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写作需要生活,需要思想,需要知识,也需要技巧。所谓技巧,就是写文学作品时,除了运用必要的表现手法外,为了把人物写得鲜明,情节编得生动,结构安排得严密,就要讲究技法。“才之能通,先必晓术”,文学写作要获得成功,就需懂得它的技巧。描写人物,有“烘云托月”、“同中见异”、“抑扬的技巧”;情节编织,有“弯弓不发”、“突转”、“安排情节”;结构安排,有“前呼后应”、“草蛇灰线”、“链形结构”等等。
[关键词] 文学写作 人物 情节 结构 技巧
一篇文学作品,离不开人物形象,离不开情节线索,更离不开结构安排,要写出一篇好的作品,除了写作者本身的文学修养外,掌握一定的技巧规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人物,写作的关键是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也就是形象鲜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烘云托月
所谓“烘云托月”,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侧面描写”,较之正面的直接描写,“烘云托月”有其特殊的功能,正面描写所表现不了的,它却能表现出来;正面描写能表现出来的,它可以表现得更鲜明、更生动、更含蓄。凡是两种关系密切,而又能写此及彼,相得益彰的事物,我们均可用来相互烘托。例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写女主角小芹的美就是用这种人物间的烘托技巧:“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好看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同时,若能用它与侧面描写交替使用,相互相成地完成人物形象塑造,效果会更佳。
二:同中见异
在文学作品里,写人,就要实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性格雷同是创作之大忌,在描写人物时往往不可避免人物性格中共同的东西,因此就要做到努力去表现性格中特殊的东西,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多粗鲁,而作者却能做到,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的粗鲁是蛮,武松的粗鲁是豪杰不受羁束。摆脱“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雷同,是“同中见异”的关键。
三:抑扬的技巧
以抑扬来描写人物,技巧有四: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扬,欲抑先抑。最有效最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是用于肯定人物,而欲抑先扬则相反,是一种虚虚实实的技巧,先前只是虚张声势,撩人眼目,至后才是真情所寄,实指所归。由虚到实地揭开“谜底”,能产出出奇制胜,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效果。例如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我们有佳作《雷雨》,周仆园在误认为鲁侍萍已死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的忏悔”的“好丈夫”形象与当鲁侍萍重现在他眼前时他的虚伪,冷酷的本相的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揭开真相之效。欲抑先扬,又有扬朔的佳作《荔枝蜜》,开篇作者写他被蛰过而对蜜蜂不喜欢,但后来喝了荔枝蜜后却由衷的赞美小蜜蜂,感情的变化产生的曲折动人的效果,加大了作品的感人力量。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欲抑先扬,必得在未“抑”之前,于“扬”中埋好“抑”的理由;欲扬先抑,也得在未“扬”之前,于“抑”中早找好“扬”的根据,这样,才能有出人意料之效果,无悖于情理之流弊。
情节的生动与否,关乎文学作品是否引人入胜,情节编织的技巧,我们也可以从几方面去入手。
一:弯弓不发
弯弓不发的特点是不急于说破主题,道破结果,而故意摇曳之,擒纵之,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再点破主题,叙述结果,以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西厢记》中“闹简”一出,红娘带着莺莺的回书找张生回话,但红娘并未将回书立即交出,只回说“不济事了,先生休傻”。当张生责怪红娘“不用心”,红娘一气之下,就要转身回去,搅得张生焦急万状,恸哭流涕地下援,红娘才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把莺莺的回书交给张生。张生看完书简,却在破涕为笑,由满腹痛苦化为满脸喜悦——原来是莺莺要与张生约会西厢下。这段戏写红娘迟迟不拿出回书,即是“弯弓不发”法的具体运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弯弓不发”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以合理性为基础的。《西厢记》写红娘迟迟不交出回书,是因为她不知道书信的内容,从她受莺莺的训斥中,她还以为这是一封对于张生凶多吉少的信。
二;突转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情节的反常转折,愈是使读者感到意外,愈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兴趣。突转,是在着意渲染的基础上,笔锋一转,造成情节的曲折,引起读者的惊奇感觉;突转,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人物突然从顺境转入逆境。如短篇小说《最后的一支香烟》,就是情节突转运用的佳作:写一个知青因种种原因,招工都没有他的份。有一天,他听说公社干部要讨论招工名额的人头,他本来不吸烟,但为了“需要”,他节衣缩食,买了一包高级烟,预先等候在会议室外。这个会呀,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他等得焦急不安,打起瞌睡来了。此时,为了提神,便抽出一支香烟解闷。哪知一上嘴,咳嗽不停。再好的香烟,到了他的嘴里,也是一剂苦药,于是,他马上灭了香烟,又将刚点燃的烟放进了烟盒。又过了一会儿,散会了。只见倒挂眉,高鼻梁,三角眼的人出来了。人家眼角也没有瞟他一眼,可知青谦恭之至,抽出烟一支一支恭敬地递给出来的人们。当然,还热情地帮他们一一点上;可烟一上嘴,人们便扬长而去。正在这时,会议室里最后走出来了一个挟着公文包的“大人物”,胖脸腆肚。知青一看,心想:这可是个“决策人物”!马上递过去一支烟。刚一递去,大人物的脸立刻从横的拉成了长的。情节此处突转:原来这最后一支烟是知青点燃过的!此外,突转还能深刻地揭示人物关系变化,深刻地揭示典型环境,造成文势变化,深化立意等作用。
三:安排情节
安排情节的首要课题是从主题和人物出发理出头绪,布置线索,以便把人物活动的各种场面象链条一样贯穿起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因为头绪紊乱、线索不清,结构松散,必然影响主题的鲜明突出。例如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一书中,就曾说到理清头绪的一段话:荣府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到下,也有三百余口。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有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哪一件事,哪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按:指刘姥姥)说起,倒还是个头绪。
在结构安排上,结构是否严密,也能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结构安排的技法不胜枚举,下面又从几个方面去谈结构技法。
一:前呼后应
写作需要关注照应手法,忽视照应手法,往往会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全文结构会显得支离破碎。前呼后应指的是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待。常见的“前呼后应”手法有以下几种:1)首尾照应,即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把开头描写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法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2)前后呼应,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前面写“我”来到朋友家看到外屋有一张桌子和几个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初看似闲笔,但后面写到小姑娘“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时,读者才明白竹凳、电话是为了情节发展需要有意交待的,前后照应很自然,做到了天衣无。3)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手法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需加一定的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4)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5)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6)关键词语照应,即主题的关键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7)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越来越浓厚。8)处处照应,无论在首尾之间,行文之间,题文之间或层次段落之间,都能做到互相照应。
