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爱国者,其诗词作品在宋词中占有重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两首词,展现了辛弃疾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他恢复国家统一的热忱与壮志难酬的悲愤。前者借山水抒发忧国之思,后者通过对比少年与壮年的愁情,揭示出报国...
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和“而今识尽愁滋味”,揭示了他从无忧无虑的少年到饱经世事后的沧桑变化,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凉。这种情感的转变,展现了辛弃疾在国家动荡和个人经历中所体验的...
markdown 编辑器,精简,免费,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词牌名:丑奴儿|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诸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名篇佳作,不仅要求学生在记忆上准确无误,更希望学生能从中体悟诗人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意境。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学生学习...
紧接着是诗词鉴赏部分,通过对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赏析,考生不仅要分析诗词的音韵美和意象构建,还需解读诗句背后蕴含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类题目旨在提升学生文学...
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愁苦的深刻感悟,通过“少年不识愁滋味”与“而今识得愁滋味”的对比,启发孩子们思考成长与情感变化的关系。 4. 李煜的《虞美人》抒发了亡国之痛,如“雕栏玉砌应犹...
3. 古诗文默写:这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并能准确填写古诗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反映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4. 选词...
第七课和第八课聚焦苏轼的《望江南》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两篇词作,这两篇作品共同表达了思乡之情。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诗词,还安排了创作小诗和收集诗人其他作品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词人...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2. 心理咨询方法:倾听和聊天是心理医生常用的方法,帮助患者释放情绪,疏解心理压力。 注意:以上内容主要涉及语文知识,包括字音、错别字、文学理解、成语、古诗文填空、...
诗词理解部分,试卷选用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为考核对象。这是一首表现词人复杂心境的作品,学生要理解“强”字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读音和含义,还需要分析“愁”字在上阕和下阕中的不同情感色彩。这...
8. **古诗词默写**:需要学生记住并正确写出古诗词中的句子,如文天祥的《南安军》、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杜甫的《望岳》、崔颢的《黄鹤楼》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名句。 9. **写作技巧**:材料...
例如,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有一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有“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的句子,反映了作者在湖心亭观赏雪景时的心境变化。但这些都属于猜测,...
同样,杜甫的《卖炭翁》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怜悯,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则反映了其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沉痛。每一句诗词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需要学生去细细品鉴。 诗词鉴赏环节...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的重复使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情感的冲突,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击力。这种结构形式通过节奏和重复,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共鸣。 先景后情...
7. 古诗词填空:熟悉并能默写古代诗词,如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及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8.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面对突发情况,运用创造性思维...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均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学生若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这些作品,不仅...
7.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表达了词人对世俗的不屑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揭示了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与后来生活的复杂感慨。 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从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到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再到李商隐的《无题》,这些经典的诗词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样的填空题,学生不仅复习了课文中的名句,也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