器的。中国大概在上世纪初开始研究青铜器,主要还属于局部研究的阶段。在研究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容庚先生,他在铜器研究的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在此方面的著作有《商周彝器通考》(研究器形、花纹和铭文)和《金文编》(收集编排金文)。另有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收录了青铜铭文。在金文考释上贡献最大的是于省吾先生。他的考释最为扎实,成就大于孙诒让。
二、石
石在此处指的是石刻。古代的石刻有各方面的用途,所以它的形式和内容也就不同,文字因时代的关系也不同。(汉朝也有青铜器,但其花纹、文字等与商周青铜器不同,商周青铜器的文字大部分是铸的,少部分是刻的。)
大批石刻的出现是在汉朝。汉朝以前有没有石刻?这个问题很有争论。
人们对《石鼓文》的时代有很多的说法。马衡先生经考证认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汉以前的石刻,石鼓是算比较完整的。
河北满城发掘出古代中山王的墓,出土一块石头,上面有两行字,是战国时代的刻石(稍晚于石鼓年代)。
中国古代的石刻最早应该追溯到石鼓和中山王墓刻石。
现在所谓的“石”,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汉碑保留下来较多。
其实秦代就有刻石。秦代的石刻常常是刻在山岩上的,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只有《琅琊台刻石》(历史博物馆)和《泰山刻石》(岱庙)。《琅琊台刻石》上的字全都模糊了,而《泰山刻石》只剩下几个字了。
碑是坟墓竖立的一种标志。碑石记载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也应用到活着的人,如歌功颂德碑、记功碑、建庙碑等。古人刻碑意在流传千古,但后来引起人们注意,并得以保存流传的原因,却不在于它那歌功颂德的内容,而在于它上面书写的文字。
将古碑上的石刻文字用纸墨复印下来叫做“拓印”。前人制作拓本,往往是为了碑上刻的字写得好,或者是时代早,宝贵得不得了,比如汉朝在华山立了一块碑,叫《华山庙碑》,在清朝末年只保留下来三本拓本,后来又发现了一本,四本拓本价值连城,上面留下了许多人的题跋。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还没有墓志,从南北朝到唐宋,墓志都是很盛行的。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帖原本指的是用来通信的纸条,相当于现在写的便条。上边的字写得比较随便,不像写碑那么郑重其事,但确有另外一种趣味。后人将这种东西收集起来,然后钩摹在石头或木板上,在用纸墨拓印下来,这种印刷品被人称为“帖”。后来帖的意义扩大了,凡是墨拓的刻本并且被人们当作字帖来写的都被称为帖。比如有的汉碑,因为它被拓印下来并且被裱成本子,作为习字的参考范本,就被人称作为帖。总之,凡是墨拓的、石刻的、裱成本的后来都叫做帖。
因为帖写的多半是行书的,随便写的,而碑版多半是很规矩很郑重的,所以一般又管写行书一派的叫“帖学”,管写楷书一派的叫“碑学”。当然这种说法不是很科学。
关于碑帖,有清末民初的杨守敬编的《寰宇贞石图》,该书将整篇整幅的碑文影印出来,可见碑版的全貌。不足之处是有的大碑文经缩小而影印,看起来不舒服,且碑版的数量和说明文字也不多。另有赵万里先生辑有《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所收都是墓志,既影印拓本,也考释文词。该书比较好。还有一本是清朝末年的叶昌炽编的《语石》,它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样子、用途、文字、书家等,份量不多,但内容极其丰富,不足之处是未附插图。
三、书
这里所谓的“书”指的是书法艺术。由于汉字不仅被汉族,也被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所以,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在殷商甲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殷商人对写字的看法。写字人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这是由每个有文字的民族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而决定的。书法艺术体现在单个字和全篇字(结构章法)两个方面,即要求这两个方面都要写得好看。所以,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艺术和美观的要求也就随之而来。
现在能看到的竹简书法,以前只能看到汉代的(汉简),自从湖北睡虎地秦墓发掘后,我们又能看到大量的秦简,里面的文字属于秦隶,是秦代人的亲笔墨迹。日本人用过一个词,叫“肉迹”,即有血有肉,痛痒相关。现在的睡虎地竹简,分明就是秦人的肉迹。
