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BOSS历史演义

阅读更多
第一讲:运营支撑系统的演进




我国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精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可以说,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与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电信行业运营机制的不断深化以及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大发展敞开了大门,也为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根基;同样,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日趋完善与成熟,又推动了电信行业在客户满意度、业务质量、网络运行水平方面的提升,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因此,双方形成了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今天,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已不仅仅具备简单的“支撑”与“辅助”作用,它与基础网络一样,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源,是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历程
    以“时间”作主线,把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历程做一全景式的描绘。鉴于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纷繁复杂,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并且各个运营企业的支撑系统发展状况又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划分发展阶段时,综合考虑了电信运营机制的改革、关键的标志事件以及具有深远影响的系统等因素。总的来说,可以把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如上图所示。

    1978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
    改革开放之初,鉴于我国通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局面,当时工作重心集中在了程控数字交换机、光通信等基础网络设备的引进、研制与生产方面,由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负责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与维护,集中解决打电话难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因此,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运营支撑系统。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程控数字交换机上线后,随设备引入了厂家网管系统(OMC),用于对本厂家设备的操作维护,并且开始进行简单的配套计费模块的建设。这一时期厂家网管及计费模块功能简单,规模非常小,并且基本都由厂家提供,尚未有独立的软件商与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开发工作。总体来看,这个阶段的系统建设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主要由功能驱动,系统比较分散。
    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7年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的近10年间,是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电信业发展迅猛,到1993年底,全国电话普及率就已达到2.2%,电话交换设备基本程控化。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我国网络设备中的“七国八制”状态,需要对不同厂商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产生了具备跨厂商设备管理能力的网管系统;但是,当时还没有专门的网管厂商,网管系统主要由一些邮电院校以及研究单位开发完成。那时已初步具备对固定和移动电话网的网元和网络级别的监视和操作能力;大多数系统按照TMN(电信管理网)的思想进行建设,但是很少完全遵循TMN规范,造成制式多,网管接口比任何国家都复杂;在部署模式方面,属于原邮电部下的地市-省网-干线三级体系。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以及移动通信网的建设,计费系统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当时,固网主要采用跳表方式进行计费,而移动通信业务由于自身业务的特点,计费功能需求要比固网业务复杂得多,计费方式也比较先进,产生的话单是记录了用户主被叫号码、通话时间和时长的详单,这些详单数据写到交换机附属的磁带机,然后由计费程序计算出应向用户收取多少话费。由于移动交换机是市话的端局,因此计费系统是和交换机的配置类似,基本以本地网为一个计费单位,一般一个地市有一套计费系统。这个时期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计费软件公司,使用的计费系统基本都是由单位员工自行编制开发的。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这个阶段也陆续建设了一些财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等系统。
    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正式进入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阶段,但是系统的建设还不完整、不完备,也缺乏统一的规划。
    1997年~2002年
    这一时期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了运营支撑系统整体框架的雏形。除了通信网络规模与用户规模井喷式高速发展这一“传统”因素之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成熟与价格的迅速下降,SYBASE、ACCESS、SQLServer、ORACLE、DB2等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普及以及VB、VC、JAVA、ASP、PHP等软件开发工具的推出)在这段时期发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也是运营支撑系统开始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互联网的热潮也开始席卷全球。软件开发成为当时社会最时尚、最热门的职业,各种软件开发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大批运营支撑系统方面的软件开发公司,像亚信、亿阳、天元等。
