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ppy1978
  • 浏览: 705582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广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转】枪械记忆

阅读更多

老马的文章真的不错,多转几篇 --shappy

 

作者:马健

邮箱:stronghorse@tom.com

主页:http://stronghorse.yeah.net

 

声明:

1、这篇文章是给某个朋友写的,当时帖在动漫无限早期BBS上。

2、自从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轻武器资料,因此如果记忆和实际有所出入,还请多包涵。

 

枪械记忆一:军用手.枪和警用手.枪在功能需求上的差异

 

  警察的主要作用是维护治安,威慑防暴;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面对的威胁是近距离、数量不多的暴.徒,使用枪械可以产生有效的震慑作用,但又要顾虑因为跳弹(子弹打在墙壁、地板等表面上反弹)、贯穿(子弹贯穿墙壁、薄板、人体等,飞出后造成二次杀伤)等而对周围无辜群众造成误伤。因此警用枪械一般要求首发命中,即使出现卡壳等故障也必须能立即排除(请想象一下一个警察面对暴.徒,满头大汗排除枪械故障的Q版场面),但是枪械的装弹量要求不高,射程也不必太远。对于子弹,要求贯穿能力低,能够在击中目标后通过塑性变形迅速消耗能量,避免贯穿造成二次杀伤。按照这些要求,最适合装备警察的是转轮手.枪:威力适度,击发失败只要再次击发即可(转轮动力来自手 指对扳机的抠动),枪弹则多用铅.弹等软弹头,弹头形状也很少有尖弹头。以火药气体推动枪机实现换弹的半自动和自动手.枪由于故障排除困难,不太适合以维护治安为任务的警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的警察都使用柯尔特转轮手.枪(俗称“左轮”)的原因。

 

  军队(包括警察中的特种部队)以大量杀伤为目的,因此对枪械的要求是威力大、载弹量多、弹匣更换迅速等,对精度、二次杀伤等则要求少一些。因此军队多用半自动、自动手.枪,特种部队则还需装备冲锋手.枪,而很少有军队会使用转轮手.枪。

 

  这方面的最有意思的例子就是美国:早期美国警察都使用转轮手.枪,死活不肯换自动手.枪,以免因为枪械故障而丢命;但是随着犯罪分子手中武器威力越来越大,美国警察也只好改用自动手.枪了,不然只有挨打。 所以说到哪里都是“安全第一”啊!

 

  在枪弹方面,军用枪弹(主要是步枪弹)以前要求威力大、射程远,因此口径多在7.62mm或以上。后来的研究发现,单兵作战多发生在400m以内,而且子弹贯穿人体所造成的伤害,远远没有不贯穿造成的大(至少还要动手术取弹头),而且一枪致命所造成的伤害,也没有将敌方打残所造成的伤害大(伤残需要照顾,消耗人力、金钱、士气)。因此现在时兴的是翻转效应 好(弹头击中人体后迅速翻滚,扩大伤口,并通过翻滚消耗能量而使弹头留在体内)、重量轻因而单兵携弹量大的小口径枪弹。北约制式为5.56mm,俄罗斯为5.45mm,中国为5.8mm。

 

  为了增强杀伤力,可以手工对枪械和枪弹进行改造。如将枪管锯短可以加大枪弹的散布面积,并且减低弹头飞行的稳定性(飞出去就开始翻滚)。子弹则可以手工改制达姆弹。什么?您问怎么改制?知不知道这是违法的?!

 

补充记忆:手.枪口径与枪弹

 

  由于手.枪弹不可能做得象步枪弹那么长,为了保证必要的威力和射程,手.枪只有适度加大口径,一般多为9mm,小的到7.62mm,再往下就是妇女儿童专用了。卡拉什尼科夫在完成AK74枪族设计后,某将军曾要求他设计配套的5.45mm手.枪,被他一句“没有实用价值”就给顶了回去。

 

  北约制式9mm手.枪弹是勃朗宁公司的巴拉贝姆9号弹,除勃朗宁公司自己的手.枪外,包括以色列的乌兹冲锋手.枪(《真实的谎言》中恐怖分子制式武器)等很多名枪都用这种弹。勃朗宁公司所生产的手.枪一般称勃朗宁手.枪,而配套的枪弹则称巴拉贝姆(barablum)弹,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是“准备战斗”的意思,来自西方古老的谚语:“如果想要和平,就要准备战斗(If you want peace, prepare for the war)”。

 

枪械记忆二:中国军人对毛瑟冲锋手.枪的创造性应用

 

