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标准和实践准则可适用于Java开发者,但此处要说的,是每个Java开发者需坚守的基本原则。
一、为代码加注释。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点,但有时却不自觉忘了履行,今天你“忘了”加注释了吗?虽然注释对程序的功能没什么“贡献”,但过一段时间,比如说两星期之后或者更长,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代码,说不定已经记不住它是干什么的了。如果这些代码是你个人的,那还算是走运了,不幸的是,当然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别人的不幸,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为公司写代码,写代码的人也许早已经离开了公司,但别忘了一句古话,有来有往嘛,为他人,也为我们自己,请为你的代码加上注释。
二、不要让事情复杂化。程序员有时候总是对简单问题想出复杂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在只有五个用户的程序中引入EJB、对程序实现了并不需要的框架(framework),之类的还有属性文件、面向对象解决方案、多线程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也许我们并不知道是否这样会更好,但这样做也许可以学到一些新东西,或者让自己更感兴趣一些。如果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建议多请教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如果是为了个人的目的,麻烦让自己更专业一点。
三、始终牢记——“少即是好(Less is more)并不总是对的”。代码效率虽然很重要,但在许多解决方案中,编写更少的代码并不能改善这些代码的效率,请看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
if(newStatusCode.equals("SD") && (sellOffDate == null || todayDate.compareTo(sellOffDate)<0 || (lastUsedDate != null && todayDate.compareTo(lastUsedDate)>0)) || (newStatusCode.equals("OBS") && (OBSDate == null || todayDate.compareTo(OBSDate)<0))){ newStatusCode = "NYP"; } |
能看明白if条件语句是干什么的吗?能想出来是谁写的这段代码吗?如果把它分成两段独立的if语句,
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下面是修改后的代码:
if(newStatusCode.equals("SD") && (sellOffDate == null || todayDate.compareTo(sellOffDate)<0 || (lastUsedDate != null && todayDate.compareTo(lastUsedDate)>0))){ newStatusCode = "NYP"; }else if(newStatusCode.equals("OBS") && (OBSDate == null || todayDate.compareTo(OBSDate)<0)) { newStatusCode = "NYP"; } |
是不是读起来容易多了呢,在此只是多加了一个if和两个花括号,但代码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就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四、请不要硬编码。开发者经常有意“忘记”或忽略掉这点,因为有些时候开发日程逼得实在太紧。其实,多写一行定义静态变量的代码能花多少时间呢?
public class A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_CONSTANT_ABC = "ABC"; public boolean methodA(String sParam1){ if (A.S_CONSTANT_ABC.equalsIgnoreCase(sParam1)){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
现在,每次需要将“ABC”与其他变量进行比较时,不必记住实际代码,直接引用A.S_CONSTANT_ABC就行了,而且在今后需要进行修改时,也可在一处修改,不会翻遍整个源代码逐个修改了。
五、不要“创造”自己的框架(framework)。确切来说,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框架存在,而且大多数是开源的,这些框架都是优秀的解决方案,可用于日常程序开发中,我们只需使用这些框架的最新版本就行了,至少表面上要跟上形势吧。被大家广为接受的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Struts了,这个开源web框架非常适合用在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中。是不是想开发出自己的Struts呢,还是省点力气吧,回头看看第二条——不要让事情复杂化。另外,如果正在开发的程序只有3个窗口,就不要使用Struts了,对这种程序来说,不需要那么多的“控制”。
六、不要使用println及字符串连接。通常为了调试方便,开发者喜欢在可能的所有地方都加上System.out.println,也许还会提醒自己回过头来再来删除,但有些时候,经常会忘了删除或者不愿意删除它们。既然使用System.out.println是为了测试,那么测试完之后,为什么还要留着它们呢,因为在删除时,很可能会删除掉真正有用的代码,所以不能低估System.out.println危害啊,请看下面的代码:
