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fire
  • 浏览: 33622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IT外企那点儿事

阅读更多
http://topic.csdn.net/u/20100501/09/64E41F24-E69A-40E3-9058-17487E4F311B.html

IT外企那点儿事(2):多种多样的外企

不是所有的外企都是一样的,外企也分多种,基本按照地域和文化的划分可以分为日韩外企,欧企,美企。

日韩企业是十分强调等级观念的,这可能和这两个民族的文化有关。上级在下级面前总是一副严肃或者装深沉的样子,虽然其在外面有可能花天酒地,什么都做。上层和下层很少有哪怕表面上的互动,比如开玩笑,打球,年会一起表演等,所以工作环境相对的压抑,安静。甚至在伴有生产性的企业中,中午的食堂都是按照等级来的,先是管理层,然后是办公室人员如IT,行政,HR等等,最后才是蓝领的工人阶级同志,不能不说到最后像样的饭菜都比较少了,虽然自己是较先吃饭的一部分,但是看到这种情形仍然不是滋味,毕竟我们的父辈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员工的绩效是完全由上司指定的,甚至没有解释为什么,不知道别人是多少,也很少存在如欧美企业一样哪怕形式主义的反馈,其时只有默默接受,或者走人。员工的入职薪水在外企来讲相对是很低的,每年的加薪也少可怜,其解释也是振振有词:当你的水平和贡献没有提高,凭什么公司付给你更多的薪水?所以要想薪水有较大的改善,唯一的途径就是升职,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能做更多的贡献。日韩企业中,级别与级别之间的薪水差距是比较大的,所以一旦能够做上去,拿到的薪水可能不比欧美企业差。这也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日韩企业中最底层是非常不稳定的,每年大批的毕业生几乎像换水一样,一批一批几乎都走了,留下的基本就是当年就升了职的,而中层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公司的管理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无论在哪里,一旦有了很深的等级观念,伴随而来的是管理者相对比较累,所有的决定权都在上司的手里,所以其会忙的不可开交(所有的猴子都在他的身上,请参照《哈佛经典:谁背上了“猴子”?》),甚至管理的蛮大的Team的时候,还可能亲自写一些代码,并对每一个细节都心中有数,不像欧美的项目经理一样只管流程就可以了,甚至做的时间长一些,技术都忘了很多了。这也难怪,当下属每年流水一样几乎全走了的时候,Team lead总要保证项目能够继续下去。这多少让我想起清朝的皇帝,由于对大臣们极度的不信任,最后不得不一个个殚精竭虑,连县一级的官员都亲自任命,而明朝的皇帝很多将政务抛给宰相后,就可以逍遥自在,过自己的无厘头的生活了。说到外企,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天花板问题,也即多高的职位还会属于本土的中国人。日韩企业的天花板是相对较低的,不太大的官就已经是日韩人士了,因为对中国人,这两个民族似乎总是不放心的,其民族文化中多少存在一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倾向,所以中国人在这些企业中做不到太高的位置。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和欧美企业不同,日韩企业不能算作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而是分派在不同国家很多分部的日韩公司,这些分支不能够很好的本地化,不能够融入本地文化,不能包容多元文化,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而仅仅是接受日韩总部的指令的分支机构而已。在这里还要提及的是台湾的企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大陆登记的时候,台企是被登记为外资企业的,而且可能是台湾被日本统治了一段时间的原因,在台企中多少有一些日本企业的影子,如等级化,天花板等,同是炎黄子孙,台湾企业似乎也对大陆的人才不能够完全的信任,看了多少心中有些不舒服。

