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硅谷预言大师凯文·凯利走上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讲台,带来了长达8小时的精彩而纯粹的“失控”演讲,现场气氛空前热烈,而精彩的提问环节和吴伯凡,余晨与KK的三人对谈,更是将一整天的演讲推至沸点。
整理|柯洲(华南七群)
先来聆听KK演讲的第一部分——
《失控》核心主题:九律
演讲——
今天,我们讨论一些非常重要的话题:和商业与技术有关。其实,时至今日,我在中国都没有深度讨论过我的书:《失控》。
所以今天的议题是:
1、介绍《失控》主题;
2、创新;
3、颠覆式技术。
首先来讲一个故事:为什么我会写《失控》这本书?
80年代,我参与一个会议:智能生命。会议汇聚了各个学科的科学家: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家、数学家等等,我们探讨生物科技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从会议获得的洞察激励了我这本书的产生:生物学技术和人之间能否共生互助?
在写书的过程中,我发现:生命细胞、微软公司、生态系统、蜂巢、机器人之间都有很多共通之处。
所以在那次会议之上和会议之后,我开始寻求它们的共同原则。这些原则,如果我们未来要去设计更复杂的东西的时候,会非常有用。
如果我们要把我们的公司发展壮大,做出为我们所有所用的软件、人工智能、硬件系统,理解这些原则对我们非常有用。
这是这几十年研究下来,我认为的操作复杂事物的几条规律,我把它称之为“无中生有”的九律。这九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第一条:
1、分布式:就是去中心化
我使用了Being这个词汇,这个词汇是指存在的状态,不管你要从事什么活动,都要把他们细分成一个小活动,一旦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联合体,包括生命、智力等。
无论何时,当我们得到某物时,总会发现它衍生自许多互相作用的更小的部件。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存在,都可以把它们/他们区隔开来。
在生物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很多生物系统由更小的部分组成,但也因为这种组成,它比任何一个更小的个体力量更大。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鸟群共同的飞翔。一只鸟单飞和一群鸟共同的飞,行为是不一样的。
我养过峰,我发现,蜂群在一起的时候,有很多单个蜜蜂没有的行为。我们知道,每只蜜蜂的寿命只有6个星期,蜂巢的集体记忆可以达到多年,比单只蜜蜂的记忆多得多。
这意味着,如果你能够把大的组织分成更多细的部分,你能让你的组织更智能、更可靠。
再举个例子,单个作家可能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很聪明,但运用去中心化,如果让每个作家分别撰写单个自己擅长的章节,那么所呈现的整本书籍精彩读就远远超过他单人的。
没有一个人能比所有的人更聪明,这是因为我们运用了去中心化的概念:集体的力量会超过个体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有很强的适应性,这正是去中心化的优势所在:因为可以灵活变化,整个系统就会有更大智慧。
去中心化的系统还有另外一个优势是:找不到任何一个命门,你无法通过找到一个所谓的命门就可以摧毁它,去中心化的系统很难摧毁。
因特网就是最好的例子,就算哪一台电脑坏了,并不会影响因特网的整体运行。
所以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很难受到整体破坏。
可以再举例说明下:如果你想制造一个高效的机器人,你不会把所有智能放在机器人脑袋,而是放在全身。
人体也是这样的。你以为人体的智慧都是存在于大脑吗?人体的各个部分也都拥有运营计算的能力,包括眼睛、脊椎等等,都有自己的运行和计算能力,只有把所有的智能加起来,也才等于大脑里面存在的智能。
对于现在希望能够制造出新的、复杂的东西,会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运用去中心化的力量,把一个大活动细分成尽量细小的活动?
这是每一个复杂的事物或生命体都会做的事情,不管是人类、海洋、珊瑚礁或蜂巢等。
2、自下而上的控制
在一个非常好的、复杂的系统,你应该尽量做到层级比较扁平化,试着让系统自下而上做工作。
举一个生物界的例子:蚁山。你会发现,每只蚂蚁都忙碌做自己的决策做自己的事情,但并不影响蚁山的生存。
人造的事物中,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也在很多方面取得成功。比如:以前如果大公司要卖出产品,要有真人坐在电话后面,他们被成为帮助中心的员工,而这些员工是公司招聘来的,公司出工资,也对他们发号施令。
而在现在的新形势下,很多企业已经不这样做,而是让使用公司产品的客户在网上开论坛,由他们去回答新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些人不是公司付出薪水的员工,但他们却已经可以把原来帮助中心员工做的事情做好。
公司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并不是说让老客户来培训新客户就能够节约成本,而是这些老客户受过很好的产品使用训练,他们组成的系统更加有效。他们不用听来自公司上层的指挥,就能够把事情做好。
事实上,你们可以把视频网站youtube看成一个这样的系统:它是一个电视台,但它从来不产生内容,而是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内容。由下生成内容反馈到上,而上不做任何的控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商业系统。
我想在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看到的最棒的商业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下的力量,而且下的力量是相互连接的。
最近最棒的商业理念:在线招车搭车系统。以前招出租车,要由出租车公司调配车辆,现在利用下的力量,只要别人愿意搭别人一成,就可以自己决定加入这个系统,给别人提供便利。
现在有很多的人试图用这个理念生成到自己的行业:以前由上来做决策,现在由下来做决策。
也许你要问:这个过程还能做多远?
现在还有几千个数万个商机可以加以利用和识别出来。由低端来发现,而不是由上层来做决策,这些都等着大家来开发。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下的层级要有充分的连接和沟通,互联网技术带来了这个可能,使这个连接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很多复杂的系统就可以像自然界做一些自下而上、对整体有利的事情。
当然自下而上的控制也有缺点:对发明和拥有系统的人非常不妙,到了最后他就没有办法控制和拥有自己发明的系统,所以你想获得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力量,那就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这就是:你感觉非常不自在,因为你感觉失控了。
3、递增收益
这个和数学以及经济学概念有关。我们知道,一个系统用得越多,用得越成功,就会带来越多的成功。
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自然界的雪崩。雪崩是从小雪块开始的,最后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座雪山都被移动。
在万物开始的时候,第一步总是迈得很小。
想象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卖传真机的人吧。其实他是一个白痴,因为他能把第一台传真机卖给谁呢?
