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uce.ko
  • 浏览: 3394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苏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和刘备相关的人(二)

阅读更多
他无论到了哪里,关羽与张飞总跟着他,或是虽则暂时分开了,而迟早总会不避千辛万苦,跑来和他相聚。不仅关羽、张飞如此,赵云、糜竺、徐庶、诸葛亮也是如此。其后,庞统、黄忠、张松、法正、严颜、马超、刘巴、李平、马良等等文武人才,只要是和他见面了,纳交了,都愿意永远和他在一起。他对朋友,不仅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象曹操对他那样;也不仅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象他自己对关羽、张飞一样;或是“同席而坐,同簋而食”,象他自己对平原郡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之所以获得这许多人才的爱戴,是由于他秉性真诚,习惯于对朋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先向朋友表露了无保留的信任,于是就换得了朋友们对他的信任。

关、张、赵、糜、徐、诸葛、庞、黄,魏、张、法、严,马、刘、李、马,这许多人都相信刘备将永久是它们可以信任的朋友与长官。这是何等雄厚的一种精神力量啊?

他对泛泛之交,也很愿意帮忙、出力,而从不考虑自己的力够不够,他救过孔融,也救了陶谦。

他也收容过吕布。这是他知人之明不太到家,不是他不够意思(他似乎很对不起曹操,那曹操也却是一个不必太对得起的人。后来,他也很对不起刘璋,那却是必须留待以后再谈的“政治问题”了)。

刘备对老百姓好,真是有口皆碑。《三国演义》的作者,有时候把他描写得婆婆妈妈,常常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未免捧得过分,帮了倒忙。他之对老百姓好,不在于常常哭,而在于把老百姓的困难,放在心里,努力予以解决。当年,他在平原当县令与国相之时,便已做倒了“外御寇难,内丰财施”。

青州的人民,不仅平原国的,其他各郡各国的,也都很爱戴他;不仅是青州人民,不仅是汉人,连幽州的乌桓人与“杂胡”,都愿意跟他这位“刘使君”去到海角天涯,参加几千饥民的行列,奔向徐州,援救陶谦,抵抗曹操。


当时,刘备自己的兵仅有一千左右,加上这几千饥民以及乌桓、杂胡,声势也就不小。但这声势也只是表面而已,如何对抗得了曹操?

陶谦把屯在徐州的、从家乡丹阳招来的四千名子弟兵,都拨给他。有了这四千人,加上饥民等等,好一个刘备,居然胆敢与曹操在郯城对垒!这种气概,果然不凡,赢得了曹操于事后以“英雄”相许。

我想,这一种不计成败,惟义是视的勇气,是刘备之所以名满四海,叫人民向往,叫读书人归心,叫割据群雄人人愿得与其结盟的一大原因。

他会不会打仗,倒没有多大关系了。以这样的人,处在这样的时势之中,他迟早总会有他应有的一份的。所缺的,只是帮手;不是普通的帮手,而是象张良、诸葛亮那样的帮手。

张良,他没有福气找到。诸葛亮,由于徐庶的介绍,他终于找到了。一找到诸葛亮,他的情形便不一样:象鱼得到了水!


老天却不给他太痛快,要叫他在遇到诸葛亮以前,领教一下袁绍的无能,把他安排在袁绍那里,亲眼看见袁绍的大将颜良与文丑,被曹操下面的张辽等人击溃、斩首(关羽这时候也在曹操军的前线,杀了颜良。他是否也杀了文丑,难考)。

再其后,刘备见到袁绍实在是不够料,没有战胜曹操的可能,刘备就向袁绍贡献了一条计策,同时也是向袁绍讨了一个差使:请袁绍派他到汝南郡,联络当地的黄巾首领刘辟,袭击曹操的根据地许县。袁绍接受,交了一些兵给他。刘备到达汝南,与张飞团聚在一起。不久,关羽在许县获得消息,知道了刘、张二人的下落,立即陪同刘备的两位夫人(甘夫人与糜夫人),来到古城。他的旧部军官与兵士,也已经有不少人陆续从徐州辗转来找他,使得他又有了一支相当象样的部队。

他带了这支部队与袁绍的兵,到了汝南,与刘辟及刘辟的朋友刘邵,会合在一起,占领了(临颖县东的)隐强县。其他各县的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对刘备响应,弄得曹操在许县及其以南各县的大小官吏,都害怕了起来。曹操自己在官渡前线得到消息,也相当担心。他派遣同祖的堂兄弟曹仁,带了骑兵来打,才把隐强与其他各县夺回。刘备不敢和曹仁久战,离开豫州,到冀州魏郡邺县,向袁绍复命。

