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磁盘冗余数组(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简称磁盘数组,其基本思想就是把多个相对便宜的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磁盘数组组,使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价格昂贵、容量巨大的硬盘。根据选择的版本不同,RAID比单颗硬盘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好处:增强数据集成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处理量或容量。另外,磁盘数组组对于电脑来说, 看起来就像一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分为RAID-0,RAID-1,RAID-1E,RAID-5,RAID-6,RAID-7,RAID-10,RAID-50。
RAID 0
将多个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不具有冗余,并行I/O,速度最快。RAID 0亦称为带区集。它是将多个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磁盘。在存放数据时,其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这些盘中。 所以,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会丢失。
理论上越多的磁盘效能就等于[单一磁盘效能]x[磁盘数],但实际上受限于总线I/O瓶颈及其它因素的影响,RAID 效能会随边际递减,也就是说,假设一个磁盘的效能是50MB/秒,两个磁盘的RAID 0效能约96MB/秒,三个磁盘的RAID 0也许是130MB/秒而不是150MB/秒。所以,两个磁盘的RAID 0最能明显感受到效能的提升。
但如果是以软件方式来实现RAID,则磁盘的空间则不见得受限于此(例如Linux Software RAID),通过软件实现可以经由不同的组合而善用所有的磁盘空间。
[编辑]RAID 1
两组以上的N个磁盘相互作镜像,在一些多线程操作系统中能有很好的读取速度,另外写入速度有微小的降低。除非拥有相同数据的主磁盘与镜像同时损坏,否则只要一个磁盘正常即可维持运作,可靠性最高。RAID 1就是镜像。其原理为在主硬盘上存放数据的同时也在镜像硬盘上写一样的数据。当主硬盘(物理)损坏时,镜像硬盘则代替主硬盘的工作。因为有镜像硬盘做数据备份,所以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无论用多少磁盘做RAID 1,仅算一个磁盘的容量,是所有RAID上磁盘利用率最低的一个级别。
[编辑]RAID 2
这是RAID 0的改良版,以汉明码(Hamming Code)的方式将数据进行编码后分区为独立的位,并将数据分别写入硬盘中。因为在数据中加入了错误修正码(ECC,Error Correction Code),所以数据整体的容量会比原始数据大一些,RAID2最少要三台磁盘驱动器方能运作。
[编辑]RAID 3
采用Bit-interleaving(数据交错存储)技术,它需要通过编码再将数据位分区后分别存在硬盘中,而将同位检查后单独存在一个硬盘中,但由于数据内的位分散在不同的硬盘上,因此就算要读取一小段数据资料都可能需要所有的硬盘进行工作,所以这种规格比较适于读取大量数据时使用。
[编辑]RAID 4
它与RAID 3不同的是它在分区时是以区块为单位分别存在硬盘中,但每次的数据访问都必须从同位检查的那个硬盘中取出对应的同位数据进行核对,由于过于频繁的使用,所以对硬盘的损耗可能会提高。(Block interleaving)
[编辑]RAID 5
RAID Level 5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它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硬盘分区)技术。RAID 5 至少需要三颗硬盘, RAID 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RAID 5可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RAID 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镜像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镜像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相当的慢,若使用“回写高速缓存”可以让效能改善不少。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 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便宜。
[编辑]RAID 6
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作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
同一数组中最多容许两个磁盘损坏。更换新磁盘后,数据将会重新算出并写入新的磁盘中。依照设计理论,RAID 6必须具备四个以上的磁盘才能生效。
[编辑]RAID 7
RAID 7并非公开的RAID标准,而是Storage Computer Corporation的专利硬体产品名称,RAID 7是以RAID 3及RAID 4为基础所开发,但是经过强化以解决原来的一些限制。另外,在实作中使用大量的高速缓存记忆体以及用以实现异步阵列管理的专用即时处理器,使得RAID 7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IO要求,所以效能甚至超越了许多其他RAID标准的实作产品。但也因为如此,在价格方面非常的高昂。[1]
[编辑]RAID 10/01
RAID 10/01其实可细分为RAID 1+0或RAID 0+1。
RAID 1+0是先镜射再分区数据。是将所有硬盘分为两组,视为是RAID 0的最低组合,然后将这两组各自视为RAID 1运作。RAID 1+0有着不错的读取速度,而且拥有比RAID 0更高的数据保护性。
RAID 0+1则是跟RAID 1+0的程序相反,是先分区再将数据镜射到两组硬盘。它将所有的硬盘分为两组,变成RAID 1的最低组合,而将两组硬盘各自视为RAID 0运作。RAID 0+1比起RAID 1+0有着更快的读写速度,不过也多了一些会让整个硬盘组停止运转的机率;因为只要同一组的硬盘全部损毁,RAID 0+1就会停止运作,而RAID 1+0则可以在牺牲RAID 0的优势下正常运作。
RAID 10巧妙的利用了RAID 0的速度以及RAID 1的保护两种特性,不过它的缺点是需要的硬盘数较多,因为至少必须拥有四个以上的偶数硬盘才能使用。
[编辑]RAID 50