二:草蛇灰线
“草蛇灰线”是用于情节结构的一种方法,它的比喻义是:如同草中之蛇,灰里之线,似断似续,形断实续。文章断而不断,连而不连,起伏照应。在行文中巧妙地处理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微妙关系,而用了不易被人发现的各种暗伏、遥应,来作一些暗示,就象草蛇行过留下的痕迹,灰线弹出的印记。在《水浒传》中,“草蛇灰线”法的应用就不乏其例。例如武松来到紫石街,作者对帘子的描写不下一二十次,这对后文潘金莲弄掉帘子打在西门庆头上这一关键情节作了自然的铺垫。
三:链形结构
作品沿着一条主线,把情节与情节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发展安排得象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称之谓链形结构。如《水浒传》就是一个人物接一个人物,一个情节连一个情节向前发展的。链形结构的写作技巧是:1)情节以单线发展为主。2)纵式排列,一环连一环,显得线索清楚整齐,故事性强。3)每个主要人物或情节分段描述,每段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前后互相勾联。4)为了结构完整,采用实写、虚写的交叉法,或倒叙、插叙法。
摘自敏思博客:
http://www.blogms.com/defaultstatic.html
参考资料:http://www.blogms.com/defaultstatic.html
相关推荐
文学评论写作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考生具备深厚的文学理论基础,敏锐的艺术鉴赏力,以及出色的逻辑分析和表达能力。这份2020年的真题集无疑是考生了解考试形式、把握命题趋势、提升应试技巧的关键。 ...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其文学研究具有深厚底蕴,721文学评论写作课程则反映了该校对文学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关注。考研真题是了解考试风格、难度及命题趋势的重要途径,对于考生来说,是复习...
其次,专业写作部分则强调对文学创作技巧和理论的理解与实践。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文学批评理论、叙事学、文体学等,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作品。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能够根据...
文学理论与写作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过程、批评方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强调了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讨文学作品的生成、意义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2016-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评论写作考研真题是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真题,考生可以明确考试重点,提升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和评论写作技巧,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过程与现代学术价值 在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中,方法论的演进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红楼梦》的研究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研究方法的现代化和多元...
英语文学创作课程鼓励学生实践写作技巧,通过创作来理解和表达文学艺术。整个课程设置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达到专业水平,具备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事研究、教学或专业翻译工作的...
文学理论是一门探讨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接受和价值的学科,它包括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殖民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多种理论流派。 对于准备扬州...
7. 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分析与批评,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8. 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了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
总而言之,《两汉班氏家族文学创作简论》是一部系统研究班氏家族文学成就的学术专著,对于研究两汉文学、史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如何通过...
文章的作者张纯静作为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讲师,长期致力于创意写作和写作教学研究。在她的研究中,她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文案创作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文案的创作质量,而且对于推动以文化为核心...
6. 文学创作技巧:虽然不是直接的创作考试,但理解创作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 7. 考试策略:针对考研真题进行模拟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合理分配时间,掌握论述题的逻辑构建和...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凸显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如通过教授文字表达、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文学主题等,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与领悟能力。例如,将茶文化融入汉...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教学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技巧与规范,这导致学生们在写作内容、形式、主题以及视野方面存在单一化的现象,无法...
总的来说,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906文学评论与写作考研真题是检验考生综合能力的试金石,它涵盖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实际写作技巧的运用。考生应充分利用这份真题,结合教材和课外阅读,全面提升自身...
总而言之,文学博士论文的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问题的选择、研究设计、理论贡献、论文撰写和持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性、学术价值、实际应用以及良好的写作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不断的探索和...
4. 文学创作方法:阐述文学创作中的不同技巧和手法,例如叙事视角、象征、隐喻、拟人、讽刺等。 5. 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介绍如何解读文本,包括文本的深层结构、主题、意义、风格和修辞分析。 6. 文学与文化...
【学术论文写作技巧】 学术论文写作是一门严谨的学问,涉及多个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对学术论文写作技巧的详细解析: 1. **占有和选择材料**: - 在确定论题后,首先需要广泛收集与论题相关的材料,无论是教师...
然而,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写作技巧的简化、快餐文化的影响等,这需要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经典文学的深度挖掘和保护,以实现汉语语言经典文学的可持续繁荣。
2. 文学创作:包括作家的创作动机、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构建、语言运用等,理解创作过程中的艺术创新和技巧运用。 3. 文学形式与结构: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元素,如叙事结构、诗歌韵律、戏剧冲突等,分析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