晋朝以后,真书(即楷书、正书)开始定形。真书的风格有异,但字形的结构形式是一致的。真书写得萦连一些就是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从汉朝的章草演变而来的,但到东晋以后就与真书合流了,是用真书的笔法来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真书的字体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习惯上被称为“体”,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赵体等。这种现象只有在唐以后才有,因为到了唐朝才有文人写碑之事,连唐太宗也写过两块碑《晋祠铭》和《温泉铭》,还将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可见当时人们之重视程度。王羲之以书法著名,但他不是专职写字的人,也从不刻碑,所以王羲之的时代没有“王体”之称。
其实,在唐朝时有许多无名的书法家的水平是很高的,写的字非常精美,如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晋、唐流传下来的一些刻石和墨迹。
关于“法书”。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明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所写的字也叫做“书法”,是因为省略了“作品”二字,这是一种约定俗成。
书法的作用很大,用途很广。书法活动可以用在书法作品、实用装饰、书信往来、记录语言、签字留言等方面,书法活动还可以用来培养艺术情操、用以调心养气、锻炼身体。北朝时有人说过: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写信等于两个相隔千里的人见面,看到一封信,有如见其人之感,感到十分亲切,其关键就在于我们看到的是被作为人格、形象的代表的书法(字迹)。
对书法风格、内涵的了解和理解,一是通过对书法历史的沿革,二是多看古代的碑帖墨迹。
四、画
中国古代画的成熟时代应该很早,但是由于历代的破坏,后世无法看到。古代的绘画有一种是画在墙上的,原以为墙是结实的,但随着墙体的毁坏,画也不复存在了。还有一种是画在帛上的,这种绘画因帛的毁坏而不能流传。唐宋时期的人只看到汉梁武祠画像,因此而推断汉代的绘画是不可靠的。因为当我们看到了长沙马王堆的帛画后,才知道汉代的绘画水平远在梁武祠画像之上。因为有了马王堆帛画,我们才知道,原来的绘画史都写错了,应该重写。
唐以前和唐人的画,很多画在墙壁上,因建筑物的毁坏而无存了,留下来的便是类似敦煌的壁画。敦煌壁画给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绘画材料。在西北出土的少量的残绢上的绘画作品,都是非常精美的。现在实际流传下来的唐以前和唐代的古画,其实都是经过二手临摹的,很少有真正的唐朝人直接画了而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参考画风,研究画派,看这些临摹的本子原本无妨,但不能因此而说,宋元的画就是唐宋的画。如果硬是这样说,科学系统就混乱了。
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很大的大张挂在屋里,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元朝才多卷册小品,在桌上摆着,作为案头玩赏的东西。墙上的画实际上和装饰画是一派,而案头画属于文人画是另一派。文人画风格的影响自宋朝就开始了,虽然水平还不高,但属于文人游戏的笔墨,如米芾的《珊瑚笔架图》。到了元朝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现在研究古代绘画,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研究范围太窄,只研究一家,翻来覆去地考证探索,而不知这个画家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他必须和当时的环境、时代联系在一起,再者,一个画家,他可能擅长的方面有许多,他会画兰,也会画竹,或山水,或人物,如果单只研究他的竹子,那是不够的。另一种是现在的研究必须辨真伪,真伪不分,就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明清以来古董家为赚钱,就搞了不少用真画换假跋,真跋配假画等事,给今天的绘画研究者制造了许多麻烦。当然,有时为了研究一种艺术风格,复制品也是有其价值的。我们研究古代的绘画,应该牢记八个字:博学、广问、慎思、明辨。
金的古义是金属,后来由于词义范围的缩小表示黄金。此处要论的“金”有特定的含义,即指由铜铁等金属制作的古代的器皿。
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吉就是好、吉祥的意思。
商、周时期能够铸造合金器皿,即我们所说的青铜器。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我们称之为“钟鼎文”、“金文”或“吉金文”等。
商、周时期,诸侯贵族常常大批制作青铜器,上面刻铸铭文,用来记载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事情而制作器皿;此外,器皿上的装饰图案和器皿本身的形状也是后人极想了解研究的内容。
青铜器自汉朝就已经开始陆续有所出土,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就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到清朝末年,青铜器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大宗。人们研究的角度从器形、花纹、文字到它的历史背景、制作人物、各诸侯国的地理等多个方面。通过青铜器,我们可以更清楚、更详细、更豁亮地了解古代历史、古代人的生活和生活习惯。