RAID50也被称为镜象阵列条带,由至少六块硬盘组成,像RAID0一样,数据被分区成条带,在同一时间内向多块磁盘写入;像RAID5一样,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且校验条带均匀分布在各个磁盘上。其目的在于提高RAID5的读写性能。
RAID 在市场上的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的事儿了,很多人都大略了解RAID的基本观念,以及各个不同RAID LEVEL 的区分。但是在实际应用面,我们发现,有很多使用者对于选择一个合适的RAID LEVEL,仍然无法很确切的掌握,尤其是对于RAID 0+1 (10),RAID 3,RAID 5之间的选择取舍,更是举棋不定。
本文将针对RAID 0+1/10、RAID 3以及RAID 5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作一些分析和比较,以列出这些不同RAID阶层所适合的应用,希望对各位能有原则性的帮助。
RAID条切“striped”的存取模式
在使用数据条切﹝Data Stripping﹞ 的RAID 系统之中,对成员磁盘驱动器的存取方式,可分为两种:
并行存取﹝Paralleled Access﹞
独立存取﹝Independent Access﹞
RAID 2和RAID 3 是采取并行存取模式。
RAID 0、RAID 4、RAID 5及RAID 6则是采用独立存取模式。
平行存取模式
并行存取模式支持里,是把所有磁盘驱动器的主轴马达作精密的控制,使每个磁盘的位置都彼此同步,然后对每一个磁盘驱动器作一个很短的I/O数据传送,如此一来,从主机来的每一个I/O 指令,都平均分布到每一个磁盘驱动器。
为了达到并行存取的功能,RAID 中的每一个磁盘驱动器,都必须具备几乎完全相同的规格:转速必须一样;磁头搜寻速度﹝Access Time﹞必须相同;Buffer 或Cache的容量和存取速度要一致;CPU处理指令的速度要相同;I/O Channel 的速度也要一样。总而言之,要利用并行存取模式,RAID 中所有的成员磁盘驱动器,应该使用同一厂牌,相同型号的磁盘驱动器。
并行存取的基本工作原理
假设RAID中共有四部相同规格的磁盘驱动器,分别为磁盘驱动器A、B、C和D,我们在把时间轴略分为T0、T1、T2、T3和T4:
T0: RAID控制器将第一笔数据传送到A的Buffer,磁盘驱动器B、C和D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1: RAID控制器将第二笔数据传送到B的Buffer,A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磁盘驱动器C和D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2: RAID控制器将第三笔数据传送到C的Buffer,B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A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D和A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3: RAID控制器将第四笔数据传送到D的Buffer,C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B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A和B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4: RAID控制器将第五笔数据传送到A的Buffer,D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C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B和C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如此一直循环,一直到把从主机来的这个I/O 指令处理完毕,RAID控制器才会受处理下一个I/O 指令。重点是在任何一个磁盘驱动器准备好把数据写入扇区时,该目的扇区必须刚刚好转到磁头下。同时RAID控制器每依次传给一个磁盘驱动器的数据长度,也必须刚刚好,配合磁盘驱动器的转速,否则一旦发生miss,RAID 性能就大打折扣
并行存取RAID的最佳应用
并行存取RAID之架构,以其精细的马达控制和分布之数据传输,将数组中每一个磁盘驱动器的性能发挥到最大,同时充分利用Storage Bus的频宽,因此特别适合应用在大型、数据连续的档案存取应用,例如:
影像、视讯档案服务器
数据仓储系统
多媒体数据库
电子图书馆
印前或底片输出档案服务器
其它大型且连续性档案服务器
由于并行存取RAID架构之特性,RAID 控制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个I/O要求,无法执行Overlapping 的多任务,因此非常不适合应用在I/O次数频繁、数据随机存取、每笔数据传输量小的环境。同时,因为并行存取无法执行Overlapping 的多任务,因此没有办法"隐藏"磁盘驱动器搜寻﹝seek﹞的时间,而且在每一个I/O的第一笔数据传输,都要等待第一个磁盘驱动器旋转延迟﹝rotational latency﹞,平均为旋转半圈的时间,如果使用一万转的磁盘驱动器,平均就需要等待50 usec。所以机械延迟时间,是并行存取架构的最大问题。
独立存取模式
相对于并行存取模式,独立存取模式并不对成员磁盘驱动器作同步转动控制,其对每个磁盘驱动器的存取,都是独立且没有顺序和时间间格的限制,同时每笔传输的数据量都比较大。因此,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尽量地利用overlapping 多任务、Tagged Command Queuing等等高阶功能,来"隐藏"上述磁盘驱动器的机械时间延迟﹝Seek 和Rotational Latency﹞。
由于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做overlapping 多任务,而且可以同时处理来自多个主机不同的I/O Requests,在多主机环境﹝如Clustering﹞,更可发挥最大的性能。
独立存取RAID的最佳应用
由于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同时接受多个I/O Requests,因此特别适合应用在数据存取频繁、每笔数据量较小的系统。例如:
在线交易系统或电子商务应用
多使用者数据库
ERM及MRP 系统
小文件之文件服务器
一般常用的RAID阶层,分别是RAID 0、RAID1、RAID 3、RAID 4以及RAID 5,再加上二合一型 RAID 0+1﹝或称RAID 10﹞。我们先把这些RAID级别的优、缺点做个比较:
RAID级别 相对优点 相对缺点
RAID 0 存取速度最快 没有容错
RAID 1 完全容错 成本高
RAID 3 写入性能最好 没有多任务功能
RAID 4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Parity 磁盘驱动器造成性能瓶颈
