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比例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少人对这个问题都有研究,当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1.测试与开发人员的比例多少才合适呢?
《微软秘笈》中指出微软这一比例是1比1。而根据一些非正式的调查,这个比例通常是1:3,即一个测试人员对3个开发人员。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团队这个比例相差还是很多的。
当然,有不少人提出,这个比例没什么意义。比如说,有的团队有自动构建负责人,这个负责人是测试人员,还是开发人员?除了这样的计算问题,其它如项目对质量的要求不同、软件易于测试的程度不同、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经验不同等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比例。所以这个比例本身意义不大。
2.敏捷开发对这一比例有何影响?
首先,敏捷团队采用TDD,很多开发人员编写自动化的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甚至集成测试,本身已经能够覆盖很多逻辑;
其次,敏捷团队使用持续集成,减少了集成引起的bug。并且,减少了增加story引起的regression的bug。
所以可以说,敏捷团队与传统团队相比,需要更少的tester就可以了。
也可以说,敏捷团队中所有人都会保证项目质量,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tester。
InfoQ最近有这样的一个帖子,总结了一些人的观点,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http://www.infoq.com/cn/news/2009/01/tester-to-developer-ratio
3.你的团队中这个比例是多少呢?
就我个人来说,最近的一个敏捷项目,约4对pair,只有半个QA(该QA还兼BA)。到了项目最后期,1对pair兼职做了QA。所以平均起来,这个比例大概是1:4─1:8的样子。
你的项目里面比例是多少呢?有没有发现一些困难的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测试人员根据这些 user stories 来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确保优先级高的功能得到充分的测试覆盖。 2.2 测试用例设计 敏捷测试用例设计强调简洁高效,通常采用最小化细节的测试用例,以便快速执行和验证。测试...
以上知识点构成了敏捷项目管理方法的核心,有助于项目团队、项目管理人员和相关干系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敏捷原则和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敏捷项目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变化,有效地提供价值,从而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
企业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管理代码、自动化测试、持续部署、监控和反馈等方面的工作,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7. DevOps转型现状:报告还分析了DevOps转型的现状,包括企业如何从传统的开发和运维模式...
他还强调了软件开发中的人员协作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增加人员并不总是能按比例提高生产力,甚至可能导致沟通复杂性增加,这被称为“布鲁克斯定律”。 其次,《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考》是另一本关于设计和...
- **灵活应对变更**: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增强团队对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 **合理配置资源**:根据项目优先级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 #### 四、结论 软件项目管理对于确保软件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人员...
- **测试人员**:关注测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 **运维人员**: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率。 #### 11. TPS问题排查 - **低TPS常见原因**: - **资源不足**:CPU、内存等硬件资源不足。 - **网络延迟**:较高...
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测试范围和重点。 - **回顾测试策略**: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对现有的测试策略进行复盘,分析哪些做法有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基于这些反馈来调整未来的测试计划。 - **敏捷测试评估**:针对当前使用...
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企业在DevOps实践中采用了敏捷开发管理,并且这一比例达到了基础级以上。企业普遍采用Scrum、看板方法和自定义混合敏捷方法来提高研发效率,其中Scrum的使用最为广泛,占比达45.41%。不过,...
通过对软件工程和代码重构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领域都是为了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而存在。软件工程提供了一整套从需求分析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框架,而代码重构则是在这个框架内持续优化代码的具体手段之...
一共两个压缩分卷,这是第一个分卷 第ⅰ部分 让领域模型发挥作用. 第1章 消化知识 5 1.1 有效建模的因素 9 1.2 知识消化 10 1.3 持续学习 11 1.4 知识丰富的设计 12 1.5 深层模型 15 第2章 交流及语言的使用...
一共两个压缩分卷,这是第二个分卷 第ⅰ部分 让领域模型发挥作用. 第1章 消化知识 5 1.1 有效建模的因素 9 1.2 知识消化 10 1.3 持续学习 11 1.4 知识丰富的设计 12 1.5 深层模型 15 第2章 交流及语言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