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近期选择FLEX作为RIA客户端,因此开始了对FLEX的学习和研究。基础知识和简单介绍很多人做了,此处不再多讲。此处是对FLEX中事件驱动、动态化与反射、方法参数-函数式编程、RPC异步调用,Cairngorm框架中的事件机制、MVC的一些学习与分析。尤其是从J2EE、BS转过来的开发人员一定要转变思维模式。
关键字:FLEX Cairngorm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只需要学习怎么做(know how)就行,有些事情必须知道为什么(know why)。这种有区分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 FLEX
1、 事件驱动
FLEX的事件驱动模型架构是基于Observer设计模式,以界面事件为中心的。事件以消息形式按照组件层级进行广播。组件如果订阅了该事件,组件的事件处理方法被触发。不同与BS的请求响应模式。
该事件体系分为:
a) 事件触发:可视化组件可以调用dispatchEvent方便的手工触发事件。当然也可以在界面上操作以触发事件。
b) 事件消息广播:事件触发后,触发组件为目标组件,以目标组件为基点向父组件层层广播,称为事件流。
c) 事件捕获与处理:注册了事件监听器的组件的事件处理方法被触发,开始执行事件处理。
d) 事件流控制:默认情况下事件层层广播,直到最高层级的Application为止。当然,也可以对事件进行如下控制:
i. 中断:使用stopPropagation()和stopImmediatePropagation()中断事件流。中断主要用于事件处理完成情况下为避免父组件也接收到事件消息而出现不可预期的行为。(合理利用中断体现了开发人员对所开发软件的控制力。)
ii. 伪装:伪装并非标准技巧。修改事件中的信息,可以将事件进行伪装。主要用于改变控件的默认行为。
iii. 变异:原事件流继续,同时触发新事件开启新事件流,这为FLEX代码增加了无限的灵活性,也大大增加了理解难度。打开FLEX的源码,可以看见很多。
事件驱动模型架构是FLEX开发的中心,没有理解和掌握该模型架构,就不能妄谈FLEX开发。FLEX中大量使用事件,导致代码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困难,所以要学习FLEX必须先花大功夫熟悉事件驱动模型。
2、 动态化与反射
动态化和反射是灵活的开发框架必不可少的部分。FLEX的编译机制也很有特点,只能编译Application能够访问(静态或者实例)到的类文件才能够被编译进入SWF中。这种编译机制有效的减少了SWF文件的大小,但是也有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动态代码开发与运行成为问题。
如果要开发一个灵活的可以二次开发的开发框架,需要有效利用动态化。
a) 将二次开发的代码放入Application可访问路径。
b) 利用反射动态调用代码。
3、 方法参数-函数式编程
FLEX另一个特点是方法参数,这点与常用的面向对象语言JAVA有明显区别。有效使用方法参数将带来巨大的灵活性,比如使用自定义方法改变控件属性或行为、回调callback。
方法参数与常用的面向对象语言JAVA有明显区别,原面向对象编程的开发人员需加强理解。
4、 RPC异步调用
RPC异步调用其实也是事件驱动模型的一种应用。RPC调用是FLEX与远程服务器通讯的方式,是企业应用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RPC异步调用类似于AJAX异步调用,与平时习惯的请求响应模式的同步调用有很大区别。需要开发人员转换思路加强理解。
二、 Cairngorm
Cairngorm是应用一系列设计模式和软件开发实践开发的FLEX企业应用微架构。其核心是基于FLEX的关键特征和企业应用的架构模式。
1、 事件机制
Cairngorm在FLEX的事件驱动模型基础上定义了一套新的事件驱动模型。FLEX本身的事件驱动模型可以认为大部分是基于可视化控件的,FLEX的事件驱动模型的事件流是从目标控件开始层层向上传递知道Application的。
Cairngorm的事件驱动模型的构建是在Application层级用FController构建全局的事件监听器。FController监听到Cairngorm事件后调用对应的Command。Cairngorm事件驱动模型的特点是:直接在Application层级,没有多层传递。并且一个事件对应一个Command一一对应。
Cairngorm的事件驱动模型适合于处理业务逻辑,也仅适合于处理业务逻辑。最好不要用Cairngorm事件来处理界面行为。
2、 动态化与反射
Cairngorm没有直接使用反射。但是遵循了FLEX编译器的规定,在Application中引用FController和Service以保证所有Cairngorm的相关代码均被FLEX编译到SWF中,便于在应用中调用。
3、 MVC与多层架构
Cairngorm框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MVC的多层架构设计,其中FController是其MVC模式的关键控制器。看到有网友介绍Cairngorm的文章对此框架的首要调整就是去掉FCotroller,这就相当于没有利用Cairngorm框架的最大优点。
Cairngorm框架对表现层(View)划分很清晰,View触发事件,FController作为控制器,提交到Command开始的业务逻辑层。
而业务逻辑层的划分就不是那么清晰了,因为业务逻辑层是跨FLEX和后台服务(如J2EE)的。有2种设计方式,第一种是可以大部分放在J2EE的后台服务层,Command、Delegate、Service都只作为代理,这种更加类似与原BS多层架构的逻辑。另一种设计方式可以将业务逻辑全部放在FLEX中,后台服务仅作为持久层,类似于CS双层架构的逻辑。当然也有2种设计方式的混合,部分放在FLEX中,部分放在后台服务中。业务逻辑层的设计与分布是最考验架构设计师能力的部分。
4、 RPC异步调用
Cairngorm框架利用RPC异步调用与后台服务通讯。在此处,性能设计是一个关键点,可使用的设计模式包括Facade模式。此处是FLEX与后台服务的接口,接口处更考验设计功力。
三、 总结
个人认为,在对FLEX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的转变很重要,尤其是要重视事件驱动模型、方法参数这两个与J2EE等面向对象开发思想的转变。这两点一定要做到为什么(know why)。
在对Cairngorm框架的学习、使用乃至调整的过程中,事件机制和MVC模式必须做到为什么(know why),而动态化与反射和RPC异步调用仅需做到怎么做(know how)就可以了。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wolf_linn/archive/2009/07/24/4377018.aspx
分享到:
相关推荐
7. ** Cairngorm、PureMVC等框架**:在Flex开发中,经常使用Cairngorm或PureMVC等MVC框架来组织代码结构,提高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8. **Flex与 BlazeDS/LiveCycle Data Services**:Flex可以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
《Cairngorm Demo程序撰写心得》 在深入探讨Cairngorm框架的实践应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Cairngorm是什么。...同时,不断学习和研究Cairngorm框架的高级特性,可以提升开发效率,使应用程序更具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内容】: 本文档主要探讨了Flex与Java的集成开发,特别是使用Flex、BlazeDS和Spring进行整合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以下是基于这些标签和内容提炼的关键知识点: 1. **Flex和BlazeDS集成**:Flex是一种富互联网应用...