欧企是三者之中最人性化的一类企业,尤其是北欧企业,大概和这些地区的高福利,共产主义化有关。当然天花板肯定是有的,只是相对较高,中国区的总经理一般会是是外国人,好一点的还可能是美籍华人,香港人,甚至可以使中国国籍但在美国留过学的人,然而总监一级就可能是本土的中国人了。这样的组织架构既能够和外国人很好的交流,又能够很好的本地化,适应中国文化,和本地政府交流,何乐而不为呢?欧企的等级观念也是三者之中最不明显的,管理多个Team的line manager还会在旅游之中和我们最底层的员工打牌,娱乐。公司内部的相互称呼也是叫名字,hi jack,hi peter这样的叫,无论其是多么高的高层,不会称其为王总监,刘经理此类的。欧企的加班也是比较少的,他们强调work life balance。工资相对日韩企业比较高,但相对美企来讲要低,但是福利比较好,公司会经常有吃蛋糕,开Party,旅游等活动,如果赶上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好,公司给的旅游的budget是比较多的,经常可以近郊旅游,每年还能有一次出国旅游。由于较好的福利,公司是非常稳定的,每年跳槽的人很少,有的人甚至放弃美企的高薪,因为那儿比较累,舍不得这里的福利,环境,以及较好的培训机制。一个欧洲人在培训中讲,美国人是喜欢跳槽的,并不是公司不好,而是他们喜欢挑战,如果五年待在一个地方,别人会问:what is wrong with you?,而在他们国家,人们是不怎么跳槽的,他在这家公司待了20多年,他的父亲就是在这家公司退休的。这多少让我想起了我们原来的国有企业的制度,父辈退休,孩子在这个岗位接着干。难道欧洲已经到了劳动已然成为一种需求的阶段?想必这种日子说的大家心驰神往,这的确是个养老的好地方,然而对于年轻人打拼来讲,却不一定好。在此类地方,系统已经是很大很稳定的,技术进步是不太快的,可能很长时间才能修改很小一部分代码,而由于人员稳定,向上升职也是比较慢的,这样你的竞争力其实是在一步一步的下降。当公司经营状况好的情况下,大家一好百好,彼此都很开心,但是一旦遇到金融危机,公司经营状况变差的情况下,福利会急剧下滑,资本家终究是资本家,哪怕披着绅士外衣,在欧洲,由于有健全的法律,高额的赔偿,强大的工会,公司一般是不怎么敢大幅度裁员的,而中国地区就成了他们开刀的地方。当大幅度裁员后,获得了比较可观,但其实比裁一个欧洲人少得多的赔偿金后,你会发现找工作比较难了,日韩和国企你已经不适应了,那里天天的打拼如同地狱,美企好一点的则需要比较强的技术,而可能你发现你的技术能力不如刚毕业的时候了,你还记得多少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呢?

美企是三者之中薪水最高的企业,然而压力也相对比较大。在这里你会发现,美国人有时候会很拼的,很认真的,甚至很较真的。美国人总是会规定一个任务完成的时间点,然而却常常是非常紧的。而且由于流程又长又复杂,时常弄得你焦头烂额。美国人会一遍一遍拉着你和你reveiw文档,很认真的揪出其中任何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拼写错误。在美企,加班是经常的事情,虽然第二天早上你可以来的比较晚。所以美企也会有和欧企一样的福利制度,然而真正享用的时间比例要小的多。美企的天花板和欧企差不多,相对于欧企,美国企业多少还是有些等级在里面的,只不过不是如日韩企业显而易见的在外面,等级之间平时说笑,娱乐的时候是几乎看不出来的。然而美企心中的等级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邮件和开会。如果一件事情所发出的第一批邮件就包括你,则说明你属于处理这件事情的主要人员,如果你被别人转发,则在这件事情中你属于辅助地位,哪怕你和他是同一个level的,因为先知情的他可以做很多的准备,更全面的信息。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开会,你在第一次的邀请中,则你也属于处理这件事情的主要人员,如果这件事情分成了多个小部分,然后让你再拉上另外一些人另外开会讨论如何处理这个小部分,在这件事情上,你就是那些人的核心,哪怕他们和你都是同一个level。这两点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美企有时候是强调管理扁平化的,也即事情的参与者大家没有level的差别,在这件事情上可能你是lead,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他是lead,然而如果你能够很好的处理和上司及同事的关系,较多的出现在第一批发出的邮件或者第一次召开的会议中,则恭喜你,你很快就能够升职了,很快就能够脱离现在的层次,融入到另一个层次的人员的邮件和开会的博弈中去了。先知情权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可以当做政治斗争的手段,在美企,用level压人到哪里都是说不过去的,然而如果事先没有足够全面的信息用邮件发给你,在开会的时候即便临时叫上你,在没有任何思考,准备和证据的情况下,哪怕你level再高,又如何能够说服别人使用你的方案呢?你总不能说:我是高级工程师,你们都是普通工程师,你们要听我的吧。都说中国人是讲面子的,其实美国人也是讲面子的,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总是对你的项目一口一个good,一口一个great, impressive。然而在项目中,美国人可是不讲面子的,经常challenge你,作为被领导的中国一方,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找"证据",确确实实的证据来保证自己不会被challenge。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外企总是那么喜欢写文档,一遍又一遍,写到十分的细节,为什么总是喜欢写邮件,哪怕两个人就挨着坐,开会要写meeting minutes,每天要写daily report,每周要写weekly report,测试完要cc all发送测试报告,功能实现完要cc all发送邮件报告,这些都是证据啊。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每个部门不是第一时间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首先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有时候来来回回很长很长的邮件,回复了n多人,才能解决问题。美国大老说了,销售那面反应,这个功能不好用,则开发部门首先应该回:我们的design document早就发出去了,而且都review过了,当时的会议记录就是决定这样做的啊。性能测试部门说:昨天测下来,性能突然变差了,某个部门昨天提交了代码,应该是他们的问题,那个部门马上回:我们后端在代码提交之前已经做过性能测试了,报告昨天就发出去了,性能没有变差,可能是前段的问题吧。后端发现前段发来的消息不能够解析,前端应该解释:昨天我们商量的通信协议,在邮件中都能够找到啊。当有成绩了,哪怕一点小的成绩就cc all来增加影响力,当有问题的时候cc all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实在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天在开会,邮件,文档,扯皮中度过,也难怪开发效率相对民企要低的多了,好在大公司有钱,不怕时间长,不怕客户恼。而对于程序员来说,技术提高不了多少,情商却是大幅度提高了,也难怪《杜拉拉升职记》能够如此的畅销。