在官渡,他见到袁绍太不会用兵,迟早不免败于曹操之手,就又向袁绍讨了一个差使,去刘表那里,劝刘表出兵,对曹操夹攻。

袁绍知道刘表始终不曾有夹攻曹操之意,叫刘备不必存说服刘表的念头。这时候,汝南黄巾另有一位首领,姓龚名都,值得联络。袁绍叫刘备带了赵云等人再去汝南一趟。

赵云在公孙瓒那里与刘备同事,成了朋友;其后借口兄丧,辞别了公孙瓒,回冀州常山郡真定县(河北正定)家乡;不久,就来到青州,作了刘备的部下,带领骑兵;又随刘备到徐州救陶谦,打袁术,战吕布,抗曹操,被曹操打散。刘备在邺县安顿了下来,赵云听到消息,就来邺县,替刘备招募到了几百名新兵,加强了陆续而来的刘备旧部的阵容。


这一次,刘备带了赵云等将领与若干人马南下,袁绍不曾分兵协助,袁绍此时,对曹操已成劣势,可能已经分不出什么兵来。

刘备到了汝南,和龚都的徒众合起来,才只有几千人,曹操看不起他,派了一个三等角色来打。这三等角色姓蔡名阳,一交锋便送了命。《三国演义》说他是死在关羽的刀下,有可能。但是,蔡阳的任务,并非是来追关羽,而是来打刘备。关羽之离开曹操,不是在许县,而是在官渡前线;不是奔往汝南郡真阳县乡下、传说中的张飞占领的古城,而是于杀了颜良以后不久便奔往古济水之北,与古黄河之北的袁绍部队的阵营。曹操听到他走,谅解他的苦心,下令各将领:不许对关羽追赶。关羽不曾需要闯五个关,斩六个将(很抱歉,我们以研究历史为专业的人,常常不得不戳破戏剧性的传说,令读者扫兴。然而,真的历史,倘若有相当充分的史料,也未尝不能引人入胜,甚至更加可歌可泣)。

关羽之离曹营而奔往袁营,所冒的险,大于传说中的闯五关、斩六将,他是杀了袁方的大将颜良之人(载在《三国志•蜀书》卷六《关羽传》),而为了与刘备团聚,只身而来,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九。袁绍怎么会不计较这位杀了自己的爱将颜良的大仇人呢?

而且,他一逃,曹操会不会派张辽、曹仁等好手去追他、杀他?关羽在事前也是没有把握的。如此不顾个人生死,而只求与朋友再见一面的义气,真是千古一人。

看《三国志•蜀书》卷六《关羽传》的口气,似乎关羽到了袁营以后,便随同刘备到荆州去,投奔刘表,漏记了刘备之两次前往汝南,第一次找刘辟,第二次找龚都,也漏记了刘备之去荆州,并非由邺县袁绍之处直接去,而是由汝南龚都之处,于袁绍既败,曹操南下来攻他之时才去。那末,关羽时怎样跟着刘备去找刘表的呢?难考。

曹操在建安五年十月击溃袁绍的主力;在建安六年四月击溃袁绍驻在苍亭的一部军队。此后,袁绍已不足为曹操之患。曹操就在六月间回到许县;不久以后,就亲自率领精锐,来汝南打刘备与龚都。刘备避免和曹操接触,一口气去了荆州,找刘表(龚都的徒众一哄而散)。


刘表听说刘备要来,也正如袁绍前年一样,亲自出了襄阳城,郊迎。不过,袁绍是出城二百里,刘表不曾出来得如此远。在礼貌上,刘表却也相当周到:待刘备以上宾,并且,给了刘备若干兵。

刘表指定新野县为刘备的驻军之地。新野属于南阳郡,离开许昌最近,是荆州的门户。刘备在新野一住,便住满了七年,前后八年,从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三年。

他活了大半辈子,还不曾有过如此的安定。他这时候兵虽不多,却也不太少,有关、张、赵几位亲如兄弟的猛将在左右,有甘夫人在身边照料饮食起居,又有荆州的若干名士常相往还,可以说,生活得相当轻松,比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寄居在齐国之时的情形,还要好。

重耳有舅犯向他进逆耳的忠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又有深明大义的新太太姜氏,肯为了丈夫的前程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教育的齐桓公之女可比,怎懂得劝刘备不可贪图暂 刘备呢,到了曹操快要打来之时,才找到了诸葛亮;而可怜的甘夫人,非受过极高的时的享受?况且,甘夫人自从在小沛嫁给了刘备以后,颠沛流离,苦也吃得够了,怎么肯叫刘备重新走上奔波奋斗之途呢?

