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rot
  • 浏览: 10824 次
  • 来自: ...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OO系统分析员之路--用例分析系列(8)--如何编写一份完整的UML需求规格说明书

阅读更多

为了让我们的需求更完美,这一篇所要做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篇将要讨论到的内容包括:用例补充规约,系统原型,以及需求规格说明书

 

终 于到了快结束的时候了,这将是用例分析系列的最后一篇,结果是得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以结束需求分析的过程。经过前面七篇的工作,我们从最初的业务用例获取 入手,获得了业务用例模型,这是我们的业务范围;经过分析得到了业务场景,这是我们的业务蓝图;经过规划,得出用例实现视图,这是我们的系统范围;经过再 次分析,得到了用例实现以及领域模型,包括用例规约,业务规则和业务数据,这是我们的概念模型。仅从需求所需的必要元素来说,我们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需求分 析的工作。诚如上一篇结尾所说,为了让我们的需求更完美,这一篇所要做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篇将要讨论到的内容包括:用例补充规约,系统原型,以及 需求规格说明书

先说说用例补充规约。

之前我们得到的用例规约是功能性的,它们是针对Actor完成目标业务所需的功能性Feature的描述。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系统除了功能性的Feature之外,总有一些是与业务功能无关的,这部分需求就是补充规约要涉及的内容。

什 么样的需求与业务功能无关呢?一般来说,就是系统需求,例如可靠性,可用性,扩展性,易用性等等。用户提出,系统必须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它应该有一 定随业务变化而适应的能力,系统的界面应当简单易学,具备基础计算机知识的人可以不经过培训就能使用它等等。这些需求与具体业务要求无关,哪怕一个不实 现,系统也能Run起来。但是这些需求又是如此重要,它们是系统达到用户期望必不可少的。甚至在用户看来,某些补充规约要求比业务要求还重要,某个业务要 求没做好,用户或许能宽容,如果你说系统不能提供7*24小时的服务,用户肯定是不能接受的。这些需求,就是要在补充用例规约里面说明的内容。

笔 者自己有个习惯,在上一篇也有所提及,就是习惯于把全局规则也写到补充用例规约里面。比如,用户提出,所有系统使用者在系统中的任何操作,都要能够记录下 来;如果数据被更改,不论是Modify,Add还是Delete,数据都要做一个备份;响应时间可能超过1分钟的功能,都要提供进度条等等...这些全 局规则在实际情况中,一般都是由系统框架,或某个中间件来完成的,它们是系统架构的一部分。因此这些需求虽然也是功能性的,但笔者认为将它们作为补充需 求,与可靠性之类的系统需求一起,由较高层次的设计师或者是架构师来处理它们更合适。

那么补充用例规约到底是一个用例写一份还是全部集中在到一起呢?RUP提供的模板是一个用例写一份,只要它们与该用例相关。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觉得集中在一份文档中似乎更合理。一是减轻很多的重复工作量,二是集中在一起更便于管理和验证。

至 于补充规约的格式就没那么重要了,只要将用户提出的,或者用户未提出,但作为系统建设者知道系统要很好运行就必须去加入的那些特性,都一一写明白了,就 OK了。当然,有时某个补充要求的确只与一个特定的用例有关,例如交纳借阅费,有一个可能的补充要求是保障安全性,包括数据安全,传输安全。其它用例则没 有必要进入安全通道。这时,专门为交纳借阅费用例写一个补充规约也是合理并且推荐的方式。

再来说说系统原型。所谓系统原型根据目的不 同,也分为好多种,本文无意深入探讨,大致说说,并只描述与需求过程相关的原型。例如,我们可能要使用一个全新的技术,为了验证其技术可行性,可能会开发 一个小的原型,以掌握或证明我们能够使用这种技术,也证明这项技术能够支持后续的开发,这是一种验证性原型;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但不知往下能走多远, 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也可以开发一个原型,这是一种探索型原型;我们要向别人说明某个产品,为了形象化,也可以开发一个原型,以显式的向别人展示以加深理 解,这是一种辅助原型...目的不同,原型也有多种。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原型分为抛弃型的和渐进型的,所谓抛弃,就是用完了就扔了,渐进型的,则是将来会 在它基础上逐步完善,乃至形成最终系统。

