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345445 次
- 性别:
- 来自: 南京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lixuejian:
Nice.[align=center][/align]
数据库范式概念解析(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
静夜独窗:
正需要,好代码
详解JAVA POI导出EXCEL报表的操作(包括各种格式及样式的实现) -
youlomg:
[color=olive][color=gray][color ...
详解JAVA POI导出EXCEL报表的操作(包括各种格式及样式的实现) -
zhuliuwu:
文档虽然不错,但函数的解释用法有歧义。切记切记,例如match ...
AWK命令详解(大全) -
softwareengineer:
赞一个,很容易理解。
数据库范式概念解析(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自己项目中的一个Listener的实际应用(实现判断用户在不同机器登录时的情况(会被踢下前一个上线的人哟)),然后我们再来详细讲解其实现:
/**
* 用户登录及退出监听器
* @author cWX16989
*
*/
public class UserSessionListener implements HttpSessionListener,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
public void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event)
{
}
/**
* 当session销毁时,消除用户登陆,若查询任务队列中存在此用户的待短消息查询任务,则删除此任务。
*/
public void sessionDestroyed(HttpSessionEvent event)
{
HttpSession session = event.getSession();
//清除程序自身维护的sessionMAP
Monitor.getInstance().getSessionMap().remove(session.getId());
UserInfoDTO userInfoDTO = (UserInfoDTO) session
.getAttribute(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USER_INFO);
if (userInfoDTO != null)
{
//int userID = userInfoDTO.getUserID();
//若用户登陆MAP里存在,则清除
UserLoginStatus.getInstance().removeUserLoginInfo(userInfoDTO);
}
}
/**
* 当往session添加用户信息属性时,判断用户账号是否已经登陆,若已登陆,则将先前登陆的用户踢下线。
*/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event)
{
String attributeName = event.getName();
// 如果添加的属性名是userInfo,代表往session中添加用户登陆信息,则先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登录
if (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USER_INFO
.equals(attributeName))
{
UserInfoDTO userInfoDTO = (UserInfoDTO) event.getValue();
if (null != userInfoDTO)
{
//在userMap里替换新的用户信息
UserInfoDTO lastLoginUser = UserLoginStatus.getInstance()
.getUserMap().put(userInfoDTO.getUserID(), userInfoDTO);
//如果userMap里含有用户信息实例,则说明该用户在其它地方已登录,强行将其先登录的会话踢出
if (lastLoginUser != null)
{
String sessionID = lastLoginUser.getSessionID();
HttpSession lastLoginUserSession = Monitor.getInstance()
.getSessionMap().get(sessionID);
// 若以往的用户session存在,则清空存储于session的登陆信息
if (lastLoginUserSession != null)
{
lastLoginUserSession
.removeAttribute(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USER_INFO);
//添加消息 此账号已在别处登陆!
lastLoginUserSession
.setAttribute(
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LOGIN_ERROR_MESSAGE,
"此账号已在别处登陆!" + "IP:"
+ userInfoDTO.getLoginIP());
//清除程序自身维护的sessionMAP
Monitor.getInstance().getSessionMap().remove(sessionID);
}
}
}
}
}
}
Listener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能够监听到session,application的create,destroy,可以监听到session,application
属性绑定的变化,考虑了一下,可以应用在"在线人数统计","数据缓存"等各个方面,
下面是参照别人的讲解:
Listener 是Servlet的监听器,它可以监听客户端的请求、服务端的操作等。通过监听器,可以自动激发一些操作,比如监听在线的用户的数量。当增加一个 HttpSession时,就激发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这样就可以给在线人数加1。常用的监听接口有以下几个:
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监听对ServletContext属性的操作,比如增加、删除、修改属性。
ServletContextListener 监听ServletContext。当创建ServletContext时,激发contextInitialized (ServletContextEvent sce)方法;当销毁ServletContext时,激发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方法。
HttpSessionListener 监听HttpSession的操作。当创建一个Session时,激发session 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当销毁一个Session时,激发sessionDestroyed (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监听HttpSession中的属性的操作。当在Session增加一个属性时,激发attributeAdded (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方法;当在Session删除一个属性时,激发attributeRemov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方法;当在Session属性被重新设置时,激发attributeReplac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方法。
下面我们开发一个具体的例子,这个监听器能够统计在线的人数。在ServletContext初始化和销毁时,在服务器控制台打印对应的信息。当ServletContext里的属性增加、改变、删除时,在服务器控制台打印对应的信息。
要获得以上的功能,监听器必须实现以下3个接口:
HttpSessionListener
ServletContextListener
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
1 // ==================== Program Discription =====================
2 // 程序名称:示例14-9 : EncodingFilter .java
3 // 程序目的:学习使用监听器
4 // ==============================================================
5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6 import javax.servlet.*;
7
8 public class OnLineCountListener implements HttpSessionListener,
ServletContextListener,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
9 {
10 private int count;
11 private ServletContext context = null;
12
13 public OnLineCountListener()
14 {
15 count=0;
16 //setContext();
17 }
18 //创建一个session时激发
19 public void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
20 {
21 count++;
22 setContext(se);
23
24 }
25 //当一个session失效时激发
26 public void sessionDestroyed(HttpSessionEvent se)
27 {
28 count--;
29 setContext(se);
30 }
31 //设置context的属性,它将激发attributeReplaced或attributeAdded方法
32 public void setContext(HttpSessionEvent se)
33 {
34 se.getSession().getServletContext().