这段时期是我国电信业改革最为剧烈的一段时间,电信企业几次大的调整、拆分与重组都集中在该时期,一直延续到2008年的“5+1”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基本完成了从垄断到市场化经营的转变。这种转变直接促进了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业务支撑系统(BSS)、网管支撑系统(OSS)、管理支撑系统(MSS)三大部分的组成体系(不同运营商对各部分的称谓有所不同,但系统功能相同)。其中,MSS是面向企业管理的支撑系统,应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主要有办公自动化(OA)系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BSS是面向客户服务与业务的系统,主要包括包括计费系统、客服系统等;OSS是面向网元/网络管理的支撑系统,包括传输网管系统、话务网管系统、数据网管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以及信令监测系统等。
    这个阶段有两个事件值得关注,甚至可以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后来我国整个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电信 97系统,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
    (1)电信97系统
    电信97系统的全称是“市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当时是为实现电信市话业务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提高服务水平、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尽快解决广大用户反映强烈的市话装机难、修机难和查询难等迫切问题而提出的一套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此,1995年5月,原邮电部电信总局提出开发和建设“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即“97工程”,并于同年7月下发了一系列的技术和业务规范,要求全国县以上的邮电局在1997年底前实施“97 工程”。“97工程”共分为九个子系统,其中营业受理、配线配号、定单管理、机线资源、综合管理与查询属于基本子系统,112、114、计费、号簿子系统与基本子系统完全实现数据共享。根据电信总局对“97工程”的实施要求和对各子系统相互之间关系的阐述,这九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营业受理为龙头,以机线资源为基础,以配线配号、客户定单管理、综合管理与查询为支撑,以共享数据为目的”,给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客户提供最大的方便及业务覆盖面,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97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电信企业生产的自动化作业和内部管理现代化,从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电信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7系统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业务支撑系统以及部分网管支撑系统,即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97系统的设计理念与系统的组成架构都是比较先进的。尽管97系统存在着诸如没有以客户为中心设计系统架构、缺少市场营销和决策支持、扩展性差等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97系统正式开启了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的大门,从以往零散、半自动化的信息手段向自动化的手段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可以说,后来的各运营商的支撑系统在系统功能、架构的设计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97系统的影响。
    (2)BOSS系统
    如果说97系统吹响了向电信企业信息化进军号角,那么可以认为BOSS系统登上了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的一个高峰。BOSS系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建设了一套成功的计费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为业界坚定了一种理念,指出了一种建设模式,即集中化的理念,开放的合作建设模式。
    这里的集中化主要是指系统在省级公司集中建设与管理维护,在实施BOSS系统之前,负责移动通信业务的是原邮电部移动通信局(中国移动尚未剥离出来),当时的计费系统都是省市两级结构。鉴于在软件开发实力、企业运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因素,建设省集中的计费系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的。原邮电部与电信总局相关部门的领导高瞻远瞩,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及推动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建设省集中的计费系统给予了大力支持,拨款15 亿元,在全国范围建设移动电话省级集中计费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计费系统的规模问题。正是在此基础上,2001年,从中国电信分拆独立一年之后,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咨询公司进行了战略研究和系统再设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OperationSupportSystem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业务支撑网建设五年规划“,中国移动于2002年底完成了初步的BOSS集中化和客户集中化。在2001年编制的规范中提出了三层架构(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接入层)和三户(客户、用户、账户)模型,至今仍是NGBOSS系统、甚至整个运营支撑系统的核心内容。由于运营支撑系统中功能最复杂、性能要求最高的BOSS系统能够成功实现集中化,这对于其他系统的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从BOSS系统开始,集中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建设模式对于BOSS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历程,大部分的失败案例并不在于系统自身设计不合理,问题恰恰出在合作伙伴以及相关的建设模式上。在吸取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之后,中国移动选择了外包方式建设BOSS系统。中国移动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让系统外包变成“交钥匙工程”,而是在掌握了“三层架构、三户模型、三集中原则”这几个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给予了合作伙伴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调动了合作伙伴的积极性,聚集了业界优秀人才;又确保了底层数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等符合规范要求。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建设模式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在网管支撑系统方面,建设了传输、IP、拨测、信令监测等专业系统,但是信息孤岛等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开发,不再局限于TMN的条条框框;网管开发功能创新程度高,但是整体架构程度比较低;在部署方面,逐步向省集中的模式演进。鉴于各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等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在集中化进度方面也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集中化已经成为各运营企业的共识。