我们在做需求时所需的原型主要是辅助性的,将用例场景转化成可操作的原型,如果是做Web系 统,则基本上就是静态html。第一,它能帮助系统分析员更好的与用户交流,同时让脑子湖涂的用户明白,哦,原来就是这样的啊......第二,这个原型 能帮助用户深化需求,凭空想象用户很难提出具体而清晰的需求,当面对一个可以操作的界面时,往往文思泉涌。第三,这个原型能帮助系统分析员验证需求分析的 结果,如果将用例场景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界面以后难以操作,那就得回头修改用例场景了。

那么需求的系统原型是抛弃型的还是渐进型的呢?不 一定。有的组织有快速页面生成工具,能很快的将需求转化成界面,这些界面简单,不能满足开发要求,需求结束后往往被抛弃;有的组织为了在需求过程中将用户 Look and Feel的需求也一并收集,会精心开发界面原型,这些界面就成为将来的开发基础。的确大部分组织是将html开发完成后,由程序员填入动态代码而形成 ASP,JSP等动态网页的。

系统原型什么时候需要呢?虽然本系列文章到最后才来讨论它,但笔者的建议是从一开始就要开始原型的制作。 很多人抱怨需求难做,用户讲不清又说不明,今天说的跟明天不一样,抱怨用户根本不懂计算机。有此抱怨是正常的,需求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但如果以这为借口而 做不出好的需求,那就只能说明你不 是一个合格的系统分析员了。用户如果都懂计算机,还要你做什么?还好意思拿着"高薪",号称"高新技术人才"么?把用户想说又说不出来,或者根本不想说的 东西套出来,这就是系统分析员的职责。原型在这里将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一个图形化的展示胜过千言万语,UML的诞生也是这个原因。在需求的初始阶段,界 面原型或许还开发不出来,但是,用Word,Visio,Powpoint画几个简单的图示不困难吧?甚至在草稿纸上手工画画界面原型,也会对你跟用户的 交流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们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即将交出工作成果--需求规格说明书。有的读者会奇怪,之前我们做的工作不都是需求 说明吗?怎么又来一个需求规格说明书?原因是这样,我们之前的工作的确都是需求说明,但是,这些需求说明是零散的,组织不好的。就拿笔者给大家提供的实例 来说,读者在看的时候感觉如何?没有章节,没有提纲,也看不出作者的组织思路,要看明白一个需求,要点好几个图,展开好几层。对系统分析员来说不是什么问 题,但对用户而言呢?你能指望他们满意这样的文档而让你验收通过吗?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系统建设一般都会按照国标来要求文档提供,例如 GB9385-88,尤其请了监理的用户更是如此。因此,写一份符合国标格式要求的需求文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必担心需求规格说明书会 给你带来多大的工作量,其实所有的元素已经具备,需要做的工作不过是将这些元素组织到一起而已。笔者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以说明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但这个 例子并不是说明这是一个标准格式,你应当根据组织规范,用户要求来组织这些元素。笔者想说明的只是一个组织文档的思路和哪些元素是必须的以供参考。点这里下载

最 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这个例子里,分了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两个部分,这对应着业务用例和用例实现。用户需求不一定是系统需求,某些用户需求是不必实现到 系统中的,例如本系列文章示例中的图递送过程,缺了它用户需求就不完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人工过程,不需计算机的参与;同时用户需求也未必全部包含系统需 求,例如用户需求中未提及事务处理,操作记录,但作为一个健壮的系统,这些需求又是必不可少的。

后记...

