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324512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254)
- java (178)
- tomcat (6)
- 邮件 (1)
- smtp (1)
- Linux (2)
- 编码 (2)
- 导入工程 (1)
- Specification Level (1)
- hibernate (10)
- 字段类型 (1)
- 字段类型匹配 (1)
- 数据库 (3)
- sql (9)
- struts2 (8)
- 类型转换 (2)
- java,MyEclipse,SVN (1)
- Myecplise (4)
- 输入校验 (1)
- JFrame (2)
- Oracle (8)
- google (1)
- Swing (3)
- Fusioncharts (1)
- 找工作 (0)
- js (4)
- jsp (11)
- displaytag (1)
- spring (8)
- 工作 (1)
- String (1)
- 算法 (2)
- IO (1)
- xml (3)
- 设计模式 (1)
- UML (1)
- 文档 (1)
- ajax (1)
- 日常 (7)
- sql server (1)
- mysql (3)
- git (1)
- Maven (1)
- mongodb (1)
- postman (1)
最新评论
1、速成绝无可能
不管是哪个领域,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长辈们的建议总是“戒骄戒躁”。虽然把“戒骄”放在前面,但“戒骄”其实是有了一定成绩之后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要“戒躁”,才有机会“戒骄”。
几乎人人都想速成,连上帝都不例外,期望速成,从微观层面上看,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一个确定是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大多数人都抱着类似这样的想法: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大,最好马上看到成果;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小,最好马上知道结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差别仅仅在程度或者表现上。
这种差别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迷恋dubo---因为这些人比另外那些人更想要甚至需要马上知道结果。例如 dubo机、减肥广告、房贷、车贷,其实银行最善于利用人们这一特征。还有,酗酒疯狂无度的、嫖、娼乐此不疲的、吸毒罔顾死活的,都是这种“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使然”。
这是一个“享受在先”的时代,并且人人如此。至于最终如何对付那些欠债不还的人,银行可从来不会在广告上提及,也尽量不对外公开。
第二个原因,也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才那么不显示的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气迅速达成目标,完成任务,获得解脱。举例来说,谁都没有办法今天怀孕、明天生产。聪明也好,力大也罢,一位母亲从怀上孩子到生出孩子,就是需要这么长时间。
还有一个宏观上的原因也使人们不由自主的奢望速成------“现状使然”。
根据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布兰奇的调查结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满意程度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曲线。
大多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开始持续下降,这大抵是不再“无知无畏”造成的。开始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拼斗、挣扎,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曲线开始上扬。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的时间------30年。
在这漫长的30年里,由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
更大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相反,现实好像总是提醒我们:有些人过得比我们好多了。
这就是统计学的优势。它可以排除感情因素,用冷冰冰的数字展现显示。掌握统计学常识的人,心智力量显然要比哪些对此毫无了解的人强大。
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速成不可能,那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字:换。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本质上看也就是这一个字------换。
不成熟的人的通病就是整天都在想“我要......”,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最初每个人都一无所有,而后通过各种手段,或努力、或投机、或勤奋、或取巧,换取能够拥有的东西-------无论手段如何。
然后“我要.,.....”的欲望从来不会削减,只会不断增加。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与此同时,“我要”的欲望恰恰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亦或头投机取消的方法和经验),只需要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如此形成良好的循环。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可以这样,找一张纸,划分左右两边,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及其重要的”。
还有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3、完美永不存在
人人都希冀完美,只可惜,完美并不存在。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及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
常把事情搞砸的人,对所谓的“做好”全凭想象,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因为从未“做好”过。于是,各式各样的症状就出现了:好高骛远、异想天开、白日做梦、纸上谈兵......,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他们不现实;因为他们不现实,所以他们脆弱。把自己标榜成完美主义者,是他们太高自己的手段,是他们不去做一些事情的借口。他们标榜“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
这些人所说的“做不好”,其实是“不能一下子做好”,但问题在于,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所以,他们这个也不做,那个也不做,到最后,已经不是“不做一些事情了”,而是“什么都没做”、“什么都不做”,结果“一事无成”。
一些真正优秀的人,针对他们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他们一直在努力”。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4、未知永远存在
为了进步,我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
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例如针对初学编程的人来说,很多人是看不懂编程里面的最基本的变量命名的,在这种时候,不是“反问为什么”,而是“暂时不去问为什么”可能更划算。
