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几年的JE,有时也想写写自己的帖子。但限于经验问题,总不能成笔,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比较推崇。老子有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就“不敢为天下先”,让第一篇文章转自别处。虽然JE好像不赞成转载,但此文甚妙,予独窃窃以观之足矣。
《道德经-Jdon新解》
地址:http://www.jdon.com/jivejdon/thread/39889
作者:banq
个人博客:http://www.jdon.com/jivejdon/blog/banq
部分章节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Banq@Jdon 注:道这玩意虽然可以讲出来,让大家知道,但是不要以为个个都知道了,就是一般道理,实际上这趟水非常深。道的名字虽然可以用“道”命名它,但不要以为贴上标签,就和其他万事万物一样有其界线和生存条件等等,这个名字实际上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名字。
延伸开来,名字这玩艺相当重要,软件中给类函数取名字,一定要能够明确简洁,为什么流行TDD测试驱动呢?让你先对你的名字体现出的意义进行测试使用,当一个事物的名字取好后,我们就可以从这个事物的外部或内部分头进行细化工作,名字是事物内外接洽的中间物。
谈到人的姓名,名字是给其他人叫的,也是一个中间物,所以,取名相当重要,中国文化讲究姓名进行五行互补,根据你的出生年月日时辰,得出你的五行,看哪个比较缺,就补哪个,叫做用神,过去被认为是迷信,实际这里面有逻辑在里面,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实际是一种名字代称,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这些名字,名可名,非常名而已,古人从河图洛图中得到启发,把整个世界分类成五行,当然我们是根据古希腊的分类方法分类,先分自然和社会 生物等,再在每个分支中分类,这样分类很表面很科学,实际上忽视有些事物是跨多个分类的,特别是我们人类,划分到社会中,还是生物中呢?
所以,中国古人分五行,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世界进行分类,不要以为古人视角和希腊西方人不一样,就说自己的是好的,别人是错的,是迷信的,大家都必须从我这个角度看世界,那么人类真的无法前行了。
回头继续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正好说明我前面讲的,名字是一个中间物,很多新东西刚刚诞生是没有名字,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或看到或发现,等到发现了,给它取个名字,就象我们软件需求分析,有时没有认识到某个实体对象存在,所以忽视了,编出的软件怎么都不对劲,后来随着认识深入,发现了它,并给它取了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正因为世界很大,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事物,所以,必须以无欲望或无介入心态观察其奥妙之处,不要看到好看的花就喜欢,喜欢之欲就让你想采下它,这就不是 “观”了,而是介入了,我们中国语言都是以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来决定褒义贬义的使用,那么这种介入用贬义就是“破坏”。
可是,日常中我们很难做得到“无欲以观其妙”,看到股票上涨,个个赚钱了,然后也跟进去买,结果赔钱了,股票也有其妙,先要在一旁安静的观察,研究。
“常有欲以观其徼”就非常有意思了,这和我们软件领域建模就非常有关,什么是领域模型,我们在jdon一直讨论,有人说它是客观的,有人说它是主观的,都对,为什么呢?这里的“徼”是边界的意思,很多解释说延伸为“端倪”,我不认为正确,就是领域边界的意思,当你带着寻找发现目的去看的话,比如寻找模型,那么你就会首先观察其边界,这个东西在时间或空间上能够存在多长时间或多大?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和时间有关的事物,维持一段时间,那么它就是一种“活动”,彩色UML中给它分类为红色 MI,可以落实为“服务Service”。如果我们看到和时间敏感度不大,空间上一直存在的,我们就认为它是“实体”。
所有这些,都是在某个边界领域中的,所以,称为领域中的模型。
道德经开篇就提出两个重要概念:名字 和 边界。实际这是非常正确有道理的,名字本身也代表边界,所以,我们取名字叫无边界影响,或者说无副作用,意思是,你的名字不要让人起歧义,要简单明确边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以,“名字” 和 “边界”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实际是同出一处,这就是“玄”机。玄来玄去,事物就是这样绕来绕去,呈现出世界的美妙之处啊。
这也难怪中国人说话也讲究绕弯,原来也是为了追求美妙啊,孔子把说话礼节学问发挥极致,和自然界一样变成玄妙之门,中国语言也变成一门玄妙的语言,不知这样老子知道,是哭还是笑呢?因为这和我们求真的原始人性冲突了。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老子的《道德经》,其中包含了老子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和思想。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本质,是万物的来源和依靠。 在第一章中,老子讲述了道的概念,指出道是神秘的、变化无常...