setAttribute("onLine",new Integer(count));
35 }
36 //增加一个新的属性时激发
37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event) {
38
39 log("attributeAdded('" + event.getName() + "', '" +
40 event.getValue() + "')");
41
42 }
43
44 //删除一个新的属性时激发
45 public void attributeRemov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event) {
46
47 log("attributeRemoved('" + event.getName() + "', '" +
48 event.getValue() + "')");
49
50 }
51
52 //属性被替代时激发
53 public void attributeReplac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event) {
54
55 log("attributeReplaced('" + event.getName() + "', '" +
56 event.getValue() + "')");
57 }
58 //context删除时激发
59 public void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
60
61 log("contextDestroyed()");
62 this.context = null;
63
64 }
65
66 //context初始化时激发
67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
68
69 this.context = event.getServletContext();
70 log("contextInitialized()");
71
72 }
73 private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74
75 System.out.println("ContextListener: " + message);
76 }
77 }
【程序注解】
在OnLineCountListener 里,用count代表当前在线的人数,OnLineCountListener将在Web服务器启动时自动执行。当 OnLineCountListener构造好后,把count设置为0。每增加一个Session,OnLineCountListener会自动调用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每销毁一个Session,OnLineCountListener会自动调用sessionDestroyed (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当调用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时,说明又有一个客户在请求,此时使在线的人数(count)加1,并且把count写到ServletContext中。 ServletContext的信息是所有客户端共享的,这样,每个客户端都可以读取到当前在线的人数。
从作用域范围来说,Servlet的作用域有ServletContext,HttpSession,ServletRequest.
Context范围:
ServletContextListener:
对一个应用进行全局监听.随应用启动而启动,随应用消失而消失主要有两个方法: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在应用关闭的时候调用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在应用启动的时候调用
这个监听器主要用于一些随着应用启动而要完成的工作,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我想在容器
启动的时候干..........
一般来说对"全局变量"初始化,如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ServletContex sc = event.getServletContext();
sc.setAttribute(name,value);
}
以后你就可以在任何servlet中getServletContext().getAttribute(name);
我最喜欢用它来做守护性工作,就是在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方法中实现一个Timer,然后就让应用在每次启动的时候让这个Timer工作: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timer = new Timer();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public void run(){
//do any things
}
},0,时间间隔);
}
有人说Timer只能规定从现在开始的多长时间后,每隔多久做一次事或在什么时间做
一次事,那我想在每月1号或每天12点做一项工作如何做呢?
你只要设一个间隔,然后每次判断一下当时是不是那个时间段就行了啊,比如每月一号做,那你
时间间隔设为天,即24小时一个循环,然后在run方法中判断当时日期new Date().getDate()==1
就行了啊.如果是每天的12点,那你时间间隔设为小时,然后在run中判断new Date().getHour()
==12,再做某事就行了.
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
这个监听器主要监听ServletContex对象在setAttribute()和removeAttribute()的事件,注意
也就是一个"全局变量"在被Add(第一次set),replace(对已有的变量重新赋值)和remove的时候.
分别调用下面三个方法: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知道
哪些全局变量被加进来,而且可获取容器在启动时自动设置了哪些context变量: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
System.out.println(scab.getName());
}
public void attributeRemov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
public void attributeReplac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
Session范围:
HttpSessionListener:
这个监听器主要监听一个Session对象被生成和销毁时发生的事件.对应有两个方法: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
public void sessionDestroyed(HttpSessionEvent se)
一般来说,一个session对象被create时,可以说明有一个新客端进入.可以用来粗略统计在线人
数,注意这不是精确的,因为这个客户端可能立即就关闭了,但sessionDestroyed方法却会按一定
的策略很久以后才会发生.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和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一样,它监听一个session对象的Attribut被Add(一个特定
名称的Attribute每一次被设置),replace(已有名称的Attribute的值被重设)和remove时的事件.
