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402932 次
- 性别:
- 来自: 福州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生于菇乡:
GRANT CREATE ROUTINE,ALTER ROUT ...
mysql 存储过程权限相关 -
cocos:
[MYSQL] ERROR: cannot allocate ...
一次数据库升级过程 mysql5.0.78 到 5.1.57 -
cocos:
MySQL ERROR] Plugin 'InnoDB' in ...
一次数据库升级过程 mysql5.0.78 到 5.1.57 -
rjgcs123:
云集国内redis大佬的群正在招募各路redis朋友,不管你是 ...
redis 安装 配置解析 -
cocos:
mkfs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 /dev/设备名如要把/ ...
mount
top - 17:08:01 up 12 days, 3:48, 2 users, load average: 0.01, 0.01, 0.00
Tasks: 95 total, 1 running, 94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0% us, 0.0% sy, 0.0% ni, 99.5% id, 0.5% wa, 0.0% hi, 0.0% si
Mem: 2056000k total, 1963652k used, 92348k free , 59156k buffers
Swap: 4096564k total, 164k used, 4096400k free, 1605276k cached
1 root 16 0 4744 552 460 S 0.0 0.0 0:00.46 init
[oracle@itc-test9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056000
1869596
186404
0 59172 1512236
-/+
buffers/cache: 298188
1757812
Swap:
4096564 164
4096400
RAM Size Swap Size
1-2G 1.5 倍 RAM
2-8G 1 倍 RAM
>8G 0.75 RAM
MemTotal: 2056000 kB
MemFree: 177268 kB
Buffers: 59292 kB
Cached: 1519188 kB
SwapCached: 4 kB
Active: 1092248 kB
Inactive: 654096 kB
HighTotal: 0 kB
HighFree: 0 kB
LowTotal: 2056000 kB
LowFree: 177268 kB
SwapTotal: 4096564 kB
SwapFree: 4096400 kB
top - 17:08:01 up 12 days, 3:48, 2 users, load average: 0.01, 0.01, 0.00
Tasks: 95 total, 1 running, 94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0% us, 0.0% sy, 0.0% ni, 99.5% id, 0.5% wa, 0.0% hi, 0.0% si
Mem: 2056000k total, 1963652k used, 92348k free , 59156k buffers
Swap: 4096564k total, 164k used, 4096400k free, 1605276k cached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0 0 164 175468 59292 1520344 0 0 1 21 4 20 0 0 99 0
0 0 164 175532 59292 1520344 0 0 0 48 1038 41 0 0 100 0
0 0 164 175532 59292 1520344 0 0 0 61 1032 35 0 0 99 0
0 0 164 175532 59292 1520344 0 0 0 11 1028 39 0 0 100 0
0 0 164 175532 59292 1520344 0 0 0 15 1024 39 0 0 100 0
[root@itc-test9 sa]# ls -al |grep 1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Apr 13 00:00 .