    在管理支撑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方面,各电信运营企业继续建设或完善OA、MIS等系统,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这一阶段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设理念日趋成熟、系统涵盖面日益广泛、技术架构也趋于合理,各企业都相继出台了多套系统规范。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信息孤岛”现象、不适应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未达到预期目标等,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运营支撑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到现在仍尚未完全解决。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这一时期仍然是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为后来的系统发展定下了基调。
    2002年至今
    200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等国际电信运营企业巨额亏损,成为世界债务最高的企业之一,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第三次大规模改革的帷幕刚刚落下,市场竞争形势骤然加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成为了各运营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各企业不约而同的把完善运营支撑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策略。
    (1)中国电信
    在2002、2003年前后,我国运营支撑系统软件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相关的软件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开发能力,当时各运营商面临的焦点问题是缺乏对整个运营支撑系统的统一规划。为此,中国电信于2002年首先发力,启动了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ITSP),并确定IBM、毕博等国际 IT服务咨询、管理咨询公司为合作伙伴,并且于2003年推出了ITSP1.0。该规划是中国电信五年的信息化规划(2004~2008年),提出了信息化的技术架构远景和组织架构远景,为各省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电信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简称ITSP)的实施,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体系,全面支撑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为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2004年,中国电信又组织编制了CTG-MBOSS系列规范,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业务流程、信息数据和应用系统四个层面着眼,从信息化技术体系和管控体系两方面着手,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分步实施。CTG-MBOSS的功能和技术架构由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支撑系统(BSS)、运营支撑系统(OSS)、企业数据架构(EDA)和基础平台构成。ITSP1.0、 ITSP2.0以及CTG-MBOSS规范是新时期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表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对支撑系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2)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没有编制面向全部运营支撑系统的统一规划报告,而是由不同部门针对业务支撑系统、网管支撑系统分别编制了发展规划,但相对来说,中国移动的执行力更强、系统规划/规范的可操作性更强,实施效果更佳。在2001年推出BOSS1.0规范后,又陆续推出了BOSS2.0、 BOSS3.0以及NGBOSS,各省公司相继跟进,使整个中国移动的业务支撑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网管支撑系统方面,为适应网络管理以及内外部客户的需求,改变OSS规划工作相对滞后的状况,走出OSS“封闭”发展的状态,自 2006年起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与业界知名的咨询企业、软硬件厂商展开合作,经过近1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移动网管OneOSS规划》,对中国移动网管支撑系统现状、目标体系、重点问题以及建设计划进行了总体规划。该规划在中国移动OSS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业务、功能及系统等方面,给出了网管支撑系统的目标体系。
    在管理支撑系统方面,中国移动集团于2002年编制了《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三年规划咨询项目总体规划》,并陆续推出了《统一信息平台技术 /业务规范》、《MIS(ERP)规范》等报告,提升了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3)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是最早对运营支撑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的电信运营企业,早在2000年就制定完成了全套的规范和标准,全套规范体系的核心是“一个体系,多个子系统”。在前期规划的基础上,中国联通于2004年又制订完成了“UNI-IT”信息化架构。该架构通过在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客户及业务网络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支持着联通运营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营销、业务产品开发、销售、客户服务和收入实现。UNI-IT包含BSS(业务支持系统)、 MSS(管理支持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国联通又于2006年推出了更为详尽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涵盖了IT战略、IT总体架构、IT管控、BSS、OSS、MSS、数据以及容灾规划等各项内容。