RAID 5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写入时有overhead
RAID 0+1/RAID 10 速度快、完全容错 成本高
接下来,我们分别针对RAID 3、RAID 5以及RAID 0+1/RAID 10作深入的讨论。
RAID 3特点与应用
RAID 3 是将数据先做XOR 运算,产生Parity Data后,在将数据和Parity Data以并行存取模式写入成员磁盘驱动器中,因此具备并行存取模式的优点和缺点。进一步来说,RAID 3每一笔数据传输,都更新整个Stripe﹝即每一个成员磁盘驱动器相对位置的数据都一起更新﹞,因此不会发生需要把部分磁盘驱动器现有的数据读出来,与新数据作XOR运算,再写入的情况发生﹝这个情况在RAID 4和RAID 5会发生,一般称之为Read、Modify、Write Process,我们姑且译为为读、改、写过程﹞。因此,在所有RAID级别中,RAID 3的写入性能是最好的。
RAID 3的 Parity Data 一般都是存放在一个专属的Parity Disk,但是由于每笔数据都更新整个Stripe,因此,RAID 3的 Parity Disk 并不会如RAID 4的 Parity Disk,会造成存取的瓶颈。
RAID 3的并行存取模式,需要RAID 控制器特别功能的支持,才能达到磁盘驱动器同步控制,而且上述写入性能的优点,以目前的Caching 技术,都可以将之取代,因此一般认为RAID 3的应用,将逐渐淡出市场。
RAID 3 以其优越的写入性能,特别适合用在大型、连续性档案写入为主的应用,例如绘图、影像、视讯编辑、多媒体、数据仓储、高速数据撷取等等。
RAID 4特点与应用
RAID 4 是采取独立存取模式,同时以单一专属的Parity Disk 来存放Parity Data。RAID 4的每一笔传输﹝Strip﹞资料较长,而且可以执行Overlapped I/O,因此其读取的性能很好。
但是由于使用单一专属的Parity Disk 来存放Parity Data,因此在写入时,就会造成很大的瓶颈。因此,RAID 4并没有被广泛地应用。
RAID 5特点与应用
RAID 5也是采取独立存取模式,但是其Parity Data 则是分散写入到各个成员磁盘驱动器,因此,除了具备Overlapped I/O 多任务性能之外,同时也脱离如RAID 4单一专属Parity Disk的写入瓶颈。但是,RAI?D 5在座资料写入时,仍然稍微受到"读、改、写过程"的拖累。
由于RAID 5 可以执行Overlapped I/O 多任务,因此当RAID 5的成员磁盘驱动器数目越多,其性能也就越高,因为一个磁盘驱动器再一个时间只能执行一个 Thread,所以磁盘驱动器越多,可以Overlapped 的Thread 就越多,当然性能就越高。但是反过来说,磁盘驱动器越多,数组中可能有磁盘驱动器故障的机率就越高,整个数组的可靠度,或MTDL (Mean Time to Data Loss) 就会降低。
由于RAID 5将Parity Data 分散存在各个磁盘驱动器,因此很符合XOR技术的特性。例如,当同时有好几个写入要求发生时,这些要写入的数据以及Parity Data 可能都分散在不同的成员磁盘驱动器,因此RAID 控制器可以充分利用Overlapped I/O,同时让好几个磁盘驱动器分别作存取工作,如此,数组的整体性能就会提高很多。
基本上来说,多人多任务的环境,存取频繁,数据量不是很大的应用,都适合选用RAID 5 架构,例如企业档案服务器、WEB 服务器、在线交易系统、电子商务等应用,都是数据量小,存取频繁的应用。
RAID 0+1﹝RAID 10﹞
RAID 0+1/RAID 10,综合了RAID 0 和 RAID 1的优点,适合用在速度需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经费也很多的应用。RAID 0和RAID 1的原理很简单,合起来之后还是很简单,我们不打算详细介绍,倒是要谈谈,RAID 0+1到底应该是RAID 0 over RAID 1,还是RAID 1 over RAID 0,也就是说,是把多个RAID 1 做成RAID 0,还是把多个RAID 0 做成RAID 1?
RAID 0 over RAID 1
假设我们有四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1,再把两个RAID 1做成RAID 0,这就是RAID 0 over RAID 1:
(RAID 1) A = Drive A1 + Drive A2 (Mirrored)
(RAID 1) B = Drive B1 + Drive B2 (Mirrored)
RAID 0 = (RAID 1) A + (RAID 1) B (Striped)
RAID 1 over RAID 0
假设我们有六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0,再把两个RAID 0做成RAID 1,这就是RAID 0 over RAID 1:
(RAID 0) A = Drive A1 + Drive A2 (Striped)
(RAID 0) B = Drive B1 + Drive B2 (Striped)
RAID 1 = (RAID 1) A + (RAID 1) B (Mirrored)
在这种架构之下,如果 (RAID 0) A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A就算毁了,当然RAID 1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如果这时 (RAID 0) B也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B也就算毁了,此时RAID 1的两磁盘驱动器都算故障,整个RAID 1资料就毁了。
因此,RAID 0 OVER RAID 1应该比RAID 1 OVER RAID 0具备比较高的可靠度。所以我们建议,当采用RAID 0+1/RAID 10架构时,要先作RAID 1,再把数个RAID 1做成RAID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版本:matlab2014/2019a/2024a 2.附赠案例数据可直接运行matlab程序。 3.代码特点:参数化编程、参数可方便更改、代码编程思路清晰、注释明细。 4.适用对象: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数学等专业的大学生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和毕业设计。
8c71b76fb2ec10cf50fc6b0308d3dcfc_9545878e2b97a84b2e089ece58da9e82