所以,很自然,第一个买传真机的人,也会鼓励别人买,因为直到别人拥有传真机之前,第一个人的传真机价值为零。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传真机一台要一万美元,当时价格要的很高,价值却为零。随着说服更多的人加入买传真机的队伍,传真机的数量在增加,随之成本也就在递减。传真机越是多,每台的价值也是越高,但每台价格却在走低。
这就是我们说的网络效应。买的人越多,价值越高,也就是成功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为什么传真机的价格越来越低?因为买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另外的例子:客户生成的内容越多,系统的吸引力越大,就会吸引更多的客户来生成内容。Facebook等等都是这个网络效应。
这个数学公式可以表达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不是直线型上升,他是呈现指数级上升的。在一半正常的企业中,卖鞋的,你的客户数量翻一番,你的销售也会翻一翻,这就是直线式的上升;
而在一个网络上,你的客户能翻一番,你的业绩能翻两倍,就是n的平方。如果你的网络不是单体的人,而是每个网络由更小的网络组成,你不是和一个人而是跟一个网络在交流,你的业务量能够呈现指数级增长。
这告诉我们:网络效应也是递增收益的另外一个说法,是同义词。蜂巢组成的客户结构,比很多小网络加起来的力量更大。
这事实上可以在数学上进行证明:如果对方的客户有100人,他的力量会超过你跟100个单独的人打交道。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做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可以把小的网络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你得到的价值增长不是线下的,而是指数级的。
你如果能得到2个500人的群体,你得到的不是1000人,而是1000人的平方,这也就是很多社交网站想要做到的,他们想尽可能去聚集更多的人在一起交流和沟通。
这可以运用到其它很多复杂的事物当中,不断地利用网络效应,不断地提高力量,其结果就是我们在中国看到很大的网络: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我们把他们称之为自然垄断。
在网络经济中,会出现自然垄断,这些自然垄断的形成并没有采用任何胁迫的方式,而是形成之后,为客户带来了极大的利益,而在工业时代,那些传统的垄断可不是这样的。这些自然垄断的形成,是因为他们运用递增收益的原则,所以对创新非常有利。
为什么?因为创新总是瞬间即逝的,一二十年之后就会像烟火一样的湮灭了,即使我们看到上升曲线,其实既有成功的上升,也由失败的下滑。
未来我们在各种不同的领域都会看到递增收益的模块。稍后我会讲到人工智能,他们将如何利用递增收益产生自然垄断。
4、模块化增长
如果你想要实现指数级的增长,你要生成一个组织结构,把每个发展的小的节点用来生成更小的组织单位。
我们人体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细胞,然后组成骨骼、肌肉等等,再然后组成器官比如心肺等等,所有器官最后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人体,所以即使人体都由细胞组成的,但还是在人体当中可以看到很多组织和模块。
军队也是采用模块化组织:士兵、班长、排长、连长、团长、旅长…这样才能起到协调一致性的能动作用,这样的做法,在最大型组织和企业也都看到了。
在一个大型组织和公司,如果雇佣数以万计的员工,很难想象大家都是平级的。大多数这样的组织和公司在基层都可以看到单员,然后形成团队,然后形成业务部门,然后形成更大的事业部门。
你可以说这里很多小的单员可以自己组成一个独立的公司,但它是松散的。如果它在一个大系统里可以独立运营,也就可以为整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们在制造机器人和厂房整套设备的时候,也都是采取模块化组装的方式,它们可以单独运营,又可以为整个总体做出贡献。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操作系统。以前,如果某个地方出了故障,整个电脑就死机了。而现在是由模块组成的,如果某个模块出了状况,其它模块可以继续运行下去。
这条原则,各位在制造更复杂的系统都可以运用,即使某个模块失败了,并不影响其它模块的运作。
不管你要制造任何大的东西:公司、软件、机器人,都要懂得运用这个层级的概念,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这是自然界细胞的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骨骼都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相似性,一切要从简单系统开始,让它自然生长。
所以,这条“律”里,关键的是在“长”字,只有把简单且能独立运作的模块先做好,才谈得上组装,并最终长大。这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分解和模块化的概念。
这一条和第二条有相似之处。
5、边界最大化
这是在伯明翰的一群嬉皮士的照片。
这个嬉皮文化节,是人们自发地在沙漠上举办的,它不是主流文化。所谓的边界,就是能容忍的事物的边缘。
在生物学中,要看到最好的物种的多样性,要看两个区域的交界处,在进化论中,如果物种要进行突变的话,也是处于这个物种的边界。在商界,大多数的创新来自于企业的边界和边缘。
创新对于企业家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文化而言也非常重要。所有的文化上的创新也是来自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也就是亚文化的群体,他们刚开始是最被主流文化看不起的,就像爵士乐、摇滚乐,甚至因特网,都是受到主流文化唾弃和看不起的亚文化的小群体。
如果你们想看清未来,把握未来,就一定要关注这些边界发生的事情。不但要观看观察,还要花力气走到这个新生事物旁边去,即使这些事物不在社会地中心,但下一次变革、革命和进化会发生在那里。
比如:有机食品的概念就是由嬉皮士最先提出来的,提倡不加工、不加调料,在三四十年前提出的时候很少人认可,但现在超市里面都出现这些了。
在技术界也是这样做的,你要充分利用技术的边界,也就是你说,你要制造这个系统,一定要容许荒谬事物的发生和突变。
事实上,有些人在设计大型机器的事物中,也会注入一些随性的文化,以方便荒谬事物的发生。
同样的事实上,在治疗药物的发明中,也用到随机性的概念,引入突变事物,然后根据反应进行筛选,最后找出最有效的药物。
所以,非常重要的是,如果你要组建一个系统,打造复杂的事物,要引入随机的事物,让一些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发生。
6、鼓励犯错误
因此,才会鼓励犯错误。在你打造的网络、企业和产品中,要有内潜式的对错误的容忍。
从任何一个层级,都可以发现这个非常重要,“犯错”和“越轨”是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来源,是创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化可以看作是一种系统化的错误管理机制!你要不断地做实验,犯一些小错误,就不会犯一些大错误。
今天大家之所以能坐在这里,以这样的身体出现,也是一个不断实验和试错的方式。想想,让这个身体能够活上一百年,身体需要不断在做变异。
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我们的进化都在鼓励人体做各种各样的变异,每天都在尝试新的创想。我们知道,大部分创想都在失败,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新的成功的创想。
硅谷之所以这么成功,在于它容忍这么多的失误,我们听到的公司可能都是赢家,但在他们背后倒下了很多我们没有听过的输家。
不断地犯很多小错误,对进化、工商业管理、技术发展都非常重要。新的药物的发现,也是在过程中注入了很多变异的因素,其中99%都不成功,以失败告终。而只有通过错误和失败,科学家才有所学习。
如果你做实验的时候一开始就知道一定能成功,那你一定学不到任何东西;如果你发明了一个你确认会成功的新产品,你也不会学到任何新东西;如果你创立了一家公司,你有把握百分百成功,那你一定没有任何创新的。
对于创新文化来说,就是要能够接受错误、拥抱错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接受和拥抱错误,这样的公司里面,员工不会因为失败了受到惩罚。
不过记住,是接受犯小错误。很多的大公司甚至国家都会出现麻烦,是不允许小错误的发生,然后出现的大问题反而颠覆了大公司或者一个国家。拿这种批判的眼光,我们也可以看到因特网发展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
1960年,大型电话公司向客户承诺,保证通话过程中不会出现断话现象,音质会非常好。
当时花了很多钱,以保证通话的高质量和不中断。后来因特网来了,利用因特网技术的通话用几百种方法来传递数据包,当时因特网的通话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传统电话公司听后都疯了,认为这叫因特网技术的电话叫做打电话吗?因特网技术的通话,它的每秒输出是很多小数据包,如果其中一个小数据包传输失败,会用其它的方法再次输送,然后让对方接收到完整的信息。
虽然它一开始不如大型电话公司,但它自身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果发现输送连接不成功,就会绕过,而且潜入了一个概念:输送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败,但是这个系统并没有试图阻挡任何错误,反而把这个放在系统中。这个允许犯错误的系统现在变成我们现在都是使用的通话方式。
不管是一个系统、企业、产品,都要能够体现这个概念:有可能会失败,但失败是好的。事实上你要懂得利用犯错误,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在制造业也可以运用这套原则,你会犯错误,但是利用犯错误,来不断改善。
7、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
任何复杂的系统,不管人体、企业、动物、因特网,不能只设定一个数字或目标。
在我们人生中也是有多个衡量成功的指标,只有机械性事物才有单一目标。更复杂的体系、有机的体系,通常都不止只有一个目标。衡量一件事是否成功的时候,可以用多个指标。
这是一个人在把自己设定的所有目标贴在墙上。在任一复杂实体中,纠缠在一起的驱动因素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可能明了究竟是什么因素可以使系统生存下来。
生存是一个多指向的目标。“无中生有”讲究的不是高雅:只要能运行,就棒极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行多目标,是其内部创新的来源!