甘夫人得来历,不仅《三国志》毫无交代,连《三国演义》也不曾创造一套说法,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读者所得到的印象,只是:她与糜夫人地位差不多,而似乎是略逊一筹。儿子阿斗为他所生。糜夫人在曹军追及之时,于兵荒马乱之中,把阿斗交给了赵云,自己投井。赵云把井旁的墙推倒,掩盖了井,以免她的遗体被敌人捞起,加以侮辱!


我在幼年第一次读《三国演义》之时,对赵云的如此举动,极不赞成。他应该力劝糜夫人于事前,或设法打捞起跳了下去的糜夫人于事后,然后赶紧用人工呼吸法施以急救。

其后研究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又学了一点历史学的考证方法,才晓得可恶的、岂有此理的,不是赵云,而是《三国演义》的作者。

甘夫人也是死在刘备得志以前。

刘备对甘夫人始终怀念,于称帝以后追封了甘夫人为皇后。他不曾追封糜夫人为皇后,也不曾对孙夫人有过什么怀念的表示。

刘备驻防在新野的七年以上的时间里,只有过一次军事行动。刘表叫他向许县进军。他经过宛县(南阳)、博望(南阳东北六十里的博望驿)、长山(方城山),到了许县西南的叶县。守叶县的曹军将领是夏侯惇。在夏侯惇的下面,有李典、于禁两位大将。

这一仗打得不错:用路旁设伏的战术,击溃夏侯惇亲自与于禁率领的追兵(李典不主张对刘备追击,被夏侯惇指定留守叶县)。


李典不主张追击,是对的。第一,刘备未曾损兵折将,就忽然撤退,很象是“有诈”。第二,叶县之南,通往博望的道路,是方城山的山隘,很狭窄,很长,两旁有茂盛的草木,刘备可能布置了埋伏。夏侯惇不听李典的话,吃了一个大败仗。

刘备是不是除了以埋伏的部队袭击夏侯惇的追军以外,也如《三国演义》所说,用火焚烧山路两旁山中的草木?有可能,但不必要。并且,倘若在秋冬的干燥之日用了火,那被烧的就不仅是夏侯惇和于禁的兵了。

刘备的这一次胜利,是否由于诸葛亮替他指挥?刘备这时候是否已经拜访了诸葛亮三次,把诸葛亮请来了身边当军师?

我们晓得,这击败夏侯惇追军的事,是在李典参加曹操的围攻邺县之前。围攻邺县,是从建安九年二月开始,到八月结束。

诸葛亮在后主阿斗的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写他的《前出师表》,说了下面的几句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可爱的裴松之,在这几句下面,注得十分明白:“刘备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败(于曹操),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刘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矣。”


由此看来,不仅“火烧博望坡”的事于史无据,而且诸葛亮那事后仍在隆中高卧,并不曾在“新野”刘备的营中,向刘备“假”得了剑与印,对关、张与关平、刘封四人颁布命令,叫关羽带一千“民兵”埋伏在博望之左的所谓“豫山”,叫张飞带一千“民兵”埋伏在博望之右的所谓“安林”;又叫关平、刘封各带五百“民兵”,埋伏在博望坡之后。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吩咐这四个人,要静候赵云与刘备先后与夏侯惇交锋,诈败,退过了博望坡,一齐放火,它们遵令而行,果然就把夏侯惇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演义得作者,把夏侯惇说成来攻的人,把刘备说成被攻的人,不曾深考过:取攻势的是刘备,而夏侯惇只是于刘备撤退以后才“追击”的。演义的作者又把夏侯惇说成是从南面打到北面来的,未免太茫然于许昌之在新野的东北了。

一般的各朝演义的作者,与今日很多的历史小说的作家,以及电视连续剧的编导,十有九人都喜欢添补历史、歪曲历史、糟蹋历史。他们认为,文艺是文艺,历史是历史,似乎掮了“文艺”二字的虎头牌,就有了厚诬古人与欺骗今人的特权。古人已死,无法抗议;今人被骗,后患无穷。