Android逆向过程学习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200 PLC的糖果包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阐述了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优势及其在糖果包装生产线中的重要性。接着深入探讨了系统的硬件连接方式,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与PLC的具体接口配置。随后展示了关键的编程实现部分,如糖果计数、包装执行、送膜控制、称重判断以及热封温度控制等具体梯形图代码片段。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技巧,如防止信号抖动、PID参数优化、故障诊断方法等。最后总结了该系统的优势,强调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PLC编程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小型PLC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糖果制造企业,旨在提升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确保高效稳定的生产过程,同时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产品一致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讲解和技术指导,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参与西门子杯比赛中关于三部十层电梯系统的博图V15.1程序设计及其WinCC画面展示的内容。文中不仅展示了电梯系统的基本架构,如抢单逻辑、方向决策、状态机管理等核心算法(采用SCL语言编写),还分享了许多实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例如未初始化变量导致的异常行为、状态机遗漏空闲状态、WinCC画面动态显示的挑战以及通信配置中的ASCII码解析错误等问题。此外,作者还特别提到一些创意性的设计,如电梯同时到达同一层时楼层显示器变为闪烁爱心的效果,以及节能模式下电梯自动停靠中间楼层的功能。 适合人群:对PLC编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电梯调度算法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准备参加类似竞赛的学生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PLC编程实践、掌握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的人士。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PLC进行复杂的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开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风格幽默诙谐,将严肃的技术话题融入轻松的生活化比喻之中,使得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文中提供的经验教训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来说非常宝贵,能够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并激发更多创新思维。
慧荣量产工具合集.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FOC(磁场定向控制)和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的仿真模型。首先解释了FOC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的坐标变换(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并给出了相应的Python代码实现。接下来探讨了SVPWM算法的工作机制,包括扇区判断和占空比计算的方法。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电机的PI双闭环控制结构,即速度环和电流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背景,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编程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算法。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以及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学习和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FOC控制和SVPWM算法的具体实现;② 提供丰富的代码示例和实践经验,便于快速搭建和调试仿真模型;③ 探讨不同参数设置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坐标变换中的系数选择、SVPWM算法中的扇区判断优化以及PI控制器的参数调整等。同时,鼓励读者通过动手实验来加深对各个模块的理解。
# 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文档 jar包下载地址 Maven依赖 Gradle依赖 源代码下载地址 # 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Android逆向过程学习
1.版本:matlab2014/2019a/2024a 2.附赠案例数据可直接运行matlab程序。 3.代码特点:参数化编程、参数可方便更改、代码编程思路清晰、注释明细。 4.适用对象: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数学等专业的大学生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和毕业设计。
3dmax插件
