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酷壳)http://coolshell.cn/articles/8790.html
每年一到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就能收到很多人给我发来的邮件,总是问我怎么选择他们的offer,去腾讯还是去豆瓣,去外企还是去国内的企业,去创业还是去考研,来北京还是回老家,该不该去创新工场?该不该去thoughtworks?……等等,等等。今年从7月份到现在,我收到并回复了60多封这样的邮件。我更多帮他们整理思路,帮他们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注:我以后不再回复类似的邮件了)。
我深深地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从小被父母和老师安排各种事情长大的人,当有一天,父母和老师都跟不上的时候,我们几乎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做选择。而我最近也离开了亚马逊,换了一个工作。又正值年底,就像去年的那篇《三个故事和三个问题》一样,让我想到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几个例子
当我们在面对各种对选择的影响因子的时候,如:城市,公司规模,公司性质,薪水,项目,户口,技术,方向,眼界…… 你总会发现,你会在几个公司中纠结一些东西,举几个例子:
- 某网友和我说,他们去上海腾讯,因为腾讯的规模很大,但却发现薪水待遇没有豆瓣高(低的还不是一点),如果以后要换工作的话,起薪点直接关系到了以后的高工资。我说那就去豆瓣吧,他说豆瓣在北京,污染那么严重,又没有户口,生存环境不好。我说去腾讯吧,他说腾讯最近组织调整,不稳定。我说那就去豆瓣吧,慢公司,发展很稳当。他说,豆瓣的盈利不清楚,而且用Python,自己不喜欢。我说,那就去腾讯吧,……
- 还有一网友和我说,他想回老家,因为老家的人脉关系比较好,能混得好。但又想留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可以开眼界。
- 另一网友和我说,他想进外企,练练英语,开开眼界,但是又怕在外企里当个螺丝钉,想法得不到实施。朋友拉他去创业,觉得创业挺好的,锻炼大,但是朋友做的那个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 还有一网友在创新工场的某团队和考研之间抉择,不知道去创新工场行不行,觉得那个项目一般,但是感觉那个团队挺有激情的,另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学历还不够,读个研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 还有一些朋友问题我应该学什么技术?不应该学什么技术?或是怎么学会学得最快,技术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有的说只做后端不做前端,有的说,只做算法研究,不做工程,等等,等等。因为他们觉得人生有限,术业有专攻。
- 等等,等等……
我个人觉得,如果是非计算机科班出生的人不会做选择,不知道怎么走也罢了,但是我们计算机科班出生的人是学过算法的,懂算法的人应该是知道怎么做选择的。
排序算法
你不可能要所有的东西,所以你只能要你最重要的东西,你要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你就需要对你心内的那些欲望和抱负有清楚的认识,不然,你就会在纠结中度过。
所以,在选择中纠结的人有必要参考一下排序算法。
- 首先,你最需要参考的就是“冒泡排序”——这种算法的思路就是每次冒泡出一个最大的数。所以,你有必要问问你自己,面对那些影响你选择的因子,如果你只能要一个的话,你会要哪个?而剩下的都可以放弃。于是,当你把最大的数,一个一个冒泡出来的时候,并用这个决策因子来过滤选项的时候,你就能比较容易地知道知道你应该选什么了。这个算法告诉我们,人的杂念越少,就越容易做出选择。
- 好吧,可能你已茫然到了怎么比较两个决策因子的大小,比如:你分不清楚,工资>业务前景吗?业务前景>能力提升吗?所以你完全没有办法进行冒泡法。那你,你不妨参考一个“快速排序”的思路——这个算法告诉我们,我们一开始并不需要找到最大的数,我们只需要把你价值观中的某个标准拿出来,然后,把可以满足这个价值的放到右边,不能的放到左边去。比如,你的标准是:工资大于5000元&&业务前景长于3年的公司,你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过滤你的选项。然后,你可以再调整这个标准再继续递归下去。这个算法告诉我们,我们的选择标准越清晰,我们就越容易做出选择。
这是排序算法中最经典的两个算法了,面试必考。相信你已烂熟于心中了。所以,我觉得你把这个算法应用于你的人生选择也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关于在于,你是否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你帮助你认清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认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个去做选择。
贪婪算法
所谓贪婪算法,是一种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在当前状态下最好或最优(即最有利)的选择(注意:是当前状态下),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最好或最优的算法。贪婪算法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哈夫曼编码。
对于人类来说,一般人在行为处事的时候都会使用到贪婪算法,
- 比如在找零钱的时候,如果要找补36元,我们一般会按这样的顺序找钱:20元,10元,5元,1元。
- 或者我们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要从到对角线的那个街区时,我们也会使用贪婪算法——哪边的绿灯先亮了我们就先过到那边去,然后再转身90度等红灯再过街。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对于选择中,大多数人都会选用贪婪算法,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算法,未来太复杂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当前的状况下做出最利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有的人会贪婪薪水,有的人会贪婪做的项目,有的人会贪婪业务,有的人会贪婪职位,有的人会贪婪自己的兴趣……这些都没什么问题。贪婪算法并没有错,虽然不是全局最优解,但其可以让你找到局部最优解或是次优解。其实,有次优解也不错了。贪婪算法基本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算法,但是并不代表这种算法不好,如果贪婪的是一种长远和持续,又未尝不可呢?。
动态规划
但是我们知道,对于大部分的问题,贪婪法通常都不能找出最优解,因为他们一般没有测试所有可能的解。因为贪婪算法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只会跟据当前的形式做判断,也就是过早做决定,因而没法达到最佳解。
动态规划和贪婪算法的最大不同是,贪婪算法做出选择,不能回退。动态规划则会保存以前的运算结果,并根据以前的结果对当前进行选择,有回退功能。
动态规划算法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事:
1)承前启后非常重要,当你准备去做遍历的时候,你的上次的经历不但能开启你以后的经历,而且还能为后面的经历所用。你的每一步都没有浪费。
2)是否可以回退也很重要。这意思是——如果你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A公司一个是B公司,如果今天你错失了B公司,那到你明天还能不能找回来?