我曾经向某一位名作家建议过:历史小说可写,但主角与故事应该另行创造,真人真事只能作为背景,而不必去“碰”。他说,中国老百姓所喜欢的是演义,不是西洋式的历史小说。

话归本题,除了击败夏侯惇追军这一件事,刘备在刘表那里不曾有过其他的军事表现,直至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兵临荆州之时。


曹操大军压境,刘备把部队从新野撤退到樊城。樊城与刘表所驻扎的襄阳仅有一水之隔:樊城在汉水之北,而襄阳在汉水之南。

刘表是当时所有的、仅知经史而不能作战的文人。他不但不能作战,也很不懂战略与军政形势。他早该于曹操、袁绍之间有所选择:或是联曹、或是联袁。联曹,曹不会让他继续割据,却可能以中央政府的高官给他;联袁,可以保持地盘,但必须不断对曹作战。倘若在最后曹胜了袁,刘表必然免不了曹的大举讨伐;倘若袁绍获胜,袁绍也未必容得下刘表。“天下定于一”的思想,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不仅主张仁政的孟轲有此思想,那些迷信武力的军阀与暴君,自从秦始皇以来也一向是如此的。

刘表所采取的政策,既非联曹,亦非联袁,而只是在表面上联袁敌曹,在事实上所谓联袁不过是虚以委蛇而已。

到了建安五年,袁的主力被曹击溃;建安七年,袁绍本人吐血而死;刘表依然没有什么举动,静候曹操将袁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依次解决。诚然,在曹操于建安九年进围邺县、消灭袁绍的第三个儿子之时或以前,刘表曾经叫刘备向许县进军一次,颇有直捣曹操后方,予以致命一击的样子。然而,刘备进到叶县便不得不撤退,可见刘表并不曾派遣重兵交给刘备指挥,来试图对曹操作致命的一击。

刘表的政策,简单言之,是“坐观成败”,也就是“静候宰割”。那末,为他设想,除了联曹或降曹以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联袁是不是可行呢?苟然是可行的,但是必须行得名副其实,以全力与袁合作,夹攻曹操,攻占许县,消灭曹操;而且要出兵出得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曹、袁在官渡结束了决战以后。

刘表倘若顾虑到袁绍万一胜利,一样难以侍侯,那末,不妨设计出一套天下三分的计划来,使得曹操虽败而不全败,袁绍虽胜而不全胜。在曹袁之中施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制衡力。


更好的一个政策,是放弃纵横捭阖的作风,一心以光大汉室,拨乱反治为己任,尽量扶持在许县的汉献帝,甚至把他送回洛阳,重建两汉盛时的“三权分工”、“用人唯才”的优良制度,自己功成不居,仍为啸傲山林的名士。

我这些话当然都是白说。刘表已死,即使我是他的同时人,或者他是我的同时人,我也犯了“非其人而与之言”的“失言”的毛病,他刘表是那一块料,怎么听得进我这个堂堂正正、讲原则的建议?

类此的建议,只有刘备够资格听。而诸葛亮所说给刘备听的,也正是这一套,只不过是由于当时的客观事实,陈义不能如此之高,而仅仅说到如何办到天下三分为第一步,与如何两路进军、北伐曹魏为第二步而已。

刘备与诸葛亮二人之所以“谈得拢”,是因为二人有共同的大前提,共同的基本观念:“汉贼不两立”。袁绍、曹操、刘表,都是一些目无汉室的军阀或权臣,都是“贼”。

袁、曹相争,是二贼相斗。曹操来伐刘表,也只是大军阀来打小军阀而已。夹在中间的刘备,其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见的。然而他的爱民之心,救世之志,为天下所共见,有十几万难民选择了他,跟他走,并非偶然。

诸葛亮在出山以前,是很普通的一个文士,对曹操并无恩怨,和孙权这一边也没有什么联络,虽则他的胞兄诸葛瑾已经由于孙权姐夫弘咨的介绍,在孙权身旁当了一名左参议之类的官。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刘备学Android

    - Android由Andy Rubin等人在2003年创立,最初的目标是为数码相机开发操作系统,但后来转向智能手机市场。 - 2005年被谷歌收购后,Android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2008年推出了首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 - 自此...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 第二课 我的自律宣言 清廉自律的诸葛亮文本素材 人民版.doc

    2. **诸葛亮的政绩与人格魅力**: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明诸葛亮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并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他的政绩包括协助刘备稳定蜀国,制定法律,尽管法律严厉但人民并无怨言,显示了他的公正治理...

