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离理论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
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所谓“六度分隔”,用最简单的话描述就是: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社
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隔”。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
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
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
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你也许认为这只是一个特例,但是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Stanley
Milgram做过的一次连锁信实验,也得出这一结论。现代版本则是哥伦比亚大学今天用E-mail进行的同样实验。有科学家甚至从这个现象推演出一个可
以评估的数学模型。你也许不认识克林顿,但是在优化的情况下,你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结识他。“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链接”关系,但
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链接的效果。
这个理论用另一种方式阐述就更加惊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个玄妙理论引来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电脑科学家纷纷投入研究,结果发现,世界上许多其他的网络也有极相似的结构。
150法则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MSN只能是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 Social Networking:SN)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则(Rule Of 150)。
弱链接
新近失业的A在路上遇到了一年难得一见的熟人B,两人聊起最近生活情况,A对B说自己正想找一个软件程序员的工作。B突然想起了大学同学C上周在一次聚会上提到他们公司正在招聘,于是将C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告诉了A.最后,A通过C应聘到了他们公司。
这个例子就体现了弱链接的威力。什么是弱链接呢,也是由“六度分隔”理论衍生而来的。因为六度分隔理论中表明: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
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亲近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强链接,那么通过朋友的朋友,或者再隔几层关系就属于弱链接。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偶然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幅图,引起了我的兴趣。
亲近的朋友之间常常互相交换信息,在连接循环中属于强链接,图中用黑线条表示。弱链接用绿色线条表示,在这些关系循环中将成员通过熟人的关系连接起来。
而正是这些朋友的朋友,他们所提供的独特信息或是机会或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弱链接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体现得
更加明显。
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尔1974年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找到一份工作》,其中他采访了几百名职业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记录了他
们的就业经历。发现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个人关系介绍找到工作的,其他20%是通过自己申请求职找到工作的,约18.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猎头公司等
渠道找到工作的。
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丝毫不让人意外,而意外的是这些人利用的个人关系大多数都是非常疏远的“微弱关系”,真正依靠父母、最好的朋友等“强关系”找到工作的人比例很少。
弱链接在我们与外界交流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弱链接的作用。这些弱链接,或是熟人,都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不同
地方的人通过弱链接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最亲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们的生活几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见面的人,他们可能掌握了很多你并不了
解的情况。只有这些“微弱关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传。弱链接的威力正在于此。
每个人都有很多弱链接,这些弱链接在小世界中具
有随意性和极强的触发性,比如我们在自己的BLOG中添加朋友的链接或是我们关注的网站(Blog)的链接,然后我们会经常访问关注这些链接,这些链接是
强链接。而每个BLOG都不是独立的BLOG,他们又与另外一些BLOG联系在一起,如果每个BLOG都是一颗发亮的星,充分利用好这些弱链接,就能形成
一个BLOG星空图。不仅网络,世界也就因此变小了.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社交网络的六度分离理论PPT.jpg,PPT中,一群3D小人图标用线条连接起来,很直观地表达六度分离理论抽象的含义。
【六度分离理论】是指在社会网络中,任何...总的来说,六度分离理论和小世界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理解网络社交和营销的新视角,帮助企业设计更精准的营销策略,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最终提升其在网络经济时代的竞争力。
六度分离理论,源于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在196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最多只需要通过五个中间人就能建立联系。这个理论基于人际交往的网络模型,试图解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然而,...
该压缩包文件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编程挑战或教学资源,针对HDU(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线判题系统上的问题1869,要求参赛者编写程序来模拟或解决与六度分离理论相关的算法问题。源程序可能包含了多种编程语言的解决方案...
六度分离这是我用Java编写的一个程序,用于将六度分离的概念应用到电影行业中。 程序的功能是这样的:用户可以输入两个女演员的名字,程序会分析并绘制一个图表来显示这两个人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出现在...
5. **电影应用**:在娱乐行业中,六度空间理论也被广泛应用,如电影《六度分离》就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创作的作品之一。 6. **其他应用**:除了上述领域之外,六度空间理论还在营销策略、病毒传播模型等多个领域发挥...
1. 六度分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Theory):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假设,它认为地球上任意两个人之间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建立联系。这个理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可以被用于社交网络分析,信息传播以及...
"百度百科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个基于网络社交理论的概念,简单版的解释是指通过互联网上的链接,我们可以通过最多六个步骤从一个百度百科条目跳转到任何其他条目。这个概念源自于现实世界中的“六度分隔现象”,即理论...
"六度关系理论",又称为六度分隔理论,是社会网络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这个理论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平均不超过六个中间人的联系。...
在本任务中,我们探索了Python网络爬虫技术在验证六度分隔理论中的应用。六度分隔理论,也称为六人定律,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提出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平均只需要六个人就能建立联系。在这个特定的任务中,我们...
六度分隔理论是社交网络理论的基础理论,它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六个中间人。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拉姆,他在 1967 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连锁信件实验,证明了这...
java实现的一种基于六度理论改进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是一种经典的推荐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协同大家的反馈、评价和意见,一起对海量的信息进行过滤,从中筛选出...
Python毕业设计基于Django+Neo4j知识图谱的人际关系搜索与六度关系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文档+全部资料个人98分毕业设计,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
2020内推招聘调研报告 -六度推2021最新.pdf
Python毕业设计 基于Django+Neo4j+Mongo知识图谱的人际关系搜索与六度关系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文档+全部资料.zipPython毕业设计 基于Django+Neo4j+Mongo知识图谱的人际关系搜索与六度关系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六度分离理论,即“六度分隔”,是复杂网络的一个典型例子,它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在1967年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平均只需要通过五个人就可以建立联系。虽然这一理论尚未得到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