-rw-r--r-- 1 root root 209328 Apr 13 17:50 sa13
[root@itc-test9 sa]# ll |grep 13
-rw-r--r-- 1 root root 209328 Apr 13 17:50 sa13
Linux 2.6.9-5.ELsmp (itc-test9) 04/13/2009
12:10:01 AM 0.00 0.00
12:20:01 AM 0.00 0.00
12:30:01 AM 0.00 0.00
12:40:01 AM 0.00 0.00
12:50:01 AM 0.00 0.00
01:00:01 AM 0.00 0.00
01:10:01 AM 0.00 0.00
01:20:01 AM 0.00 0.00
......(中间略去)
04:00:01 PM 0.00 0.00
04:10:01 PM 0.00 0.00
04:20:01 PM 0.00 0.00
04:30:01 PM 0.00 0.00
04:40:01 PM 0.00 0.00
04:50:01 PM 0.00 0.00
05:00:01 PM 0.00 0.00
05:10:01 PM 0.00 0.00
05:20:01 PM 0.00 0.00
05:30:01 PM 0.00 0.00
05:40:01 PM 0.00 0.00
05:50:01 PM 0.00 0.00
Average: 0.00 0.00
//////////////
Linux 的内存管理,实际上跟Windows的内存管理有很相像的地方,都是用虚拟内存这个概念。但是为什么Windows在很多还有很大物理内存的时候,却还是用到了Pagefile,所以才经常要跟一帮人吵着说Pagefile的大小,以及如何分配这个问题,在Linux中大家就不用再吵什么SWAP大小的问题,SWAP设个512M已经足够一般性的使用,如果还嫌小的话,可以考虑加块内存,要不就检查你的应用,是不是真的出现了memory leak。
在Linux下查看内存我们一般用command free
[root@nonamelinux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86024 377116 8908 0 21280 155468
-/+ buffers/cache: 200368 185656
Swap: 393552 0 393552
|
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
第二行(mem):
total:总计物 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释了。
区别: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二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 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8908KB,已用内存是377116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 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再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 上例:
185656=8908+21280+155468
接下来解释什么时候内存会被 交换,以及按什么方式交换。
当可用内存少于额定值的时候,就会开始进行交换.
如何看额 定值(RHEL4.0):
#cat /proc/meminfo
交换将通过三个途径来 减少系统中使用的物理页面的个数:
1.减少缓冲与页面cache的大小,
2.将系统V 类型的内存页面交换出去,
3.换出或者丢弃页面。(Application 占用的内存页,也就是物理内存不足)。
事实上,少量地使用swap是不是影响到系统性能的。
下面是buffers与cached的区别。
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
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
那就是说:buffers是用来存储, 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
而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你可以试一下,先后执行两次命令#man X ,你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第二次的开打的速度快很多。
实验:在一台没有什么应用的机器 上做会看得比较明显。记得实验只能做一次,如果想多做请换一个文件名。
#free
#man X
#free
#man X
#free
|
你可以先后比较一下free后显示buffers的大小。
另一个实验:
#free
#ls /dev
#free
|
你比较一下两个的大小,当然这个buffers随时都在增加,但你使用过ls的话,增加的速度会变得快,这个就是 buffers/chached的区别。
>>> Linux操作系统下的内存管理方法详解
Linux支持虚拟内存, 就是使用磁盘作为RAM的扩展,使可用内存相应地有效扩大。核心把当前不用的内存块存到硬盘,腾出内存给其他目的。当原来的内容又要使用时,再读回内存。这对用户全透明:运行于Linux的程序只看到大量的可用内存而不甘心哪部分在磁盘上。当然,读写硬盘比真的内存慢(慢千倍),所以程序运行较慢。用做虚拟内存的这部分硬盘叫 对换空间。
Linux可以使用文件系统中的普通文件或单独的分区作为对换空间。对换分区更快,但对换文件更易于改变大小(无须对硬盘重分区)。如果知道要多少对换空间,应该用对换分区;如果不能确认,可以先用对换文件,用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所需空间建立对换分区。
Linux允许同时使用多个对换分区和/或对换文件。即如果偶尔需要更多的对换空间,可以随时建立一个额外的对换文件。
