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ppmaoo
  • 浏览: 460425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杭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阅读更多

<!-- [if gte mso 9]><xml> <w:WordDocument> <w:View>Normal</w:View> <w:Zoom>0</w:Zoom> <w:PunctuationKerning /> <w:DrawingGridVerticalSpacing>7.8 磅</w:DrawingGridVerticalSpacing> <w:DisplayHorizontalDrawingGridEvery>0</w:DisplayHorizontalDrawingGridEvery> <w:DisplayVerticalDrawingGridEvery>2</w:DisplayVerticalDrawingGridEvery> <w:ValidateAgainstSchemas /> <w:SaveIfXMLInvalid>false</w:SaveIfXMLInvalid> <w:IgnoreMixedContent>false</w:IgnoreMixedContent> <w:AlwaysShowPlaceholderText>false</w:AlwaysShowPlaceholderText> <w:Compatibility> <w:SpaceForUL /> <w:BalanceSingleByteDoubleByteWidth /> <w:DoNotLeaveBackslashAlone /> <w:ULTrailSpace /> <w:DoNotExpandShiftReturn /> <w:AdjustLineHeightInTable /> <w:BreakWrappedTables /> <w:SnapToGridInCell /> <w:WrapTextWithPunct /> <w:UseAsianBreakRules /> <w:DontGrowAutofit /> <w:UseFELayout /> </w:Compatibility> <w:BrowserLevel>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w:BrowserLevel> </w:WordDocument> </xml><![endif]--><!-- [if gte mso 9]><xml> <w:LatentStyles DefLockedState="false" LatentStyleCount="156"> </w:LatentStyles> </xml><![endif]-->

前言:这是林语堂的次女林太乙回忆她的父亲林语堂的一篇文章。语言虽平淡质朴,却在平淡中刻画了一个可亲可爱的林语堂的形象:他乐观豁达,充满梦想,是一个性情中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林语堂的幽默的原因。

作者:林太乙

转载地址: http://www.sunmen.net/bbs2/dispbbs.asp?boardid=24&id=3951&page=0&move=pre

我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家,发现母亲在哭,而父亲吸着烟斗,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她。原来父亲为了发明中文打字机,制造模型,不但把多年的积蓄用完,还向银行和朋友借钱,背下了一身债。我们不得不卖掉我们的公寓和家具。


   父亲林语堂从二十三岁起就梦想发明一架人人无须受训练就会用的中文打字机。关键在于重新把汉字分类,进而发明一个便利的键盘。一九三一年,他三十六岁 时,以为已经把这问题解决了。他从上海到美国去和工程师研究打字机的设计,回国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三毛钱。但是他念念不忘这个梦想。


  现在,由于写了好几本畅销书,也有了几万美元的积蓄,于是他开始积极进行。


  问题层出不穷,每个零件都须请工程师绘图,以人工制造,开销越来越大,但是既然已经投资这么多钱,实在不能半途而废。


  模型造好之后,只须按三个键便可以打出一个字,比起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的笨重难打的打字机,实在方便得多。


  父亲开记者招待会,各大报以大篇幅刊出林语堂发明中文打字机的消息,我们家一连开放三天,欢迎各界人士来参观。语言学家赵元任说: 这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一九四八年,美国默根索拉排字公司和父亲签约付了两万美元,取得独家研发中文打字机的权利,但是由于中国内战,没有进行制造。父亲发明打字机背的一身债要许多年以后才能还清。他从不抱怨,从不后悔。 人要有梦想,才会有进步。 他说。


  三十年后,电脑时代开始,父亲研发的 上下形检字法 和键盘被台湾神通公司采用为电脑输入法,父亲的梦想终于实现。


  当时父亲卖掉房子之后,到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美术与文学组主任,但是做了六个月却不干了。他过惯我行我素的日子,吃不消那种开会讨论问题、通过议案的日子。


   那时,他已经五十六岁,和母亲在法国南部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工作之余,两人一起去菜市买菜,或是在露天咖啡馆坐坐,有时他因为工作累了,会发出 的一声大叫,或是打个很大声的呵欠,他才不在乎别人回过头来看他呢。他喜爱无拘无束的生活。在法国的公园里或是街上,常见男女在拥抱亲嘴,父亲看见了,会 笑嘻嘻用法语大声叫喊 一二三四五六七 ……” 数他们亲嘴维持几秒钟。