我们要了解未知分为两种:一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另一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够解决的。第二种未知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学习的难度也在于此。“第一章的内容需要在掌握后面某一章的知识之后才能深入了解”,这几乎是所有高难度知识体系的普遍特征。也就是说,在第一章,我们会有无数疑问,可这些疑问以当时的知识是无法全部解答的,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用接下来获得的知识解答现在的疑问。这就是那些爱猪俺牛角尖的人最终常常吃亏的重要原因------他们总是想“马上解决当时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再强调一次,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知永远存在。而后,我们之鞥呢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如果不鞥呢接受这个现实,就无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会平添无数的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被清空的情况。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他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前行。而后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有了答案,当然,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一直在前行,你一直在积累,你一直在成长。所以,到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你,你已经重生。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人们往往会低估环境巨大能量。
与外界的无畏比较,让每个人凭空多出了一个根本不可能的属于自己的目标,动辄被自己的理想绑架。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态度本质上是“骑驴找马”。基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概率问题),人们往往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并不满意。很多人都心怀梦想,有一个“无论如何早晚都要从事的梦想职业”,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正因如此最终沦为平庸之辈(有例外,太少,可以忽略)。
尽管天分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如果在做着一份工作,但实际上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几乎必然使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上心不在焉、无甚积累。
无论是谁,进入自己梦想职业的成本都很高昂。当初未能从事一个职业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除了运气不好,更可能的原因是积累不够。还有一个他更可能宁愿视而不见的事实是,那些在他所谓“梦想职业”中拼搏努力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已经积累了无数经验。就算有一天,这个人有足够的运气,进入了那个他梦寐以求的领域,结果可能还是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毫无竞争力,最后不过是一切清零、从头再来。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默成本就越高。很多人都在无意之间被自己的“梦想”所绑架,所以,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所谓“梦想”也许只是陷阱。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来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逆境造就成功”、“磨难令人成熟”之类的话纯属胡说八道。只不过是很多成功不了的人对自己的一生的意淫罢了,失败者永远没有机会了解真相。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进(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真正的动力)。接收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是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6、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这里先说说什么是正确的事情。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我们应该把成功朴素的定义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并在最后期限之前漂亮的完成成”。真正有用的往往是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例如“现实只能接受”。
接受现实不容易。有一个例子可以参考。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有一种数学曲线能够比较好的呈现这种分布情况,它就是正态分布曲线。大量的实践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大多数随机变量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我们来画个图,横轴表示占有资源总量,纵轴表示人数,会看到统计的结果是呈倒U形状的一个图。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贫困(穷人),也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富豪),绝大多数人属于中等水平。
这些资源分布上自然的“不均匀”,古今中外却有很多人拒绝理解和接受它。他们甚至拒绝使用“不均匀”,而是用“不公平”表示。历史上无数次战争,无数次掠夺。把“不均匀”理解成“不公平”,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为所欲为。
在整体上资源稀缺的前提下,“资源并非均匀分布”提现在每个人身上,直接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也恰因如此,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
理解这种现象貌似不难,但在清楚的理解之后还能平静的接受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makeshi去世100多年之后的今天,物资和他作出以上论述时比,已经相对极端丰富,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物资依然稀缺且依然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平静并理性的接受“资源稀缺”这个现实,其困难程度超乎想象,以至从人类整体来看,理解并接受这个现实花费了将近2500年------从第欧根尼到凯恩斯。
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以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最好时长把自己一些年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看看它们是否与这些显示相符。
之前提到的“既勤奋又懒惰”的人群,基本都是把这些显示当做老生常谈的道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记录、从不反省,才常常作出荒唐的决定,最终堕落到那份田地。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是如此。
转自---《把时间当做朋友》--书籍
不管是哪个领域,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长辈们的建议总是“戒骄戒躁”。虽然把“戒骄”放在前面,但“戒骄”其实是有了一定成绩之后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要“戒躁”,才有机会“戒骄”。