第二讲: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

运营支撑系统的组成
    目前,各电信运营企业都建有大量系统,覆盖业务运营、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经营分析、网络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总的来看,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一般都包括业务支撑系统(BSS)、网管支撑系统(OSS)与管理支撑系统(MSS)(如上图所示)
从系统部署来看,目前各大运营企业都以集团与省公司为主要的建设与管理维护单位,建成了集团与省两级模式的支撑系统。集团公司的系统主要提供面向全公司的企业管理、经营分析等功能;省公司从职能管理单位逐步转向了兼顾管理、生产的单位,具有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职能,在运营支撑系统建设中的作用较为突出,一般情况下,在遵循集团公司的总体指导思想下,可自行规划与建设本省的支撑系统;市公司的生产职能有所削弱,主要负责市场营销、客户支撑以及设备的现场维护等工作,因而主要是支撑系统的使用单位。

第二讲: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为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提供支撑能力是建设运营支撑系统最重要的目的。eTOM模型通过分层与端到端的理念,较为完整地刻画了电信运营的全部过程(如图所示)。
总的来看,现有系统基本覆盖了eTOM各个功能点,实现了市场/客户、业务、资源(基础电信网络、计算资源及业务平台)和企业管理等功能。
    在市场与客户支撑方面,各运营商为客户提供了服务电话(中国电信的10000系统、中国移动的10086系统、中国联通10010系统)、网站和短信等多种接入形式,通过各类渠道接受客户的投诉、业务咨询和建议;某些运营商还建设了客户关系管理、经营分析等系统,能够对客户行为、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业务运营与管理方面,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涵盖了对个人客户及集团客户的计费、结算、账务、营销、客户服务、信息服务等内容,实现了对客户、产品(语音以及各类数据产品)、市场营销、渠道的管理,能够有力地支撑企业经营决策,并能够根据业务需要与相关外部系统进行互联。
    网络支撑系统初步具备了业务质量的分析与管理功能。系统的网络管理维护功能较为完整,具备了对各专业网络的数据配置、告警监控、性能分析等能力,但在告警与性能的关联分析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是目前各大运营商重点关注的内容。