  父亲生性憨直纯朴,从不怀疑别人。他请的美籍机械工程师看见打字机得到报界注意,突然说,打字机是他发明的,要和父亲打官司,父亲只好请律师把问题解决了。


   他一生遇到的挑战很多。我祖父是个乡下的穷牧师,却充满梦想。祖父是向人借钱才能送父亲到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父母亲结婚之后到美国。父亲在哈佛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时,因为母亲生病两次人医院动手术,把他们的钱花完了,有一个星期父亲只有钱买一罐老人牌麦片吃,而不得不低头向外祖父借钱维持生活,他才能 够继续读书。


  对父亲来说,哈佛大学就是拥有几百万本书的卫德诺图书馆。他比喻自己在图书馆求知的经过,像一个猴子在森林里寻找坚果。他鼓励我们随便看书,有兴趣就看下去,没兴趣就搁下,他要我们自己发现谁是好作家,谁的名誉虽然大,作品却是平平。


   父亲对什么都感兴趣,而且对什么事,无论大小,都有自己一套理论,往往滔滔不绝地讲给我们听。拿小事来说,一九三六年我们举家从上海搬到美国去住之后, 不再有佣人,家务样样自己做。父亲对擦皮鞋很起劲,他站在路上仔细观察擦皮鞋的黑人小童怎样把皮鞋擦得发亮,然后教我们怎样在鞋上抹油,用条软布劈劈啪啪 地擦,他的手势就像街口的小童一样,擦出来的鞋和小童擦的一样光亮,他得意得不得了。


  父亲的书房叫做 有不为斋 ,朋友问是什么意思,他的答案是: 我始终背不来总理遗嘱,在三分钟静默的时候不免东想西想。我从未说过一句讨好人的话。我不今天说月亮是方的,一个礼拜之后说月亮是圆的,因为我的记性很不错。


  这些话是父亲在三十年代说的,而他一直到老都没有改变。这也许也是他写作成功的原因。他写的文章都是 的,他不怕把他的感情和思想坦率地表露出来,从不管别人对他怎么想法。


   父亲的人生观简单地可以这么说: 我认为合情理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的最高理想,而合情理的人也就是最有教养的人,一个合情理的革命家并不是一把新扫帚,把 整个宇宙扫得一尘不染,却总宁愿留下一点尘垢。一个合情理的戒酒者,偶尔也喝一两杯。一个合情理的素食者,也总可以偶尔吃一块牛排。如果一个人发现了伟大 的科学真理,但却失去了人性,又有什么好处呢 ? 大智慧在于不要对人性太苛求。


  这也许是他幽默感的出发点,他能够看出做人的矛盾,而宽恕一个人,因此他的幽默是谑而不虐的幽默。


   父亲在压力之下,也能保持他的幽默感。一九五四年他出任南洋大学校长之后,有人便想办法把他弄下台,许多报纸都攻击他,小报更加凶恶,有一家小报竟然刊 登了一个人的照片,加以说明是 林语堂的兄弟,是一个吸毒的挖坟墓的人 。我看了十分生气,对父亲说: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胡闹 ?” 父亲把报纸拿过来一看, 微笑道: 面貌倒有点像我。


  父亲一直到老心里都充满梦想,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对我来说,他是最好的父亲。一九九四年是父亲百岁诞辰,我特书此文作为纪念。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经典美文父亲节忆父亲

    这篇小学语文经典美文以“父亲节忆父亲”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父亲深深的怀念与无尽的思念。文章通过回忆父亲的一生,展现了父亲的形象,传递了关于父爱、家庭、责任以及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文章...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忆父亲》一文,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共鸣能力。《忆父亲》通过讲述父亲作为群众演员的故事,展示了其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对角色的认真态度。通过这一环节,学生...

    金识源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邓稼先)习题1 鲁教版五四制 试题.doc

    最后,阅读理解部分如“忆父亲”短文,通过小事展现出父亲的敬业精神,不仅增强了文本的人文关怀,也训练了学生的亲情观察和人物描绘能力。这表明,语文学习并非孤立的知识传授,而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综合能力...