对就的有三个方法.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public void attributeRemov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public void attributeReplac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上面的几个监听器的方法,都是在监听应用逻辑中servlet逻辑中发生了什么事,一般的来说.
我们只要完成逻辑功能,比如session.setAttribute("aaa","111");我只要把一个名为aaa的变量
放在session中以便以后我能获取它,我并不关心当session.setAttribute("aaa","111");发生时
我还要干什么.(当然有些时候要利用的),但对于下面这个监听器,你应该好好发解一下: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上面的监听器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Listener在容器中控制事件的.而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对在一对象中监听该对象的状态,实现了该接口的对象如果被作为value被add到一个session中或从
session中remove,它就会知道自己已经作为一个session对象或已经从session删除,这对于一些非
纯JAVA对象,生命周期长于session的对象,以及其它需要释放资源或改变状态的对象非常重要.
比如:
session.setAttribute("abcd","1111");
以后session.removeAttribute("abcd");因为abcd是一个字符中,你从session中remove后,它就会
自动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而如果是一个connection:(只是举例,你千万不要加connection往session
中加入)
程序代码:
session.setAttribute("abcd",conn);
以后session.removeAttribute("abcd");这时这个conn被从session中remove了,你已经无法获取它
的句柄,所以你根本没法关闭它.而在没有remove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被remove,你又无法
close(),那么这个connection对象就死了.另外还有一些对象可以在被加入一个session时要锁定
还要被remove时要解锁,应因你在程序中无法判断什么时候被remove(),add还好操作,我可以先加锁
再add,但remove就后你就找不到它的句柄了,根本没法解锁,所以这些操作只能在对象自身中实现.
也就是在对象被add时或remove时通知对象自己回调相应的方法:
程序代码:
MyConn extends Connection implements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public void valueBoun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this.initXXX();
}
public void valueUnboun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this.close();
}
}
session.setAttribute("aaa",new MyConn());
这时如果调用session.removeAttribute("aaa"),则触发valueUnbound方法,就会自动关闭自己.
而其它的需要改变状态的对象了是一样.
/**
* 用户登录及退出监听器
* @author cWX16989
*
*/
public class UserSessionListener implements HttpSessionListener,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
public void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event)
{
}
/**
* 当session销毁时,消除用户登陆,若查询任务队列中存在此用户的待短消息查询任务,则删除此任务。
*/
public void sessionDestroyed(HttpSessionEvent event)
{
HttpSession session = event.getSession();
//清除程序自身维护的sessionMAP
Monitor.getInstance().getSessionMap().remove(session.getId());
UserInfoDTO userInfoDTO = (UserInfoDTO) session
.getAttribute(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USER_INFO);
if (userInfoDTO != null)
{
//int userID = userInfoDTO.getUserID();
//若用户登陆MAP里存在,则清除
UserLoginStatus.getInstance().removeUserLoginInfo(userInfoDTO);
}
}
/**
* 当往session添加用户信息属性时,判断用户账号是否已经登陆,若已登陆,则将先前登陆的用户踢下线。
*/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event)
{
String attributeName = event.getName();
// 如果添加的属性名是userInfo,代表往session中添加用户登陆信息,则先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登录
if (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USER_INFO
.equals(attributeName))
{
UserInfoDTO userInfoDTO = (UserInfoDTO) event.getValue();
if (null != userInfoDTO)
{
//在userMap里替换新的用户信息
UserInfoDTO lastLoginUser = UserLoginStatus.getInstance()
.getUserMap().put(userInfoDTO.getUserID(), userInfoDTO);
//如果userMap里含有用户信息实例,则说明该用户在其它地方已登录,强行将其先登录的会话踢出
if (lastLoginUser != null)
{
String sessionID = lastLoginUser.getSessionID();
HttpSession lastLoginUserSession = Monitor.getInstance()
.getSessionMap().get(sessionID);
// 若以往的用户session存在,则清空存储于session的登陆信息
if (lastLoginUserSession != null)
{
lastLoginUserSession
.removeAttribute(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USER_INFO);
//添加消息 此账号已在别处登陆!