比如说:你有两个offer,一个是Yahoo,一个是Baidu,上述的第一点会让我们思考,Yahoo和Baidu谁能给我们开启更大的平台?上述的第二点告诉我们,是进入Yahoo后如果没有选好,是否还能回退到Baidu公司?还是进入Baidu公司后能容易回退到Yahoo公司?
Dijkstra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是一个Greedy + DP的算法。相当经典。这个算法的大意如下:
1)在初始化的时候,所有的结点都和我是无穷大,默认是达不到的。
2)从离自己最近的结点开始贪婪。
3)走过去,看看又能到达什么样的结点,计算并更新到所有目标点的距离。
4)再贪婪与原点最短的结点,如此反复。
这个算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这样的启示:
- 有朋友和我说过他想成为一个架构师,或是某技术领域的专家,并会踏踏实实的向这个目标前进,永不放弃。我还是鼓励了他,但我也告诉他了这个著名的算法,我说,这个算法告诉你,架构师或某领域的专家对你来说目前的距离是无穷大,他们放在心中,先看看你能够得着的东西。所谓踏实,并不是踏踏实实追求你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把你够得着看得见的就在身边的东西干好。我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从老家出来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技术牛人,也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博客会那么的有影响力,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我就看见什么技术就学什么,学着学着就知道怎么学更轻松,怎么学更扎实,这也许就是我的最短路径。
- 有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学C++,或是问我学Python还是学Ruby,是不是不用学前端,等等。这些朋友告诉我,他们不可能学习多个语言,学了不用也就忘了,而且术业有专攻。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我个人觉得,学习一个东西没有必要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不学,另一种是精通。了解一个技术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我学C++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懂Java,学TCP/IP协议其实是为了更懂Socket编程,很多东西都是连通和相辅相成的,学好了C/C++/Unix/TCP等这些基础技术后,我发现到达别的技术路径一下缩短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用两天时间就可以了解Go语言的原因)。这就好像这个算法一样,算法效率不高,也许达到你的目标,你在一开始花了很长时间,遍历了很多地方,但是,这也许这就是你的最短路径。
算法就是Trade-Off
你根本没有办法能得到所有你想得到的东西,任何的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当你要去获得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总是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跷跷板,一头上,另一头必然下。这和我们做软件设计或算法设计一样,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换时间,还有CAP理论,总是有很多的Trade-Off,正如这个短语的原意一样——你总是要用某种东西去交易某种东西。
我们都在用某种东西在交易我们的未来,有的人用自己的努力,有的人用自己的思考,有的人用自己的年轻,有的人用自己的自由,有的人用自己的价值观,有的人用自己的道德…… …… 有的人在交换金钱,有的人在交换眼界,有的人在交换经历,有的人在交换地位,有的人在交换能力,有的人在交换自由,有的人在交换兴趣,有的人在交换虚荣心,在交换安逸享乐…… ……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算法,每个算法都有每个算法的purpose,就算大家在用同样的算法,但是每个人算法中的那些变量、开关和条件都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们就是生活在Matrix里的一段程序,我们每个人的算法决定着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相关推荐
每年一到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就能收到很多人给我发来的邮件,总是问我怎么选择他们的offer,去腾讯还是去豆瓣,去外企还是去国内的企业,去创业还是去考研,来北京还是回老家,该不该去创新工场?该不该去thought...
人生重开模拟器小程序源码就是基于这样的平台进行编写的,它将游戏逻辑、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快速启动和分享。 在这款游戏中,源码的设计和实现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知识点: 1....
在"人生重开模拟器微信小程序源码"中,我们可以看到开发者的编程思路和实现方法。源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app.js**:小程序的全局配置文件,定义了小程序的生命周期函数和其他全局方法。 2. **app....
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形结构(如二叉树、堆、B树...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它们分别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总之,"Python新手算法函数思想入门项目"是一个理想的起点,它结合了理论与实践,让你在学习过程中既能理解概念,又能提升编程技巧。人生苦短,的确,Python的简洁性和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学习编程的理想选择。现在就...
算法的设计和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效率,因此,在设计和选择算法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结构和算法常常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算法的学习和...
同样,算法的设计和优化也对程序的功能性和性能起着关键作用,优秀的算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节约存储空间:通过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避免不必要的...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是Donald.E.Knuth写的。 Donald.E.Knuth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渡过,美国计算机...被简称为TAOCP的这本巨著内容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算法与理论最重要的内容。
算法与数据结构它们分别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算法的设计和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效率,因此,在设计和选择算法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结构和算法常常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算法的学习和...
算法的设计和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效率,因此,在设计和选择算法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结构和算法常常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算法的学习和...
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形结构(如二叉树、堆、B树...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它们分别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它们分别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形结构(如二叉树、堆、B树...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形结构(如二叉树、堆、B树...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形结构(如二叉树、堆、B树...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更能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