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内存分区
在C++中,内存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栈,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楚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堆,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
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内存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在《const的思考》一文中,我给出了6种方法)
明确区分堆与栈
在bbs上,堆与栈的区分问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此可见,初学者对此往往是混淆不清的,所以我决定拿他第一个开刀。
首先,我们举一个例子:
void f() { int* p=new int[5]; }
这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堆与栈,看到new,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我们分配了一块堆内存,那么指针p呢?他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栈内存中存放了一个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指针p。在程序会先确定在堆中分配内存的大小,然后调用operatornew分配内存,然后返回这块内存的首地址,放入栈中,他在VC6下的汇编代码如下:
00401028 push 14h
0040102A call operator new (00401060)
0040102F add esp,4
00401032 mov dword ptr [ebp-8],eax
00401035 mov eax,dword ptr [ebp-8]
00401038 mov dword ptr [ebp-4],eax
这里,我们为了简单并没有释放内存,那么该怎么去释放呢?是delete p么?澳,错了,应该是delete []p,这是为了告诉编译器:我删除的是一个数组,VC6就会根据相应的Cookie信息去进行释放内存的工作。
好了,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堆和栈究竟有什么区别?
主要的区别由以下几点:
1、管理方式不同;
2、空间大小不同;
3、能否产生碎片不同;
4、生长方向不同;
5、分配方式不同;
6、分配效率不同;
管理方式:对于栈来讲,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memory leak。
空间大小: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4G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对于栈来讲,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大小的,例如,在VC6下面,默认的栈空间大小是1M(好像是,记不清楚了)。当然,我们可以修改:
打开工程,依次操作菜单如下:Project->Setting->Link,在Category 中选中Output,然后在Reserve中设定堆栈的最大值和commit。
注意:reserve最小值为4Byte;commit是保留在虚拟内存的页文件里面,它设置的较大会使栈开辟较大的值,可能增加内存的开销和启动时间。
碎片问题: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在他弹出之前,在他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详细的可以参考数据结构,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讨论了。
生长方向:对于堆来讲,生长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对于栈来讲,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是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
分配方式: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2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我们手工实现。
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堆和栈相比,由于大量new/delete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效率很低;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内存的申请,代价变得更加昂贵。所以栈在程序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就算是函数的调用也利用栈去完成,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返回地址,EBP和局部变量都采用栈的方式存放。所以,我们推荐大家尽量用栈,而不是用堆。
虽然栈有如此众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么灵活,有时候分配大量的内存空间,还是用堆好一些。
无论是堆还是栈,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除非你是故意使其越界),因为越界的结果要么是程序崩溃,要么是摧毁程序的堆、栈结构,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就算是在你的程序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上面的问题,你还是要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崩掉,那时候debug可是相当困难的:)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dclchj/archive/2010/09/03/5861206.aspx
分享到:
相关推荐
C++程序的五大内存分区 在 C++ 中,内存分成五大区: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每个区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栈 栈是一块自动分配和释放的内存区,编译器会在需要时分配内存,在不需要...
如果找到的空闲分区比所需内存大,则会将其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分配给进程,另一部分保持为空闲状态。 #### 三、具体算法说明 ##### 1. 最先适应算法(First Fit) - **基本思想**:最先适应算法在进行内存分配时...
其中,“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是一种经典的内存管理技术,它允许程序被分割成不同大小的段,并将其放置到不同大小的内存分区中。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内存浪费,并且支持多道程序设计。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变分区存储...
一、五大内存分区: 内存分成5个区,它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1、栈区(stack):FIFO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
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使用结构体来表示内存分区和作业信息,并使用数组来存储这些信息。实验还将涉及到内存管理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作业、分配内存、回收内存等。 二、数据结构和符号说明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内存管理技术,通过对内存的动态分区和管理,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效率。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了解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掌握分区存储管理技术,并了解在分区管理机制下所需的数据...
1. **初始化内存分区**:程序首先通过`malloc`函数为整个内存池分配1000字节的空间,并将此空间信息存储在`coremap`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中。 2. **用户交互**: - 用户可以通过命令行输入指令来执行不同的操作,例如...
- **Swap**:虚拟内存分区,不是用户可访问的文件系统。 #### 七、总结 以上分区策略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对于Web服务器,可能需要增加/var和/ftp分区的大小;而对于数据库服务器,则可能...
在装入内存时,依据作业需要内存空间大小查询内存中各个空闲区,当从内存空间中找到一个大于或等于该作业大小的空闲区时,选择其中一个空闲区,按作业需求量划出一个分区装人该作业,作业实施完后,其所占内存分区被...
当进程释放其占用的内存分区时,系统必须检查这个被释放的分区是否与已有的空闲区相邻,如果是,则需要将它们合并成一个较大的空闲区。这个过程需要遍历已分配分区表和空闲区表,找到与回收分区相邻的分区并进行合并...
第五步:启动新的 swap 分区,例如 `# swapon /dev/sdb2`。 第六步:为了让系统启动时能自动启用交换分区,可以编辑 `/etc/fstab` 文件,加入以下一行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方法二:增加 Swap ...
当程序的五大分区总共占用了2G内存时,如果还需要new内存,就会出现内存不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HeapAlloc分配堆。HeapAlloc可以在2G内存使用完时返回一个空的指针,告诉我们内存用光了。...
它的实现方法是:通过移动内存中的作业的位置,以把原来多个分散的小分区拼接成一个大分区的方法。 七、开发环境 本程序是使用 C++ 语言在 VS2012 的开发环境中实现的。 八、程序实现 本节将对程序的实现进行...
当一个新的进程请求内存时,操作系统会从内存分区的列表中顺序查找,一旦找到第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分区,就会分配给该进程。这种方法易于实现,但可能导致内存碎片,因为较大的进程可能会占用较小的空闲分区,留下难以...
- 在多任务处理和大内存消耗的应用场景下尤为重要。 - 对于大型服务器或高性能计算环境,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交换分区的大小。 #### 四、根分区(Root Partition) - **名称**:/ - **大小**:推荐至少 15GB。 - ...
这是因为随着进程的不断分配和回收,可能会产生很多小的空闲分区,这些分区如果相邻则可以合并成一个较大的空闲分区,从而减少内存碎片。 **合并算法步骤**: 1. **排序**:首先将空闲分区列表按照起始地址进行...
该函数查找第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分区来满足内存请求。参数`temp[2]`用于返回分配的分区信息。 - `void huishou(int temp[2])`: 实现了分区回收功能。当进程不再需要某段内存时,调用此函数将该段内存释放回空闲分区表...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在操作系统内存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编程实现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对空闲内存分区链进行模拟管理,并分析两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及优缺点。通过本实验,我们...
1. **已分区表**:记录已经被分配出去的内存分区信息,每个条目包括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以及分配给哪个进程等信息。这有助于操作系统跟踪当前哪些分区已被占用及其对应的用户进程。 2. **空闲分区表**:记录当前...
五、分区的要求 分区要求每个分区的大小不应包含超出工具能力的输入数据。该阈值通常是由所有输入图层要素的数量和这些要素的复杂性确定的。它还会根据运行的工具以及参数的定义方式略有变化。根据经验,分区包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