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lutes
  • 浏览: 890066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写在ERP规范实施之际

 
阅读更多
  2003年6月4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国家电子行业的一项新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以下简称《ERP规范》),并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大事,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理性的发展阶段。

  《ERP规范》是在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组织制定的,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按照信息产业部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调查了2000多家企业和几十家IT厂商。针对企业需求,通过对调查数据和技术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形成了《ERP规范》征求意见稿;然后在多家试点企业中应用并验证;最后征求几十家国内IT厂商和领域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将其完善,形成送审稿,并通过评审,最终完成报批稿。

  专家认为,该标准结构严谨、定义明晰,对产品研发技术要求、服务技术要求和功能技术要求等诸方面都作了比较详尽的定义和量化,对企业选型和产品研发都具有指导意义。


多方因素催生《ERP规范》


  国家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信息产业部将《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实施指南》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明确列入了2001年工作计划。

  2002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提出三大战略:“人才战略、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并强调指出:“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其次,从市场背景而言,我国ERP市场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用户、厂商和第三方服务商三方面。

  第一,作为ERP市场的消费主体,大多数企业用户存在以下问题。

  -认识误区:一般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认为ERP很神秘、很复杂、无从着手;要么认为ERP很简单,只不过是布线、架网、配计算机、买软件而已。

  -观念不到位:我国经过20年左右的信息化实践,企业知道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并没有深刻理解信息化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真正关系。

  -知识不完整:ERP本身已经提出10多年了,其发展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形成了庞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体系。由于在我国的应用不长,很少有企业能对其完整把握。

  -主体意识不强:企业是实施ERP项目的主体,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动的态势和主导的地位,并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而现在企业在ERP项目的实施中,大都放弃领导,处于从属地位。

  -不能在实施EPR项目过程中进行管理重组。

  -未能在实施EPR项目过程中整合资源。

  第二,ERP厂商的产品以及市场运作也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软件不成熟:表现在功能可用性不足、调试周期过长、自身缺陷过多、项目成本隐性增长等方面。

  -概念炒作:由于对ERP研究不够深入,对企业需求理解不全面,对信息技术把握能力不足,期望通过概念营销达到商业目的,其结果是混淆视听、扰乱市场、误导企业。

  -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夸大软件产品的作用,吹嘘软件产品的功能,重视签单率,忽视成功率等。

  -实施草率:实施是ERP建设的关键步骤,也是最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和厂商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而实际情况是,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厂商把注意力放在签单数量上,导致简化了这部分工作。这是很多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服务不规范:规范的服务是系统上线后正常运行和使用的保障,是系统能真正产生效益的前提。而厂商普遍认为,服务只投入不产出,因此投入不够,不是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就是没有专人负责专门的系统。

  第三,ERP市场上起作用的除了企业和厂商外,还有第三方,包括管理咨询和监理。因为监理制度刚开始实行,这里只讨论管理咨询的问题。

  管理专家和咨询顾问对管理共性的知识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并有所擅长,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针对具体企业,由于本身的限制,从深度上不可能对企业的问题理解得很透彻,对企业的需求把握得很完整;从广度上,因为知识面的限制,不可能指望他们解决ERP建设中所有问题。

  管理专家和咨询顾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前期的流程和管理诊断、招标选型中对软件产品及实施服务的评价、实施中的咨询和系统建成后的评判。而这一系列工作,需要有统一、客观的标准和依据。


规范ERP产品技术与服务


  《ERP规范》给出了ERP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和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主要内容分为如下3部分。

  ERP产品研发技术要求

  ERP产品研发技术要求是对ERP产品研发整个过程体系、框架流程的规定和要求,其中强调体系的完整性、灵活性、严谨性和高效性,特别要求过程控制、组织保障和文档记录。

  本部分使用流程图的方式讲解,同时配有表格形式的说明。整体流程分为5个过程分别说明。针对每个过程,将其流程展开并在相应的表格中详细说明流程的作业系统、控制重点、依据资料和流程图中的各项窗体。

  这一部分可以作为选择ERP产品时,对生产厂商进行考察的依据。

  ERP产品服务技术要求

  ERP产品服务技术要求规定了服务的基本组织架构、基本人员组成和相应的工作,其中对相应的各项工作从适用阶段、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目的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规定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评估准则。

  这一部分可以作为对生产厂商及实施队伍进行考察的依据。

  ERP产品功能技术要求

  ERP产品功能技术要求提供了一整套框架规范、评价体系及评估方法,可以快速评估ERP产品的基本功能,衡量ERP产品的水准。

  该部分把ERP产品分成功能类别、类别、功能和评比标准4个层次,对其中的每一个功能通过使用配分和权重计算得分来量化其达到的具体程度及性能。

  这一部分可以用做企业确定ERP需求的参考,选择ERP产品的依据。


正确看待《ERP规范》作用


  ERP涉及范围极其广泛,要对厂商制定出一套技术标准似乎不太现实。因此,《ERP规范》制定的总体思路是从企业的应用角度和选型的角度去规范其行为,再由企业通过市场去规范ERP厂商的开发。

  以用户规范厂商

  《ERP规范》主要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的选型工作。其内容包括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为企业在选择ERP软件和ERP服务以及实施ERP的过程提供了完整的规范性的指导意见和参考性标准。

  《ERP规范》主要是面向企业的,规范了企业在ERP选型时应该遵循的原则,然后通过企业ERP选型的评估标准来规范厂商的产品。

  《ERP规范》正式实施后,ERP厂商要将产品推向市场就必须让产品的开发、功能、实施服务等方面符合规范要求。否则,当企业根据《ERP规范》去评估产品时,不符合规范的厂商显然无法通过。《ERP规范》虽然是面向企业编制的,但从市场效应讲,对ERP厂商反而具有更大的约束性,这种思路能很好地解决市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规范选型及实施

  很多企业面对形形色色的ERP产品眼花缭乱,却对如何选择毫无概念,更无法谈及对选用的ERP产品的服务进行相应评估。不过,随着《ERP规范》的实施,企业不但能知道ERP应该具有哪些功能,而且可以对入围的ERP产品进行量化评估。

  《ERP规范》将ERP每一功能都分类,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系统。其实,实用、适用、好用就是好的ERP,这项规范可以避免企业在选型时贪大崇洋,追求价格越贵越好、功能越多越好的ERP系统。

  同时,《ERP规范》还对ERP厂商应该提供哪些服务及如何实施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不但对ERP厂商提出了产品服务技术标准,而且还提出各项服务工作的具体评估准则,便于企业在选型阶段及实施阶段都能把握好ERP项目的整个过程。

  统一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ERP厂商已达几百家。迅速膨胀的ERP厂商数量引发了众多的问题,多数厂商都在抱怨市场ERP产品良莠不齐、搞乱市场的同时,宣称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别人的ERP是混水摸鱼。但因长期以来并没有相应的评估标准,孰优孰劣,争论颇多,定论未果。

  《ERP规范》将成为评价ERP产品好坏、功能多寡的首选标准。ERP厂商在开发与完善产品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自觉按照标准规范自己的产品,将成为《ERP规范》颁布后,许多ERP厂商的重要工作。

  监理实施依据

  信息化监理已作为国家的一项制度确定下来。监理的依据是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ERP规范》可作为ERP建设监理的依据和技术支撑。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