public class BadCode { public static void calculationWithPrint(){ double someValue = 0D; for (int i = 0; i <10000; i++) { System.out.println(someValue = someValue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calculationWithOutPrint(){ double someValue = 0D;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someValue = someValue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n) { BadCode.calculationWithPrint(); BadCode.calculationWithOutPrint(); } } |
从测试中可以发现,方法calculationWithOutPrint()执行用了0.001204秒,作为对比,方法calculationWithPrint()执行可是用了10.52秒。要避免浪费CPU时间,最好的方法是引入像如下的包装方法:
public class BadCode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DEBUG_MODE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PRODUCTION_MODE = 2; public static void calculationWithPrint(int logMode){ double someValue = 0D;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someValue = someValue + i; myPrintMethod(logMode, someValue); } } public static void myPrintMethod(int logMode, double value) { if (logMode > BadCode.DEBUG_MODE) {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n) { BadCode.calculationWithPrint(BadCode.PRODUCTION_MODE); } } |
另外,字符串连接也是浪费CPU时间的一个大头,请看下面的示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concatenateStrings(String startingString) { for (int i = 0; i < 20; i++) { startingString = startingString + startingString; } } public static void concatenateStringsUsingStringBuffer(String startingString) {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sb.append(startingString); for (int i = 0; i < 20; i++) { sb.append(sb.toString()); } } |
在测试中可发现,使用StringBuffer的方法只用了0.01秒执行完毕,而使用连接的方法则用了0.08秒,选择显而易见了。
七、多关注GUI(用户界面)。再三强调,GUI对商业客户来说,与程序的功能及效率同等重要,GUI是一个成功程序的最基本部分,而很多IT经理往往都没注意到GUI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司可能为了节省开支,没有雇用那些有着设计“用户友好”界面丰富经验的网页设计者,此时Java开发者只能依赖他们自身的HTML基本功及在此领域有限的知识,结果,很多开发出来的程序都是“计算机友好”甚于“用户友好”。很少有开发者同时精通软件开发及GUI设计,如果你在公司“不幸”被分配负责程序界面,就应该遵守下面三条原则:
1、 不要再发明一次轮子,即不做无用功。现有的程序可能会有类似的界面需求。
2、 先创建一个原型。这是非常重要一步,用户一般想看到他们将使用的东西,而且可以先利用这个原型征求用户的意见,再慢慢修改成用户想要的样子。
3、 学会换位思考。换句话来说,就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审查程序的需求。举例来讲,一个汇总的窗口可以跨页或者不跨页,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可能会倾向于不跨页,因为这样简单一些。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可能不希望看到上百行数据都挤在同一页上。
八、文档需求不放松。每个商业需求都必须记录在案,这可能听上去像童话,似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而我们要做的是,不管开发时间多紧迫,不管最终期限多临近,对每个商业需求都必须记录在案。
九、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关于什么是单元测试的最好方法,在此不便细说,只是强调,单元测试一定要完成,这也是编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当然了,如果有人帮你做单元测试自然是最好,如果没有,就自己来做吧,当创建一个单元测试计划时,请遵守以下三条最基本的原则:
1、 先于编写类代码之前编写单元测试。
2、 记录单元测试中的代码注释。
3、 测试所有执行关键功能的公有方法,这里不是指set和get方法,除非它们是以自己独特方式执行set和get方法。
十、质量,而不是数量。有些时候因为产品问题、期限紧迫、或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导致常常不能按时下班,但一般而言,公司不会因为雇员经常加班而对之表扬和奖励,公司只看重高质量的工作。如果遵守了前九条原则,你会发现自己写出的代码bug少且可维护性高,无形中质量提高了一大步。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首先,"Java开发者需坚守的十大基本准则.txt"可能是对Java开发人员至关重要的指导原则。这些准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保持代码简洁、遵循命名规范、利用异常处理来捕获错误、编写可测试的代码、使用注释来提高代码...