前后经过大 半年,关于系统分析员用例分析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期间承蒙网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才走到今天。系统分析和UML是一个庞大的话题,短短的八篇文章仅能够 揭起冰山一角。实践比理论学习能更快的成长。就笔者自己而言,若要论及理论知识,未必及得上科班出身的系统分析员们。只是实践多了,就有些经验积累下来, 以至能与诸位分享。笔者相信,理论--实践--理论,永远是一条不二的成长途径。只要本系列文章对大家还有些帮助,就不枉这半年多的笔耕了。

笔 者不寄望于能在这短短八篇文章里将所有知识和经验都讲到,也不保证有需要的读者一定能在这里找到答案。但笔者的Blog还在,也还没有从此收山的打算,只 是这一系列文章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若读者有疑问,有指教,都可以在我的BLog里留言,以武会友就是专门为大家准备的。笔者保证每条留言都会回复的。谢 谢大家。

小小预告一下,用例分析系列结束了,接下来笔者将开始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系列文章,就是通常所说的OOD过程,这是将需求转化为代码的中间重要阶段,所面对的读者是OO系统设计师。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敬请期待。

分享到:
评论
1 楼 liujunsong 2009-08-10  
所谓OO的系统分析,很多时候都是在掩耳盗铃而已.

相关推荐

    拖拉机变速箱箱体工艺及夹具设计.rar

    拖拉机变速箱箱体工艺及夹具设计.rar

    birch_door_bottom.png

    birch_door_bottom

    台灯底座塑料模设计.rar

    台灯底座塑料模设计.rar

    塑料瓶自动封口机(自动容器封口机)设计.rar

    塑料瓶自动封口机(自动容器封口机)设计.rar

    液压电梯与立体车库的组合设计.rar

    液压电梯与立体车库的组合设计.rar

    barrel_top_open.png

    barrel_top_open

    activator_rail.png

    activator_rail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涵盖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多领域题目推荐及简要说明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涵盖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四大领域。在软件开发类中,包括基于Spring Boot和Vue.js的在线教育平台、基于Android的健身管理APP、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等;人工智能类涉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垃圾分类系统、智能客服系统、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等;数据分析类则关注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医疗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网络安全类有基于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云存储数据安全加密与访问控制、无线网络安全漏洞检测与防范系统。每个方向都给出了具体的项目示例,并简述了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 适合人群: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特别是正在准备毕业设计的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技术背景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和预期成果,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毕业设计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选题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兴趣点,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同时,建议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积极与导师沟通,获取更多专业指导和支持。

    【计算机视觉】基于三种方法的反射移除技术研究:单图像与序列图像中的反射层分离算法实现与比较了反射移除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三种去除玻璃窗反射的方法及其实验结果。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平滑性的单图像层分离法,适用于静态图像,假设背景层比反射层更清晰,通过高斯滤波和梯度提取分离两层。第二种方法是基于运动的多帧图像分离法,利用连续拍摄的图像序列,通过边缘检测、稀疏运动场计算、分类、稠密运动场插值和图像变形实现反射与背景分离。第三种方法是基于稀疏先验的用户辅助分离法,需要用户提供反射层和背景层的边缘信息,通过期望最大化(EM)或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优化(IRLS)算法进行分离。; 适合人群: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员、图像处理工程师以及对图像去反射技术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从单张照片中去除玻璃窗反射,适用于摄影后期处理;②从连续拍摄的图像序列中去除反射,适用于智能手机和相机的实时图像处理;③通过用户标记辅助去除复杂场景中的反射,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图像修复。; 其他说明:本文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算法步骤和实验结果,指出了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Smoothness Approach适用于简单背景和聚焦良好的图像,Motion Approach需要多帧图像但对普通情况表现良好,User-assisted Separation with Sparse Prior则需要用户干预且内存开销较大。