8、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
我们人每走一步,身体都往前倾倒,快摔跤的时候,身体的另外一只脚就会往前迈一步,所以,人总是几乎处在要摔跤的过程中。
人体持续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中,而不是和谐之中。人如果站着不动,可以取得平衡,但走路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不平衡,如果持续地走,就是持久地处于不均衡态。
这个冲浪者就处于持续的不均衡态中。他们总是站在一波高浪的边缘,每往前滑一点,都有摔跤的可能,但他们不会停止下来。
所有活着的生物体都处在这种状态中,最大的喜悦也处在这之中,最复杂的也处在这之中。好体系、好公司如果回归了和谐,你们可以宣判他们的死亡了。但如果他们处在不均衡状态,也可能就是要撞车了。
所以我们要的是再加一个形容词:持久的不均衡态,也就是要处于长期不均衡,但不撞车,不失败。冲浪者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才不会被冲下滑板。
以数学物理来分析人体,细胞也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中。我们所在的星球,30年前天文物理学家找到新的方法观测星球,以便找到是否新的生命现象。
他们不看星球表面,而是看大气层,可以从大气层的残留物看到是否有生命存在。如果观察到这个大气层持续数百万年的不均衡态,那么被包围的这个星球就存在生命。
我们所在星球,氧的成分还是很高的,从化学上来讲,氧是不均衡的。如果星球没有人体的生命存在,完全遵循化学反应的话,氧气应该是不存在的,就不会存在氧气的不均衡。
为什么我们星球含氧这么高,就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让氧这么不均衡,我们的星球有一个化学的不均衡的状态,因为我们地球上有生命。
人所观察的其它星球,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化学均衡态,所以我们总结任何生命和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设计成处于持久的不均衡状态中。
如果你去创新型的企业,你也会体验到这个原则:他们会说公司里面太混乱了,每个时刻都在产生新东西,这说明是个好事情,说明没有处于均衡状态。
当然,如果一个公司太过于混乱、太过于失控,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而一个公司控制得太厉害,也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该失控失控,也要有适度的控制,即中庸状态。
世界上一些最优秀的企业会故意改变公司的一些事情,让公司处于这样状态之中。这些公司会对组织架构进行重组,当然这并不是绝望之举动,而是公司为了能够让不断处于不均衡状态,他们要的效果就是几乎要摔倒,但从来不会摔倒。
颠覆性革命和无数的微小变革,会让你更能适应这个世界,处于一种永不静止但却不会死掉的状态中,也可以说是在混沌的边缘、健康的边缘,从而提高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所谓人多小疾而无大疾,企业也是如此。时刻提醒自己处于死亡的边缘,联想到乔布斯创业后期,时刻提醒自己明天就要去见上帝了,于是极大地激发他自己去做好想做的事的激情。他们设计出来的系统总是有一点点失衡,但总是能控制住。
9、变自生变
这句话,在英语里面就是玄的意思,也就是从高屋建瓴的角度看变革。我们的生物学原理告诉我们:我们的生物体一直在改变变革。
一般的人,玩游戏都会遵循规则,而“变自生变”就是不但要了解规则,还要打破规则。
技术的出现就是改变“变化”本身。所有伟大的创新或创新公司,由于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50年前你想引发文化的变革,你要找到报纸、媒体、大公司,如果今天你想要引发,就要找社交媒体来合作。
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如果你向引发变革,就要改变原有的游戏规则,像黑客一样修改游戏规则。我们要看看现在的做事方法,是不是可以对原有的游戏规则提出挑战,然后试图提出新的做事方法。
现在,我们拥有了很多新技术,它们也正在改变我们原来的做事方法,比如社交媒体。现在还有很多技术,改变了文化变革的方法,科学进步,也是改变变革的方法之一,这些出现了的新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和变革。
正如我们学数学演算,有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算出结果,只有这样,科学也会进步更快。我们如果想要更多创新诞生的方法,我们就要多关注这些新技术新科学。
谷哥,原来就是改变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如果我们的系统能导致“变自生变”,那就是一个伟大的革新,正如微信一样,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正如上图的“自食蛇”一样。
KK《失控》全书主题为“失控”,核心就是在探索生命本质特性,或者说“生物本性”,其直观体现的精髓就是KK总结的九律,这九条,是KK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家的角度,总结出的自然运行之律。虽然这不是严谨的科学理论,但其思想是值得肯定和划时代的。
http://vc.dataguru.cn/article-6657-1.html
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技术的颠覆,以及未来给我们带来的机会。
在这个地球上一个最新的技术,就是早在19世纪的帆船技术。这是2百年前当时颇为复杂的技术。这家公司被称之为当代的谷歌。因为可以让人们在不需要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来到大洋的彼岸,当时他们认为这是最为复杂的工具。
同样在19世纪时候,出现了第一代的蒸汽机。当时的蒸汽机从而诞生了蒸汽船,当时认为船只规模小,从而造价非常昂贵,它的整个运行、航行过程也不可靠。
蒸汽船刚刚诞生的时候,全球的公司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蒸汽船不足以构成竞争,所以当时就忽略了这个蒸汽船。但是蒸汽船能够完成帆船所不能做到的一件事情:说跟帆船不一样,蒸汽船可以逆流而上。在蒸汽船诞生前,船只只能顺溜而行,但有了蒸汽船以后,会发现可以逆流而上。
在蒸汽船发明之前,我们只有帆船,而帆船的体积比较大,河道比较狭小,所以不可以逆流上。但有了蒸汽船以后,就可以逆流而上。每一年都可以看到蒸汽船的技术不断地改善,体积也越来越大,航行越来越远。但他们依然对蒸汽船技术不以为然。
大概花的40年左右时间,看到蒸汽船逐渐成为了整个船行业的主流,实际上看到现在的船舶公司,没有一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帆船的利用,当年垄断整个船舶行业的帆船公司,最后都消失了。
1946年时候,这个技术被称之为当代最为复杂的技术,这是大型的汽车。所有的人都想在底特律的这家公司工作,想复制他们的成功之道。这是当代最为复杂、先进的技术。
1946年日本人开始思考如何把无线电和自行车组装在一起。当时没有一家汽车公司真正地注意到他所做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本田所做的发明微不足道,而且性能也不稳定,这样不能够远程行驶。
1963年我们看到底特律机车公司的技术略也所改善,他们所生产的凯迪拉克依然被认为是当代最复杂的技术,人们仍然想知道通用汽车的成功之道。都在想在通用汽车工作,通用汽车当时被认为是最先进的公司。
而也是在同一年,正式制造出来了第一辆汽车,可以看到当时的这辆车,有点像高尔夫打球时候坐的车,看起来就像个玩具一样。当时通用汽车,还有底特律的汽车,或者是其他汽车制造商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认为本田车只不过把自行车进行了改造,变成了摩托车类似的车辆。把摩托车的发动机放到汽车而已。
到了90年代,我们看到凯迪拉克车略有所改善,他们的技术也略也所进步,但改变不是很大。其他的技术并没有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看到本田,本田他们小的发动机做出了巨大的改变,而且通过不懈的努力,技术日渐完善,最终诞生了新一代的汽车,新一代的汽车虽然体积小,但却能够非常好地节省油量。
直到这时候,通用汽车和底特律的汽车产业才真正地把目光投到日本车上。所以在那个时代,我们看到通用汽车黯然失色,不得不宣布破产。而本田车一度在市场上崛起。
从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行业的龙头老大对小企业发展往往不以为然,因为觉得这不是值得他们去重视的创新。
下面图是一个四色的印刷机,是杂志、书籍所用的打印技术。为什么这个点阵打印技术效果不好,人们还使用呢?是因为它可以一张张地打印,小量打印,而不需要打印上百万份的报纸,或杂志。
在这个点阵打印机刚刚出来的时候,所有打印行业的龙头企业认为这种点阵打印机质量很差,利用率很低,而且客户满意度也不高,所以他们认为不可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他们忽略这种技术。
但与此同时点阵打印技术不断进步,最终形成的喷墨的打印技术,而且打印质量得到了改善,甚至打印出来的效果可以跟照片媲美。像前面讲的当时出现的蒸汽船一样,在打印技术进步的时候,人们认为成本高昂,而且质量并不稳定,所以基本上会忽略这个技术,认为这个技术并不是很好。
我们看到随着时间推移,点阵的喷墨打印技术不断改进,这个图跟前面的图刚好颠倒过来。他们的打印技术和传统的四色网络打印机一样非常地快,而且成本一样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说更低,喷墨打印技术的效果更加好。
所以现在反而看到一些传统大的打印公司成为了过时的传统。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规律,就是在行业以外的创新颠覆了一个行业。像刚刚讲的例子当中,个人电脑伴随而来的打印技术颠覆了打印行业。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IBM的例子。1980年的时候这台电脑号称最为先进、复杂的技术,而IBM也是最受公众关注的一家公司。在电脑行业里如果要和IBM竞争,难度非常高,有公司试图超过IBM,但都以失败告终。1980年的时候,有一个电脑爱好者他做了这样一台左下角的电脑,这个电脑当时的功能非常少,甚至只是闪几下光而已。把它命名为:个人电脑。
当时哈佛学生在宿舍里面对个人电脑编了程序,然后把程序输入到电脑当中,其实这个程序的功能并不强大,但可以实现个人电脑上的编程。这位学生就是比尔盖茨。通过持续改进,个人电脑日渐完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就看到了个人电脑,以及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