旧时,人们把青铜器当作古董、古玩,是文人鉴赏的玩物。欧美人和日本也有研究青铜器的。中国大概在上世纪初开始研究青铜器,主要还属于局部研究的阶段。在研究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容庚先生,他在铜器研究的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在此方面的著作有《商周彝器通考》(研究器形、花纹和铭文)和《金文编》(收集编排金文)。另有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收录了青铜铭文。在金文考释上贡献最大的是于省吾先生。他的考释最为扎实,成就大于孙诒让。
二、石
石在此处指的是石刻。古代的石刻有各方面的用途,所以它的形式和内容也就不同,文字因时代的关系也不同。(汉朝也有青铜器,但其花纹、文字等与商周青铜器不同,商周青铜器的文字大部分是铸的,少部分是刻的。)
大批石刻的出现是在汉朝。汉朝以前有没有石刻?这个问题很有争论。
人们对《石鼓文》的时代有很多的说法。马衡先生经考证认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汉以前的石刻,石鼓是算比较完整的。
河北满城发掘出古代中山王的墓,出土一块石头,上面有两行字,是战国时代的刻石(稍晚于石鼓年代)。
中国古代的石刻最早应该追溯到石鼓和中山王墓刻石。
现在所谓的“石”,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汉碑保留下来较多。
其实秦代就有刻石。秦代的石刻常常是刻在山岩上的,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只有《琅琊台刻石》(历史博物馆)和《泰山刻石》(岱庙)。《琅琊台刻石》上的字全都模糊了,而《泰山刻石》只剩下几个字了。
碑是坟墓竖立的一种标志。碑石记载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也应用到活着的人,如歌功颂德碑、记功碑、建庙碑等。古人刻碑意在流传千古,但后来引起人们注意,并得以保存流传的原因,却不在于它那歌功颂德的内容,而在于它上面书写的文字。
将古碑上的石刻文字用纸墨复印下来叫做“拓印”。前人制作拓本,往往是为了碑上刻的字写得好,或者是时代早,宝贵得不得了,比如汉朝在华山立了一块碑,叫《华山庙碑》,在清朝末年只保留下来三本拓本,后来又发现了一本,四本拓本价值连城,上面留下了许多人的题跋。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还没有墓志,从南北朝到唐宋,墓志都是很盛行的。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帖原本指的是用来通信的纸条,相当于现在写的便条。上边的字写得比较随便,不像写碑那么郑重其事,但确有另外一种趣味。后人将这种东西收集起来,然后钩摹在石头或木板上,在用纸墨拓印下来,这种印刷品被人称为“帖”。后来帖的意义扩大了,凡是墨拓的刻本并且被人们当作字帖来写的都被称为帖。比如有的汉碑,因为它被拓印下来并且被裱成本子,作为习字的参考范本,就被人称作为帖。总之,凡是墨拓的、石刻的、裱成本的后来都叫做帖。
因为帖写的多半是行书的,随便写的,而碑版多半是很规矩很郑重的,所以一般又管写行书一派的叫“帖学”,管写楷书一派的叫“碑学”。当然这种说法不是很科学。
关于碑帖,有清末民初的杨守敬编的《寰宇贞石图》,该书将整篇整幅的碑文影印出来,可见碑版的全貌。不足之处是有的大碑文经缩小而影印,看起来不舒服,且碑版的数量和说明文字也不多。另有赵万里先生辑有《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所收都是墓志,既影印拓本,也考释文词。该书比较好。还有一本是清朝末年的叶昌炽编的《语石》,它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样子、用途、文字、书家等,份量不多,但内容极其丰富,不足之处是未附插图。
三、书
这里所谓的“书”指的是书法艺术。由于汉字不仅被汉族,也被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所以,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在殷商甲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殷商人对写字的看法。写字人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这是由每个有文字的民族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而决定的。书法艺术体现在单个字和全篇字(结构章法)两个方面,即要求这两个方面都要写得好看。所以,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艺术和美观的要求也就随之而来。
现在能看到的竹简书法,以前只能看到汉代的(汉简),自从湖北睡虎地秦墓发掘后,我们又能看到大量的秦简,里面的文字属于秦隶,是秦代人的亲笔墨迹。日本人用过一个词,叫“肉迹”,即有血有肉,痛痒相关。现在的睡虎地竹简,分明就是秦人的肉迹。
