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网络的强关系和弱关系

    博客分类:
  • web
web 
阅读更多

转自<http://www.yixieshi.com/it/12741.html>

社交关系按用户之间联系及互动频率分强关系和弱关系。

  一:强关系

  强关系以QQ空间为代表。强关系社交网络中的关系以维系为主,特点是:

  1:圈子小: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强关系是双方的,所以存在匹配的情况,匹配比不匹配,连接的可能性就更小,二是互动频率强,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是现实导致的结果;

  2:优质内容与唠叨型内容并存: 互动频率强,关系更密切,更了解彼此,更信任,才会更宽容。所以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没有必要把自己表现得很完美。比较随性。所以在强关系中产生的优质内容比弱关系中少,唠叨的内容较之弱关系较多。

  3:用户加入强关系社区,是为了维系感情,倾诉情感。 所以,产品设计上应以降低用户的维系的成本,更多倾诉情感的方式。 例如QQ空间,好友动态的PUSH,在一个QQ空间就可以关注所有好友的动态,快速回复,互动得多,感情越深。比用QQ一个一个跟好友聊,成本小很多。另外一个就是情感的倾诉,例如日志,照片,签名,说说等,例如QQ空间日志的信纸,QQ空间的背景及音乐等。

社交网络的强关系和弱关系,互联网的一些事

  说得危险耸听一些,想一开始就做强关系,除了腾讯,其他企业基本上机会很小。就更不用说创业公司了。个中原因,相信很多人都能体会。

  所以,怎么做强关系,在此不描述了。一是研究得比较少,二是我觉得去观察、去使用、去思考 腾讯的产品就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二:弱关系

   弱关系以新浪微博、YY语音、唱吧、啪啪等产品为代表。

  弱关系社交网络中的关系以展示自我和获得提高为主,通过模仿优秀用户、自己的努力提高内容的发布质量获取别人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某个小群体或大群体中的名人。并享受被人追捧的额外心理体验。

  弱关系的特点是:

  1:圈子更大: 与强关系相反,弱关系是可以是双向,也可以是单向,不需要百分百匹配,连接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二是弱关系互动弱,用户之间本身不期待其他人的反馈,维系成本更低,所以圈子可以更大;

  2:内容更优质: 在弱关系中,用户获取别人的关注或者关注别人,需要产生优质内容,对于被关注者来说,是需要获取优质内容。所以,想要获取更多关注,就必须调整内容的发布策略。

  3:用户加入强关系社区,是为了表现自我,获取提高,提高知名度。 对于社区产品设计方面,应该尽量引导、帮助、激励用户产生更优质的内容,帮助用户在社区找到到存在感,价值感。 只有这样,他才会呆下去,并为社区做贡献。

  4:用户关系可以从强转弱,变成强关系。 用户关系要从弱变强,有1个关键点,即找到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兴趣爱好,意味着能产生话题。共同话题越多,互动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强关系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多一些兴趣,因为这在聚会上扩大自己的人脉大有裨益。对于这点,人脉比较广的人可能深有体会。

  5:当弱关系变为强关系之后,用户行为的变化。 如果你的社区使用频率不高,那么用户会把关系转移到强关系平台。使用频率高意味着,用户的互动越强,所以强关系的特质注定了需要更高频率的使用社区。例如,美食杰,我只有在做美食才上社区,我新认识的朋友,我就会转移到QQ上,因为我去美食杰维系的话,成本就太高。但我在微博上认识的朋友,我还可以通过私信互动,因为新浪微博我每天都在使用。所以你的平台上,强弱关系是否能够互存,是由用户在你社区的使用频率决定的。

  弱关系如何做的一些想法: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以爱拍为例,详述社会化网络中用户的成长轨迹。 以此文提到的成长轨迹来举例说明。

社交网络的强关系和弱关系,互联网的一些事

  1: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决定着帮助有着某种兴趣爱好的用户找到组织。例如唱吧,找到喜欢K歌的圈子。

  《认知盈余》的作者舍基写到:“有趣的是,任何特殊团体内部关心的东西在外人眼里似乎都是毫无价值的,但对于有着共同爱好的团体内部成员来说,其他人眼里不值得花时间考虑的东西却是他们最在意的东西。”。所以,用户如果需要表现和提高某个方面的兴趣,必须找到圈子。

  对于创业型公司,社区的发展应先垂直深入,再横向发展。 在一个细分领域发展,因为用户群不够大,例如腾讯,百度类的巨头不会放在眼里,这个时候需要快速发展。这个时候只需要潜行并进攻就好了。不需要太多防守,所以团队的精力可以放在一个方向;当你发展起来,进入大公司的视线时,就需要考虑防守了。

  垂直化选择一个小领域切入,是为了在自己还很弱小时保护自己,只是一种发展策略。

  但产品定位的时候应该考虑未来的拓展。 定位太窄,从垂直过度到宽泛就很难。比如唱吧,再怎么发展,因为社会化工具太个性化,他只能满足K歌用户的发展。例如YY,最开始定位网游公会的小群体,因为语音工具的通用性,用到娱乐,教育,购物交流,开会等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可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帮助、引导及激励用户产生高质量的内容

   引导包括运营人员本身在社区创建内容,告诉用户产品还可以这样玩。

  一些活跃用户,敢于尝试的用户也会玩出更多的产品花样。正如同啪啪的发展,就有用户创建的各种玩法:电台,教学,搞笑,感情抒发,心理FM等等。

  唱吧的排行包括新星榜,地区榜,全国榜,各种方式,让用户尽量有机会展示,可能被发现。我觉得这样做起到了2个作用:

  一是通过新星榜并不是太优质的内容告诉新加入的用户,进入门槛不高。用户会觉得自己也能参与。所以曾经在微博上说过:一个社区不仅仅应该显示优质内容,也应该展示不那么优质的内容。普通内容告诉用户,不用太优秀,你也可以加入;优质内容树立标杆,是普通用户膜拜的对象。通过工具的单句打分,音律正确与否,总体打分,让用户了解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唱技能。

   二是让每个人都有被发现的机会,发现意味着其他更多的可能,包括赞、评论、分享、关注等,这些都是荣誉激励。只有被激励,用户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并且有存在感,用户才会有更多的积极性。这是个良性循环。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随谈社交关系:强关系和弱关系社区如何做.docx

    社交关系研究:强关系和弱关系社区的建构和发展 社交关系是社交媒体中的核心概念,它决定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和社交网络的结构。在社交媒体中,社交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强关系是指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

    基于数据挖掘的弱关系社交网络及弱关系强化的研究.pdf

    社交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社交网络和弱关系社交网络。强关系社交网络中的关系通常表现为增强联系、维系感情,而弱关系社交网络则表现为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强关系在社交网络的发展与维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弱...

    人物社交关系网络示意图.rar

    2. 色彩: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联系,例如,用一种颜色表示强关系,另一种颜色表示弱关系。 3. 标注:对关键节点进行标注,说明其身份或角色,便于观众理解。 4. 动态展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动态展示...

    几个基础的社交网络理论.docx

    社交网络理论是研究社交关系和人际交互的学科,它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社交网络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和信息传递的模式,旨在揭示人类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和信息...

    基于社交网络推荐算法

    由于社交网络能够增强个性化推荐的信任度,因此在设计推荐算法时需要综合考虑用户的好友关系和兴趣偏好。 - **基于邻域的社会化推荐算法**:该算法依赖于用户的行为数据,通过分析用户与好友的互动来预测用户可能感...

    第07课 Python社交网络分析igraph.pdf

    例如,Facebook和微信是以双向好友关系构建的强关系网络,而Twitter、微博和豆瓣则以单向关注为基础的弱关系网络。LinkedIn作为职业社交网络,主要服务于商务交流和职业发展。 接着,文档深入到社交网络算法的应用...

    基于社交关系强度的兴趣社交APP设计研究.pdf

    比如,对于强关系,可以优先展示他们的动态,而对于弱关系,则可适当降低信息推送的频率。 在界面交互设计方面,兴趣社交APP应注重用户体验的简洁性和易用性。首先,用户界面应该直观,让用户能快速找到与自己兴趣...

    社交网络分析,IBM,SNA

    社交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是一种在社会学、组织研究、网络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旨在理解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由Vladimir Batagelj教授在2003年帕多瓦的讲座...

    关于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docx

    典型代表如Facebook,它的基本构成包括实名动态、好友关系和个人主页等元素。这些元素通过不断地优化和迭代,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信息分享。 - **内容社交产品**:这类产品强调内容的分享和交流,旨在通过内容...

    朋友圈变质走向弱关系 微信或步微博后尘.docx

    这种趋势预示着社交网络可能会再次回归到注重个人关系和深度交流的原点,即从“弱关系”走向“强关系”。 总结而言,从强关系到弱关系再到强关系的循环演变是社交媒体用户需求动态变化的体现,也是社交平台适应这些...

    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doc

    按照社会关系理论,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可能会影响强关系与弱关系的平衡。一方面,它们加强了与远方亲朋好友的弱关系,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网络交流可能导致与身边人的强关系减弱,因为面对面的互动对于强化亲密关系...

    几个基础的社交网络理论.pdf

    社交网络理论是理解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如何相互连接和交流的关键。以下是几个基础的社交网络理论的详细解析: 1. **六度分隔理论**: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尔格拉姆在1967年提出。他通过连锁信件实验发现,大多数...

    关系网络互联网使用与农村流动人口职业选择——基于强弱视角网络关系的分析.pdf

    最后,文章结合文献综述,讨论了强关系和弱关系在网络中的信息和信任功能,以及互联网使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一方面,强关系通常与同质性强、情感紧密的联系相关,提供信任基础和直接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弱关系则...

    关于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pdf

    社交产品的设计应遵循社交网络的规律,帮助用户建立、维护和发展他们的社交关系。关系社交产品如Facebook,重视实名动态、好友推荐和个人主页,通过优化信息流和推荐机制来促进用户间的互动。但是,产品功能的过度...

    社交网络游戏对玩家参与度的影响和原因分析——以微信小程序“跳一跳”为例.pdf

    社交网络游戏能够有效地将这两种纽带关系转化为游戏中的社会互动,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加强与现实好友的联系,甚至将原本较弱的联系转变为强关系。 数字广告和社交媒体营销在社交网络游戏的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研究.docx

    1. **社会关系分析**:通过分析用户的社会网络结构,识别出强连接、弱连接、朋友圈等,可以发现用户的社交影响力和兴趣传播路径。 2. **社交信号集成**:将用户的社交行为(点赞、分享、评论)作为兴趣的额外证据,...

    百姓网王建硕:社交网络为什么经常昙花一现.docx

    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关系已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这些平台的网络效应相对较弱。相比之下,陌生人之间的连接,如在分类网站上的买家与卖家,才真正体现了网络效应的力量。因此,对于社交网络而言,持续创新、满足...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