**Java开发者需坚守的十大基本准则.txt** 这个文本文件可能列举了成为优秀Java开发者应遵循的十条核心原则。这可能包括对编程最佳实践的理解,如DRY(Don't Repeat Yourself)原则,提倡代码复用;了解并遵循SOLID...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Matlab平台上构建异步电机的仿真模型。首先阐述了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即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的旋转磁场带动转子转动。随后,具体讲解了在Matlab 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的关键步骤,包括选择和配置电源模块、电机模块以及负载模块。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设置方法,如电源的幅值和频率、电机的额定功率和电阻电感值、负载的转矩等。此外,还探讨了仿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例如参数敏感性和仿真稳定性。最后强调了该仿真模型对于科研人员探索新控制策略和工程师进行产品开发的重要意义。 适合人群:电机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希望深入理解和优化异步电机性能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虚拟环境中测试不同条件下异步电机行为的研究项目或产品研发前期。主要目的是减少实物试验的成本和风险,同时提高设计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基本的建模指导,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小贴士,如避免常见错误、提升仿真精度的方法等。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松下FP-XH双PLC实现的10轴摆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编程方法,涵盖输出与调试、报警与通信、启动与复位三个主要部分。通过PC-LINK通信协议实现双PLC间的数据交互,并结合维纶通触摸屏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具体代码展示了轴控制、报警处理、通信数据传输等功能的实现细节,强调了程序的易维护性和高效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松下PLC和维纶通触摸屏的用户。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多轴联动控制的工业应用场景,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目标是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维护难度。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示例和实际操作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技术。此外,还讨论了一些优化技巧,如通信负载管理、异常处理机制等,有助于提升项目的可靠性和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菱FX3U PLC的结构化编程方法及其在变频器通信和伺服控制中的应用。首先解释了结构化编程的概念,即通过ST(结构化文本)、FBD(功能块图)和FB(功能块)三种方式将程序模块化,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文中展示了具体的编程实例,如变频器通信的参数初始化、伺服控制的位置和速度设置等。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利用FB块封装常用功能,简化主程序的设计。通过这些方法,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被分解为易于理解和管理的小模块。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三菱FX3U PLC编程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变频器通信和伺服控制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掌握如何使用ST、FBD和FB块构建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提升项目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良好的注释习惯和合理的程序架构设计对于后续维护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采用结构化编程可以使系统更加灵活,便于未来扩展和升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锁相环(PLL)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涵盖基本概念、组成部分(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并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了PLL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设计指标、选择合适组件、环路参数设计等。此外,文章还探讨了PLL的进阶设计,如低相位噪声设计、宽带PLL设计、集成化与数字化PLL等方面的内容。文中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技术细节和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深入了解PLL的实际应用和技术难点。 适合人群: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对PLL设计感兴趣的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掌握PLL设计原理和技巧的专业人士,旨在提高他们在PLL相关项目中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PLL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了许多高级主题和技术细节,如不同类型的PLL实现方式、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等,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和应用PLL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COMSOL进行直流电弧放电的多物理场模拟。模型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方程,计算电弧的稳态温度、流体速度和电磁场分布,并考虑电极熔化的影响。文中探讨了磁流体方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并展示了如何在COMSOL中定义几何结构、设定物理场及其边界条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电极熔化过程的模拟,采用焓-多孔介质模型来描述熔化和凝固现象。通过这些模型,可以深入了解电弧放电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适合人群:从事电弧放电研究、焊接工程、等离子体加工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和分析直流电弧放电过程的场合,如焊接工艺优化、等离子体切割设备设计等。目标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具体参数设置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COMSOL建模,同时强调了数值稳定性和求解器配置的重要性。
超过100个项目组成的项目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动态规划(DP)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并详细介绍了在MATLAB平台上的具体实现。文中强调了严格控制电池荷电状态(SOC)始末值一致性的必要性,这是为了确保电池寿命和系统稳定性。通过动态规划算法,能够从全局最优角度规划能量分配,同时考虑了动力系统性能衰退的因素。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解释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工况调整功率需求序列,以适应城市拥堵、高速巡航等多种情况。此外,还讨论了目标函数设计中的创新点,如引入燃料电池效率衰减因子,以及如何通过状态网格化处理精确控制SOC。 适合人群:从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系统效率、延长组件寿命,并确保SOC始末值的一致性。目标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还深入解析了每一步骤背后的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规划算法于实际问题中。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气控制仿真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通过七个经典案例深入剖析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文中不仅展示了电机正反转、星三角启动、两地控制、反接制动等常见电气控制逻辑的具体实现,还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梯形图示例。此外,文章强调了仿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如通过调整参数观察实际效果,以及利用自定义元件库进行个性化设计。