第二讲: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




    随着运营支撑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的日益复杂化,“技术”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比以前更为凸显。举例来说,在运营支撑系统发展之初,由于业务需求少、系统功能结构简单、系统数量少等原因,几乎不用考虑数据的一致性、信息交互、端到端支撑、资源共享等问题。现在,再进行支撑系统建设时,任何一家运营企业都不能再忽略上述技术问题。
    从运营支撑系统技术体系现状(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基本仍沿用“烟囱式”建设模式,缺乏统一规划,软硬件资源共享程度低。具体来说,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在展示(界面)层,未能为众多系统提供统一入口,无法进行统一的认证与登录。目前,各运营企业正在逐步解决该问题,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在数据层,现有的运营支撑系统还缺乏统一的数据模型,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信息交互能力以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大约 10年前,业界有识之士就已经提出“三分应用,十分数据,十二分管理”的观点,“数据”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各运营企业的重视。但是,整个电信行业发展速度太快,新业务、新需求不断涌现,使得数据模型的建设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如何在电信运营企业中建立一套企业级的数据模型,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在基础设施层,各应用系统基本上“独占”一套主机系统和存储系统,硬件资源还难以在不同系统之间共享。
    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系统组成的现状及问题
    各大运营企业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运营支撑系统的框架体系,功能点覆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支撑了从业务运营、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到网络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系统“遍地开花”、功能重叠等现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逐步解决。
    支撑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仅仅从功能的覆盖面来看,现有支撑系统已经深入到电信运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基本能满足运营管理需要。从更高层面要求来看,还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系统功能共享的问题,也就是前后端系统之间的联动问题,这是实现端到端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二是需要进一步深化系统的功能,例如目前的计费系统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个人客户的语音计费问题,今后还需要更好地解决数据业务、集团客户业务以及融合业务的计费问题。
    技术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单纯从某一套系统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在硬件、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各方面都已经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尤其是在硬件方面,更是处于领先地位。今后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利用率,更为充分地挖掘软硬件自身的性能。
    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趋势
   今后的运营支撑系统将呈现三个特点。
    运营支撑系统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最近10年,互联网热浪席卷全球,对人类社会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被称为破坏性的创造力量。同样,互联网也给电信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各类IT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以Google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公司的涌现,使得传统运营企业面临被“管道化”的危险。
    在这种背景下,运营支撑系统(确切地说是业务支撑系统)被推到了前台,并有可能逐步与业务网(业务平台)融合。基于对整个电信行业运营管理模式以及支撑系统的深刻洞悉,2007年,中国移动沙跃家副总裁首次提出了“支撑系统自身特征决定了它应该成为移动信息专家的使能者”的要求。“使能者”应该具备两种支撑能力:一是对运营过程的支撑能力,一是业务的支撑能力。由此可见,运营支撑系统真正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运营支撑系统应向“集中化、服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集中化”指的是运营支撑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的发展方向,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近几年集中化改造工作的逐步深入,无论在系统的支撑能力,还是在管理维护等方面都为各大运营商带来了明显的收益,这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运营商对集中化工作的投入。
    “服务化”是针对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理念而言的。随着电信运营市场的日趋饱和,对客户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这就必然要求支撑系统应摆脱以往那种被动满足某些特定功能需求的建设理念,应更多地从市场的角度、客户的角度去主动分析客户需求、客户特点,进而建设和完善系统功能。需要指出的是,不仅客服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具备服务化的理念,网管支撑系统也应具备这种理念,实现服务功能的前移。
    “标准化”是运营支撑系统的技术架构发展方向。在全业务运营时代,市场、客户、业务对支撑系统必然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具有一套面向全企业的数据结构规范、系统接口规范和信息集成规范,这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模块化与松耦合的保障。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产业链将会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市场年产值已超过百亿元,受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各种新兴业务以及公司组织架构的影响,运营支撑系统具有与基础网络明显不同的特征,建设难度大、涉及面广。与此相对应,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产业链也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特点。
    电信运营企业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硬件厂商与系统软件商是产业链的基础,应用软件开发商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各类咨询机构、规划院、设计院是产业链的助推器。各方应本着“务实进取,有序竞合,实现多赢”的理念,携手推动整个产业链的繁荣。
    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工作
    近几年,各家电信运营企业都高度重视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工作,因而系统数量快速增加,投资额也逐年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运营支撑系统本质上仍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切都应从实际出发,既要充分认识到运营支撑系统的作用,也不应无限制扩大其作用,需要明确各系统的定位与作用。
    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运营支撑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发展策略、市场营销策略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运维模式的调整等紧密结合起来,把运营支撑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明确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尤其要关注业务支撑系统与网管支撑系统之间的互动,这是实现端到端服务开通与服务保障的关键。
    建设“绿色”运营支撑系统。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将是我国今后指导各项产业发展的一项长期国策,电信运营企业应分析研究各类新技术、新方法,降低运营支撑系统的能源消耗。
    继续深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思路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以说是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工作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提法,对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随着运营支撑系统地位的提升、系统数量的增多、功能架构的日益复杂,“统一规划”的指导思路对于系统建设工作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以及对系统特点的认识等多种因素限制,某些规划/咨询报告中的思路和方案还未能够很好地贯彻到实际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与实际需求、实际建设能力脱节的现象,以及难以“落地”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今后系统规划/咨询报告的重心要落到实处,系统方案应具有更强的可执行性,这就要求在编制规划报告时,有关人员应该加强与需求方、应用软件开发商以及硬件厂商的交流沟通力度,逐步建立一套适用的运营支撑系统计算方法,从“量”的角度给出系统能力需求与投资规模,实现精细化的系统规划。
    把系统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针对系统数量增多、功能存在重叠的状况,今后几年应高度重视系统整合工作,从界面层、应用层、数据层与基础设施层等各层面开展整合工作,从而有效减少系统数量,改进系统技术架构,发挥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势。
    界面层的整合要实现各类系统的单点登录与统一认证,为系统提供单一的“入口”,目前主要通过建立门户的方式实现界面层的整合。
    应用层的整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之间由于功能相近,需要对系统进行应用功能上的整合;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信息交互的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整合,这种整合是指应用系统之间有业务逻辑调用的要求,需要在程序代码级别上通过应用系统间的接口实现整合。
    数据层的整合主要是对相关系统的底层数据进行统一建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并逐步实现数据模型的标准化,进而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层的整合是极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其他层面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数据层的整合。
    硬件层的整合主要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大小: 27.5 KB
  • 大小: 59.5 KB
  • 大小: 58.1 KB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OS演义--操作系统历史的相关书籍