算不上写教程,只是自己学习Cairngorm之后,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例子之后的一点心得分享。适合对AS3精通,对Flex熟悉,对Cairngorm了解的一些朋友。至于Cairngorm是做什么用的,他的优点和缺点不作太多评判。我们只想...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在Simulink环境中构建的风火水储联合调频系统中,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对区域控制偏差(ACE)的影响。文中通过具体案例和MATLAB代码展示了储能系统在不同SOC水平下的表现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同时,文章比较了储能单独调频与风火水储联合调频的效果,强调了储能系统在应对风电波动性和提高系统响应速度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作者提出了针对SOC变化率的参数整定方法以及多电源协同工作的优化策略,旨在减少ACE波动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调频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熟悉Simulink仿真工具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调频中作用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目标是通过合理的SOC管理和多电源协同工作,优化调频效果,提高系统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讨论的概念。同时,文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和仿真结果为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欧姆龙PLC NJ系列中大型程序中结构化编程与面向对象编程的结合及其应用。首先介绍了结构化编程作为程序框架的基础,通过功能块(FB)实现清晰的程序结构和流程控制。接着阐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将现实世界的对象映射到程序中,利用类的概念实现模块化和可扩展性。两者结合提高了程序的容错率,增强了程序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文中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这两种编程方法,如电机控制、设备类的创建、异常处理机制、接口实现多态性、配方管理和报警处理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提升PLC编程技能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PLC程序结构、提高程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场合。目标是帮助工程师掌握结构化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的技巧,从而写出更加高效、稳定的PLC程序。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两种编程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注意实时性要求高的动作控制应采用结构化编程,而工艺逻辑和HMI交互则更适合面向对象编程。
matlab与聚类分析。根据我国历年职工人数(单位:万人),使用有序样品的fisher法聚类。
卡尔曼滤波生成航迹测量程序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对多孔电极浸润特性的模拟研究。首先阐述了LBM的基本原理,包括碰撞和迁移两个关键步骤,并提供了相应的Python伪代码。接着讨论了如何处理多孔介质中的固体边界,特别是通过随机算法生成孔隙结构以及结合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的方法。文中还探讨了表面张力、接触角等因素对浸润过程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此外,文章提到了并行计算的应用,如使用CUDA加速大规模网格计算,以提高模拟效率。最后,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通过调整松弛时间和润湿性参数来优化模拟效果,并强调了LBM在处理复杂几何结构方面的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电池研发、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多孔电极浸润性和电解液扩散机制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多孔电极内部流体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者,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电极材料的浸润特性,从而改进电池设计和性能。 其他说明:尽管LBM在处理多孔介质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某些极端条件下仍需引入额外的修正项。同时,参数的选择和边界条件的设定对最终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Zynq扩展口上使用FPGA和W5500实现TCP网络通信的过程。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技术手段,解决了多个实际问题,最终实现了稳定的数据传输。主要内容包括:硬件搭建(SPI接口配置)、数据回环处理、压力测试及优化、多路复用扩展以及上位机测试脚本的编写。文中提供了大量Verilog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状态机控制SPI通信、优化数据缓存管理、处理中断等问题。 适合人群:对FPGA开发和网络通信感兴趣的工程师,尤其是有一定Verilog编程基础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高效、稳定的TCP通信的应用场景。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FPGA与W5500结合进行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技术细节。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如硬件连接注意事项、信号完整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如UDP组播和QoS优先级控制的实现。
