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iqi
  • 浏览: 1646876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济南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WikiWiki快点快点

阅读更多

Wiki Wiki”一词源于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意思是“快点快点”。Wiki发明人 WardCunningham 一次看到机场巴士上写着 Wiki Wiki Bus”,大约是因为“快点快点”地催促暗合了这个系统迫切需要的参与精神,WardCunningham就用Wiki命名了以“知识库文档”为中心、以“共同创作”为手段,靠“众人不停地更新修改”这样一种借助互联网创建、积累、完善和分享知识的全新模式。

理想

知识库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传统知识库的建立方式是,组织一批拥有这方面知识的专家,在特定的时间内编纂完成,并定期更新版本。其典型代表是百科全书、字典以及各种教材。

Wiki认为,用传统方式制作知识库,成本高,更新慢,所相信的所谓权威未必权威,Wiki利用互联网将“一批专家”拓展到了每一个网民,将间歇式的版本更新,变成了时时更新。Wiki相信知识藏于民间,相信“更多眼睛会发现更多错误”,相信“给予个人自由,个人一定能用好这个自由”。<?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要实现Wiki理想的第一困难是,怎样调动广大网民无偿奉献自己知识的积极性?Wiki用开放、平等、自由、即时实现来回报广大网民的参与,Wiki中的任何一条记录,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现时修改。这种设计能最大限度降低网民参与编纂知识库的成本,但它会引发Wiki的第二个难题,即谁来控制质量?谁来管理?就像相信民主一样,Wiki相信参与编纂知识库的维基(Wiki)人在“议事程序”“政策”、“行动指南”等共同约定的守则下,完全能够管理好Wiki的质量和进程。

Wiki手中的另外一个利器是时间。它能够用时间的积累来弥补业余参与无法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不足。一个Wiki知识库计划一旦上线,只要服务器不停,它就可以7×24不浪费一分一秒地积累下去,并且越往后,速度越快。

Wiki被迅速接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知识更新加快,人们越来越需要使用更为快捷的手段来创建、积累、分享彼此的知识。

创建

1995年,WardCunninghamPerl完成第一款Wiki程序WikiWikiWeb,并通过OSSPpen Source Software开放源代码)方式免费共享。这之后,更多的程序员开发出了更多的开源Wiki系统,其中,Magnus ManskePHP语言写的Wikipedia,因为在其上面运行的维基百科取得的巨大成功,而一跃成为当今最流行的Wiki系统。这个系统当然也是不用付费的开源软件。

http://wikipedia.sourceforge.net/下载安装Wikipedia软件后,就可以创建运营一个Wiki知识社区了。和所有互联网项目一样,第一步当然也是创建首页。Wiki首页内容主要由本知识库的分类目录组成。

由于Wiki简单的格式标记取代复杂格式标记HTML,所以,毋需美工,任何人通过简单的学习都可以创建出一个标准的Wiki首页。对于第一次创建Wiki首页的人来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复制其他Wiki的首页,保留其形式,替换上自己的内容就可以算完成了。

由于Wiki首页的创建者无法确保自己创建的这个目录页是最合理、最科学、最全面的,所以,他必须将修改Wiki首页的权力赋予所有能看到这个首页的人。当然,所有被修改、被替代的首页,都会被保存在历史记录中,以便更正不恰当的修改。

由此便引申出,谁来决定“好坏”的问题。Wiki始终相信“在这个修改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恰当,但它最终会被修正。”“大家最终会将一个文档修改得更好,而不是更差。”因为“人们产生文档的意义在于这些文档能对大家有用,应该鼓励任何人对文档中的任何信息进行自由修改和整理,以对自己或他人更加有用,因此任何过时或者不再被人关心的内容都会被人从Wiki上拿掉,更不用说那些明显错误或者令人讨厌的东西了。”Wiki系统当然同时也有对付恶意修改的手段,比如封其IP,使他无法再来到本Wiki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分类目录往下一层一层地编纂。这是一个工作量极大的工作,正因为这是一个庞大而非少数人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才需要使用Wiki这种“共同创作”的方式。始于<?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chsdate year="2001" month="1" day="15"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1</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日</span></chsdate>的维基百科英文版,经过3年多时间,已积累了超过30万个条目,是目前《大英百科全书》的三倍。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维基百科所收入的条目在未来数月内将达到100万条,所用文字将多达50种,从阿拉伯语一直到盖尔语。20046月,维基百科网站的点击率为平均每天870万,超过了《大英百科全书》网站。