几乎人人都想速成,连上帝都不例外,期望速成,从微观层面上看,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一个确定是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大多数人都抱着类似这样的想法: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大,最好马上看到成果;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小,最好马上知道结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差别仅仅在程度或者表现上。
这种差别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迷恋dubo---因为这些人比另外那些人更想要甚至需要马上知道结果。例如 dubo机、减肥广告、房贷、车贷,其实银行最善于利用人们这一特征。还有,酗酒疯狂无度的、嫖、娼乐此不疲的、吸毒罔顾死活的,都是这种“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使然”。
这是一个“享受在先”的时代,并且人人如此。至于最终如何对付那些欠债不还的人,银行可从来不会在广告上提及,也尽量不对外公开。
第二个原因,也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才那么不显示的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气迅速达成目标,完成任务,获得解脱。举例来说,谁都没有办法今天怀孕、明天生产。聪明也好,力大也罢,一位母亲从怀上孩子到生出孩子,就是需要这么长时间。
还有一个宏观上的原因也使人们不由自主的奢望速成------“现状使然”。
根据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布兰奇的调查结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满意程度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曲线。
大多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开始持续下降,这大抵是不再“无知无畏”造成的。开始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拼斗、挣扎,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曲线开始上扬。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的时间------30年。
在这漫长的30年里,由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
更大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相反,现实好像总是提醒我们:有些人过得比我们好多了。
这就是统计学的优势。它可以排除感情因素,用冷冰冰的数字展现显示。掌握统计学常识的人,心智力量显然要比哪些对此毫无了解的人强大。
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速成不可能,那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字:换。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本质上看也就是这一个字------换。
不成熟的人的通病就是整天都在想“我要......”,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最初每个人都一无所有,而后通过各种手段,或努力、或投机、或勤奋、或取巧,换取能够拥有的东西-------无论手段如何。
然后“我要.,.....”的欲望从来不会削减,只会不断增加。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与此同时,“我要”的欲望恰恰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亦或头投机取消的方法和经验),只需要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如此形成良好的循环。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可以这样,找一张纸,划分左右两边,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及其重要的”。
还有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3、完美永不存在
人人都希冀完美,只可惜,完美并不存在。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及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
常把事情搞砸的人,对所谓的“做好”全凭想象,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因为从未“做好”过。于是,各式各样的症状就出现了:好高骛远、异想天开、白日做梦、纸上谈兵......,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他们不现实;因为他们不现实,所以他们脆弱。把自己标榜成完美主义者,是他们太高自己的手段,是他们不去做一些事情的借口。他们标榜“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
这些人所说的“做不好”,其实是“不能一下子做好”,但问题在于,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所以,他们这个也不做,那个也不做,到最后,已经不是“不做一些事情了”,而是“什么都没做”、“什么都不做”,结果“一事无成”。
一些真正优秀的人,针对他们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他们一直在努力”。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4、未知永远存在
为了进步,我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
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例如针对初学编程的人来说,很多人是看不懂编程里面的最基本的变量命名的,在这种时候,不是“反问为什么”,而是“暂时不去问为什么”可能更划算。
我们要了解未知分为两种:一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另一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够解决的。第二种未知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学习的难度也在于此。“第一章的内容需要在掌握后面某一章的知识之后才能深入了解”,这几乎是所有高难度知识体系的普遍特征。也就是说,在第一章,我们会有无数疑问,可这些疑问以当时的知识是无法全部解答的,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用接下来获得的知识解答现在的疑问。这就是那些爱猪俺牛角尖的人最终常常吃亏的重要原因------他们总是想“马上解决当时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再强调一次,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知永远存在。而后,我们之鞥呢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如果不鞥呢接受这个现实,就无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会平添无数的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被清空的情况。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他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前行。而后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有了答案,当然,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一直在前行,你一直在积累,你一直在成长。所以,到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你,你已经重生。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人们往往会低估环境巨大能量。