产生对换空间
对换文件是普通文件,对核心没有什么特别的。唯一不同是它没有孔,用 mkswap 准备。必须在本地盘上,不能在通过NFS mount的文件系统中。
关于孔,是重要的。对换文件保留了磁盘空间,使核心能快速对换出一页,而不必经过如文件的定位磁盘扇区的全部事情。核心只用分配给这个文件的所有扇区。由于文件中的孔意味着没有为文件中这个位置分配磁盘扇区,这对核心使用不利。
产生没有孔的对换文件的一个好办法是通过如下命令:
$ dd if=/dev/zero of=/extra-swap bs=1024 count=1024 1024+0 records in 1024+0 records out $
/extra-swap 是对换文件名,大小由count=给出. 大小最好是4的倍数,因为核心写出的内存页是4KB。如果不是4的倍数,最后那几KB将不可用。
对换分区也没什么特别。就象产生其他分区一样产生;唯一的不同是它作为原始分区使用,即没有任何文件系统,最好将对换分区标记为类型82(Linux swap),虽然这对核心没有影响,但这使分区列表更清晰。
产生对换文件或对换分区后,需要写个标记起用它,这包括核心要用的一些管理信息。命令是 mkswap , 用法如下:
$ mkswap /extra-swap 1024 Setting up swapspace, size = 1044480 bytes $
注意对换空间现在还没用,它存在,但核心还没用它提供虚拟内存。
请一定小心使用mkswap , 因为它不检查文件或分区是否被其他东西使用。 你可能用mkswap 很容易地覆盖了重要文件和分区! 幸好,你只需在你安装系统时使用mkswap 。
Linux内存管理限制了每个对换空间约为127MB(由于技术原因,实际限制是127.6875MB)。可以同时使用最多16个对换空间,总计差不多2GB。
使用对换空间
用swapon 将一个初始化的对换空间可用。此命令告诉核心对换空间可以用了,对换空间的路径作为参数,启动一个临时对换文件可以用如下命令:
$ swapon /extra-swap $
对换空间如果列入/etc/fstab ,就可自动使用。
/dev/hda8 none swap sw 0 0 /swapfile none swap sw 0 0
启动手稿运行命令swapon -a, 它将启动/etc/fstab 中所列的所有对换空间。因此swapon 命令只有在启动额外的对换空间时才使用。 可以用free 监视对换空间的使用,它将给出所有使用的对换空间。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Mem: 15152 14896 256 12404 2528 -/+ buffers: 12368 2784 Swap: 32452 6684 25768 $
前一行输出(Mem:)显示物理内存。 Total列不显示核心使用的物理内存(通常大约1MB)。Used列显示被使用的内存总额(第二行不计缓冲)。 Free列显示全部没使用的内存。Shared列显示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Buffers列显示磁盘缓存的当前大小。后一行(Swap:)对对换空间,显示的信息类似上面。如果这行为全0,那么没使用对换空间。
通过top ,或使用proc文件系统的/proc/meminfo 文件可以得到相同的信息。得到某个对换空间的使用信息目前还比较困难。
可用swapoff 取消对换空间,一般不必这样,除非是临时对换空间。对换空间中的要用的页被换入(swap->RAM),如果没有足够的物理内存,就被换出 (RAM->swap,到其他对换空间)。如果没有足够的虚拟内存放进所有页面,Linux将开始震荡(thrash); 很长时间以后应该能恢复,但此时系统不可用。取消一个对换空间前,应该检查(例如用free )是否有足够的物理内存。
用swapon -a自动使用的所有对换空间可以用swapoff -a取消。它查看文件/etc/fstab 得知要取消什么。任何手工起用的对换空间将依然使用着。
即使有许多空闲的物理内存,有时许多对换空间也被使用着。这种情况是由于在某个时间需要对换,但后来一个占用大量物理内存的大进程终止并释放了内存。直到被换出的数据要被使用之前它们并不自动换入。不必顾虑这种情况,但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会更安心。
与其他操作系统共享对换空间
许多操作系统内置虚拟内存。由于他们只需在运行时使用,即,不会同时,那么除了当前运行的,其他所有对换空间都浪费着。如果他们共享同一个对换空间将更有效。这是可能的但需要一些Hacking工作。 Tips-HOWTO包含了一些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的忠告。
分配对换空间
也许有人告诉你,应该分配2倍于物理内存的对换空间,但这是个虚假的规律。下面说明如何正确:
估计你的全部内存需求。这是你可能需要的最大量,即你要同时运行的所有程序所需的内存要求的总和。你可以同时运行你可能同时运行的所有程序试试。
例如,如果你想运行X,你得分配8MB给他,gcc要求数MB(有些文件偶尔可能需要很大量,数十MB,但一般4MB差不多),等等。核心自己使用 1MB,Shell和一些小工具可能需要几百KB(或说,总共1MB)。不必太精确,粗略估计就行,但可以较悲观地考虑。
记得如果将有多人同时使用系统,他们将都消耗内存。如果2个人同时运行相同的程序,总内存消耗一般并非加倍,因为代码页和共享库是单一的。
free 和ps 命令对估计内存需求很有用。
第一步的估计加上一些安全量。因为对程序大小的估计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你可能忘了一些要运行的程序,并确定你有一些额外空间。应该有数MB。(分配太多对换空间比分配太少好,但不必过分,因为不使用的对换空间是浪费;见后文:关于增加对换空间。) Also,since it is nicer to deal with even numbers, you can round the value up to the next full megabyte.
