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gwang
  • 浏览: 2148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Face to Face and Face to Window-----视觉化思维与对象化指向!

阅读更多

据讲人的脑细胞中半数以上与视觉相关。从视觉识别或面象辨认角度来讲,与其说是眼睛再看,还不如说是我们的大脑在观察,追随和记录着视窗前的世界。

从内在视觉(比如梦)来讲,大脑就如同电脑荧屏一样,给那个屏幕窗口前的意识自我提供了映像的载体材料。

大脑如眼睛一样,是透亮的。我想蜘蛛人形象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在大脑视觉区域的一个“逆光成像”,加上了可随心所欲的理想成分。

以前我们的思维因为大脑Resource的内在占用,而倾向于闭目沉思,但自从有了微软的"窗口"平台以后似乎一切都改变了。我们倾向于向视觉化思维的对象化表现迈进,这也正是虚拟现实的魔咒舞台。思维不再单纯依赖于内在的语言处理过程,而是变得可以将多媒体表象和操控也同时融合成为我们大脑思维活动以及此思维活动的存储媒介的一部分。

现在的电脑电视外加手机的彩屏生活,真地使人患上了屏幕或者说窗口依恋症,或者换言之就是大脑自恋症。我们时刻需要-形象,关注对象,但却不是Face-to-Face的关注,而是Face-to-Window.

在痴语之余,也认真地学了一些关于对象编程的技术性解说,感觉要点就是两点:信息隐蔽和对象化封装。

信息隐蔽就是高度函数化抽象,保持对象刻画主体的内核自由度,以便灵活变通。对象化封装就是物语,让对象自我描述自我表现以及自我规定。是数据信息的精神化组织形式。物语性是文明的特征,是历史文脉的现时化延续与标准化语义体制的成形。

呵呵,写得有点走调了,不写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