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1.2版本:
1、抬头: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2.1.xml">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vnd.wap.wml;charset=UTF-8");%>
<%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 page contentType="text/vnd.wap.wml; charset=GB2312" %>
wap2.0版本:
基本上和html语言一样,只是介于部分手机不支持一些标签,所以我们的页面书写有所限制,并且不能用js语言
2.0不能实现的功能可以使用wap1.2页面代替
1、抬头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APFORUM//DTD XHTML Mobile 1.0//EN" "http://www.wapforum.org/DTD/xhtml-mobile10.dtd">
<%@ page contentType="application/vnd.wap.xhtml+xml;charset=gb2312" %>
<% response.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xhtml+xml;charset=UTF-8");%>
<%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MyEclipse中抬头的写法
WAP1.2
<%@ page contentType="text/vnd.wap.wml; charset=GB2312"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1.1.xml">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vnd.wap.wml;charset=UTF-8");%>
<%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wml>
<head>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max-age=0" forua="true" />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must-revalidate"/>
</head>
WAP2.0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application/vnd.wap.xhtml+xml;charset=gb2312"%>
<% response.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xhtml+xml;charset=utf-8");%>
<%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APFORUM//DTD XHTML Mobile 1.0//EN" "http://www.wapforum.org/DTD/xhtml-mobile10.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application/vnd.wap.xhtml+xml;charset=UTF-8"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jspx/style.css" type="text/css" />
<title>wap搜索</title>
</head>
-----------------------------------------------------------------------------------------------------------
wap1.2版本:
2、<wml></wml>相当于html中的<html></html>,所有的内容都在其中
<card></card>相当于html中的<body></body>,但是一个wml中可以有多个card,主体内容一定要包括在card中
<p></p>和html中的一样
通常格式为: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2.1.xml">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vnd.wap.wml;charset=UTF-8");%>
<%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 page contentType="text/vnd.wap.wml; charset=GB2312" %>
<wml>
<card>
<p>
…………
…………
</p>
</card>
</wml>
wap2.0版本:
2、在<html>中一定要写成: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和标准的html相似: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application/vnd.wap.xhtml+xml;charset= UTF-8"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url" type="text/css" />
<title>titlename</title>
</head>
<body></body>,<p></p>和标准的一样,但是除了<form>以外,所有的内容都要在<p></p>中,对于<form>,格式为
<form><p></p></form>
通常的页面格式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APFORUM//DTD XHTML Mobile 1.0//EN" "http://www.wapforum.org/DTD/xhtml-mobile10.dtd">
<%@ page contentType="application/vnd.wap.xhtml+xml;charset=gb2312" %>
<% response.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xhtml+xml;charset=UTF-8");%>
<%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application/vnd.wap.xhtml+xml;charset= UTF-8"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url" type="text/css" />
<title>titlename</title>
</head>
<body>
<p>
…………
…………
</p>
<form>
<p>
…………
…………
</p>
</form>
</body>
</html>
----------------------------------------------------------------------------------------------------------------
wap1.2版本:
3、常用标签:
(1)回车:<br/>
wap2.0版本:
3、常用标签:
(1)回车:<br/>
-------------------------------------------------------------------------------------------------------------------
wap1.2版本:
(2)链接:
<anchor>linkname
<go href="linkurl" method="post">
<postfield name="fieldname" value="fieldvalue" />
</go>
</anchor>
postfield可以为多个,表示要传递的参数,必须包括在<anchor></anchor>中,如果没有传递的参数,可以直接写成:
<anchor>linkname
<go href="linkurl" method="post"/>
</anchor>
wap2.0版本:
(2)链接:
<a href="linkurl">linkname</a>