    追忆童年 感恩父爱——父亲节ppt模板.rar

    标题中的“追忆童年 感恩父爱——父亲节ppt模板.rar”表明这是一个与父亲节相关的PPT模板,特别设计用于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并回顾童年时光。描述中的内容进一步描绘了模板的主题,通过蓝天白云、绿草地、纸飞机和...

    千年水利忆黄鞠.pdf

    他因直言进谏,触怒了隋炀帝,导致父亲被囚禁致死,最终黄鞠家族被迫南迁避祸。在福建霍童地区,黄鞠以其智慧和毅力,开创了这一引水灌溉工程,对当地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鞠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与技术创新...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忆孩时

    而作者的父亲的外国朋友波尔登提供的庇护以及与外国人的交流,更是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接纳,展示了文化的多元性。 家庭教育与成长的议题在文中也得到了深刻的探讨。三姑母的行为和教导,以及作者在新环境中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原文阅读素材冀教版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中,有一颗璀璨的星辰,它的光芒穿透岁月的长河,照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那就是《忆儿时》。这篇由冀教版教材收录的佳作,不仅仅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素材,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情感...

    朝花夕拾练习题答案.doc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 鲁迅在《狗·猫·鼠》中以动物比喻人,辛辣讽刺资产阶级反动文人;在《二十四孝图》中斥责封建孝道的虚伪,指出其对后人的恶劣影响。 这些知识点反映了鲁迅的个人...

    游戏活动实施策划方案5篇.docx

    #### 方案三:我陪长辈忆童年_传统游戏玩起来 **活动目的** - **传承传统文化**: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游戏。 - **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活动时间与地点** - **...

    仙剑超复杂的人物关系.doc

    他的妻子是灵儿,父亲是三思,女儿是忆如。逍遥的师父是酒剑仙,邻居是王小虎,而林月如和阿奴则是他的重要知己。 2. 灵儿:灵儿是逍遥的妻子,同时也是林青儿和巫王的女儿。她的母亲林青儿曾是白苗族的大祭司,...

    爸爸的花儿落了同步练习.doc

    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又忆起**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唱起骊歌,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成长的点滴**。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三、阅读理解: 1. 在文中的“____”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doc

    3. 《忆江南》是唐朝白居易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其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写景的句子,意为:春天的江边花开似火,江水碧绿如蓝,令人难以忘怀。"谙"字的读音为ān,意为熟悉。 4. 《山水...

    三四单元知识点梳理.doc

    在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亲情表达。 “语文乐园”部分,学生需要积累词汇、成语和名言,自主阅读短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而在“探究与...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重点内容复习.doc

    《万年牢》和《尊严》也分别讲述了父亲做事的认真态度和人物的尊严,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到做人的原则和精神品质。 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上册 21《古诗四首》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字义解析:“示”是告知的意思,其他如“元”通“原”,“但”指只,“定”指平定,“无”是勿,“乃”指你的,“翁”指父亲。 - 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晚年仍关心国家统一,表现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写作《突出中心》.ppt

    课文以“赏花—忆花—悟花”的结构,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尽的感悟,即“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安排线索时,应注意三个关键点:第一,线索应与内容密切关联,推动情节发展;第二,要用...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4精选.doc

    - "爷":父亲,文中指木兰的父亲。 - "市":买,木兰准备购买征战所需物品。 - "旦":早晨,指出征的时间。 - "戎机":战争,这里指代战场。 - "度":过,形象描绘木兰快速穿越关山。 - "朔":北方,这里指...

    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陈元方批评父亲朋友不守信、无礼的故事,展现了元方的机智和坚持原则的性格。 综合来看,这份试题全面考察了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填空.doc

    - 《忆江南》是白居易的词,名是词牌名,其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了江花、江水、绿草等景物。 4. 文章结构分析: - 《夜莺的歌声》中小夜莺用歌声传递信息,帮助抵抗敌人,展示了其机智勇敢的...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docx

    在入谷仙介看来,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明王维已经离开故乡,在长安谋求发展了。这也意味着王维家庭中,母亲一方应该具有较权威的发言权。 入谷仙介还分析了王维的诗歌作品,发现王维集中...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