# 【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jar中文文档.zip】 中包含: 中文文档:【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javadoc-API文档-中文(简体)版.zip】 jar包下载地址:【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Maven依赖:【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jar Maven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pom.xml).txt】 Gradle依赖:【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jar Gradle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build.gradle).txt】 源代码下载地址:【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sources.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 本文件关键字: 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jar中文文档.zip,java,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jar,org.springframework.ai,spring-ai-autoconfigure-vector-store-qdrant,1.0.0-M7,org.springframework.ai.vectorstore.qdr
1.版本:matlab2014/2019a/2024a 2.附赠案例数据可直接运行matlab程序。 3.代码特点:参数化编程、参数可方便更改、代码编程思路清晰、注释明细。 4.适用对象: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数学等专业的大学生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和毕业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RCKF)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相对于传统CKF的优势。文章首先指出传统CKF在处理协方差矩阵时存在的数值不稳定性和非正定问题,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接着,作者通过引入SRCKF,利用Cholesky分解和QR分解来确保协方差矩阵的正定性,从而提高状态估计的精度和稳定性。文中展示了具体的电机模型和状态方程,并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包括状态预测、容积点生成以及观测更新等关键步骤。此外,文章还分享了实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选择合适的矩阵分解库和处理电机参数敏感性。最终,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SRCKF在突加负载情况下的优越表现。 适合人群:从事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状态估计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特别是在处理非线性问题和提高数值稳定性方面。 其他说明:文章引用了相关领域的权威文献,如Arasaratnam的TAC论文和Zhong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综述》,并强调了实际工程实践中代码调试的重要性。
# 【tokenizers-***.jar***文档.zip】 中包含: ***文档:【tokenizers-***-javadoc-API文档-中文(简体)版.zip】 jar包下载地址:【tokenizers-***.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Maven依赖:【tokenizers-***.jar Maven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pom.xml).txt】 Gradle依赖:【tokenizers-***.jar Gradle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build.gradle).txt】 源代码下载地址:【tokenizers-***-sources.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 本文件关键字: tokenizers-***.jar***文档.zip,java,tokenizers-***.jar,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ai.djl.engine.rust,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djl,huggingfac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 【tokenizers-***.jar***文档.zip】,再解压其中的 【tokenizers-***-javadoc-API文档-中文(简体)版.zip】,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 Maven依赖: ``` <dependency> <groupId>ai.djl.huggingface</groupId> <artifactId>tokenizers</artifactId> <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 # Gradle依赖: ``` Gradle: implementation group: 'ai.djl.huggingface', name: 'tokenizers', version: '***' Gradle (Short): implementation '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 Gradle (Kotlin): implementation("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 ``` # 含有的 Java package(包): ``` ai.djl.engine.rust ai.djl.engine.rust.zoo 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 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jni ai.djl.huggingface.translator ai.djl.huggingface.zoo ``` # 含有的 Java class(类): ``` ai.djl.engine.rust.RsEngine ai.djl.engine.rust.RsEngineProvider ai.djl.engine.rust.RsModel ai.djl.engine.rust.RsNDArray ai.djl.engine.rust.RsNDArrayEx ai.djl.engine.rust.RsNDArrayIndexer ai.djl.engine.rust.RsNDManager ai.djl.engine.rust.RsSymbolBlock ai.djl.engine.rust.RustLibrary ai.djl.engine.rust.zoo.RsModelZoo ai.djl.engine.rust.zoo.RsZooProvider 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Encoding 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HuggingFaceTokenizer ai.djl.huggingface.tokenizers.HuggingFaceTokenizer.Builder ai.djl.hu
3