--------------------------------------------------------------------------------------------------------------------
wap1.2版本:
(3)图片(联通为png格式,移动为gif格式):
<img src="imageurl" alt="" height="80"/>
wap2.0版本:
(3)图片(联通为png格式,移动为gif格式):
<img src="imageurl" alt="" height="80"/>
----------------------------------------------------------------------------------------------------------------------
wap1.2版本:
(4)输入框:
<input name="keywordtext" value="" maxlength="10" title="请输入关键字" emptyok="false"/>
<br/>
<anchor>linkname
<go href="linkurl" method="post">
<postfield name="postfieldname1" value="postfieldvalue1" />
<postfield name="postfieldname2" value="$keywordtext" />
</go>
</anchor>
keywordtext为输入框的名称,作为参数传递是要写成<postfield name="postfieldname2" value="$keywordtext" />的形式
postfieldname1为通常的参数传递
(5)下拉框
<select name="selectname" title="下拉框">
<option value="1">1</option>
<option value="2">2</option>
<option value="3">3</option>
<option value="4">4</option>
<option value="5">5</option>
<option value="6">6</option>
</select>
selectname为下拉框的名称,参数传递如(4),要写成<postfield name="postfieldname" value="$selectname" />的形式
(6)多选框
<select name="multiselect" multiple="true">
<option value="value1">view1</option>
<option value="value2">view2</option>
<option value="value3">view3</option>
</select>
multiselect为多选框的名称,参数传递如(4),要写成<postfield name="postfieldname" value="$multiselect" />的形式
如果选择了value1和value2,在后台接收到的数据为postfieldname=value1;value2,以此类推
wap2.0版本:
(4)表单:
<form action="linkurl" method="post">
<p>
下面是输入框:<br/>
<input type="text" name="textname" value="initializevalue"/><br/>
下面是下拉框:<br/>
<select name="selectname">
<option value="1">1</option>
<option value="2">2</option>
<option value="3">3</option>
<option value="4">4</option>
</select><br/>
下面是多选框:<br/>
<input type="checkbox" name="checkbox1" title="hot" value="hot"/>checkboxvalue1
<input type="checkbox" name="checkbox2" title="top" value="top"/>checkboxvalue2
<input type="checkbox" name="checkbox3" title="new" value="new"/>checkboxvalue3<br/>
下面是单选框:<br/>
<input type="radio" name="radiotest" value="hot" checked="checked"/>checkboxvalue1<br/>
<input type="radio" name="radiotest" value="top"/>checkboxvalue2<br/>
<input type="radio" name="radiotest" value="new"/>checkboxvalue3<br/>
下面是隐藏体:<br/>
<input type="hidden" name="hiddenname" value="hiddenvalue"/>
下面是按钮:<br/>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p>
</form>
--------------------------------------------------------------------------------------------------------
wap1.2版本:
(7)拨号
直接拨号:<a href="wtai://wp/mc;telnum">telname</a>
telnum:是要拨号的电话,不能有其他字符,只能是数字;
telname:可以是任何字符
跳转拨号:
从任意一个页面转到下页,然后过0.05秒,手机就转接到要拨打的电话
<card id="eshop-index" ontimer="wtai://wp/mc;telnum">
<timer value="50"/>
</card>
wap2.0版本:
(5)拨号:
<a href="wtai://wp/mc;telnum">telname</a>
telnum:是要拨号的电话,不能有其他字符,只能是数字;
telname:可以是任何字符
---------------------------------------------------------------------------------------------------------------------
wap1.2版本:
(8)手机快捷键
<do label="viewname" type="accept" name="linkname">
<go href="linkurl" method="post">
</go>
</do>
viewname为显示的名称,linkname为这个链接的名称,在同一个页面中不可以有重复的linkname,linkurl为链接url
wap2.0版本:
(6)快捷键:
<a href="linkurl" accesskey="telkey">
telkey:为手机上的键名称,可以是0、2、3、4、5、6、7、8、9、*、#这12个键
只要用户按键不放,就可以到达linkurl地址
(7)css:
书写格式和html一样:
body {color: #000000;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background-color: #E7FAFF;}
.red { color: #ff00ff; }
a:hover span{ color:red; }
.yellow { background-color:#E7FAFF; }
引入: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url" type="text/css" />
调用:
<span class="red">testtext</span>
相关推荐
8. **WAP2.0与WAP1.x的区别**:对比WAP1.x和WAP2.0,了解新版本引入的增强功能,如支持更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和更高效的编码。 9.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WAP应用案例,理解它们如何利用WAP技术提供便捷的移动...
- **WAP2.X技术**:聚焦XHTML在Wap2.X的应用,阐述2.0版本与1.X版本的差异及适用场景。 ##### 主流语言开发Wap应用 - **WAP1.X开发**:利用.NET (Asp.net) 和Java(J2EE)构建基于WML的Wap应用程序。 - **WAP2.X...