下一篇来讲外企的面试。


T外企那点儿事(3):奇怪的面试

外企的面试都面写啥?不同的企业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句话:

三类企业面实战,二类企业面基础,一类企业面算法。

在此声明,此处所谓的一二三类,绝没有轻视其他企业的意思,这里的一二三类基本上是按照本科毕业的时候起薪来划分的,一类企业指的是年薪15万以上的企业,二类企业指的是年薪10万左右的企业,三类企业指的是年薪5万左右的企业。当然按照上两次的描述大家可以知道,并不是起薪高的企业的程序员一定最好发展的最好,而进入创业企业的人最后可能后来居上,成为IT达人。当然此规律也不仅仅适用于外企。

三类企业

三类企业起薪不高,招聘的目的也相对的明确,是要找那种来了就能真枪实弹的把东西作出来的人。

他们多不太关心员工的培训和成长,不太关心员工是否对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钻研,他们就是一个想法,他们要做一个东西,做这个东西需要某方面的技术,所以要找这会方面的人。

他们不知道,大多数的程序员其实喜欢做一些在自己能力以上20%的东西,也即研究研究可以做出来,但不是太熟练,而不喜欢做一些自己已经非常熟,毫无挑战的东西。

但是他们需要这样的人,所以在面试中,面试的问题比较具体,甚至具体到一个个的配置项,也有当场给你环境,让你搭一个框架,做一个东西的。他们希望,最好你以前做过的项目和他们现在的项目十分相似,来了就能够上手。

其实很多程序员跳槽,就是因为原来的工作已经没有了挑战,想找一个更有挑战的,有更多大牛的地方,如果原来的项目我干的不亦乐乎,还来你这里干什么?但是现在工作难找啊,所以他们总是能够找到需要的人,毕竟出来混,大家都是混口饭吃,不容易啊。

要想进入此类企业,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上手做,在学校里就可以找个实习的公司,哪怕不给钱也去(强烈谴责这种企业,剥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就在中国他们能干的出来,放到欧美罚不死他们),先混些实践经验,做些边角料的活,然后跟着lead一步一步进入核心模块,相信只要认认真真的做过,面过这类企业应该不成问题。

此类企业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往往被用作程序员的跳板,跳到二类甚至一类的企业中去。所以不幸进入此类企业的兄弟们,在实战的过程中,别忘了多看看源码,多想想背后的原理,多补充一下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早日脱离苦海。

二类企业

二类企业其实薪水已经非常不错了,毕业就能进入此类企业的程序员也多是学校中的优秀分子。

此类企业注重程序员的基础,认为只要基础好,他们愿意培训并培养程序员,给你机会进行学习。

此类企业招聘的时候,职位有可能是不太确定的,可能是Java,可能是C++,可能是windows,可能是Linux,他们认为只要你基础好,语言不是问题,平台不是问题,培训一下上手会很快。

记得面试一家与通信有关的欧企,面试官开始问了很多C/C++的基础知识,后来问了很多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最后说,他们是需要有通信背景的,然后连问我三个有关通信方面的问题,我都说不知道,最后只有坦然承认,通信我确实一点都不懂。后来我认为我是彻底没希望了,没想到后来竟收到了他们的offer,并在入职后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通信方面的培训,后来我问我的面试官怎么回事,他说,你的C/C++,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面试题几乎都对了,我觉得你的基础不错。