中性

20023月,用户ID24开始在英文维基百科发表许多“左倾”文章,他的激烈讨论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人身攻击。维基百科于20024月禁止ID24对维基百科进行编辑(但仍允许继续浏览)。同年9月,维基百科还停止了用户“Helga”的编辑权限,因为他经常在德国历史的相关文章中发表亲“右翼”观点,并且导致多次争论。

由于Wiki采用公众维护同一个知识库的方式,所以,它在编辑方针上就必须采用中性观点,否则,Wiki就会像BBS一样争论不休。争论、争吵、争执对BBS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对Wiki却不是好事。

中性观点是指,遇到争论时,尽量去“叙述”而不是去“采取某一特定的立场”。比如,不去断言“上帝存在”,还是“上帝不存在”,而是叙述“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上帝存在”这个实事。

另外,在叙述两种对立观点的时候,要都使用“正面的、同情的”语气,而非一个用赞同语气,另外一个仅仅用来当作被讥讽、被批判的靶子提及。

客观也许难以做到,因为人是感性的,想要超然物外绝非易事,但中性容易做到。因为中性是技术的,和情感无关。只要能做到,使争论两方在阅读最后的文字时,认为他们的观点已经用最同情的语调,清楚、完整地陈述了出来,就算做到了中性。而要做到这些,只要执行可操作,可度量的流程就可以了,比如叙述对立观点时,都使用同情语气,篇幅大体相同,相关重要论据都齐全等。

今天,无数优秀的学者、百科全书家、课本作者基本上都在使用中性观点写作。Wiki系统注意到了人们习惯争论的天性,在系统里提供了讨论功能,但这个讨论页仅仅是附着在知识库页,而非作为主页提供。

管理员

2002年起,开始有人恶意破坏维基百科,这些破坏当然都被更多的人很快修复,但维基百科最终还是将自己的首页“保护”了起来,不再允许任意修改,而只允许管理员修改。这是维基百科对于开放的一次迫不得以的“向后”修正。Wiki系统其实能支持到每一级的“保护”,但从维基百科实践看,对二级页面的“保护”并没有必要。

就像民主需要议会和议员一样,Wiki也离不开“活雷锋”一样的管理员。其实,搭建Wiki系统、创建Wiki首页的那个人就是本Wiki项目第一管理员。他接下来的任务是,一边撰写知识库条目,一边从自然参与者中挑选、发展、培养更多的管理员, 由这些管理员再发展出更多的管理员。

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保护页面、删除页面、复原页面,查封与解封用户,除了这些管理的工作之外,管理员更要身先士卒地撰写条目,认真地编辑修改条目。一个Wiki项目的起始条目的编纂一般都是由管理员先完成,管理员的奉献构成了一个Wiki项目最初的人气,在这个基础之上,Wiki项目才能向下滚雪球似地发展。

万事开头难,一个Wiki项目在开始的时候,一定没有几个条目,没条目,当然没人看;没人看,当然没人写;没人写,当然没条目,这是一个死循环。这个死循环要靠管理员初期艰苦的奉献打破。一旦进入正循环,管理员就可以从撰写条目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更多的管理工作。

BBS Blog不同

WikiBBSBlog一样都是将更多权力交给广大网民的社区工具。BBS以话题为主线组织版面,表现方式是,注册用户在相应的版中发贴,跟贴;Blog是简易的发布系统,以个人为主线组织版面,表现方式是个人主页;Wiki以知识点为主线组织版面,表现方式是,成千上万个志愿者在修改成千上万个文档。