3. **WAP 1.x与WAP 2.0**:对比分析WAP 1.x版本和更现代的WAP 2.0(基于XML和XHTML MP)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编码和功能上的改进。 4. **WAP开发环境**:介绍如何设置和使用WAP开发环境,包括模拟器和调试工具。 5. ...
CDS系统是一款强大的无线测试及优化工具,支持多种网络标准,包括GSM/GPRS/EDGE、CDMA2000 1x/EVDO、TDSCDMA/WCDMA/HSDPA/HSUPA,适用于室内和室外测试,并能进行多网络CS/PS/MOS的对比测试。系统兼容多种设备,如...
软件工程第三章实验报告.docx
第三章-第八节通信礼仪.ppt
智能家居股份合作协议.docx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1200 PLC的双轴定位控制系统在电池焊接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涵盖双轴定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包括使用SCL语言编写的运动控制函数块,以及梯形图用于处理IO互锁和焊接时序控制。文中还讨论了威纶通触摸屏的界面设计,如动态元素映射、宏指令的应用,以及电气图纸的安全回路设计。此外,文章分享了多个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加速度参数设置、伺服驱动器订货号核对、BOM清单管理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触摸屏界面设计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PLC编程、运动控制算法、触摸屏界面设计及电气图纸绘制的工程项目。目标是提高双轴定位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确保电池焊接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完整的工程文件包下载链接,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硬件配置检查、参数调整等。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Simulink和Carsim进行联合仿真,实现基于PID(比例-积分-微分)和MPC(模型预测控制)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了Carsim参数设置的关键步骤,特别是cpar文件的配置,包括车辆基本参数、悬架系统参数和转向系统参数的设定。接着展示了Matlab S函数的编写方法,分别针对PID控制和MPC控制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随后讨论了Simulink中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搭建,强调了模块间的正确连接和参数设置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远程指导的方式,帮助解决仿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适合人群:从事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Simulink和Carsim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学习联合仿真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验证和优化自适应巡航控制、定速巡航及紧急避撞等功能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目标是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有大量实用的代码示例和避坑指南,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外,还提到了远程调试技巧,进一步提升了仿真的成功率。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模型的方法和技术。首先介绍了空载合闸励磁涌流仿真模型的搭建步骤,包括选择和配置电源模块、变压器模块以及设置相关参数。文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代码生成交流电压信号和设置变压器的变比,同时强调了铁芯饱和特性和合闸角控制的重要性。此外,还讨论了电源简化模型的应用及其优势,如使用受控电压源替代复杂电源模块。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仿真结果,文章提供了绘制励磁涌流曲线的具体方法,并展示了如何提取和分析涌流特征量,如谐波含量和谐波畸变率。最后,文章指出通过调整电源和变压器参数,可以实现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仿真,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变压器设计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变压器励磁涌流特性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对励磁涌流现象的理解和预测能力,进而优化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步骤和代码示例,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如考虑磁滞效应对涌流的影响、避免理想断路器带来的误差等。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在实践中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仿真结果。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三菱FX3U PLC与Factory IO通讯仿真进行PID液位调节的方法,旨在降低学习PID控制的成本和难度。文中首先指出了传统硬件学习PID控制面临的高昂成本和复杂接线问题,随后介绍了仿真程序的优势,包括PID配置参数、调节参数、自整定和手动整定的学习方法。接着阐述了所需的设备和软件环境,以及具体的代码示例和寄存器配置。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仿真环境进行PID参数调整和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适合人群:初学者和有一定PLC基础的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低成本方式学习PID控制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在不购买昂贵硬件的情况下,快速掌握PID控制原理和技术的应用场景。目标是通过仿真环境,熟悉PID参数配置和调整,最终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中。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给出了详细的实践步骤和代码示例,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PID控制技术。同时,强调了仿真环境与实际项目的相似性,便于知识迁移。