所以要进入此类的企业,有关基础方面的书还是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看,下面推荐一部分:

C: 《The c programming langage》
C++:《Thinking in C++》,《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effective c++》,《more effective c++》,《exceptional c++》,《more exceptional c++》,《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
Java:《Thinking in java》,《Core Java》,《effective java》,《Java Puzzlers》,《Java Network Programming》,《java concurrency in practice》,《深入Java虚拟机》
windows:《Windows核心编程》,《Windows Internals》
linux:《Advanced Programming in the UNIX.Environment》,《Understanding Linux Network Internals》,《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network:《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I》,《The Linux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我没有在装B,也不是看过以上所有的书,不过上述书籍的确是程序员必藏书,我也只不过是在用到的时候翻开相关章节看看。

然而给大家的建议是,在做项目的时候,千万不能够做什么就只知道什么,与此相关基础知识也应该多看一些。面试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面试者号称做过socket,问到tcp/ip拥塞控制却一无所知,会简单使用socket client端和server端几个简单函数人太多了,如何保证你能够脱颖而出呢?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觉得不可能,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牛人确实做到了,比如英语六级能够考99分(满分100),就是把答案全给我,就让我写作文,我也做不到啊,再如高考满分750分,山东的状元730+分,也就意味着数理化全对,语文140+,英语140+,我的天,也是把答案给我,就让我写语文和英语的作文,我也做不到啊。

然而读以上书籍却没有上面两个例子难的不可想象,我所知道的身边的人就有C, C++, linux, network这几个分支全读过的,而且不止一个。

能进入二类的企业,混个中层,也能过上满不错的生活了。

一类企业

一类企业薪水非常高,毕业就能进入的可以说是学校中的佼佼者了,一般会名校背景,名企实习,甚至有过获奖的才能够进入。

此类企业除了注重程序员的基础之外,更加重视程序员的思想,算法及聪明程度。

所以很多奇奇怪怪的面试题在网上都流传出来了,这些题目真可谓费尽心机。面试过程长达n轮,每轮都可能因为疏漏和状态不佳被刷掉,最后剩下的几近完美。在面试中,程序是要当场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很短的时间,要求很强的健壮性,面试官还会在旁边施加心理压力,你确定吗?要注意XXX。

虽然问题是经常外流的,然而新的问题却是不断的会出,可能是因为工作中有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想了一天多才想出的解决方案,却抽象出来考别人,让别人在很短的时间作出来,这种心理开始很爽,后来觉得很罪恶,多少有些原来自己穷,受富人欺负,后来富了又欺负穷人的味道。

有些人会质疑,这些精巧的算法在工作中真的能够用到很多吗?答案当然不是。

这其实是一个供需的问题。MKS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量决定的,商品应该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会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供需矛盾相当大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就会远离价值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中写到,所有的稀缺品都需要以某种方式分配,必须建立某种规则和制度,对那些要求得到稀缺品的人加以甄别,决定谁该得到多少。价格只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想想我们的高考吧,那些千辛万苦考上清华的学子毕业后又有多少高中的知识留在脑子里呢?学到的东西又有多少是能够在实际中用到的呢?其实很少,高考分数不过是进入清华的一个价格而已,已经由于清华只有一所,考生却有千百万这样的供需差别远远的偏离了使用价值,毕竟能够轻松看懂教科书的人太多了,他们只能够不但要全会,还要全对。

进入一类企业也是同样的,能把我上述书籍都看完的人是大有人在的,仅仅基础知识已经不能够甄别想进入一类企业的人们,所以需要奇奇怪怪的算法题。

要进入一类企业,《算法导论》这本书必不可少,要前前后后仔细的看,而且应该不止一遍。《编程珠玑》也是一本不错的书,其中的例子可以常常的回味。《编程之美》也不错,更贴近面试,更实用一些。其实更重要的是Top coder,就是多看多练。

其实考入名校基本就是一种方法,多做题,以便在考场中看到题目就能够有思路,考场的时间仅仅用于保证正确率就可以了。

进入一类企业也是一样,要想很短的时间,在很大的压力下写出健壮的程序,其实只有一种方法,就是类似的题目遇到过,思路是马上就有的,在会议室的时间仅仅用于保证健壮性就可以了。