最终导致IBM丧失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另外一家电脑公司,而是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微软的诞生成为了业内龙头,大家都在想在微软工作,都想模仿微软的模式,因为觉得微软是业内最为先进、复杂的。很多的公司都想开发出能够与微软的操作系统相媲美的软件,但大部分都失败了。
在我们看到了谷歌成为了技术行业最受尊重的一家公司,所有人都想在谷歌工作,他们认为谷歌所创造的技术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也有很多人希望打造出新的搜索引擎服务,来与谷歌进行竞争。但他们也失败了。
我不知道最终会有谁,或者是哪一家公司取代谷歌的龙头地位,但可以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谁会接替谷歌呢?我想可能会是一家卖书的网站,或者是一家制造手机的公司,或者是社交媒体公司,总之而言是来自于行业以外的,而非行业内的竞争对手。
这是一个文档分享的运用,认为在未来也也可能会取代谷歌,也我可能是中国三大巨头之一,但我相信肯定不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
接下来我们从另外的角度跟大家再讲一下这个故事。这个图示告诉我们颠覆性技术怎么样运用,上面粉红色的小圆圈,代表了蒸汽船、点阵打印、个人电脑、搜索引擎。
红色的线,代表了最低的客户满意度所需要的质量要求。可以看到颠覆性技术刚刚诞生的时候,它总是附在红色的线以下。也就是说一开始的颠覆性技术并不尽如人意,而且处在最低的客户满意度线下。
红色上方,绿色所代表的是业内比较成熟老牌企业,他们每年也会逐渐地去改善技术,但这个改善幅度并不是很大。现在看到的是线下的颠覆性技术,他们不断地完善,但并没有达到红线的水平。
通过不断地进,这个颠覆性技术最终达到一个客户能够满意的水平,而同时这些成熟的老牌公司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改变他们的进步和需求。
当这个颠覆性技术达到了红线水平时候,可以看到客户也到了一定的程度,公司本身除了发展以外,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们可以有更大速度地改善规模。
到了红线之后,颠覆性技术会有一个猛增的趋势。到这时候这些老牌的成熟企业才开始看到这些颠覆性的技术,但已经太晚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老牌成熟企业日渐地逐渐吸收。
再以另外的方式跟大家讲述一下。生物学当中生物学家推出这样的图来描述物种的演变,他们叫适应性图,随着日渐的进化,会有适度的提高。
比如看到海洋里面的一些贝壳,他们的适应度会随着来演进、进化,从而达到完美的水平。不管是什么物种,都会花上几百万年的时间,慢慢地考察,最后达到适度最大化水平,跟环境完全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最高的环境适应度。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幅图,最上方,就是刚刚说的最高适度,最底点就是适度最低水平。最高适度是接近死亡的水平。跟我们的生命有机体一样,制造企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他们也都在不断地寻求适应最大化,也就是说他们不遗余力地去改善他们的产品,直到这个产品成为最优秀的产品。认为这这是他们生吞的方式。
我们看一下当代的企业界,可以看到公司里面请的MBA毕业生,或是喜欢送学生去上各种各样的企业,他们都有这样的口号:追寻卓越。
他们不断地去推动员工,改进他们的系统,希望可以实现适度的最大化。比如是一家造打印机的公司,希望生产出全球最棒的打印机。或者跑鞋生产商不断地寻求他们技术的优化,希望能够生产出更优质的跑鞋,公司的上上下下,以及公司的董事长,他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卓越。
这样的运作方式在过去时代应该说是可行的,因为过去环境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而且面临的环境在日新月异,比如达到了顶峰,但在顶峰会发现一山更有一山高,周边会有着更多的资源。
比如你是做一家打印机的生产商,可能打印机在行业内首屈一指,但对文字处理工具,个人电脑上的文字处理软件来说,会发现他们所带来的机遇要大得多。
再比如一家做传真机的公司,整个公司都是传真机的服务,不断地去完善传真机的技术。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你周边的环境发生着改变,他们正在使用着电子邮件,而电子邮件所带来机会大山要比传真机大得多。
像刚刚所讲的传真机公司在面对电子邮件所带来的威胁时候,应该怎么做。我认为企业应该选择一条逆境的途径,也就是说面对电子邮件竞争的时候,这家公司应该选择颠覆自身,颠覆创新的技术,从而才能够达到更高峰,并找到更大的机遇。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帆船公司,如果说要抓住所带来的机遇,它选择的道路应该是放弃、寻求发展技术的卓越,而选择逆境,跨过死亡谷,只有这样才可以抓住最新技术带来的机会。
同样地,有的工作效率也很高,但如果要想抓住软件所带来的不同机会,他们就应该去尝试新的领域,不断地在试错当中学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在电脑制造方面可能就要牺牲他们的一些效率,牺牲一些追求,也就是说他们要先下才能上。
同样地,像微软作为一家操作系统公司,也应该选择放弃一部分的效率,放弃对卓越的追求,放弃他们所学到的一些东西,而去探索新的领域,追求新的经验。
也就是说要放弃他们的欲望,而改变发展的目标。但是要逆行,要放弃原来走的方向,而选择另外一个方向,这个过程应该说还是让人感到非常恐惧,因为你的死亡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逆境而上,应该放弃原来走的方向,逆向而行,如果说公司追求原有领域的卓越,原有技术的改善,这时候就要瞄准方向。
当然这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品质量恶化,缺乏相关的经验,而在逆境过程当中会犯很多的错误。要做到逆向而行,对于很多的公司而言挑战会非常巨大。
更糟糕的是,有的时候我们站在山头看到了往前进的方向,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同时看到远方要达到的目标,但是看起来很近,但其实中间距离很远,并且中间概要跨越死亡之谷,虽然看得到,但要选择下山,而且还要跨过这个死亡之谷,由此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
对于整个大公司而言,这当中的困难非常大。虽然他们知道自己的方向,但要放弃原来做得很好的事情,要放弃原来的规律几乎不可能,因为他们要跨越死亡之谷的难度太大了。
所以我们认为创新发生领域的特点:质量低、风险高、利润率低、市场小,而且是未经验证的领域。就是蒸汽船、点阵打印机、软件、个人电脑,以及搜索引擎等技术起步的领域。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营企业非常可怕。没有人会自愿地选择低质量、高风险、低利润率、小市场、未经验证的发展业务。
为什么会看到初创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呢?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他们没有钱,没有资金去购买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初创公司没有过去成功的经营记录,无法有高利润率、大规模的市场,因此不得不蜷缩在低利润率、低规模的市场,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凡是有比较良好商业敏锐度的人,他们都不会选择看似没有前景的领域发展。一个企业越成功,就越难在刚才说的一些领域来发展。如果说你是一家初创企业,没有其他的选择,而且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或者是也没有过去成功的经验,那这可以成为你的起步之选。
我要讲的另外一点,如果是在某一个行业发展的话,要想找到未来的创新,我告诉你:未来创新往往发生在行业之外。
你这个行业内新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往往不是来源于行业本身,如果是汽车企业,发现汽车的颠覆性不是来自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是来自于像谷歌所推动的无人驾驶车,或者是像特斯拉所推动的电动车。
酒店行业的话,它主要的颠覆性也不是来自于酒店的运营公司,而是来自于一家做网络运用的公司,其中汇集了各地愿意主动去住宿这些人的资源公司。
所以不管你是哪一个行业,交通运输,还是化工行业,行业内重大的颠覆性创新都将来自于行业以外。而且这些重大创新的发起者也不是这些大公司,而是来自于一些初创企业,因为初创企业没有其他的选择。
今天下午会跟大家讲述更多各个行业的重大边际性创新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来自于行业以外的创新。之所以要跟大家讲这些,是因为讲到边界的重要性。
这里我要重申一点,也是我们经常讲到所谓的创新情况。我们讲创新,而创新往往在经济上不怎么可行,伴随创新的往往是失败。创新不适合在低利润率的市场发展。
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有钱,为什么投入已经能够做得非常卓越的事情,而我们面临的困境,就长期而言,如果现在不投资创新,不投入创新的话,以后在未来你的企业,你的行业就会被新的创新所颠覆。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创新不能带来经济利益,在经济上几乎不可行,但另一方面又需要投入经济资源。创新来源于初创企业,但发现创新过程当中很多初创企业没办法持续。
所以大部分创新企业会消亡,这是他们所经营领域的性质所决定,这一块领域分适度、很低,而大部分初创企业创新技术都会消亡。也正是在这样的领域当中,才会发现真正颠覆性创新的发生,颠覆性不会发生在大型的成功企业身上。
这种困境,或者是两难的境地都是要面临的,面临着种情况下该怎么做呢?应该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做好平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持在这样一种永久的不均衡状态中。一方面不能永远地让自己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
怎么样掌握平衡?这是一门艺术,只有把握好了艺术,掌握好成功与创新的平衡点,这样才可以打造一个成功的初创企业。
创新和初创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感到非常恐惧,但同时创新和初创企业非常重要,因为它潜在的力量无限。
http://vc.dataguru.cn/article-6658-1.html
今天下午将更多地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12种颠覆式技术。这些技术还在不成熟的阶段,市场也不断地发展,它们是经典的颠覆性技术。
移动技术
首先是移动技术。