与外界的无畏比较,让每个人凭空多出了一个根本不可能的属于自己的目标,动辄被自己的理想绑架。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态度本质上是“骑驴找马”。基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概率问题),人们往往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并不满意。很多人都心怀梦想,有一个“无论如何早晚都要从事的梦想职业”,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正因如此最终沦为平庸之辈(有例外,太少,可以忽略)。
尽管天分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如果在做着一份工作,但实际上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几乎必然使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上心不在焉、无甚积累。
无论是谁,进入自己梦想职业的成本都很高昂。当初未能从事一个职业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除了运气不好,更可能的原因是积累不够。还有一个他更可能宁愿视而不见的事实是,那些在他所谓“梦想职业”中拼搏努力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已经积累了无数经验。就算有一天,这个人有足够的运气,进入了那个他梦寐以求的领域,结果可能还是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毫无竞争力,最后不过是一切清零、从头再来。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默成本就越高。很多人都在无意之间被自己的“梦想”所绑架,所以,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所谓“梦想”也许只是陷阱。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来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逆境造就成功”、“磨难令人成熟”之类的话纯属胡说八道。只不过是很多成功不了的人对自己的一生的意淫罢了,失败者永远没有机会了解真相。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进(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真正的动力)。接收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是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6、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这里先说说什么是正确的事情。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我们应该把成功朴素的定义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并在最后期限之前漂亮的完成成”。真正有用的往往是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例如“现实只能接受”。
接受现实不容易。有一个例子可以参考。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有一种数学曲线能够比较好的呈现这种分布情况,它就是正态分布曲线。大量的实践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大多数随机变量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我们来画个图,横轴表示占有资源总量,纵轴表示人数,会看到统计的结果是呈倒U形状的一个图。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贫困(穷人),也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富豪),绝大多数人属于中等水平。
这些资源分布上自然的“不均匀”,古今中外却有很多人拒绝理解和接受它。他们甚至拒绝使用“不均匀”,而是用“不公平”表示。历史上无数次战争,无数次掠夺。把“不均匀”理解成“不公平”,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为所欲为。
在整体上资源稀缺的前提下,“资源并非均匀分布”提现在每个人身上,直接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也恰因如此,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
理解这种现象貌似不难,但在清楚的理解之后还能平静的接受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makeshi去世100多年之后的今天,物资和他作出以上论述时比,已经相对极端丰富,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物资依然稀缺且依然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平静并理性的接受“资源稀缺”这个现实,其困难程度超乎想象,以至从人类整体来看,理解并接受这个现实花费了将近2500年------从第欧根尼到凯恩斯。
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以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最好时长把自己一些年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看看它们是否与这些显示相符。
之前提到的“既勤奋又懒惰”的人群,基本都是把这些显示当做老生常谈的道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记录、从不反省,才常常作出荒唐的决定,最终堕落到那份田地。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是如此。
转自---《把时间当做朋友》--书籍
发表评论
-
随想---
2017-09-06 17:28 44喧嚣的城市,匆忙的行人!唉。。。 -
把时间当做朋友---管理
2017-09-02 22:59 6181、估算时间 ... -
把时间当做朋友---醒悟
2017-08-24 22:38 5441、孰主孰仆: 作为 ... -
把时间当做朋友-困境
2017-08-16 23:04 6971、问题: 或许因为考 ... -
敲个警钟
2016-12-12 23:11 386很多事情别人帮不了你,只有自己摸索!对得起别人对你的期望,不要 ... -
没事瞎逼逼两句
2016-03-02 15:59 133其实,除了父母之外,你跟所有人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都也挺 ... -
20151202修复数据
2015-12-02 21:30 118select t1.business_id from dr_p ... -
修复积分数据日志
2015-11-10 22:11 72select t1.business_id from dr_p ... -
生活随记
2015-09-10 02:54 179闯祸了!! -
随 记
2015-07-08 14:24 19生活很不易!为何不能互相搀扶,而是伤害!好冷! -
生活纪实
2015-05-20 11:04 133生活,生活,生活......真TM不容易!不要活的太累,做自己 ... -
生活流水
2015-03-24 15:34 4女人啊,真TM是稀有物种。奇葩。傻逼+逗逼! SX,就是一破地 ... -
生活微电影
2015-02-13 14:04 19今天中午去咖啡厅溜达了一会,感觉环境很惬意。强烈的感觉是自己能 ... -
生活流水
2014-12-29 18:33 19很受伤,我不是一个特别能处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导致可能某些事情影 ... -
生活纪实
2014-12-17 11:40 24别人来伤害我们,我们再去伤害其他人! -
....,,
2014-10-28 14:05 18累啊,身心疲惫的感觉!!好想休息休息,停不下来! 无论做什 ... -
非常不甘心
2014-09-24 21:46 15很不甘心,合不合适谁也不知道。试过了只有自己才知道 -
记录点滴!