lastLoginUserSession
.setAttribute(
AttributeNameConstant.SessionAttribute.LOGIN_ERROR_MESSAGE,
"此账号已在别处登陆!" + "IP:"
+ userInfoDTO.getLoginIP());
//清除程序自身维护的sessionMAP
Monitor.getInstance().getSessionMap().remove(sessionID);
}
}
}
}
}
}
Listener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能够监听到session,application的create,destroy,可以监听到session,application
属性绑定的变化,考虑了一下,可以应用在"在线人数统计","数据缓存"等各个方面,
下面是参照别人的讲解:
Listener 是Servlet的监听器,它可以监听客户端的请求、服务端的操作等。通过监听器,可以自动激发一些操作,比如监听在线的用户的数量。当增加一个 HttpSession时,就激发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这样就可以给在线人数加1。常用的监听接口有以下几个:
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监听对ServletContext属性的操作,比如增加、删除、修改属性。
ServletContextListener 监听ServletContext。当创建ServletContext时,激发contextInitialized (ServletContextEvent sce)方法;当销毁ServletContext时,激发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方法。
HttpSessionListener 监听HttpSession的操作。当创建一个Session时,激发session 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当销毁一个Session时,激发sessionDestroyed (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监听HttpSession中的属性的操作。当在Session增加一个属性时,激发attributeAdded (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方法;当在Session删除一个属性时,激发attributeRemov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方法;当在Session属性被重新设置时,激发attributeReplac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方法。
下面我们开发一个具体的例子,这个监听器能够统计在线的人数。在ServletContext初始化和销毁时,在服务器控制台打印对应的信息。当ServletContext里的属性增加、改变、删除时,在服务器控制台打印对应的信息。
要获得以上的功能,监听器必须实现以下3个接口:
HttpSessionListener
ServletContextListener
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
1 // ==================== Program Discription =====================
2 // 程序名称:示例14-9 : EncodingFilter .java
3 // 程序目的:学习使用监听器
4 // ==============================================================
5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6 import javax.servlet.*;
7
8 public class OnLineCountListener implements HttpSessionListener,
ServletContextListener,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
9 {
10 private int count;
11 private ServletContext context = null;
12
13 public OnLineCountListener()
14 {
15 count=0;
16 //setContext();
17 }
18 //创建一个session时激发
19 public void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
20 {
21 count++;
22 setContext(se);
23
24 }
25 //当一个session失效时激发
26 public void sessionDestroyed(HttpSessionEvent se)
27 {
28 count--;
29 setContext(se);
30 }
31 //设置context的属性,它将激发attributeReplaced或attributeAdded方法
32 public void setContext(HttpSessionEvent se)
33 {
34 se.getSession().getServletContext().
setAttribute("onLine",new Integer(count));
35 }
36 //增加一个新的属性时激发
37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event) {
38
39 log("attributeAdded('" + event.getName() + "', '" +
40 event.getValue() + "')");
41
42 }
43
44 //删除一个新的属性时激发
45 public void attributeRemov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event) {
46
47 log("attributeRemoved('" + event.getName() + "', '" +
48 event.getValue() + "')");
49
50 }
51
52 //属性被替代时激发
53 public void attributeReplac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event) {
54
55 log("attributeReplaced('" + event.getName() + "', '" +
56 event.getValue() + "')");
57 }
58 //context删除时激发
59 public void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
60
61 log("contextDestroyed()");
62 this.context = null;
63
64 }
65
66 //context初始化时激发
67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
68
69 this.context = event.getServletContext();
70 log("contextInitialized()");
71
72 }
73 private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74
75 System.out.println("ContextListener: " + message);
76 }
77 }
【程序注解】
在OnLineCountListener 里,用count代表当前在线的人数,OnLineCountListener将在Web服务器启动时自动执行。当 OnLineCountListener构造好后,把count设置为0。每增加一个Session,OnLineCountListener会自动调用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每销毁一个Session,OnLineCountListener会自动调用sessionDestroyed (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当调用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方法时,说明又有一个客户在请求,此时使在线的人数(count)加1,并且把count写到ServletContext中。 ServletContext的信息是所有客户端共享的,这样,每个客户端都可以读取到当前在线的人数。
从作用域范围来说,Servlet的作用域有ServletContext,HttpSession,ServletRequest.
Context范围:
ServletContextListener:
对一个应用进行全局监听.随应用启动而启动,随应用消失而消失主要有两个方法: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在应用关闭的时候调用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在应用启动的时候调用
这个监听器主要用于一些随着应用启动而要完成的工作,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我想在容器
启动的时候干..........
一般来说对"全局变量"初始化,如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ServletContex sc = event.getServletContext();
sc.setAttribute(name,value);
}
以后你就可以在任何servlet中getServletContext().getAttribute(name);
我最喜欢用它来做守护性工作,就是在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方法中实现一个Timer,然后就让应用在每次启动的时候让这个Timer工作: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timer = new Timer();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public void run(){
//do any things
}
},0,时间间隔);
}
有人说Timer只能规定从现在开始的多长时间后,每隔多久做一次事或在什么时间做
一次事,那我想在每月1号或每天12点做一项工作如何做呢?
你只要设一个间隔,然后每次判断一下当时是不是那个时间段就行了啊,比如每月一号做,那你
时间间隔设为天,即24小时一个循环,然后在run方法中判断当时日期new Date().getDate()==1
就行了啊.如果是每天的12点,那你时间间隔设为小时,然后在run中判断new Date().getHour()
==12,再做某事就行了.