    《OS演义》这本书以一种生动的方式讲述了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 首先,操作系统(OS)是连接用户与硬件的桥梁,它负责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书中通过金字塔示例形象地展示了操作系统如何在用户、应用...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卜荣华收集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素材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卜荣华收集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素材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通俗演义的千秋悠梦素材

    1. **蔡东藩与通俗历史小说**:蔡东藩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以其对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注重历史的真实性,旨在通过故事普及历史知识,启发世人。 2. **历史小说的...

    Scratch少儿编程项目作品图片素材-三国演义.zip

    "三国演义"这个主题则意味着这些图片素材与中国的经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有关,这将增加编程项目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孩子们在编程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编程技能,还能了解和体验到《三国演义》的故事和人物。 在...

    袁阔成评书【三国演义】人物开脸.doc

    "袁阔成评书【三国演义】人物开脸" 袁阔成评书【三国演义】人物开脸是袁阔成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和描述。...袁阔成的描绘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影响非常大,提高了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国演义测试题.pdf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是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这部作品讲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故事,融合了丰富的战争策略、人物性格塑造和历史事件。 ...

    数学演义(数学的起源和历史)

    ### 数学演义:数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 第一章 混沌初分大千世界 在探讨数学的起源和发展之前,我们先回到人类文明的起点,探索那些最初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根据《数学演义》的第一回,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人类...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之是非成败转头空.docx

    ###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之是非成败转头空 #### 一、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加工,描绘了一个...

    封神演义--------------------.pdf

    1. 《封神演义》的历史背景 - 作品以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商末周初作为故事发生的时期,具体是商纣王统治时期和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这段历史。 -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而周武王则是儒家推崇的明君代表。...

    三国演义PPT模板下载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描绘和精彩的历史事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现代,人们常常用PPT(PowerPoint)来展示和讲解各种主题,包括历史故事、文化分析等。"三国演义PPT模板下载"为用户提供了...

    基于python的三国演义词频分析

    在本项目中,我们探索了如何使用Python进行文本分析,特别是对《三国演义》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词频分析。这项任务旨在揭示文本中的高频词汇,从而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情节。以下是对这个项目及其相关知识点的...

    相对论的通俗演义,相对论通俗演义,

    相对论的通俗演义,相对论通俗演义,

    【Python】三国演义词频统计,wordcloud实现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完成《三国演义》的词频统计和词云制作,不仅学习了Python的文本处理技术,也加深了对这部历史小说的理解。这种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大量文本数据,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数据等,是数据科学...

    python——三国演义词云.zip

    设计一个程序,读出threekingdoms.txt文件中的三国演义全文,将常见人名进行去重后生成词云,并列出词频最高的5个词。 例:'玄德','刘备','玄德曰','刘皇叔','皇叔'都是同一个人。 可利用字典来保存需要去重的词。 ...

    疯狂Java实战演义

    疯狂Java实战演义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变迁 (1)-论文.zip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变迁》这篇论文探讨了历史人物刘备在不同时期文化作品中的形象演变,特别是从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过程。这一主题涉及到中国古典文学、历史研究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多个...

    三国演义UML分析

    通过UML对《三国演义》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软件工程中的建模方法,还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使历史人物和事件变得更加生动且易于理解。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复杂系统分析,如...

    三国演义.txt(wordcloud词云制作)

    该文件是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57635/article/details/105389218博客里面的示例三国演义.txt.

    三国演义ppt模板.pptx

    该模板对《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如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以及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虚构的人物。这些角色各具特色,有的英勇善战,有的智勇双全,有的深思熟虑,有的狡猾多变,共同构成了...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