pchook源码纯源码不是dll
# 【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r中文-英文对照文档.zip】 中包含: 中文-英文对照文档:【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vadoc-API文档-中文(简体)-英语-对照版.zip】 jar包下载地址:【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Maven依赖:【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r Maven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pom.xml).txt】 Gradle依赖:【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r Gradle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build.gradle).txt】 源代码下载地址:【spring-ai-azure-store-1.0.0-M7-sources.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 本文件关键字: 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r中文-英文对照文档.zip,java,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r,org.springframework.ai,spring-ai-azure-store,1.0.0-M7,org.springframework.ai.vectorstore.azure,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springframework,spring,ai,azure,store,中文-英文对照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 【spring-ai-azure-store-1.0.0-M7.jar中文-英文对照文档.zip】,再解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关于信捷电气XD、XL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用户手册(硬件篇)。手册详细介绍了该系列PLC的硬件特性,包括产品概述、本体规格参数、系统构成、电源及输入输出规格、运行调试与维护、软元件切换等内容。此外,还提供了丰富的附录信息,如特殊软元件地址及功能、指令一览表、PLC功能配置表和常见问题解答。手册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列出了多个安全注意事项,确保用户在正确环境下安装和使用设备,避免潜在风险。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电气知识的专业人士,尤其是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用户了解XD、XL系列PLC的硬件特性和规格参数;②指导用户正确安装、接线、调试和维护设备;③提供详细的故障排查指南和技术支持信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④为用户提供编程和指令使用的参考资料。 其他说明:手册不仅涵盖了硬件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了一些基础的软件编程概念,但更深入的编程指导请参考相关软件篇手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提供的联系方式获得技术支持。手册中的内容会定期更新,以适应产品改进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 【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jar中文文档.zip】 中包含: 中文文档:【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javadoc-API文档-中文(简体)版.zip】 jar包下载地址:【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Maven依赖:【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jar Maven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pom.xml).txt】 Gradle依赖:【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jar Gradle依赖信息(可用于项目build.gradle).txt】 源代码下载地址:【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sources.jar下载地址(官方地址+国内镜像地址).txt】 # 本文件关键字: 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jar中文文档.zip,java,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jar,org.springframework.ai,spring-ai-bedrock-converse,1.0.0-M7,org.springframework.ai.bedrock.converse,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springframework,spring,ai,bedrock,convers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 【spring-ai-bedrock-convers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