基于以上计算,你知道了你总共需要多少内存。减去你的实际物理内存,就是对换空间。 (有些版本的UNIX中,你还需要分配物理内存的映象空间,所以第二布中计算的你所需的空间就不能减)
如果你计算的对换空间比你的实际物理内存大得多(大于好几倍以上),那么你也许需要更多的物理内存,否则系统性能将太低。
即使计算显示你无须对换空间,最好还是至少有一些。Linux有些侵略性地使用对换空间,这样保持一定的空闲物理内存。即使内存还不为什么程序所需,Linux也会换出一些不用的内存页,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因对换的等待--即对换可以在硬盘空闲的时候提早完成。
对换空间可以分在几个硬盘中,这有时可以提高性能,依赖于这些盘的相对速度和存取模式。你可以尝试几中方案,但要知道正确地尝试是很困难的。不要相信某种方案比其他方案好的断定,因为它不会总是对的。
高速缓存
与存取(真正的)内存相比,从磁盘读是很慢的另外,在相对短的一端时间里,多次读硬盘相同的部分是很常见的。例如,你可能先读了一封电子邮件,然后回复时又将它读入编辑器,然后复制它到一个文件夹时又用邮件程序读它。或者,考虑命令ls
可能被系统上的很多用户多么频繁地使用。只从磁盘读一次信息,并保持在硬盘中,知道不再需要,除了第一次读,其他都会较快。这就叫磁盘缓存disk
buffering,用于此目的的内存叫buffer cache。
不幸的是,由于内存是有限且缺乏的资源,buffer
cache一般不会足够大(大到能够装下所有人可能用到的数据)。当cache满时,最长时间不用的数据将被丢弃,内存释放给最新的数据。
磁盘缓冲也用于写操作。要写的数据经常马上又被读(例如一个源代码文件保存到文件中后又被编译器读出),所以将要写的数据放在缓冲里是个好主意。另外,只将数据放如cache而不马上写到磁盘,写操作的程序执行速度更快。写操作然后可以在后台完成,而不降低其他程序的速度。
许多操作系统有buffer
caches (即使名称不同),但并非都根据上述原理。有些是透写write-through: 数据马上写到磁盘(当然也同时写到cache)
不马上写的cache叫回写write-back。回写比透写更有效,但也更容易出错:如果系统崩溃,或电源突然掉电,或软盘在cache回写前被取出,那么cache中改变的数据将丢失。这可能意味着文件系统is
not in full working order,
可能由于未写数据包含了系统记录信息的重要的变化。
因此,千万不要不经过正常的关闭过程直接关闭电源(见6章),
或没有unmount就取出软盘(如果是mount的),或什么程序还在用着软盘,或软盘灯还在闪。 sync
命令刷新缓冲,即强制将所有未写数据写回磁盘,如果要确保所有数据安全回写,可以用它。传统的UNIX系统中,有个update 程序在后台运行,它每30秒运行一次
sync ,所以通常无须使用sync 。 Linux有一个另外的守侯程序bdflush ,它克服了sync
有时因磁盘I/O负荷太重(因为频繁的操作)而导致有时系统突然呆住的问题。
Linux下,bdflush 由update
启动。一般无须考虑它,但如果bdflush 偶尔因为什么原因死了,核心会给出警告,此时应该手工启动它(/sbin/update
)。
cache并不真正缓冲文件,而是块,就是磁盘I/O的最小单元(Linux下,一般是1kB)。这样,所有的目录、超级块、其他文件系统记录数据和无文件系统磁盘都可以被缓冲。
cache的效果决定于其大小。太小的cache几乎无用;它只能cache很少的数据,而可能在被重用前就被清除了。大小有赖于有多少数据被读写,相同的数据的存取频度。唯一的方法是实验。
如果cache是固定大小,那么不应该太大,否则,会由于空闲内存空间太小而使用swap(也很慢)。为了最有效地使用真实内存,Linux自动使用所有空闲内存作为buffer
cache,当程序需要更多内存时,自动减少cache。
Linux下,对cache使用无须做任何工作,它完全是自动的。除了要正常关闭系统和取出软盘,无须关心cache。
发表评论
-
微服务web开发-统一域名解决方案
2020-05-31 22:29 1228一、问题背景 在之前的项目开发中,因为团队和技术限制,服 ... -
