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待 ”不是等待什么也不做,而是准备成熟,制造条件
全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
,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
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
“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
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
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
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
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
,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
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苏轼的《贾谊论》则进一步讨论了在逆境中如何保持耐心与韧性,从而发挥个人才华。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君臣关系以及政治智慧,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苏轼对贾谊悲剧的...
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中,苏轼凭借《刑赏忠厚论》一文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评价,甚至有让位之意,可见其才学之卓越。 在政治上,苏轼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他不仅在徐州任内面对洪水时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还...
2. 韩愈的代表作品《马说》,与《捕蛇者说》(柳宗元)、《六国论》(苏洵)和《贾谊论》(苏轼)区分。 3. 黄庭坚的七律诗《寄黄几复》。 4. 欧阳修擅长的亭台记《丰乐亭记》,区别于其他选项的作者和作品。 5. ...
3. 《过秦论》(上)(贾谊):贾谊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4. 《礼运》(《礼记》):《礼记》中的篇章,阐述了儒家理想的“大同”社会,反映了古代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 5. ...
此外,试题还提到了其他文人和他们的作品,如白居易的新乐府、曹植的五言诗、辛弃疾的词、贾谊的骚体赋、关汉卿的曲、李白和苏轼的七言诗、杜甫的七律、韩愈的祭文以及张岱的散文。这些内容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
考试涉及的文本包括苏洵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和《黄州快哉亭记》(作者苏辙),苏轼的策论如《刑赏忠厚之至论》和《留侯论》,以及侯方域的《大铁椎传》等。这些散文展示了不同作者的独特风格和时代背景下的思想。 ...
而在这众多的文化瑰宝中,一些经典名句因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成为了考试中的常考内容,如王维的《使至塞上》、贾谊的《过秦论》、李密的《陈情表》、苏轼的《定风波》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言文学中占有...
3. **《过秦论》(上)(贾谊)**:贾谊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指出其政策的失误,对后世治国理政有深刻启示。 4. **《礼运》(《礼记》)**:《礼记》的一部分,论述了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强调礼乐教化在社会秩序...
2. 政论文如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3. 史传文的巅峰之作是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而《汉书》则在《史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三...
8.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及秦统一六国的策略,"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体现了秦朝的疆域扩张。 第二部分的题目中,曹操的《观沧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名篇继续被引用,要求学生记忆并默写,这些...
6. 贾谊是西汉初期的文学家、政论家,著有《过秦论》。过秦是指对秦朝的评论,选的是上篇。文章旨在以秦的灭亡警示当时的统治者,采用对比手法,鲁迅赞誉为“西汉鸿文”。 7. 司马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被...
13.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现存最早的骚体赋,表达了个人的政治理想。 14. 关汉卿的《不伏老》体现了其戏剧创作的豪放风格。 15.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以“雪泥鸿爪”为喻,展现了独特的哲思。 16. 晏几道的...
- 贾谊是西汉初期的文学家,其散文代表作包括《过秦论》、《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16. 徐志摩的诗集: - 徐志摩的诗集有《爱眉小札》、《翡冷翠的一夜》、《云游》和《猛虎集》。 17. 30年代的诗人: - ...
- 贾谊、司马迁等人的散文,如《过秦论》、《史记》 - 乐府民歌和赋,如《孔雀东南飞》 5. 魏晋南北朝: - “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诗歌 - 陶渊明的田园诗,如《桃花源记》 - 小说:志怪小说...
3. 苏洵有《六国论》、《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被誉为“三苏”之一。 4. 嵇康是《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他活跃于三国时期,是竹林七贤之一,以散文和音乐才华著称。 5....
2. **古代文学作品的识记**: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选修教材《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曹操的《短歌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贾谊的《过秦论》等。这些作品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要求学生熟悉并...
(贾谊《过秦论》) > > 在这里,“亡”是指XX豪俊的行为导致了秦族的灭亡,而不是秦族自行灭亡。 ##### (二)形式特征 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根据其能否带宾语分为两大类: 1. **不与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类动词...
#### 十一、《过秦论》 **知识点解析:** 1. **作者背景:** -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 2. **主题探讨:** - **治国理念**:贾谊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提出了治国应当以民为本的观点。 - ...
19. 《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历史散文,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20. "初出茅庐"源自诸葛亮的故事,形容初次露面或刚步入社会的人。 以上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多个方面,包括诗词、戏剧、散文等,并...
试题涉及了诸如贾谊的《过秦论》、班固的《汉书》、韩愈的教育理念、辛弃疾的字号和词风等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考察,学生不仅要记忆相关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还应对他们的作品特点、文学地位及其在文化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