也就是你们家里的手机。它已经造成了很大的颠覆,但我觉得这种颠覆才刚刚开始。也许所谓的移动就是可以带来随心所欲的特点,但这也是颠覆性中最不重要的一点。
现在所有的通信技术通过空气来传播,而空气中有氧气。所以我们看到最大的颠覆是从有线变革到无线。我在这里做一个预言,到2026年的时候,世界长大部分的数据将会通过无线来传输,而不是有线来传输。
这一点将对物联网的发展非常重要,所谓的物联网就是所穿戴的鞋、衬衫、用的电器统统可以通过无线带相互沟通。
我们现在还看到了云,亚马逊就有它的云。本地的方法称为雾。比如一个企业可以有它自有的云,这是在本地进行的,我也可以称它为雾。
但是在移动技术方面最具有颠覆性的却是来自于第三个单词:MESH。它的运行跟一般的手机不一样。如果我用普通的手机带给您打电话,信号发送到天空,然后再接收。接着转到您的手机上。在一个网格技术当中,我发出的信息会只给地进入到您的手机中。
如果我想给更远位置的人发消息,这时候消息会到您的手机上,然后再跳到下一个人手机上,接着跳下一个人的手机上,最后传送到接收人的手机中。
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通讯的目的。现在在香港已经也这样的系统运行,利用网格技术让所有的手机的可以担负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这样的网格技术有非常大的艺术,这跟我们今天早上讲的去中心化益处连接在一起,有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这个网络就可以更为稳健,力量更强大。
每一台手机同时起到了接和收的作用。如果我们要真正实现物联网,也就是所有人工制造出来的物体都可以连接起来,网格技术就会非常重要,无论是一把椅子,还是一个门长的把手,都可以相互交流。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手机上的移动运用,这就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目前它的质量还很低,而且还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它的市场也不大,几乎可以说没有。
而移动技术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移动总是开机,这是因为我们从来不关手机,所以使得移动技术变得更加重要。所以我们改变了通信系统的本质,也就是说人们的通信信息和网络都可以开机。
移动技术带来的第二个改变:拥有。如果有一个永远在线,永远开机的网络,就可以使我在随时随地都拥有资源。如果是想听什么音乐,或者是看什么电影,直接下载又可以了。
这样不仅在数字化产品当中可以实现,连食品的产品,或者是汽车中都可以实现。如果可以利用手头的移动设备,这比拥有一辆汽车还要方便。所以这其中更多的是一个复杂性,而不是一个利益。
如果拥有某一辆东西的话,要打扫它、维护它、保证它的安全。随意而来的是更多的责任,如果这些责任你不拥有它的话,就不需要承担。访问权比拥有权更重要的话,就给社会的秩序带来了颠覆。
既然我们强调的是时时访问,或者是随时开机,这个时时就变得非常重要。任何的东西无论是生产的,创造的,或者是销售的,要让他感受到最新的潮流。
云技术
我现在用云这个词来演示一下生活过程当中的情况,现在我们会用云来指代很多东西。云不是遥不可及的,在身体以外的东西,而云就在我们中间。
云告诉我们作为的人造物品价值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构成物品的原子,或者材料,而是在于我们对它的设计。随着我们把芯片运用到物联网中,脊背、电器中都嵌入了芯片,就可以把这些做成更像是软件。
今天早上给大家介绍了网络效应和收益递增。这两个原则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到实体存在的物体,或者产业当中去。
像汽车这样的庞然大物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英特网,成为它的一份子。随着芯片、智能越来越多,它就越来越像是一个大脑,这也是英特网的一部分,而汽车产业也越来越像软件产业。
对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也更多了解以后,这样对其他产业、其他的行业了解就会更多。物联网的环境下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出售的时候并不是完整的产品,需要客户来对它进行完善,然后它才成为真正完整的产品。
软件行业往往在市场上推出版本,让客户试用,试用以后软件才可以真正地完善。以后这种软件在其他的行业也会采用。
换句话说,让你的客户来替你完成产品的开发工作。这就是我们的云能够帮助其他行业变得更加像IT行业、软件行业的一种方法。
如果真是这样,产品的开发需要客户的加入才可以完善的话,哪一家公司拥有最透明的客户,哪一家就成功。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商有一个目的:让你的客户变得越来越聪明。你想要的不是傻瓜型的客户,你要的是智慧型客户,他们能够帮助你完善产品开发。这一点对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新的经济时代告诉我们在未来免费的概念将会越来越强大。所有人造的东西都可以延着这个曲线下降,以至于趋向于免费,而免费就在这个横轴的底部。
大部分的人造物品都不是完全免费,而是接近于免费。横轴上面写的是时间,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延着这个曲线下移。
所以一个新的东西,一开始的时候很贵,很高科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下子就变得不是这么昂贵了,大最后一切都归于市场正常化。
有时候你还可能免费拿到手机。当然你还需要支付其他的费用,比如你想接入一个网络的时候,反过来也可以花很多钱买一个手机,但可以使用免费的网络。
其他人在想着向客户提供的产品,但是免费的。所以无论是无人驾驶飞机,还是机器人,要知道也一天它们都会面临免费,因此要未雨绸缪。
为什么有这样的趋势呢?因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以至于别人模仿你、超越你,以更便宜的成本比你制造出来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之前给大家介绍了网络情况下有一个指数级的增长。网络的效应其实就像滚雪球,或者是发生崩溃,参与者越多,使用的人越多,使用价值越多。
在这里用另外的说法来讲,节是无极限。像Facebook、百度、阿里巴巴等就利用了网络效应的企业,使它们的增长力几乎无限。这就体现了无极限的概念。
刚才还介绍了一个归零的概念。在制造的时候维护自己的业务,较牢记一条概念,它有一天会接近于零,或者变成零。以往不在商业模式里面存在的元素,而现在变得很重要,他们分别是0和无穷大。
大数据
不管你现在在做什么,你的企业都是一个大数据企业,而数据就是新的经济来源。现在发现有关于客户的数据,有着与客户一样的价值。
谷歌、腾讯等这样公司成功的例子说明了他们在运行过程当中搜集了有关客户的数据,由此可见客户的数据非常伟大。但数据本身,或者是搜集数据的行为并没有用,这些数据还要流转起来才行。
所谓的流转,就是拥有了这些数据,并且与企业的其他数据建立起关系,所拥有的信息必须要与其他的信息建立起联系,并且要把这些信息都利用起来。
所以数据不能僵硬地存在于一个组合的空间里,必须要流转起来、用起来。如果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起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从数据当中学到一些新知识,这些都可以帮助数据的流转。
这样一来我们现在的信息就可以用上全新的领域。刚刚拥有个人电脑的时候,我们信息存着在微软、Office的文档里。我们建立起了1个又1个文档,文档放在文件夹,这是做的一个数据导入工作,把数据存储到电脑当中去。
到20年前这时候利用一套新的领域,首先有网页,然后有链接,所有的链接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万维网。然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方法,我们现在的信息以流的方式存在,流加上标签,这些流和标签共同组成一个云。
在这样的一个新的领域当中,一切都在流动。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流(这个流是流媒体的“流”)。不管是流程,还是持续的一些更新,升级换代,或者是下载电影,以及音乐。所以我们现在已经由PC时代的网页变成了流,从我变成了我们,从你变成了数据。
因为我们有了这么多持续流动的流,以及运营,我们讲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所谓的我们就是社会,使得现在计量和单位就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处于同一个业态,而没有停下的时候。此时此刻一切都是随时在线。这个产品必须在线,不但参加了流,而且还在制造流。就像之前说过的访问权和接入权,这比拥有权更好。
量化自我
我本人也参与了量化自我的创意过程。所谓的量化就是采用技术,让自己的人来做各种各样的测量。
因为也了量化自我,所以生成很多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时时生成的,不再流动,都是由我这个人体来生成。这些数据由我们每天佩戴、使用的各种各样设备来生存。
现在所有的设备都能时时地对各种指征进行衡量,可以用设备来衡量活动程度,心跳、血压,你的智商,一切你能想的,能够衡量的,现在都可以衡量,现在有一些量化的设备非常地精密,就可以帮助测量是不是有某种疾病,基因如何,以及对病人血样进行各种各样成分的分析。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量化自我的设备,以至于出现了量化自我。从这里可以看到研发出来的一个叫Scanadu的餐后仪,它可以放在人体附近进行各种参数的衡量。
很多的人都会以为这些衡量量化自我的工具是追踪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实际上不仅可以追踪健康状况,还可以看出你一天中哪个小时的生产率最高。
而且这些设备还可以帮助你增强记忆力,有的人会身上会带一个照相机,这些照相机每5分钟会拍一张照片,这样就可以知道你今天见过什么人,跟什么人进行过交流。
无处不在的跟踪技术
由此生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进一步处理,才可以变得有意义。使得我们所感受的一切都可以用设备来进行感受和衡量。通过这些衡量可以发现我的常态并不一定是你的常态。
如果我们通过一个敏感设备来搜集、记录有关的数据,就可以划出一条符合正常状态的生命图来。
以前1年、5年才看一次医生,有了这个设备以后,你的血压一直在监控中,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你有正常的血压。
有了这样生命图当中会看到一些时间段,或者有一些事件发生会导致血压上升,由此可以知道健康的自我是怎么样的。
所以如果发生了任何的偏移,就可以知道以不人的常态来看,今天不健康,或者不正常了。有了这么多量化自我的技术之后,就可以进行数以百计的参数搜集,比如可以对血液成分进行分析,由此可以一辈子做下去。
有一些设备可以放在嘴巴中,当你吐气的时候就可以对血样进行研究,因为呼气的时候都跑到了空气中,还有一些可以戴在皮肤上会衡量、搜集有关人体的数据。