    基于SSH框架的医院在线挂号系统设计与实现:提升医疗信息化服务水平【论文+数据库+项目辅导视频+源代码】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的医院在线挂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医院挂号方式因效率低下、耗时等问题亟待改进。该系统旨在解决患者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的问题,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便捷的预约挂号服务。系统采用SSH框架,结合MySql数据库,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系统的主要角色包括患者和管理员,患者可以查询医院及医生信息、注册登录、预约挂号、取消挂号、更改个人信息;管理员则负责更新医院和医生信息、发布公告、管理用户信息等。系统设计了导航引导新用户操作,分离了用户和管理员登录入口,确保了系统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总体测试结果显示,该网站基本符合用户需求,达到了较高的用户满意度。 适合人群: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尤其是对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特别是需要改进挂号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场景;②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基于SSH框架的医院在线挂号系统的实现案例,帮助理解SSH框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③为医院管理层提供一种现代化的挂号管理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患者满意度。 其他说明: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挂号方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系统采用的技术栈(SSH框架、MySql数据库等)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复用性,便于后续功能的扩展和技术升级。此外,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用户体验,通过导航设计和功能分离等方式,确保了系统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joblib-0.9.0b2-py2.7.egg

    该资源为joblib-0.9.0b2-py2.7.egg,欢迎下载使用哦!

    一种window下使用mac字体

    一种window下使用mac字体

    Day09【基于新闻事件的命名实体抽取】

    关于新闻事件的命名实体的测试集数据

    【电子与通信工程】基于DARPA SOAP项目的可扩展阵列处理技术:多波束数字阵列瓶颈突破及应用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DARPA的Scalable On-Array Processing(SOAP)项目,旨在通过可扩展算法和分布式架构打破数字阵列瓶颈,提升多波束、多功能RF操作的性能。会议议程包括项目概述、技术挑战、未来扩展计划以及提案提交指南。关键技术挑战包括处理瓶颈和数据传输瓶颈,解决方法涉及分布式处理、迭代算法和光互连等。项目评估标准涵盖科学与技术价值、对DARPA任务的潜在贡献及成本合理性。提案需详细描述如何克服技术难题并满足项目目标。 适合人群:具备雷达系统、信号处理和电子工程背景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专家,特别是关注国防科技发展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探索大规模数字阵列的高效处理方法;②开发用于干扰抑制、信号增强和其他阵列应用的新算法;③评估分布式硬件架构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 其他说明:提案者应熟悉DARPA的工作流程和合同管理要求,提前准备摘要并积极参与问答环节,确保提案符合项目指南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此外,提案需展示创新性和可行性,并明确阐述技术路径和预期成果。

    基于Python的m3u8下载器.zip

    基于Python的m3u8下载器.zip

    bamboo_block.png

    bamboo_block

    闹钟后盖模具设计及型腔仿真加工.zip

    闹钟后盖模具设计及型腔仿真加工.zip

    制定三头钻底座(图5-29)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Ф8H7孔的钻床夹具设计.rar

    制定三头钻底座(图5-29)的加工工艺,设计钻铰Ф8H7孔的钻床夹具设计.rar

    【嵌入式系统】基于STM32的衣物智能护理机控制:整合温湿度监测、自动除皱、杀菌及烘干功能的C++源码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档提供了基于STM32实现的衣物智能护理机控制应用案例的C++源码框架,整合了温湿度监测、自动除皱、杀菌及烘干功能。硬件配置包括主控芯片STM32F103ZET6、DHT11温湿度传感器、UV-C紫外线杀菌灯、衣物重量压力传感器、继电器控制的PTC加热器、直流风扇、步进电机驱动的机械臂以及ESP8266 WiFi通信模块。控制源码采用HAL库实现,涵盖了外设初始化、PID算法控制烘干、紫外线杀菌控制、机械除皱算法、远程命令处理等功能。文档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硬件配置、关键外设驱动类实现、多模式控制架构、安全保护机制、扩展接口以及典型工作流程; 适合人群: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对STM32和C++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如何使用STM32进行智能设备的控制开发;②掌握温湿度监测、自动除皱、杀菌及烘干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③了解工业级控制逻辑和安全保护机制的设计;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包含代码实现,还涉及硬件配置和系统架构设计,建议读者结合实际硬件进行调试和实践,以加深理解。

    Python-1502-省市区三级地址库-chy5.zip

    python Python_1502_省市区三级地址库_chy5.zip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