mongodb 简单的备份
2011-07-28 18:30 1217#!/bin/sh binpath="/usr ... -
让linux用户隶属于多个组
2011-07-14 04:11 1898usermod -g 组名 用户名: ... -
VIM乱码解决办法
2011-07-07 13:07 1432set encoding=utf8 Vim 可以 ... -
bacula
2011-07-07 11:28 1121bacula -
产生连续数字文件
2011-07-07 09:23 1629seq 1 10 | xargs touch -
一些shell技巧
2011-07-07 09:16 11601. 批量删除某些指定文件 我们都知道用fi ... -
Linux下设置自动删除N天前备份
2011-07-06 21:00 1704find /data1/mysqldata/mysqlback ... -
linux内存管理浅析
2011-06-18 13:57 1328[ 地址映射 ](图:左 ... -
Linux内存:内存管理的实质
2011-06-18 13:44 10621. 内核初始化: * 内核建立好内核页目录页 ... -
内存管理机制
2011-06-18 13:42 1925内存管理是一个操作系统必不可少 . 并且 . 非常重要 ... -
linux 内存管理
2011-06-18 13:33 12831、 进程的 4G 线性空间被划分成三个部 ... -
Linux内存中Swap和Buffer Cache机制
2011-06-18 13:15 1615Linux支持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虚 ... -
linux 磁盘 sync,fsync,fflush
2011-06-18 01:18 4460sync,是同步整个系统的 ... -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转载)
2011-06-16 21:39 5330当一个文件 ... -
Linux 文件系统概述
2011-06-16 21:31 1220来自:LinuxSir.Org 摘要: 本文通过文件系统 ... -
linux 文件时间
2011-06-16 21:18 1068在Linux中,没有文件创建时间的概念。只有文件的访问时间、修 ... -
linux的inode
2011-06-16 19:55 1770Inode是linux/unix操作系统中的一种数据结构 ... -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
2011-06-16 15:11 5057一.inode size 定义 单位:By ... -
Bash Shell 快捷键
2011-06-15 23:06 1059CTRL 键 Ctrl + a - Jump to t ...
相关推荐
在Linux中,还可以通过`/proc/pid`目录下的`maps`和`statm`文件来查看特定进程的内存使用状况。`/proc/pid/maps`列出了进程的内存映射,而`/proc/pid/statm`则提供了进程的内存使用概览,包括其占用的物理和虚拟内存...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解析了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特点及其多个关键技术应用,如进程管理和线程管理的概念...其他说明:除了理论讲解之外,还通过实例展示了具体的配置方法和技术细节,非常适合自学和作为培训材料使用。
对于使用JRockit JVM的Weblogic环境,还应考虑JRockit特有的内存管理和性能监控工具,如Mission Control,它提供了深入的诊断能力和实时监控功能,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和解决内存问题。 ####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 ...
