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ngang
  • 浏览: 88120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博客专栏
311c4c32-b171-3767-b974-d26acf661fb2
谈谈用例模型的那些事儿
浏览量:38910
767c50c5-189c-3525-a93f-5884d146ee78
一次迭代式开发的研究
浏览量:68921
03a3e133-6080-3bc8-a960-9d915ed9eabc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
浏览量:410824
753f3c56-c831-3add-ba41-b3b70d6d913f
重构,是这样干的
浏览量:93407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大话重构连载6:一个真实的谎言

阅读更多
经过前面的一番讲解,相信你已经对系统重构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了。一切的一切仿佛在告诉我们,系统重构总是与需求变更无关。但此时,我不得不告诉你这是真实的谎言。

我们的软件系统总是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并且往往是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但是,当系统复杂程度发生变化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我们的设计,来适应新的变化。然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的系统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必须通过系统重构去优化我们的程序,使之重新适应业务需求。毫无疑问,需求变更才是我们去重构的主要动因。

然而,系统重构要求我们不能改变软件的外部行为,这意味着在重构的过程中不能为软件添加任何新功能,重构仿佛与变更无关。这就有些让人搞不懂了,我们因为变更才尝试重构,但重构却不让我们去变更!破解这个真实的谎言的关键就是,系统重构并不是禁止我们变更,而是应当以“两顶帽子”的方式进行变更。

什么是“两顶帽子”呢?就是当我们需要变更系统时,应该将变更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不添加任何功能先重构我们的系统,使之适应新的需求;然后开始变更,实现新的需求。第一步正是我们所说的重构,它既要保证原有功能的正确无误,又要使系统结构能够适应新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让重构必须在不改变软件外部行为的前提下进行,调整的仅仅是其内部结构,外部功能保持不变。当软件的内部结构可以适应新的需求时,我们才开始添加新的功能,顺理成章地实现新的需求。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搞那么复杂呢?让我们先剖析一番以往我们是怎么添加新功能的。当用户来了一个新需求时,我们修改代码的首要原则,是对新需求的修改不能影响以往的功能。我们过去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一个直观的想法就是,原有代码改得越少,改动量越小,修改出错的风险就会最小。正因为如此,即使原程序已经不适应新的需求,但程序员也不愿去修改程序的结构,而是就着现有代码不断地往里添加程序。随着时间的流逝,添加的程序越来越多、越来越乱,因而系统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采用系统重构完全就不是这样一个概念了。这里当原程序不适应新的需求时,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一种“糟糕设计零容忍度”的策略,即先重构系统使之首先适应新的需求,再顺利成章去实现这些需求。由于“不改变软件外部行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测试机制,在测试机制的不断监督下,有质量地保证重构的成功。然后我们再实现新功能时,可以保证易于实现,并且使得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易变更性得以保障。这样的过程避免了那些因变更而带来的糟糕设计,从而避免软件质量的下滑。所以,理解“两顶帽子”、习惯“两顶帽子”,对于学习和使用系统重构,显得尤为重要。

大话重构连载首页:http://fangang.iteye.com/blog/2081995
特别说明:希望网友们在转载本文时,应当注明作者或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谢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