2014-08-01 20:40 214生活不易,而立之年! -
邻居的耳朵有声电台
2014-05-15 15:16 782http://music.weibo.com/lin21 ht ... -
一点感想
2014-04-25 12:27 49就是想找个人赶快结婚,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别的想法了,不想再谈了 ...
相关推荐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作者将内容分为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交流和应用等章节,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并通过这些挑战学会成长。在困境一章中,作者告诉我们,人只有在经历困难和...
### 把时间当作朋友 #### 重要概念与理论 **标题与描述理解:**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一标题及描述暗示了一种全新的时间管理哲学,即通过改变个人与时间的关系,实现更高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种方法超越了传统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是李笑来先生的著作,其核心理念是引导读者理解时间的价值,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这份读书笔记PPT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并应用书中的思想。 首先,"困境与...
这是一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读书笔记PPT,共57页; PPT内容简介: 一、困境 你能想象一张只有一个面的纸吗?——亚瑟 克拉克 二、醒悟 真理往往是简洁的。——爱莎克 牛顿 三、现实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
综上所述,通过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们了解到,要想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我们就必须用正确的心态对待时间和自我管理。我们应当理解速成的虚假性,珍视...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通过一系列读书笔记展示了关于时间管理和个人成长的重要观点。作者强调了时间管理的本质并非在于管理时间本身,而是管理我们自身。书中的核心思想是,时间是不可控的,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综上所述,该读书笔记类PowerPoint模板以《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作为核心,将时间管理、个人心智成长、接受现实以及有效管理的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它不仅鼓励我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还引导我们通过...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通过一系列读书笔记向我们揭示了时间管理和个人成长的重要观念。书中的核心思想是,我们不能直接管理时间,但我们能够管理自己,通过自我积累和正确思考来提升效率,最终与时间成为朋友。 ...
- 把教师当作良师益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 9. 家庭责任与感恩 **知识点解析:** - **责任意识**:子女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 **行动指南**: - 从小事做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
- **想象与现实混淆**:他们可能难以区分虚构与现实,常把想象中的情景当作真实。 - **直觉行动思维**:主要通过直接操作物体来学习和理解世界,对未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兴趣有限。 - **注意力短暂**:即使对感兴趣...
6. **幼儿常把虚构的事物当作真实的事情** - **知识点**: 幼儿阶段的孩子常常将想象与现实混淆,这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逻辑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将虚构的情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混为一谈。这一现象也体现了幼儿...
我们可以鼓励她们把这段经历当作是自我提升的契机,为下一段更好的感情关系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作为朋友,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方法来安慰和帮助失恋中的女性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给予她们情感上的支持...
作者通过与朋友A的对话,反映出这个年龄段的纠结情绪,即既想被当作成熟的人看待,又不愿失去孩子的特权。 2. **青春的定义**:文章提出了18岁是青春的开始还是终结的问题,这反映了青少年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成长...
5. **人生选择与命运**:“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实的好与坏,只需把人生当作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多次回顾如果当初做了不同的选择。”这句话探讨了人生决策的意义,鼓励我们接受并珍视自己的选择。 6...
使用同义词可以把 MY SY S 的 REG 表当作是 HELLO 自己的表来用,从而解决了数据访问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上非常简单,但是在寻找这个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本人花了不少时间,希望能给遇到同样问题...
学习主动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同学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业,因此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3.自信心严重不足:特别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由于学习落后,对学习失去兴趣,这要加强...
他们可能会被当作同事或朋友,因此更容易得到员工的信任和帮助。 2. 伪造信息背景。社会工程师会通过伪装成可信的个体,比如假装成应聘者或者员工的熟人,以获得更多权限和信息。 3. 利用社交网络。他们通过社交...
12. 利用友情求援:寻求帮助时应真诚,避免把友情当作筹码,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友谊。 13. 语言选择:避免措辞不当或攻击性言论,这会影响沟通效果,也可能伤害他人感情。 14. 表达喜好:直接表达不喜欢的事物可能...
例如,在一个故事中,如果一位男主角误将一个女孩的兄弟当作她的男朋友,那么当他意识到真相时,他可能会用“a horse of a different color”来形容这个全新的情况。这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