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
这个监听器主要监听ServletContex对象在setAttribute()和removeAttribute()的事件,注意
也就是一个"全局变量"在被Add(第一次set),replace(对已有的变量重新赋值)和remove的时候.
分别调用下面三个方法: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知道
哪些全局变量被加进来,而且可获取容器在启动时自动设置了哪些context变量: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
System.out.println(scab.getName());
}
public void attributeRemov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
public void attributeReplaced(ServletContextAttributeEvent scab)
Session范围:
HttpSessionListener:
这个监听器主要监听一个Session对象被生成和销毁时发生的事件.对应有两个方法: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sessionCreated(HttpSessionEvent se)
public void sessionDestroyed(HttpSessionEvent se)
一般来说,一个session对象被create时,可以说明有一个新客端进入.可以用来粗略统计在线人
数,注意这不是精确的,因为这个客户端可能立即就关闭了,但sessionDestroyed方法却会按一定
的策略很久以后才会发生.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和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一样,它监听一个session对象的Attribut被Add(一个特定
名称的Attribute每一次被设置),replace(已有名称的Attribute的值被重设)和remove时的事件.
对就的有三个方法.
程序代码:
public void attributeAdd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public void attributeRemov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public void attributeReplace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上面的几个监听器的方法,都是在监听应用逻辑中servlet逻辑中发生了什么事,一般的来说.
我们只要完成逻辑功能,比如session.setAttribute("aaa","111");我只要把一个名为aaa的变量
放在session中以便以后我能获取它,我并不关心当session.setAttribute("aaa","111");发生时
我还要干什么.(当然有些时候要利用的),但对于下面这个监听器,你应该好好发解一下: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上面的监听器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Listener在容器中控制事件的.而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对在一对象中监听该对象的状态,实现了该接口的对象如果被作为value被add到一个session中或从
session中remove,它就会知道自己已经作为一个session对象或已经从session删除,这对于一些非
纯JAVA对象,生命周期长于session的对象,以及其它需要释放资源或改变状态的对象非常重要.
比如:
session.setAttribute("abcd","1111");
以后session.removeAttribute("abcd");因为abcd是一个字符中,你从session中remove后,它就会
自动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而如果是一个connection:(只是举例,你千万不要加connection往session
中加入)
程序代码:
session.setAttribute("abcd",conn);
以后session.removeAttribute("abcd");这时这个conn被从session中remove了,你已经无法获取它
的句柄,所以你根本没法关闭它.而在没有remove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被remove,你又无法
close(),那么这个connection对象就死了.另外还有一些对象可以在被加入一个session时要锁定
还要被remove时要解锁,应因你在程序中无法判断什么时候被remove(),add还好操作,我可以先加锁
再add,但remove就后你就找不到它的句柄了,根本没法解锁,所以这些操作只能在对象自身中实现.
也就是在对象被add时或remove时通知对象自己回调相应的方法:
程序代码:
MyConn extends Connection implements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public void valueBoun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this.initXXX();
}
public void valueUnboun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se){
this.close();
}
}
session.setAttribute("aaa",new MyConn());
这时如果调用session.removeAttribute("aaa"),则触发valueUnbound方法,就会自动关闭自己.
而其它的需要改变状态的对象了是一样.