  毛瑟冲锋手.枪在中国俗称二十响、匣子枪、盒子炮、大镜面等,一次装弹量除20发外,应该还有其它几种,不过记不得了。由于装弹量大,可以连发,用某共军的话说是:“可以当小机枪使!”枪套有皮制,但多为木制(所以才有匣子枪、盒子炮等称谓),木制枪匣与枪柄相连,可以构成枪托,便于抵肩射击,提高射击稳定性。

 

  凡是看过从清末军阀混战到解放战争这段历史影片的人都知道,当年毛瑟冲锋手.枪在中国可说红透大江南北,不仅大量原厂引进,而且国内主要军工厂也大量仿制,几乎所有军人均将它视为最理想的单兵武器。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瑟冲锋手.枪在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地方基本没有人使用,国外大量的二战影片中也看不到它的踪影。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毛瑟公司在二战前就曾对这种离奇现象进行过调查,结论是:中国人发明了最能发挥冲锋手.枪威力的射击姿势--平端射击。

 

  正常情况下,枪弹击发时产生的后坐力沿枪管传递,而来自枪柄或枪托的支持力与此力一般不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力合起来产生一个力偶(初中物理常识),使枪口上跳。这种上跳将对连发精度造成致命的影响。连发步枪抑制上跳通常是靠护木处 人手的夹持力量,而毛瑟冲锋手.枪不可能有护木,因此采用正常射击姿势--单手正握射击时,不仅手部冲击较大,而且第二发以后的子弹基本都飞到天上去了。因此毛瑟冲锋手.枪在推出后并不被看好。

 

  但是中国人不愧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接受了某国出于某种目的慷慨援助(或走.私)的一批毛瑟冲锋手.枪后,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法:连发前先将枪身转90度,成水平,然后再连发。原先的枪口上跳这时成了水平偏转,正好可以“横扫一片”,充分发挥出冲锋手.枪的威力。看当年打过战的人所写的小说、回忆录等,都可以看到他们用的动词多是“抡”,如“一抡匣子枪,嗒嗒嗒……”,这个抡字形象地表示出了平端射击的姿势。

 

  在日本动漫中有时也能看到平端射击的姿势,《最游记》中唐僧连转轮手.枪都平端,有耍酷的嫌疑。《剑心》中雪代缘深受大陆风格影响,不仅用的剑是平直的日本古剑(如果对日本刀、剑有兴趣咱们可以专题讨论),而且手.枪射击姿势也是平的。

 

  顺便说一句,正握姿势在握力不足时虽然枪口跳得利害,但有时也能达到某种效果,如电影《雷霆救兵》结尾时,男主角重伤坐在地上,枪已经端不稳了,他还是对着轰隆而来的坦克,一下一下地抠动扳机,这时枪口猛然上跳,然后又摇摇晃晃落下来的动作,配合上男主角绝望但又不屈的眼神、紧抿的嘴唇,真的是好有感染力。

 

枪械记忆三:AK47 vs. M16:两种设计思维的比较

 

  AK47和M16作为两大阵营的主要制式武器,原版和仿制品(包括中国56式冲锋枪)不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且在越南、中东等主要热点敌区,都曾面对面地打个死去活来。对他们的比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设计方面,M16是反映的是美国“以质取胜”式思维:零部件精度要求较高,材质精良,成本不必太在乎。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特点就成了缺点:高精度的零部件过于娇贵,以至于 使用说明书中声明枪管进水就不能使用,实际使用时连中国的轻武器可靠性试验都通不过*;昂贵的生产费用也限制了某些穷朋友的使用。

 

  AK47体现的则是前苏联“以量取胜”的思想:精度不必太高,材质不必太好,结构不能太复杂,便于用最简单的技术、最便宜的价格大量制造。所以AK47看起来有点寒酸,打起来有点散,后坐力有点大,听起来有点吵(枪口没有M16的消音、消焰装置),但却比M16皮实得多,别说进水,进沙都没关系,甚至有在坟墓里埋了几年,挖出来后立即投入战斗的记录。

 

  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访问美国时,当年越南战场上的特种部队成员曾当着M16设计者斯通纳的面,对他说:“当年我和伙伴们经常扔掉手里的M16,拣起地上的AK47来开火。”这可能是对AK47的最高评价了。

 

*轻武器可靠性试验:轻武器设计定型前的重要试验,考察轻武器在各种环境下保持正常战斗水平的能力。共军除了普通的射击寿命试验(拼命打,打到报废,看一杆枪一共能打多少发子弹)外,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试验项目,有些听说连外军都没有。我记得的项目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高/低温环境转换试验、扬尘、淋雨、浸河水、浸泥水、土埋等,要求在各种环境下均能战斗。据说M16在扬尘(用鼓风机吹沙子)后一淋雨就打不响了,惨遭淘汰。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