python3.10以上 可安装pyside6(类似pyqt),具体安装操作步骤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有限差分时域法(FDTD)进行可调谐石墨烯超材料吸收体的设计与仿真。文中解释了石墨烯超材料的基本结构(三层“三明治”结构)、关键参数(如化学势、周期、厚度等)及其对吸收性能的影响。同时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石墨烯的化学势来实现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以及如何优化结构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吸收效果。此外,还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重现相关实验结果。 适合人群:从事纳米光子学、超材料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石墨烯基超材料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石墨烯超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其潜在应用场景的研究人员;旨在探索新型可调谐光学器件的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分享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许多实践经验,如避免常见错误、提高仿真相关效率的小技巧等。对于想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的团队来说,这些细节非常有价值。
随机生成2字,3字,4字,5字,6字,7字,8字,9字,10字的中文词组20个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智能座舱域控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趋势。首先介绍了智能座舱从被动式交互到主动式交互的技术演变,包括硬件和交互方式的进步。随后,文章重点讨论了智能座舱功能发展趋势,涵盖车载显示技术的多屏化、大屏化和高端化,以及SoC芯片的多核异构架构和算力融合,强调了其在智能座舱中的核心作用。此外,还阐述了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成化的转型,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最后,基于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片龍鷹一号芯片的新域控平台设计方案,详细描述了其硬件设计实现方案,旨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汽车电子工程师、智能座舱研发人员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读者理解智能座舱的技术发展历程及其未来发展方向;②为智能座舱域控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③探讨电子电气架构的转型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其他说明: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和技术数据,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智能座舱的各项技术细节,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智能座舱域控平台的全面剖析,有助于推动智能座舱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用户体验。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多智能体协同编队控制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了编队控制的核心概念,如一致性算法、虚拟结构法和Leader-Follower模式。接着深入探讨了如何用Python实现基础的一致性控制,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如Kp、Ka)来优化编队效果。文中还讨论了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如通信延迟、避障策略和动态拓扑变化,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强调了参数调试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预测补偿、力场融合算法和分布式控制策略。 适合人群:对多智能体系统、无人机编队控制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多智能体协同编队控制理论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编队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讲解,还附有具体的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许多宝贵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助于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少走弯路。
评估管线钢环焊缝质量及其对氢脆的敏感性.pptx
C盘清理bat脚本自动清理C盘垃圾文件
GBT21266-2007 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
弹跳球 XNA 游戏项目。演示如何使用 C# 在 Visual Studio XNA 中构建类似 arkanoiddx-ball 的游戏。
内容概要:文章全面解析了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技术实力、市场炒作现象及其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凭借春晚舞台的惊艳亮相和社交媒体的热议迅速走红,其人形机器人具备先进的运动控制算法、传感器技术和仿生结构设计。然而,市场炒作现象如高价租赁、二手市场炒作和虚假宣传等影响了市场秩序。尽管存在炒作,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和家庭领域仍具广阔前景,但也面临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安全性和政策监管等挑战。 适合人群:对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科技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读者,包括科技爱好者、投资者和相关行业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读者了解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历程;②揭示市场炒作现象及其影响;③探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市场上的表现,同时也提醒读者关注市场炒作现象带来的风险,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