发表评论
-
JAVA生成二维码详解
2013-02-22 23:09 1897最近有一新项目,用到了二维码,特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imp ... -
weblogic10 创建数据源的驱动与连接池问题
2010-10-16 09:51 3239在创建数据源时无法找到驱动或无法加载驱动的问题: 在创建数据源 ... -
weblogic10 端口被占用的解决方法
2010-10-16 09:46 2188找到您创建的用户域下面的config文件夹下的config.x ... -
BPEL的基本思想
2010-03-11 15:03 1777许多开发人员觉得BPEL很神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主要是因 ... -
使用Java生成pdf
2010-03-04 11:12 1795iText是一个能够快速产 ... -
Java中关于文件的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的总结
2010-01-05 16:05 22031.基本概念的理解 ... -
Java对象池技术的原理及其实现
2010-01-05 15:14 946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 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大致包 ... -
详解JAVA POI导出EXCEL报表的操作(包括各种格式及样式的实现)
2009-11-08 12:35 23026这两天在做项目时,最后一道工序为将查询的报表导出为EXCEL, ... -
Hibernate主键生成 Key Generator 详解
2009-09-29 17:35 1708Hibernate 主键生成器是负责生成数据表记录的主键,通常 ... -
各类Http请求状态(status)及其含义
2009-09-24 14:43 1238AJAX中请求远端文件、或在检测远端文件是否掉链时,都需要了解 ... -
JSP分页代码(最原始的分页思想)
2009-09-24 14:39 3258<%@ page language="java ... -
JAVA 将数字字符串转换成中文形式
2009-09-24 14:34 1522public class MainClass3 { ... -
生成可执行jar文件的方法
2009-09-24 14:33 1139若要生成一个名为 cal.jar 的可执行jar文件:(文件名 ... -
JAAS:灵活的Java安全机制
2009-09-15 14:49 2487Java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 ... -
Maven入门--概念与实例
2009-09-15 14:46 11641 关键名词 Project:任何您想build的事 ... -
从追MM谈Java的23种设计模式
2009-09-02 10:22 1057设计模式做为程序员的 ... -
JSP编程进度条设计实例
2009-08-25 10:44 1136本文介绍的技术是把繁重的计算任务分离开来,由一个独立的线程运行 ... -
熟练的Java程序员应该掌握的技术
2009-08-25 10:22 13831、语法:Java程序员必须比较熟悉语法,在写代码的时候IDE ... -
Eclipse+Tomcat远程调试配置
2009-08-25 10:10 1595在做远程调试时,在windows系统和非windows系统下的 ... -
JAVA的容器---List,Map,Set
2009-08-24 23:30 1112Collection ├List │├LinkedList ...
相关推荐
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心跳请求,可以认为用户已离线并从在线列表中移除。 通过上述方式,`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在线用户的精确监控和统计。同时,它还能用于其他场景,比如缓存管理、...
- 在EJB或Servlet中,JMS可以作为服务组件进行集成,实现解耦和异步处理。 - JMS也可以与其他Java EE技术如JTA(Java Transaction API)结合,实现更复杂的事务管理。 通过学习JMS,开发者可以构建高效、可扩展的...
毕业设计选题 -未来生鲜运输车设计.pptx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樽海鞘算法(SSA)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LM)在回归预测任务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未优化的ELM进行了性能对比。首先介绍了ELM的基本原理,即通过随机生成输入层与隐藏层之间的连接权重及阈值,仅需计算输出权重即可快速完成训练。接着阐述了SSA的工作机制,利用樽海鞘群体觅食行为优化ELM的输入权重和隐藏层阈值,从而提高模型性能。随后分别给出了BP、GRNN、ELM和SSA-ELM的具体实现代码,并通过波士顿房价数据集和其他工业数据集验证了各模型的表现。结果显示,SSA-ELM在预测精度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三种方法,尽管其训练时间较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明显优势。 适合人群:对机器学习尤其是回归预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ELM及其优化方法的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高精度回归预测的应用场景,如金融建模、工业数据分析等。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回归预测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能够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性能对比图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同时提醒使用者注意SSA参数的选择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建议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获得最佳效果。
2025年中国生成式AI大会PPT(4-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imulink平台构建无刷直流电机(BLDC)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全过程。首先阐述了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即外层速度环和内层电流环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接着深入探讨了PWM生成模块的设计,特别是占空比计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三角波频率的设定。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电机参数设置指导,如转动惯量、电感、电阻等,并强调了参数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此外,针对PI控制器的参数整定给出了具体的公式和经验值,同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如避免转速超调、处理启动抖动等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展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适用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研究的技术人员、自动化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及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无刷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与优化的人群。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学会利用Simulink进行BLDC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参数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技术细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S7-1200 PLC与施耐德ATV310/312变频器通过Modbus RTU进行通讯的具体实现步骤和调试技巧。主要内容涵盖硬件接线、通讯参数配置、控制启停、设定频率、读取运行参数的方法以及常见的调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文中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实施通讯程序。