Blog最强调个人,这个Blog是谁的,是这个Blog的第一属性,所以,个人有动力维护自己的Blog,在自己的Blog上积累;BBS最强调互动,更像广场集会,很多人图得是热闹和一吐之快,积极发言;Wiki最强调共同创作,由无数人共同维护完善一个词条。从这里不难看出,参与Wiki的用户要比参与BBSBlog的人少得多,可能连1%都不到。Wiki不在于热闹,而在于它的成果——一个不断完善的知识库。享用这个知识库的人要比为这个知识库做贡献的人多得多。

Wiki的积累性要比BBSBlog强,BBSBlog主要积累的是用户,而用户很容易流失,从而影响人气,Wiki主要积累的是条目,所以,它可以稳定地发展,能确保访问量一天比一天大。

接入网络媒体

对于网络媒体来说,Wiki能给它带来的注册用户比之BBSBlog,可以忽略不计,但Wiki所积累的知识库,却是网络媒多年梦寐以求又还未能得到的宝贵资源。

理论上,网络媒体可以利用海量存储将所发布的内容积累下来,但网络媒体使用CMSBlogBBS所产生和积累的内容,都很难修改,很难关联。最后只好通过搜索,将一大堆结果杂乱地提交给用户,让用户自己去筛选。

Wiki方式的知识库不仅有序、关联,而且能随时更新、修改、完善,非常适合网络媒体构建知识库。知识库建设是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一个巨大优势。

网络媒体搭建Wiki最简单的方式是,先创建本网络媒体主题Wiki计划,主题Wiki又可被细化为多个按照网络媒体频道区隔的频道Wiki。比如一个IT门户,主题Wiki计划是IT百科,IT百科又可按照本网站的频道划分被分解为软件百科、硬件百科、网络百科、数码百科、电信百科等。各个百科聚合成IT百科的Wiki首页,各个百科的最经典条目和最新条目又同时散落在各个频道之内。

由于Wiki知识库一般是以短小的“关键字”形式出现,所以,很容易被提取到频道的相关各处,甚至嵌入最终内容页,用以增加Wiki条目被访问的次数。

本频道编辑自然是本Wiki的第一批管理员,同时也是Wiki内容编纂的主力,但读者的加入会使Wiki架构更完整庞大,条目更细化、深入。永远不要忽视读者的力量,因为他们相比有限的编辑人数,是无穷多个;永远不要忽视时间的积累,因为相比一个短暂任务,时间面向未来,无穷无尽。

<!--文章结束-->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BTRON-like WikiWiki Clone-开源

    这是另一个WikiWiki克隆。 该项目的目的是实现类似BTRON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内容管理系统。 您可以从一开始就执行“嵌入对象”。 由于个人原因,Graphviz点文件也可以写成

    mediawiki-1.19.1.tar

    :Wiki源自夏威夷语的“WikiWiki”,本意是“快点快点”,翻译为维客、围纪、快纪、共笔、维基等。Wiki是一种在网络上开放、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首先开发,他将Wiki定义为“一种...

    jspwiki2.10.1

    JSPWiki is a simple (well, not any more) WikiWiki clone, written in Java and JSP. A WikiWiki is a web site which allows anyone to participate in its development. JSPWiki supports all the traditional ...

    jspwiki

    JSPWiki is a simple WikiWiki clone. It keeps all of itsformatting in JSP files, and uses a custom Java class calledcom.ecyrd.jspwiki.WikiEngine to all interfacing with the Wiki

    一个WIKI的例子

    WIKI(WikiWiki或Wiki)是一种支持多人协作编辑的网站技术,允许用户无需编程知识就能创建、修改和组织网页内容。它的名字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ikiwiki",意为“快”。WIKI的特性包括即时发布、版本控制和链接机制,...

    PodWiki-开源

    PodWiki是用Perl编写的基于Web的协作创作工具,与其他WikiWiki工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Perl POD作为标记语言。 它易于安装,可在mod_perl上运行,并具有WikiWiki工具的所有必需功能,并且在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