首先,第一篇文章《Knowledge and Virtue》讨论了知识和美德的关系。作者提出知识(Knowledge)和美德(Virtue)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好的判断力不代表有良心,文雅不代表谦逊,广阔的视野和正义感并不代表信仰。作者...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自己简陋的居所,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托物言志和安贫乐道的哲学理念。 在文章的开头,刘禹锡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篇文章是关于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涉及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文章讲述了张霸,一个蜀郡成都人,他的学术成就和为官之道。 1. **断句**:在文言文中,断句是一项重要的...
第一篇《识人真面》讲述了人的性情多娇揉造作、世间习俗尽虚假伪装,怎么能信呢?人的欲望多多,本性自私自利。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诿过错,即便圣人也难以克服这一弱点,大概人之本性就是如此吧。...
【标题】中的“河南省安阳市洹北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以及【描述】中的内容表明这是一个中学语文考试的试卷,涉及高二年级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标签】中的“中学试卷”进一步确认了这...
接着,通过播放孔子和老子的简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成就,如孔子的《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同时,教授“古代称品行高尚、学问高的男子为子”,使学生理解“子”这个敬称的含义。 在初读课文和学习...
第一篇短文讲述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旅游,但并非所有游客都能做到文明出行。文章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述了一位15岁的中国游客在3500年的卢克索神庙用中文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引发了公众的愤怒。这一...
这篇文档是一份中学试卷,属于语文试题,主要内容是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察。文本讨论了“灰色”在艺术和设计中的意义和应用,包括它的象征性、文化内涵以及在不同艺术家作品中的体现。 1. 灰色在古代文化和艺术中...
3. 对于浮躁的态度,文中引用了古人的智慧,如《道德经》中的“静为躁君”,强调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宁静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抵制外界诱惑,避免被浮躁的环境所左右,从而能够专注于目标,脚踏实地地工作,最终实现...
第一部分的韵文描绘了天地自然、季节变化、动植物生态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例如,提到了地理现象如冰川、沙漠,动植物如鸟兽、花草,以及古代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清朝的建立等。这些内容使学习汉字的同时...
这篇文章通过比喻的方式,探讨了学习和教学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核心观点。下面将详细阐述相关知识点。 1. **学习目标**: -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学习和翻译文言文,掌握用“意义”划分句子...
2.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中提到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是现代文阅读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阅读一篇论述性的文章,并进行理解、分析和答题,涉及对作者观点、论证方法和论据的把握。 3.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复杂性:标题和...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艺术界中人品与画品的关系,揭示了它们在现实中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评价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时,不能仅仅依赖“人品即画品”的简单判断。艺术家应该注重个人修养,追求艺术的真谛,...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汉朝时期孝道与忠道伦理与法制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文章指出,汉朝在法律实践中借鉴并发展了周秦时期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在孝道伦理方面,采取了教化与惩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
1. **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的年代争议**:自古以来,关于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的创作时代就有不同的观点。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引发了一系列的学术争论。清代学者汪中的《老子考异》进一步加剧了这个争议。...
这两篇文章都以独特的托物言志手法,展现了作者的人格追求和生活哲学。在《爱莲说》中,周敦颐通过对荷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操;在《陋室铭》里,刘禹锡则通过描绘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通过练习和解析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老子的哲学思想,包括自我认知、力量的真正含义、以柔克刚的智慧以及无为而治的处世之道。同时,也介绍了老子的生活背景和他的重要著作《道德经》。...
《庄子》中的《五石之瓠》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文章,讲述了惠子与庄子关于大葫芦用途的不同见解,揭示了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性和多元性。庄子通过寓言的方式,展现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即“无用之大用”。 1. 文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