    红关公,白刘备,张飞,叁结义.doc

    这篇文档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系列的植物、水果和动物的谜语,第二部分则是一些日常用品和人体器官的谜语。虽然标题和描述中并未直接指出具体的IT知识点,但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与信息处理、谜语...

    三国演义竞赛题.doc

    5. 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有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前的准备),这些成语体现了策略和决心的重要性。 6.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除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之外,...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说明.docx

    通过角色扮演,对比张飞和刘备的不同态度,让学生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此外,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体现刘备尊重诸葛亮的细节,以此加深对刘备形象的理解。 整个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四年级语文下册 8《三顾茅庐》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 邮票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邮票与《三国演义》有关,请学生自由发言,发现邮票上的故事和人物。 * 引出课题《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千古流传,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二、 词串引读,感知全文 * 出示词串,老师...

    四大名著中考试题集萃.doc

    2.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的对话揭示了二人性格的鲜明对比,曹操的野心勃勃和刘备的谨慎小心,生动展示了两位枭雄的智慧较量。 3. 徐庶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凸显了诸葛亮的非凡智谋,他被誉为“睿智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知识点大全.doc

    5. 赤兔马和的卢是两匹著名的宝马,它们的主人关羽和刘备有争议。 6. "一龙三杰"指的是华歆、邴原、管宁,其中华歆是龙头,管宁是龙尾。 7. 刘备在军阀混战中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展现了其灵活...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论述、实用类阅读

    以刘备和曹操为例,由于正统观念的作用,二者在历史评价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实际历史中,曹操在政治、文学、军事等多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应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 英雄人物的...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二积累与运用专题训练09名著阅读.docx

    3. 题目中涉及到的判断题,如杨志杀牛二,祥子在杨家的遭遇,以及鲁滨孙种植谷物,都是《水浒传》、《骆驼祥子》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经典片段。这些情节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4. 提及的选项中,...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pdf

    7. **课文内容回顾**:第七部分涉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填充,比如对刘备、诸葛亮、祁黄羊、公仪休人物特点的描述,以及《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包括主要人物列举和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 8. **阅读理解**:最后的...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届九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同时,试题也考察了学生对文中提出的建议(如“亲贤臣,远小人”)的理解,以及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的敬仰和对后主刘禅的期望。 4. **现代文阅读**:这部分包含对《晋书·陶侃惜谷》的阅读,展现了陶侃对农业的重视和...

    心中的诸葛亮.doc

    3. 忠诚与鞠躬尽瘁:诸葛亮对刘备及其儿子刘禅的忠诚无二,始终坚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致力于国家的兴复。 4. 刘备的知人善任:刘备慧眼识英才,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的才华因此得以施展,两人的...

    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参照.docx

    10. 赤壁之战相关事件: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等,都是这场著名战役中的智斗情节。 11. "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策略,奠定了蜀汉的基础。 12. 庞统被称为"凤雏",他的故事包括巧设连环计...

    五年级名著知识资料PPT学习教案.pptx

    11. **海伦·凯勒的想象**:如果能有三天视力,她希望第一天看人,第二天探索和研究,第三天看日出。 12. **阿辽沙**: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昵称,他在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以“阿辽沙...

    2021秋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曹冲称象相关资料新人教版

    这个故事体现了曹冲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智慧,而他的父亲曹操则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的生平与成就】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关键人物。他在镇压黄巾起义的...

    大学生读书心得结尾5篇.docx

    第二篇是对《三国演义》的评论,讨论了书中人物性格特征,如曹操的狡猾、刘备的谦逊等,并分析了智勇在故事中的角色,提出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 基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知识点: 1. **文学鉴赏**...

    三国演义题目集锦.doc

    - 收二川:诸葛亮协助刘备夺取益州和荆州,统一天下之二川。 - 七擒:七擒孟获,诸葛亮平定南蛮的策略。 - 北拒:诸葛亮对抗曹魏的北伐战争。 - 排八阵:诸葛亮布设八卦阵,抵御敌军。 10. **歇后语填空**: -...

    河北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字音字形查字典含书写试题

    他从秦朝的御史到刘邦军队的一员,再到汉朝的北平侯,每一步都与他的知识、胆识和个人魅力密切相关。张苍对法律历法的精通使其在动荡的年代能够适应环境,把握时机,最终获得汉王刘邦的认可与重用。 而黄忠的故事则...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