晋朝以后,真书(即楷书、正书)开始定形。真书的风格有异,但字形的结构形式是一致的。真书写得萦连一些就是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从汉朝的章草演变而来的,但到东晋以后就与真书合流了,是用真书的笔法来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真书的字体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习惯上被称为“体”,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赵体等。这种现象只有在唐以后才有,因为到了唐朝才有文人写碑之事,连唐太宗也写过两块碑《晋祠铭》和《温泉铭》,还将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可见当时人们之重视程度。王羲之以书法著名,但他不是专职写字的人,也从不刻碑,所以王羲之的时代没有“王体”之称。
其实,在唐朝时有许多无名的书法家的水平是很高的,写的字非常精美,如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晋、唐流传下来的一些刻石和墨迹。
关于“法书”。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明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所写的字也叫做“书法”,是因为省略了“作品”二字,这是一种约定俗成。
书法的作用很大,用途很广。书法活动可以用在书法作品、实用装饰、书信往来、记录语言、签字留言等方面,书法活动还可以用来培养艺术情操、用以调心养气、锻炼身体。北朝时有人说过: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写信等于两个相隔千里的人见面,看到一封信,有如见其人之感,感到十分亲切,其关键就在于我们看到的是被作为人格、形象的代表的书法(字迹)。
对书法风格、内涵的了解和理解,一是通过对书法历史的沿革,二是多看古代的碑帖墨迹。
四、画
中国古代画的成熟时代应该很早,但是由于历代的破坏,后世无法看到。古代的绘画有一种是画在墙上的,原以为墙是结实的,但随着墙体的毁坏,画也不复存在了。还有一种是画在帛上的,这种绘画因帛的毁坏而不能流传。唐宋时期的人只看到汉梁武祠画像,因此而推断汉代的绘画是不可靠的。因为当我们看到了长沙马王堆的帛画后,才知道汉代的绘画水平远在梁武祠画像之上。因为有了马王堆帛画,我们才知道,原来的绘画史都写错了,应该重写。
唐以前和唐人的画,很多画在墙壁上,因建筑物的毁坏而无存了,留下来的便是类似敦煌的壁画。敦煌壁画给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绘画材料。在西北出土的少量的残绢上的绘画作品,都是非常精美的。现在实际流传下来的唐以前和唐代的古画,其实都是经过二手临摹的,很少有真正的唐朝人直接画了而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参考画风,研究画派,看这些临摹的本子原本无妨,但不能因此而说,宋元的画就是唐宋的画。如果硬是这样说,科学系统就混乱了。
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很大的大张挂在屋里,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元朝才多卷册小品,在桌上摆着,作为案头玩赏的东西。墙上的画实际上和装饰画是一派,而案头画属于文人画是另一派。文人画风格的影响自宋朝就开始了,虽然水平还不高,但属于文人游戏的笔墨,如米芾的《珊瑚笔架图》。到了元朝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现在研究古代绘画,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研究范围太窄,只研究一家,翻来覆去地考证探索,而不知这个画家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他必须和当时的环境、时代联系在一起,再者,一个画家,他可能擅长的方面有许多,他会画兰,也会画竹,或山水,或人物,如果单只研究他的竹子,那是不够的。另一种是现在的研究必须辨真伪,真伪不分,就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明清以来古董家为赚钱,就搞了不少用真画换假跋,真跋配假画等事,给今天的绘画研究者制造了许多麻烦。当然,有时为了研究一种艺术风格,复制品也是有其价值的。我们研究古代的绘画,应该牢记八个字:博学、广问、慎思、明辨。
发表评论
-
唐僧头盖骨成都首露真容(图)
2008-08-11 01:57 1642004年、玄奘法师(唐僧)圆寂已1340周年,坊间一直盛传, ... -
玉与中国古代文化
2008-05-05 17:26 1152美玉本身是非常昂贵的, ... -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2008-05-05 17:25 1672对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的情形有个粗略的了解,对提高阅读古书 ... -
中国古代的礼制和宗法
2008-05-05 17:24 2478一、礼的概念和内容 礼 ... -
中国历代职官科举制度
2008-05-05 17:24 1246所谓职官,是指在国家 ... -
吕布是英雄吗???