此外,还强调了注意事项,如地址偏移量、数据格式转换和超时匹配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将西门子PLC与施耐德变频器进行集成的工作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通过Modbus RTU协议实现PLC与变频器通讯的工程项目。目标是确保通讯稳定可靠,掌握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提高调试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和调试经验有助于读者避免常见错误,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建议读者在实践中结合提供的代码示例和调试工具进行操作。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Verilog在FPGA上实现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主从机驱动。主要内容包括从机和主机的设计,特别是状态机的实现、寄存器读取、时钟分频策略、SDA线的三态控制等关键技术。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展示了从机地址匹配逻辑、主机时钟生成逻辑、顶层模块的连接方法以及仿真实验的具体步骤。此外,文章讨论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问题,如总线竞争、时序不匹配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FPGA开发基础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IIC协议感兴趣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FPGA平台上实现高效、可靠的IIC通信的应用场景。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IIC协议的工作原理,能够独立完成IIC主从机系统的开发和调试。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讲解,还包括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代码实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文章还提供了一个思考题,引导读者进一步探索多主设备仲裁机制的设计思路。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C#开发的拖拽式Halcon可视化抓边、抓圆控件,旨在简化机器视觉项目中的测量任务。该控件通过拖拽操作即可快速生成测量区域,自动完成边缘坐标提取,并提供实时反馈。文中详细描述了控件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如坐标系转换、卡尺生成、边缘检测算法封装以及动态参数调试等功能。此外,还讨论了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坐标系差异、内存管理等。 适合人群:从事机器视觉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C#和Halcon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频繁进行边缘和圆形特征测量的工业自动化项目,能够显著提高测量效率并减少编码工作量。主要目标是将复杂的测量任务转化为简单的拖拽操作,使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完成测量配置。 其他说明:该控件已开源发布在GitHub上,提供了完整的源代码和详细的使用指南。未来计划扩展更多高级功能,如自动路径规划和亚像素级齿轮齿距检测等。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200Smart PLC与维纶触摸屏在某疫苗车间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涵盖配液、发酵、纯化及CIP清洗四个主要工艺环节。文中不仅展示了具体的编程代码和技术细节,还分享了许多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例如,在配液罐中,通过模拟量处理确保温度和液位的精确控制;发酵罐部分,着重讨论了PID参数整定和USS通讯控制变频器的方法;纯化过程中,强调了双PID串级控制的应用;CIP清洗环节,则涉及复杂的定时器逻辑和阀门联锁机制。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及其解决方案,如通讯干扰、状态机切换等问题。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PLC编程基础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PLC与触摸屏集成控制系统的工程师,帮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和方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大量实战经验和代码片段,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关键技术点,并避免常见错误。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优化措施和调试技巧对提升系统性能非常有帮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结课设计是使用思科模拟器搭建一个中小型校园网,当时花了几天时间查阅相关博客总算是做出来了,现在免费上传CSDN,希望小伙伴们能给博客一套三连支持
《芋道开发指南文档-2023-10-27更新》是针对软件开发者和IT专业人士的一份详尽的资源集合,旨在提供最新的开发实践、范例代码和最佳策略。这份2023年10月27日更新的文档集,包含了丰富的模板和素材,帮助开发者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份文档的可能内容。"芋道"可能是一个开源项目或一个专业的技术社区,其开发指南涵盖了多个方面,例如: 1. **编程语言指南**:可能包括Java、Python、JavaScript、C++等主流语言的编码规范、最佳实践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2. **框架与库的应用**:可能会讲解React、Vue、Angular等前端框架,以及Django、Spring Boot等后端框架的使用技巧和常见应用场景。 3. **数据库管理**:涵盖了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数据库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高效使用MySQL、PostgreSQL、MongoDB等数据库系统。 4. **版本控制**:详细介绍了Git的工作流程,分支管理策略,以及与其他开发工具(如Visual Studio Code、IntelliJ IDEA)的集成。 5.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包括Jenkins、Travis CI、GitHub Actions等工具的配置和使用,以实现自动化测试和部署。 6. **云服务与容器化**:可能涉及AWS、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等云计算平台的使用,以及Docker和Kubernetes的容器化部署实践。 7. **API设计与测试**:讲解RESTful API的设计原则,Swagger的使用,以及Postman等工具进行API测试的方法。 8.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涵盖OAuth、JWT认证机制,HTTPS安全通信,以及防止SQL注入、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先进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将风电、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与燃气轮机、燃气锅炉等传统能源设备相结合,利用信息间隙决策(IGDT)处理不确定性。模型中引入了P2G(电转气)装置和碳捕集技术,实现了碳经济闭环。通过多能转换和储能系统的协同调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文中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关键组件和技术实现,包括IGDT的鲁棒性参数设置、P2G与碳捕集的协同控制、储能系统的三维协同调度等。此外,模型展示了在极端天气和负荷波动下的优异表现,显著降低了碳排放成本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适合人群:从事能源系统优化、电力调度、碳交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处理多种能源形式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场景。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鲁棒性和经济效益,减少碳排放。 其他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轻松集成新的能源设备。代码中包含了详细的注释和公式推导,便于理解和进一步改进。