搜集到的数据不单单是关于人体健康方面,还有关于记忆,从而可以搜集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看一下这些数据有什么用途?就是通过搜集个人数据,最后可以实现医学上的所谓个性化治疗。如果你能够搜集有关一些量化数据,医学界有一天会推出个性化的医疗方案,不仅可以治疗,还可以预防。
就在你对于追踪,衡量数据的时候,别人也在追踪你。不仅在市政当局,或者是马路上监视你,并且人和人之间也在相互监视。有的其会自愿地泄露所在地,然后上传到网上。
我曾经和一个大导演合作过,帮他拍摄过一部电影,电影当中扮演的角色是试图逃过警察的追杀。可以根据人的不同来播放不同的广告,广告可以起到监视的作用。
无所不在的追踪,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可以加以管理的话,还会变成好事。更准确地连接是合作商的事,不管是谁,都要对他所监视的人和物负起责任来,也就是说监视者和被监视者要有对称性。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词语叫透明,如果是百分之百地透明,就没有隐私。如果是百分之零的透明,那有很多隐私。
百分之百的透明意味着可以实现个性化,而百分之零的透明意味着一点都不能个性化。现在有很多的企业和产品都立足为客户实现定制化、个性化。
如果真的要实现个性化的话,唯一可以做到的方法就是愿意把自己的信息事无巨细地暴露在你面前,所以对你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客户,希望公司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那就需要这个公司变得透明。
我们经过调查,往往发现人们往往有选择的话,就可以自动地移动这个标尺,大部分日都愿意把标尺移到更透明、更个性化的地方。
我们本时代的这些年轻人,他们更多会把标尺滑向个性化,虚荣,或者是自我的表达上去,然后出来更多的个性化产品。所以在我们看来虚荣胜过隐私。
如果我们分享一个仪表板的话,其实处于一个分享的早期,需要有更多的东西的分享,才可以实现个性化。
所以我的预言:任何能够被分享的,将都会被分享。现在我们不肯分享的东西,比如个人的病史,以后也会分享,当然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要知道分享给谁看,分享以后会有怎样的获益,有了系统的机械性操作以后,我们都会有分享。
可穿戴设备
早晨给大家介绍的是颠覆性技术结合体,就是可穿戴的设备。
除了谷歌眼镜以外,还有各种可穿戴的设备可以适用。有的设备就是隐性眼镜,贴在眼球的表面。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可穿戴的服饰,服饰也会成为英特网的一部分。这些可穿戴的服饰不仅可以吸收一些输入,而且还可以输出,可以感到它的振动。
比如这就是可以穿戴的圆形样品,是坐姿的矫正仪,出现了不良坐姿,会给你扳回到正常的坐姿。此外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视力,就是可以有增强现实的作用,看到的不仅是物理的现实,还有数字的现实。
由此就可以看到数据叠加在生活中,或者是个人身体上。还可以用手直接跟可穿戴的设备进行互动,而不需要通过屏幕。
除可穿戴设备之外的新界面
除了可穿戴技术以外,还有其他界面。
同一个电影中,可以看到所扮演的角色,跟电脑的互动更像是一个乐队的指挥,指挥电脑来为他服务。就是用指尖来控制电脑,跟电脑进行互动,发现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沟通方式。
如果手指间的表面太有限,可以用整个身体和机器互动。
这是钢铁侠中的场景,它可以跟智能的机器对话、交流。这些方式可以内嵌到移动手机当中去,移动手机追寻眼球。
眼光落在哪里就可以知道你想要什么。对眼球技术进行研发,看到这个屏幕,可以感知落在哪里,然后可以知道打开的,想看的材料是哪些。
眼球的追踪系统还可以辨别出人的情感来,可以看出一个人现在是注意力分散的,还是全神贯注的。
你看单词的时间比较久,这时候单词旁边会跳出一段解释来,而看电影的过程当中,它可以感觉到你的惊讶的话,电影的音乐就会改掉。他们可以针对你的情绪来做出反应和改变。大家注意,任何你看的东西都在反盯着你看。
还有一种设备,可以戴在头上,像头盔一样。这样的连接就可以进行控制。这样的产品还在早期的开发阶段,虽然有些障碍,但这是早期颠覆性的特点。
网真技术
因特网当中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注意力。看到注意力和影响力的流动方向正好相反。看到哪里集中了更多的注意力,钱就会流向过去。
你从另外一个地方开始,这里的人才很少,但每个人都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那里。
亚马逊和其他的网站发现小孩子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观看其他的玩家怎么玩电脑游戏。看到不管流向哪里,钱都会随着注意力而来。
现在的经济也可以称之为注意力经济,因为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所以要追随它的脚步,就是我们说的要追随注意力。
一个用户如果影响力更大的话,也就是说它的社交网络更为密集的话,那就得付这个人更多的钱。如果可以把人的不同社交网络画出来,就可以形成不同人的影响力。
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支付的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请人看你的广告,成为你所谓的意见领袖,还有社交网络更为密集的人,可以请他们看广告。
看广告的费用是以人的终身影响力带衡量升级技术。所以有可能未来的广告预算不是登在几个广告公司身上,还要登在不同的客户身上,请他们直接看广告。
再有一个颠覆,就是由普通的客户来帮你创作广告。
我们可以用老客户来培训新客户,现在可以利用客户来策划广告,我把这样生成的广告叫社会广告。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原理,英特网任何可以复制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复制。所以不想被别人知道的话,千万不要上传的到英特网。
因此版权的保护也没有用,英特网上大部分是不可以复制的东西。可是大部分的东西都可以被复制。为什么是不可被复制的呢?因为有一些东西的确不可以被复制。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及时性。在这里是一个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如果在网上找到的话,需要何10分钟的时间。在网站上可以马上找到,但代价是必须要花钱买。
如果要一首音乐,必须要在上面搜索才能够找到。如果是狂热的粉丝,愿意花钱在新歌刚刚发行的时候就买下来,买来的可以有一个获得歌的乐趣。因此这种即时性不能存储的,而是每次交换过程当中随机创造出来。
现在任何的网上都可以找得到音乐,但是如果我想在自己的家的起居室里听这个音乐,让音乐符合条件的话,那我可以花钱获得更个性化的享受。所以我花钱买的也不是音乐,买的是个性化的音乐。
这里讲的验证,就跟软件的验证概念一样。有时候你宁可掏钱买,因为掏钱买的是发行软件的公司。这样的验证就像买一个保险一样。这里有一个可查找应,任何的东西在英特网上花钱就可以找得到。但如果花钱给亚马逊这样机构就可以找到更快一些。
再一个是实体化,你可以在英特网上买到任何乐队的歌曲,但如果是真人现场看演出的话,那这个就是不可复制。
接下来还有几个不可复制的方面,我跳过不讲了。这其中有一个是可达性,可及性。不可复制的品质将会在英特网上进行销售。我把它们称之为深层次的品质,只有在交换的时候才能生成,不可组成。
不管你信不信,其实人们想买东西,还是愿意付钱的。如果付钱支付的方式容易,他们也是愿意付钱的。如果觉得付钱以后可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他们同样愿意付钱。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得非常快,所谓的网征就是用现实的方法,可以让一个人体会到另外一个场景,可以让医生在手术室里面进行操作。
最近由Facebook花的数十亿美元买下一个应用。它有一个眼镜,戴上这个眼镜以后,可以身临其境。我自己试戴过,真的很惊艳,就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这在游戏、运用中都可以得到应用,但也可以用在探索未知世界上。
如果是深海、太空、极度危险的情况,人不用身临其境,只要戴上这眼镜,就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网真。医生们也在使用这样的技术来操控远程的手术。
还有网络上的打仗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样的眼镜带实现网络的效果。无人驾驶的飞机可以把人带到一般人去不了的地方。这样的技术在农业的运用、监控,以及其他方面都可以找到,也可以运用在体育当中。
现在我们做的就是屏幕装在任何可以装屏幕的地方,折价屏幕最早出现的是在建筑物的外墙上,以后的屏幕还会变得越来越柔性,可以折叠。通常会发现身边、手边都有几块屏幕。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屏幕组成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一个屏幕以来于其他的屏幕。甚至可以想象未来的屏幕会变得非常地薄,非常柔性,甚至可以用屏幕来做成一本电子书来。
所以以后的电子书不再是一个屏幕,而是可以用很多柔性、可折页的屏幕来形成一个物理的书,这些书是一页页的屏幕。
有时候展示甚至不需要屏幕,比如可以直接投射在空气中,或者是投射在挡风玻璃上。我们现在已经成了被屏幕环绕的人,而不是被书环绕的人。书的时代和屏幕的时代不一样。
过去几十天当中有这样一个项目,就是去中心化的伟大运动。通过技术的演变,使得机器在行为表现上越来越接近于生物有机体。它根本的原理、理念就是创新发生在边界、边缘之处。
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注意到未来有怎样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是技术,还是文化,我认为他们都会倾向于去中心化、生物化,并且越来越边界化、边缘化。
如果说你想发明一个新的技术,或者是一个新的产品,你能够做到去中心化的发明,从下自上进行创新的话,那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如果体能够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使人的技术,或者产品更加具有生命特色,这样也将具备很大的优势。此外,可以关注边界的东西,也将给予你更大的优势。
我会继续跟大家讲述关注的新颠覆性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发生在你所在的行业之外,我们需要记住创新往往发生在行业之外。
3D打印
好,接下来我们讲讲3D打印。
3D打印技术使得我们在制造事物过程当中越来越走向机械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说整个生产流程越来越走向分布试样,去中心化。