2008-05-03 18:17 995吕布,<三国演义>中武功最高;装备最强的人 ... -
一个被日军钉在墙上凌迟的国民党少校
2008-05-03 18:13 743在湖南省湘阴县城郊有 ... -
蒋介石和陈立夫反省国民党失败原因:
2008-04-13 17:44 999“亡羊补牢,未始为晚 ... -
中国的地理位置的表述
2008-04-10 20:54 20211、中国的地理位置的表 ... -
令人心惊肉跳 嫁给父子四人的义成公主
2008-04-10 19:40 2134隋朝有一位义成公主,她既不像远嫁匈奴的王昭君那么有名,也不 ... -
三国时期的名言
2008-03-26 21:59 168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 ... -
中国古代帝王的十大驭人术
2008-03-15 15:53 1830帝王掌管天下 ... -
中国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
2008-03-15 15:49 959本文区别于“十大”之 ... -
历史十大“红颜祸水”
2008-03-15 15:42 893夏代:妹喜 传说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给桀之后 ... -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七个梦
2008-03-15 15:37 971庄 周 梦 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 ... -
月薪两千 理财从哪开始
2008-03-15 15:34 875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在毕业以后选择留在自己上学的 ...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神兽
2008-03-15 15:26 1018青龙 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是帝王的象征。同时也是东 ... -
寂寞女皇帝武则天和他的三千男人
2008-03-15 15:08 1656皇帝父子的情人 中国 ...
相关推荐
它不仅是对古代金石器物原貌的真实再现,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重庆市凤鸣山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便以传拓技艺作为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古老技艺的内在含义和...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学成才,精通古今学问,涉猎广泛,包括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等。饶宗颐与钱锺书、季羡林并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 高本汉:瑞典汉学家,对中国古汉语学界有深远影响,特别是...
8. **中国古代建筑**:岳阳楼的斗拱和飞檐是中国古代屋顶建筑的特色,体现了文化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斗拱使屋面凹曲,飞檐增添了建筑的轻盈美感。岳阳楼的构件连接方式主要是榫接,而非胶结和铆接。 9. **扬州八怪**...
在中国古代,篆刻印章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必备技艺,也是官府文书、书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篆刻艺术的核心...
3. 书画同源的理念:黄宾虹认为书画是相通的,从古代的文字和金石篆刻中可以汲取绘画的笔法和章法。他通过对古印谱的研究,悟出笔法要旨,并将这些应用到他的画作中。 4. 自然山水的启示:黄宾虹从自然中寻找艺术...
通过学习和欣赏肖形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信仰和审美观念,触摸到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黄石市慧德学校的这次语文月考试题,无疑是向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
《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闻名于世。...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词的悲剧美,使得这首词成为李清照词作中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竞赛试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化常识等多个方面,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部分: 1. 题目涉及到《红楼梦》中的人物描绘,王熙凤以其机智、威严的形象被描述为“粉面含春威不露...
例如,“丹青”一词在中国古代特指绘画,特别是红色和青色的绘画作品,它因此成为了美术的代名词。又如“墨宝”一词,它不仅仅是珍贵的字画,也常用来对他人的尊敬称呼。在音乐方面,“金石丝竹”是古代对各类乐器的...
这部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创作出了这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巨著。 曹雪芹的童年在南京度过...
音乐领域中的“金石丝竹”,不仅是指多种材质的乐器,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乐器的繁多和分类。在考试中,若考生对这些古代文化知识有所了解,便能够在应对常识题时游刃有余。 在备考阶段,考生应当有意识地加强上述文学...
同时,文中提及的历史人物萧绎和杨广对待书画的态度,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文化趣味,也是学生需要理解和传达的文化内容。通过这样的翻译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古代语言和文化的认识,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语言表达的...
15. 美术别称:美术在古代常被称为“丹青”,“丝竹”多指音乐,“墨宝”指珍贵的字画,“金石”则涉及篆刻艺术。 16. 世界建筑:泰姬陵位于印度而非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建筑纪念性建筑。 17. 京剧知识:京剧已有两...
《梦溪笔谈》作为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理解古代艺术观念和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包罗万象的列奥纳多”研究则提供了西方艺术史的视角,两者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艺术、科学以及人类自身。...
他不仅精于书画,还精通诗词和金石篆刻,这种多方面的艺术造诣使他在绘画创作中能够将不同艺术形式融会贯通。此外,张大千还继承了东晋到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他学习并掌握了历代大师的艺术精华,并在此基础...
- 李清照出生于文化世家,早年生活富裕,与夫赵明诚共同热爱学术,尤其在书画金石方面有共同兴趣。 - 金兵南侵后,她流寓南方,境遇艰难,词作情感转为悲叹身世,表达对故土的怀念。 4. **《醉花阴》的文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