智慧城市树木二维码智能管理系统概述.docx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NET框架和Oracle数据库构建的大型MES(制造执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的源码结构及其技术特点。该系统采用了BS架构,适用于Web端和WPF客户端,涵盖了从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处理到前端展示等多个方面。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还深入剖析了系统的技术难点,如Oracle数据库的高效连接方式、多线程处理、实时数据推送以及高级特性(如分区表、压缩技术和批量操作)的应用。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关于系统部署和维护的经验。 适合人群:主要面向拥有五年以上.NET开发经验的专业人士,特别是那些对Oracle数据库有一定了解并且参与过大中型项目开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开发者深入了解MES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②为现有的MES系统提供优化思路;③作为学习资料,用于掌握.NET框架与Oracle数据库的最佳实践。 其他说明:尽管缺少完整的安装说明和数据库备份文件,但凭借丰富的代码片段和技术细节,这套源码仍然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技术点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工业控制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lesson6_点阵.zip
OpenNMS 依赖组件 jicmp 的完整解析与安装指南 一、jicmp 的核心作用 ICMP 协议支持 jicmp(Java Interface for ICMP)是 OpenNMS 实现网络设备可达性检测(如 Ping)的关键组件,通过原生代码高效处理 ICMP 报文,替代纯 Java 实现的性能瓶颈17。 依赖版本要求:OpenNMS 33.1.5 需 jicmp >= 3.0.0,以支持 IPv6 及多线程优化7。 与 jicmp6 的协同 jicmp6 是 jicmp 的扩展组件,专用于 IPv6 网络环境检测,二者共同构成 OpenNMS 网络监控的底层通信基础78。 二、jicmp 安装问题的根源 仓库版本不匹配 OpenNMS 官方旧版仓库(如 opennms-repo-stable-rhel6)仅提供 jicmp-2.0.5 及更早版本,无法满足新版 OpenNMS 的依赖需求78。 典型错误:Available: jicmp-2.0.5-1.el6.i386,但 Requires: jicmp >= 3.0.07。 手动编译未注册到包管理器 手动编译的 jicmp 未生成 RPM 包,导致 yum 无法识别已安装的依赖,仍尝试从仓库拉取旧版本57。 三、解决方案:正确安装 jicmp 3.0 通过源码编译生成 RPM 包 bash Copy Code # 安装编译工具链 yum install -y rpm-build checkinstall gcc-c++ autoconf automake libtool # 编译并生成 jicmp-3.0.0 RPM wget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opennms/files/JICMP/stable-3.x/j
机械CAD零件图.ppt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冷站智能群控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核心技术实现。首先阐述了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环境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决策控制模块以及设备控制模块。接着通过具体的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MQTT协议进行设备间的通信,实现了温度控制等功能。此外,文中还探讨了数据处理中的噪声过滤方法、设备控制中的状态锁定机制、以及采用强化学习进行能效优化的具体案例。最后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引入能量管理和AI集成等。 适合人群:从事制冷站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智能群控管理系统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提升制冷站自动化水平的企业和个人。目标在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实现节能减排。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性的介绍,还有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代码片段分享,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从软件到硬件的全过程部署,特别是在FPGA上的实现方法。首先,作者使用TensorFlow 2构建了一个简单的CNN模型,并通过Python代码实现了模型的训练和权值导出。接着,作者用Verilog手写了CNN加速器的硬件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参数化配置优化加速效果。硬件部分采用了滑动窗口和流水线结构,确保高效执行卷积操作。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硬件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ReLU激活函数的零值处理和权值存储顺序的对齐问题。最后,作者强调了参数化设计的重要性,使得硬件可以在速度和面积之间灵活调整。 适合人群:对深度学习和FPGA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和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CNN算法硬件实现的人群,目标是掌握从软件到硬件的完整部署流程,以及如何通过FPGA加速深度学习任务。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调试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同时,项目代码可在GitHub上获取,方便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无人驾驶车辆高速MPC(模型预测控制)控制系统的复现过程,主要涉及MATLAB和CarSim软件工具的应用。作者通过调整caraim文件、构建Simulink控制逻辑以及优化MPC算法,将原有的直线跟车场景成功转换为双移线场景。文中不仅展示了具体的技术实现步骤,如路径点设置、权重矩阵调整、采样时间对齐等,还分享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参数不匹配、模型不收敛等。最终实现了车辆在虚拟环境中按预定双移线轨迹行驶的目标。 适合人群:从事无人驾驶车辆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MPC控制算法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无人驾驶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利用MATLAB和CarSim进行无人驾驶车辆的模拟实验,特别是在高速场景下的双移线控制。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MPC在高速场景下的挑战性和调参技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提醒读者注意环境配置、控制器核心代码解析以及联合仿真可能出现的问题。
监控场景下基于CLIP的细粒度目标检测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