以前生产集中在一个工厂中,一些小型的机器并不是非常强大,但结合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生产动力。像整个颠覆性技术一样,这个技术看起来像小小的玩具一样,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运行也不是非常可靠,市场规模很小。
此外,它似乎没有什么前景,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我们看到3D打印技术现在打印出来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像这个机器也可以用打印来打印出来。需要加入一些设备,甚至于已经应用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当中。
3D打印出来的这些机器设备,会随着设备的改善,使得打印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实体化,如果把一个东西打印出来不小心掉在脚指头上,会感觉到脚指头很疼痛。
但3D打印技术遵循的内容成为是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原理。3D打印可以把文件发送到任何你想要发送到的地方,之间可以进行传输,而不需要花任何的成本,由此来实现几乎免费的打印。
就像我刚刚所说的,3D打印技术还在萌芽期。现在3D打印技术还没有形成一个网络。相信某一天可以做到一点,把全球的3D打印联合起来,做到之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打印的时候日渐发现硬件的表现越来越软件化。打印过程当中的物体会含有一系列的芯片,然后会入到物联网当中,最终通过互联网来打印出来。
大家看到的是由苹果的前员工所发明的一个新的设备,是一个恒温系。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控制,这里面有一个芯片,使得其他的设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云。所以我认为3D打印一个很大前景在于可以打印出来物联网。
接下来想讲一下中国的3D打印。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情景,就是中国是3D打印技术的领先者,可以看到应用到制造当中的3D打印设备都是在中国诞生的,其中一个主要的聚集地是在深圳。
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
另外一个颠覆性技术,有时候叫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讲到了怎么样超越人类,打造超越人类智商的机器,人们探讨了这类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电影当中描述了很多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以及平时关于人工智能有很多潜意识的发展,等等。
还有关于人的发展方面。它具有一定的智慧,可以跟我们进行沟通、对话,完成我们指派给他们的任务,但他们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
过去一年里,我曾经访问了很多地方,与研究人员进行沟通,看到了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演示,应该说感到非常非常惊艳。看到实验室版的人工智能,或者是人工智慧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诊断。
如果给他看一张照片的话,人工智能,或者是人工数据系统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来照片上的情景。人工智能系统可以看到任何一张照片,然后告诉你这个人是谁。甚至它还可以取代3D的功能,比如时时就可以把我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需求潜力的确无穷。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开始得到运用,比如医疗诊断当中可以很地用X光线来进行诊断,另外还可以运用到法律研究,以及运用到飞机上的飞行设备中。此外,在汽车里也可以进行广泛使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系统来进行导航。
过去40年当中,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菲的进展,但现在注意看到他们已经非常地贴近这条红夏,很快就会穿越这条红线,进入到下方。穿过这条红线之后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在不同领域得到应用。
为什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它的推动创新技术是什么呢?可以用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生物学习”。
电脑当中也一个新的技术,这个技术叫先进的人工智慧技术。不管你是在什么行业中,接下来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以服务的形式来出现,它就像一个网络服务一样。
我们在生活当中不需要买电来满足我们这方面的需求,比如你是一家企业,企业运行当中肯定要用到电,所以需要买电。
作为企业本身不发电,就需要从电网公司来买电。过去的1百年间,也就是说19世纪到20世纪,很多企业的盈利模式,或者是他们的运用模式主要是围绕这种电器化的设备,就是如何购买电来发展起来。
以前是用石头的磨,现在有有了电磨,就是电器化的碾磨机。像以前是人踩自行车,而现在有了电动自行车。所以现在有这样一个概念,人工职能来作为服务,可以从云上购买人工智能,或者是人工智慧,就像买电一样,然后用到产品或者服务上。
我认为在未来十年当中将会涌现初创企业,他们的业务模式是在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当中,可能是生产鞋子,或者是提供出租车服务,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加上从云上购买的人工智能,从而使得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出色,也就是说他们的业务模式是X加上人工智能的模式。
过去1百年当中看到的一样,电+原有的业务诞生了新的产品和服务。接下来我们也会看到通过添加人工智能,出现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人工智能会越来越智慧,而随着越来越智慧,使用的人会越来越多,随着使用者越来越多,也会进一步推进它的智慧性,从而形成一个周而复始地循环,不断地发展下去,直到全世界有几家主要的人工智能、人工智慧公司来组成。
个人人工智能应用来看,首先是智能机器人。其实现在已经看到非常多制造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现在有一些家庭用的清洁机器人有一个跟著名的品牌,它的智慧程度比较高,但是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固定的。这些机器人需要提前设定程序,然后可以像吸尘器一样帮助你打扫房间。
可以看到机器人的技术不断地进步,可以看到这个机器人可以找到房间里插电、充电的地方,然后给自己充电。
这个机器人现在已经开始进行了商业量产,与人一起工作。它的速度非常快。不需要在机器人身上预先设定程序,只要演示一遍要做的工作,这个机器人就可以学习,从而完成指派给他的任务。
另外这个机器人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对周边的环境具有非常强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说可以放心地把它放人的旁边,让它和人一起工作,而不会伤害旁边的工人,而现在很多的工业机器人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你不可能把人放在机器人旁边,因为这样会伤害到旁边的工人。所以我们认为新一代的个人机器人,未来随着技术发展,价格也日渐降低,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企业都可以买得起这个机器人。
只要演示一下它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只要你给他插电,他有了能源就可以不断地工作。我觉得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颠覆性创新体。
下面说一个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汽车。
已经做出来了无人驾驶车的原形,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50万公里。包括加州政府已经通过了许可。研究的不仅仅是谷歌,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研发这种人工智能系统驾驶的汽车。他们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演进的过程。
现在他们在研究这种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都在研究自动停车的功能,也就是说开着这个车,想要移动的时候,就由这个系统来接管,可以帮你把车停在路旁,或者是停在停车库里面。
其实这就相当于装在轮子上的电脑,这个车跟互联网连接。我们的道路归越来越智慧化,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推广,并且跟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意味着道路上的交通要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才可以提高交通的效率,提高交通的秩序。
自动驾驶成为现实的话,意味着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办公空间。认为家是第一个空间,办公室、职场是第二个空间,星巴克咖啡馆是第三空间,那汽车就是第四个空间。
我认为自动驾驶的汽车会继汽车、家庭、咖啡馆之后成为第四个重要的娱乐和活动的场所。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因为电子货币遵循一个去中心化的原则。
我曾经有一个章节讲到电子货币,现在20年之后电子货币终于成为了现实。人们首先讲到的是一个功能,就像黄金一样,讲到电子货币的话,
通信过程当中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功能、分享、合作,以及用设备进行追踪,再就是进行广播传播,或者是超级链接的其他方式来标注,并且识别,所有的功能都可以电子货币上实现。
这是家庭货币的诞生,加的过程当中会通过家庭来保证它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对货币进行加币。货币当中最有名的就是比特币了。它远远不止一种,而有上百种。比特币被用在很非法的用途上。