仿真软件使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变得直观易懂,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初入职场的电气工程师及其他对电气控制系统感兴趣的从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学习和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②作为实验工具,验证各种控制逻辑的实际效果;③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进行创新设计和故障排查。 其他说明: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详细的步骤讲解,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上手并深入理解电气控制仿真软件的强大功能。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际操作,该软件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有限元分析在电力电缆套管电场和相变模型中的具体应用。首先,针对电缆套管电场分析,文中展示了如何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三维电场建模,通过设置材料参数、边界条件以及网格划分来精确模拟电场分布,揭示了传统经验公式的局限性。其次,对于相变传热问题,作者结合ANSYS和COMSOL平台,探讨了焓-孔隙度法在模拟石蜡熔化过程中的应用,强调了自然对流对相变过程的重要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求解器的选择和优化技巧,如GMRES迭代法和自适应网格重划分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电缆绝缘设计、相变材料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电力电缆套管电场分布规律和相变传热机制的研究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设计精度和可靠性。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细节,建议读者具备一定的电磁学、热力学基础知识,并熟悉相关仿真软件的操作。同时,关注文中提供的具体参数设置和编程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带有注意力机制(SE模块)的U-Net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定义多个子模块如DoubleConv、Down、Up、OutConv和SELayer,最终组合成完整的UNet_SE模型。DoubleConv用于两次卷积操作并加入批归一化和激活函数;Down模块实现了下采样;Up模块负责上采样并将特征图对齐拼接;SELayer引入了通道间的依赖关系,增强了有效特征的学习能力。整个UNet_SE架构由编码器路径(down1-down4)、解码器路径(up1-up4)以及连接两者的跳跃连接组成,适用于医学图像分割等任务。 适合人群:有一定深度学习基础,特别是熟悉PyTorch框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医学影像或其他领域内的图像分割问题;②探索SE模块对于提高U-Net性能的作用;③学习如何基于PyTorch搭建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 其他说明:本文档提供了详细的类定义与前向传播过程,并附带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用例来展示模型输入输出尺寸的关系。建议读者深入理解各个组件的功能,并尝试修改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03_大事件前端开发.pptx
HCIP园区网综合拓扑实验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含风光、储能、柴油发电机和燃气轮机的IEEE33节点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旨在最小化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通过粒子群算法求解每个电源的最佳出力情况。文中详细介绍了粒子群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配电网调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目标函数的设计、粒子初始化、速度与位置更新机制、约束处理方法等。此外,还展示了Python代码示例,用于解释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流程,并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粒子群算法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配电网调度方案的实际工程场景,如分布式能源接入后的电力系统调度。主要目标是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佳的电源出力配置,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多源电力系统优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文中提供的Python代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粒子群算法。
电赛复习最新资料.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有限状态机(FSM)能量管理方法的设计与实现。首先解释了有限状态机的基础概念及其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背景。接着展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包括状态定义、状态转移逻辑和能量分配策略。文中通过多个代码片段演示了如何根据电池荷电状态(SOC)、燃料电池功率等因素确定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合理分配能量。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调试经验和优化技巧,如滞环控制、自愈机制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系统效率和电池寿命。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和控制系统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的研发项目,旨在提高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可以直接运行,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作者强调了简单可靠方案的实际价值,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时。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整车控制器(VCU)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VCU模型、控制策略以及说明书和接口定义文档。首先,文章通过Python代码展示了VCU模型的基本框架及其工作原理,如接收输入信号并输出控制指令。接着,重点讨论了控制策略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了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和扭矩仲裁逻辑,并提供了MATLAB和C语言代码示例。此外,还强调了说明书和技术文档对于VCU开发的重要性,尤其是接口定义文档中的CAN矩阵和信号定义。最后,分享了一些实际开发中的经验和技巧,如状态机管理和故障恢复策略。 适合人群: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VCU的工作机制,掌握其内部逻辑和外部接口的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中。同时,也为初学者提供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路径。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包含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穿插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分享,有助于加深对VCU的理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Abaqus中进行CRTS I、II、III型无砟轨道建模的方法和技术要点,涵盖了轨道不平顺模拟、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分析以及相关Python脚本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不平顺的随机生成算法、CA砂浆层的高效模拟方法、车轨耦合中的轮轨接触力传递、弹簧批量施加的自动化脚本、地基耦合模型的优化设置等。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实用的Python代码片段,帮助提高建模效率并确保计算精度。 适合人群:从事铁路工程仿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熟悉Abaqus软件并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动态行为的研究项目,旨在提升轨道建模的准确性、计算效率及结果可靠性。通过掌握文中提供的技术和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建模步骤和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基于实践经验的优化建议和注意事项,有助于避免常见错误并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