### Linux性能监测:Memory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Linux 系统如何管理和优化其内存资源,以及如何使用 vmstat 等工具来监控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这对于理解 Linux 内存管理机制以及优化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10. **编译与调试**:在Linux环境下,开发者会使用`gcc`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同时使用`gdb`进行调试,以找出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 通过这个项目,开发者不仅可以巩固C语言基础,还能深入了解文件操作、...
**Linux考试知识点详解** Linux操作系统是开放源...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操作Linux系统至关重要,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系统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练习此类题目,学生能提升对Linux系统操作的熟练度和理解深度。
在Linux系统中,文件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元素之...在Linux编程中,理解和熟练使用这些文件和目录操作至关重要,它们构成了与文件系统交互的基础。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文件和目录,以及编写涉及文件操作的程序。
- **知识点说明**:安装Linux系统时,通常需要创建两种类型的分区:文件系统分区(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文件)和交换分区(用于提供虚拟内存)。 **12. Shell脚本的执行** - **知识点说明**:编写好的Shell脚本在...
因此,性能调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所有Linux发行版都是普遍适用的。 性能调优的重点在于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容量和可扩展性。例如,可以在性能较低的系统上进行测试(X),在配置较高的系统上进行开发(P),在生产...
`top`命令提供了一个实时的系统状态视图,包括CPU和内存使用情况。在`top`命令的输出中,`wa`(wait time for I/O completion)列显示了CPU处于等待I/O操作完成的时间百分比。如果`wa`的值较高,例如超过5%,这通常...
其次,`Linux公社下载说明.htm`和`教程重要说明.txt`可能是项目相关的下载指南和教程,它们可能包含了一些编译和运行游戏的步骤,以及对源码的解读。了解这些文档对于正确构建和运行项目至关重要,同时也能让我们...
【标题】和【描述】提及的是一个关于语文教学的练习题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判断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然而,这个题目要求的是IT知识的详细解释,因此,我们将从部分内容中寻找与IT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阐述。 ...
根据所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关于Linux C函数编程的知识点: 1. Linux C函数参考手册 Linux C函数参考手册是...希望以上知识点能够帮助读者在Linux环境下使用C语言进行软件开发时获得有价值的参考。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析在Linux环境下,C语言中的常用库函数,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函数。 1. **字符测试篇**: 在C语言中,`<ctype.h>`库提供了对字符的测试函数,如`isalpha()`用于...
9. **脚本编程**:了解bash脚本编程,能够编写简单的自动化任务,如使用for循环、条件判断和函数等。 10. **系统日志与调试**:理解syslog机制,学习如何查看和分析系统日志(如/var/log下的文件),并使用strace、...
### Linux中的Top命令详解 #### 一、Top命令概述 `top`命令是Linux系统中一个非常实用且强大的工具,用于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掌握`top`命令的使用方法对于任何一名Linux用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内存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的物理内存空间中,尽可能高效地分配和回收内存,支持多任务环境下的程序执行。 #### 二、设计目的 设计一个内存管理模拟系统,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机制。通过动手实践...
【Linux C库函数详解】 在Linux系统中,C语言编程主要依赖于标准C库,也称为glibc(GNU C Library)。...在实际编程中,开发者可以使用man命令查看这些函数的详细文档,获取更具体的用法和参数说明。
结构体章节讲解了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使用,通过typedef定义类型的便捷方法,以及结构体变量内存分配的规则。 文件章节讨论了文件的处理方法,包括缓冲和非缓冲文件系统的区别,流和文件指针的概念,库函数文件编程...
- 接下来使用循环处理剩余的数据,每次循环读取两个64位的字,然后使用`extql`和`extqh`指令提取低32位和高32位的数据。 - 将提取出的数据合并并存储到目标地址。 - 最后调用`DO_REST_UP`宏处理剩余未对齐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