家庭货币不一定非要运营,家庭货币的价值也并不一定波动的。讲到货币的话,还有对货币的信任度,而通常讲到传统货币的时候,人们会以银行来扮演一个中间协调的角色,带建立人们对货币的信任。
比特币遵循各项原理和规律,而实现了安全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说它不需要银行来作为中介来建立这种技能关系。
具体怎么实现的,细节非常复杂,首先系统当中的成员,比如2到3家成员,必须要把共同认可这个交易是有效的,然后这个交易才会发生,这样不需要再在中央银行的基础下来实现安全交易。
通过这个技术的话,可以在银行参与程度比较少的情况下来完成交易。
还可以把这个技术与金融界其他的配合结合起来。比如美国的一个平台,可以把刚刚讲的技术来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一个收购。
刚刚讲的就是失控,或者是去中心化技术更大规模的应用,它们是一种去中心化之下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包括在银行业、融资、创投,还有贷款方面,使业务和模式成为可能。
众筹
这是几年前的数据,现在总量到了80亿。像三星的公司也采用众筹来开展市场调研。
举个例子,比如首先会在平台长做一个宣传活动,然后披露他们产品的原形,接着又在平台上筹集基金,会看有多少人愿意提前来购买这个原形,根据这些参与平台客户的反映热烈程度来决定是不是要继续研究这块难题。
今年美国通过一项法律,不仅使项目的众筹成为可能,而且还以众筹的方式来的企业,或者是公司的所有权,有点像IPO上市一样,可以以众筹的方式来实现股权的公众化。
他们会造一辆车,然后通过众筹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可以通过众筹来实现。
众筹是我们面临的很大挑战,同时也是很大的机遇,就是网络安全。现在比较担心的是网络系统的攻击,所以看到很多网络平台开始追实名制,希望通过来达到一致性,但很多在做新的尝试,希望可以以一种去中心和的方式来保证网络安全,而不是由FACEBOOK的平台集中来做。
其实我们现在网络上的身份并没有实现中心化,因为我们还没有这种对网络身份集中化的管理,如果你认同我的看法,认为长期是去中心化的趋势,你应该也会认同在未来身份去中心化的管理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我们会有更好的技术来保证我们的安全情况和安全性。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在智能手机上还没有非常多的恶意软件,或者病毒,但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可避免在物联网上,或者手机上都有恶意软件出现。
要怎么样来防御对软件的攻击,隔离在手机之外,觉得可以以一种生物体的方式来打造一道防火墙。前面我讲的就是三大主题,或者是三大发展趋势,其中一个主题就是生命有机体化,如果认同这一点也会认同我的看法,利用生物原理来设计网络安全的技术。
向各位介绍了很多颠覆性技术,可能也的技术觉得难以置信,但这些技术都很重要,在未来不可避免地发生。
如果你持怀疑态度,当然可以理解。因为我总是很难去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就像20年前,90年代时候说2014年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大家也会觉得难以置信。
90年代的时候就告诉与会者说我口袋里有这样一个设备,这个设备在世界通行无障碍的,而且在这个设备上可以看到全球任何一个城市的地图。
到2014年的时候会有非常及时、最新,完全免费的百科全书,而且可以随时地了解任何一个城市的天气。如果是90年代开这个会的话,告诉他们2014年会出现这些新的事物,而且很多是免费的话,他们也会觉得我讲的是大话,不会相信。
过去30年到40年间我学到一个道理,人有的时候必须要去相信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东西。
20、30年前有一个朋友说某一天我们所有门的把手上都会有电脑的芯片,这个事情听起来很荒谬,但是现在很多门上的把手都有网络来连接。比如刷卡的时候的即时通讯。有时候觉得迈向的未来非常疯狂、令人难以置信。
但是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刚刚在起点的起点,这刚刚是迈出的一小步。我们有这样的感觉说: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科技上进步,很多好的点子已经被运用到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像阿里巴巴、FACEBOOK,已经把很多好的想法都用尽的。
但是要告诉你们的是,他们做的都微不足道,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就互联网而言,刚刚起步。
刚才讲了一些令人惊艳的颠覆技术,当重要的还没讲。为什么没有跟大家讲,是因为未来20年最伟大的创新技术还没有发明出来。谁来发明?就是你们。你们将创造未来20年被人们所牢记的产品和技术。
最后2、3分钟时间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怎么样带思考未来。
关注边缘,就是要给各位强调的第一点,第二点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用他人所普遍接受的事实,同时要提供置疑。比如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假设,电脑会越来越便宜。不管是怎么样的假设,不管是怎么样的想法,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事情,我认为他们真正所擅长的,或者必须擅长的是勇于被大家所普遍接受的,或者是争议和现实的话题来提出不同的意见。我相信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将诞生于你们的手中,但是你们要做到做一点的前提就是要勇于置疑他人所认为的真实,或者现实。
http://vc.dataguru.cn/article-6659-1.html
相关推荐
凯文·凯利给年轻人的68条人生建议.pdf 凯文·凯利,作为《失控》的作者、《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在他的68岁生日时,准备了68条简短的建议,作为礼物送给年轻人。这些建议涵盖了人生、学习、交往、成功、财富、...
技术元素(美)凯文·凯利 中文扫描版 记载了凯文凯利一些不成熟的笔记、想法、争论和对其他文章的回应。
"12大颠覆性科技-凯文-凯利演讲(高清版)" 凯文·凯利是一位著名的科技思想家和作家,他在演讲中提到了12大颠覆性科技,这些科技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首先,凯文·凯利提到了帆船技术的发展。帆船技术...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12大颠覆性科技:凯文·凯利演讲PPT
3月25日,在混沌研习社讲台上,《失控》《必然》作者凯文·凯利说,它一定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就像重力一样,这些趋势是相互交织、可以预测的:形成、知化、屏读、流动、重混、过滤、互动、使用、共享、开始和提问。...
【凯文·凯利:移动会成为我们呼吸的空气】 凯文·凯利,作为知名的科技思想家,他的见解在互联网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腾讯智慧峰会上,他参与了一场圆桌会谈,讨论了互联网趋势,特别是移动化的深远影响。他...
### 必然 - 凯文·凯利 #### 核心知识点概览 - **形成 (Becoming)** - 科技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的本质。 - 技术如何随着时间演进并逐渐形成其独特特性。 - **知化 (Cognifying)** - 计算机智能的增强及其在日常...
很抱歉,但根据提供的信息,"凯文凯利耶桑塔(Kevinkellyisyanta)"似乎没有明确的IT知识或技术主题。通常,凯文·凯利(Kevin Kelly)是知名的科技作家和思想家,与《连线》杂志的创办有关,也因他的著作如《失控》...
必然,mobi
何凯文老师作为知名的英语教育专家,他的冲刺讲座资料对考生们来说是宝贵的备考资源。以下是我根据何老师的讲解整理出的一些关键复习要点。 **听力部分** 1. **短对话策略**: - **主题思维**:对话通常由一个主题...
《凯文下载系统(kevin download system) v1.2》是一个专为用户设计的高效、便捷的下载管理工具,其v1.2版本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旨在提供更稳定、更快捷的文件下载体验。在这款系统中,开发者考虑到...
"凯文下载系统 v1.1"是一款专用于下载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提升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文件下载体验。从描述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模板处理优化**:系统采用了新的模板处理技术,这通常意味...
互联网发展快报,最新互联网消息互联网发展快报,最新互联网消息互联网发展快报,最新互联网消息互联网发展快报,最新互联网消息互联网发展快报,最新互联网消息互联网发展快报,最新互联网消息互联网发展快报,最新...
"凯文下载系统(kevin download system) v1.0"是一个专为管理和优化下载流程设计的应用程序。作为一款下载管理软件,它旨在提供高效、稳定且用户友好的下载体验。该系统的具体功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
【文档标题】:“何凯文四级预测作文.doc” 这篇文档主要包含了两个主题,分别是关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信息与我的生活”。以下是这两个主题的详细分析: 1. 提供更好的老年生活 在现代社会,老龄化...
来自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主动请求,一次提供了一个。 在本地运行 您将需要像这样的东西来允许跨域资源加载: live-server 进行样式更改? 您需要安装 。 然后运行: sass --watch css/sass/index.scss ...
2011考研英语长难句---(何凯文) 不错的考研资料
罗胖解读的《必然》是基于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的新书,该书探讨了科技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和新思想。罗胖强调《必然》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对未来创业风口的独特洞察,适合创业者和科技爱好者阅读。他指出,凯文·凯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