曾经一段时间,对精巧的算法十分的崇尚,甚至引以为豪,然而后来慢慢发现,天天沉浸在算法之中,沉浸在计算机的小天地里面,又对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呢?难道自己的才能,抱负就仅仅放在这些数字的技巧当中吗?我们不应该像孔乙己一样研究茴香豆有几种写法,而是应该如阿朱《走出软件作坊》中描述的一样,虽然方案不是完美和精巧,然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真正的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作出一些可以影响人们生活的软件。

先写到这里,下一章要开始写入职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IT外企那点儿事(一个资深外企员工的亲身体会)

    ### IT外企那点儿事(一个资深外企员工的亲身体会) #### 重要知识点解析 **1. 高薪的真相** - **定义与理解**:外企往往以其较高的起始薪资吸引着应届毕业生的关注。然而,所谓的“高薪”通常指的是较高的起始工资...

    外企员工手册DOC

    《外企员工手册DOC》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尤其对外企的运营与管理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这份手册通常包含了企业的文化理念、组织结构、职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福利待遇、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

    it外企那点事儿

    从给定的文件信息来看,文章似乎探讨了在IT外企工作的一些常见经历与挑战,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与扩展,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知识点概览。 ### IT外企的工作环境 #### 开放式办公文化(Open Culture) IT外企...

    IT外企的那点事(word版)

    总之,《IT外企的那点事》不仅是一份关于程序员职业生涯的指南,更是一本生动描绘外企IT工作者日常的教材。它将帮助初学者了解外企的工作环境,提供适应和成功的关键要素,为他们在IT领域的发展铺平道路。对于有志于...

    菜鸟取经·程序员面试(第1期)

    1、本期内容 1.1 如何准备面试 1.2 “工作经验”栏里你...1.47 IT 外企那点儿事 1.48 《失业七个月,面试六十家公司》体会 1.49 面试笔试总结 1.50 今天面试开发人员,谈谈面试的体会 1.51 如何在面试中发现优秀程序员

    外企IT面试技巧101种问题大全

    "外企IT面试技巧101种问题大全"这本书无疑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准备素材。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其中可能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简历撰写(Write Resume)**: - **结构清晰**:简历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包括...

    进入IT类500强外企其实很容易(IT面经总结)

    540页Word文档,告诉您:其实进入IT类500强外企其实很容易(IT面经总结)

    IT职场中外企面试最爱提的问题TOP10

    根据给定的文件标题“IT职场中外企面试最爱提的问题TOP10”及描述内容,本文将详细解析在IT行业中,外企面试时常见的十个问题及其背后所考察的知识点。 ### 1. 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开场白问题,...

    外企面试技巧(外企hr)

    面试是求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尤其在外企面试中,它不仅是考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评估个人素质、沟通能力和适应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外企面试技巧,帮助求职者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成功几率。 ...

    某外企IT人员外包方案.pdf

    文档名称:某外企IT人员外包方案 文档编号:TimeSVC-SVCD-102 日期:2010年4月26日 所有者:时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 服务解决方案综述 该文档概述了时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某外企提供的IT人员外包服务方案。这一...

    进入500强外企其实很简单--谁都可以进入外企[完整版]

    进入500强外企其实很简单--谁都可以进入外企[完整版] 本资源摘要信息涵盖了进入500强外企的各个方面,包括外企的优点、神奇的“通达理论”、职业化的求职思路、磨亮简历、面试准备和决胜面试等。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

    外企面试技巧培训资料

    在准备进入外企工作的过程中,面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份"外企面试技巧培训资料"旨在帮助求职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以下是对标题和描述中所述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了解外企文化**:外企通常具有全球化的视野...

    外企软件测试面试资料

    外企软件测试面试资料外企软件测试面试资料外企软件测试面试资料外企软件测试面试资料

    英语口语-高频口语单词-外企必备-英语口语高频单词(外企必备)

    适合外企上班族

    几家外企的笔试题

    《外企笔试题解析——深度探索IT行业知识》 在当今全球化的科技浪潮中,外企的笔试题已经成为衡量求职者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这些试题不仅涵盖广泛的IT知识,还涉及到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及团队协作等多个...

    208个外企面试难题208个外企面试难题

    208个外企面试难题208个外企面试难题208个外企面试难题208个外企面试难题208个外企面试难题

    进入500强外企其实很简单

    【进入500强外企其实很简单】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成功进入全球500强外资企业的策略和思考。文章首先提出,个人的决心、目标设定和合理规划是关键因素。接着,作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公司,包括一般性国企、垄断型...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