毕业设计的论文撰写、终期答辩相关的资源
该是一个在 Kaggle 上发布的数据集,专注于 2024 年出现的漏洞(CVE)信息。以下是关于该数据集的详细介绍:该数据集收集了 2024 年记录在案的各类漏洞信息,涵盖了漏洞的利用方式(Exploits)、通用漏洞评分系统(CVSS)评分以及受影响的操作系统(OS)。通过整合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和安全专家可以全面了解每个漏洞的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攻击途径。数据主要来源于权威的漏洞信息平台,如美国国家漏洞数据库(NVD)等。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筛选后被纳入数据集,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集特点:全面性:涵盖了多种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Android 等)的漏洞信息,反映了不同平台的安全状况。实用性:CVSS 评分提供了漏洞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帮助用户快速评估漏洞的优先级。同时,漏洞利用信息(Exploits)为安全研究人员提供了攻击者可能的攻击手段,有助于提前制定防御策略。时效性:专注于 2024 年的漏洞数据,反映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趋势。该数据集可用于多种研究和实践场景: 安全研究: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该数据集分析漏洞的分布规律、攻击趋势以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安全差异,为网络安全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数据集中的结构化信息适合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例如预测漏洞的 CVSS 评分、识别潜在的高危漏洞等。 企业安全评估:企业安全团队可以参考该数据集中的漏洞信息,结合自身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计划的制定。
内容概要:本文档作为建模大赛的入门指南,详细介绍了建模大赛的概念、类型、竞赛流程、核心步骤与技巧,并提供实战案例解析。文档首先概述了建模大赛,指出其以数学、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主要分为数学建模、3D建模和AI大模型竞赛三类。接着深入解析了数学建模竞赛,涵盖组队策略(如三人分别负责建模、编程、论文写作)、时间安排(72小时内完成全流程)以及问题分析、模型建立、编程实现和论文撰写的要点。文中还提供了物流路径优化的实战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论问题并采用Dijkstra或蚁群算法求解。最后,文档推荐了不同类型建模的学习资源与工具,并给出了新手避坑建议,如避免过度复杂化模型、重视可视化呈现等。; 适合人群:对建模大赛感兴趣的初学者,特别是高校学生及希望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新手。;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建模大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②掌握数学建模竞赛的具体流程与分工;③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求解;④获取实战经验和常见错误规避方法。; 其他说明:文档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具体实例和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建模过程。建议新手从中小型赛事开始积累经验,逐步提升技能水平。
该资源为protobuf-6.30.1-cp310-abi3-win32.whl,欢迎下载使用哦!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系统的大数据环境搭建流程,涵盖从虚拟机创建到集群建立的全过程。首先,通过一系列步骤创建并配置虚拟机,包括设置IP地址、安装MySQL数据库等操作。接着,重点讲解了Ambari的安装与配置,涉及关闭防火墙、设置免密登录、安装时间同步服务(ntp)、HTTP服务以及配置YUM源等关键环节。最后,完成了Ambari数据库的创建、JDK的安装、Ambari server和agent的部署,并指导用户创建集群。整个过程中还提供了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确保各组件顺利安装与配置。 适合人群:具有Linux基础操作技能的数据工程师或运维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构建和管理大数据平台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快速搭建稳定可靠的大数据平台的企业或个人开发者。通过本指南可以掌握如何利用Ambari工具自动化部署Hadoop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其他说明:文档中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命令行指令和配置细节,建议读者按照顺序逐步操作,并注意记录下重要的参数值以便后续参考。此外,在遇到问题时可参照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排查,必要时查阅官方文档获取更多信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MATLAB R2018A中使用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一维时间序列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特别是针对心电图(ECG)信号的应用。首先,通过生成模拟的ECG信号并加入随机噪声,创建了一个带有噪声的时间序列。然后,实现了LMS算法的核心部分,包括滤波器阶数、步长参数的选择以及权重更新规则的设计。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构建和训练自适应滤波器,并通过图形化方式比较了原始信号、加噪信号与经过LMS处理后的降噪信号之间的差异。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术要点,如参数选择的影响、误差曲线的解读等。 适用人群:适用于具有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并对信号处理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或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本教程旨在帮助读者掌握LMS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方法,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等领域中处理含噪信号的任务。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的自适应滤波技术和扩展到不同的信号处理任务奠定了基础。 其他说明:尽管LMS算法在处理平稳噪声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面对突发性的强干扰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某些特殊场合下,可能需要与其他滤波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TMS320F2812 DSP芯片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涵盖了主电路架构、控制算法、锁相环实现、环流抑制等多个关键技术点。首先,文中阐述了双级式结构的主电路设计,前级Boost升压将光伏板输出电压提升至约600V,后级采用三电平NPC拓扑的IGBT桥进行逆变。接着,深入探讨了核心控制算法,如电流PI调节器、锁相环(SOFGI)、环流抑制等,并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仿真模型和DSP代码实现。此外,还特别强调了PWM死区时间配置、ADC采样时序等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案实现了THD小于3%,MPPT效率达98.7%,并有效降低了并联环流。 适合人群:从事光伏并网逆变器开发的电力电子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发阶段,帮助工程师理解和实现高效稳定的逆变器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减少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仿真模型和DSP代码可以作为实际项目开发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