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高可用系统中,如果需要改变一个表的定义是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对于7×24系统。Oracle提供的基本语法基本可以满足一般性修改,但是对于把普通堆表改为分区表,把索引组织表修改为堆表等操作就无法完成了。而且,对于被大量DML语句访问的表,幸运的是,Oracle从9i版本开始提供了在线重定义表功能,通过调用DBMS_REDEFINITION包,可以在修改表结构的同时允许DML操作。
在线重定义表具有以下功能:
修改表的存储参数;
可以将表转移到其他表空间;
增加并行查询选项;
增加或删除分区;
重建表以减少碎片;
将堆表改为索引组织表或相反的操作;
增加或删除一个列。
调用DBMS_REDEFINITION包需要EXECUTE_CATALOG_ROLE角色,除此之外,还需要CREATE ANY TABLE、ALTER ANY TABLE、DROP ANY TABLE、LOCK ANY TABLE和SELECT ANY TABLE的权限。
在线重定义表的步骤如下:
1.选择一种重定义方法:
存在两种重定义方法,一种是基于主键、另一种是基于ROWID。ROWID的方式不能用于索引组织表,而且重定义后会存在隐藏列M_ROW$$。默认采用主键的方式。
2.调用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过程,如果表不满足重定义的条件,将会报错并给出原因。
3.在用一个方案中建立一个空的中间表,根据重定义后你期望得到的结构建立中间表。比如:采用分区表,增加了COLUMN等。
4.调用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过程,并提供下列参数:被重定义的表的名称、中间表的名称、列的映射规则、重定义方法。
如果映射方法没有提供,则认为所有包括在中间表中的列用于表的重定义。如果给出了映射方法,则只考虑映射方法中给出的列。如果没有给出重定义方法,则认为使用主键方式。
5.在中间表上建立触发器、索引和约束,并进行相应的授权。任何包含中间表的完整性约束应将状态置为disabled。
当重定义完成时,中间表上建立的触发器、索引、约束和授权将替换重定义表上的触发器、索引、约束和授权。中间表上disabled的约束将在重定义表上enable。
6.(可选)如果在执行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过程和执行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过程直接在重定义表上执行了大量的DML操作,那么可以选择执行一次或多次的SYNC_INTERIM_TABLE()过程,以减少最后一步执行FINISH_REDEF_TABLE()过程时的锁定时间。
7.执行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过程完成表的重定义。这个过程中,原始表会被独占模式锁定一小段时间,具体时间和表的数据量有关。
执行完FINISH_REDEF_TABLE()过程后,原始表重定义后具有了中间表的属性、索引、约束、授权和触发器。中间表上disabled的约束在原始表上处于enabled状态。
8.(可选)可以重命名索引、触发器和约束。对于采用了ROWID方式重定义的表,包括了一个隐含列M_ROW$$。推荐使用下列语句经隐含列置为UNUSED状态或删除。
ALTER TABLE TABLE_NAME SET UNUSED (M_ROW$$);
ALTER TABLE TABLE_NAME DROP UNUSED COLUMNS;
下面是进行重定义操作后的结果:
原始表根据中间表的属性和特性进行重定义;
START_REDEF_TABLE()和FINISH_REDEF_TABLE()操作之间在中间表上建立的触发器、索引、约束和授权,现在定义在原始表上。中间表上disabled的约束在原始表上处于enabled状态。
原始表上定义的触发器、索引、约束和授权建立在中间表上,并会在删除中间表时删除。原始表上原来enabled状态的索引,建立在中间表上,并处于disabled状态。
任何定义在原始表上的存储过程和游标都会变为INVALID,当下次调用时后自动进行编译。
如果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人为选择退出的话,可以执行DBMS_REDEFINITION.ABORT_REDEF_TABLE()过程。
其中UNAME 参数是指用户;
Oracle的普通表没有办法通过修改属性的方式直接转化为分区表,必须通过重建的方式进行转变,下面介绍三种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方法一:利用原表重建分区表。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TIM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4-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1-1', 'YYYY-MM-DD')),
4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5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6 AS SELECT ID, TIME FROM T;
表已创建。
SQL> RENAME T TO T_OLD;
表已重命名。
SQL> RENAME T_NEW TO T;
表已重命名。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1);
COUNT(*)
----------
0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2);
COUNT(*)
----------
6246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3);
COUNT(*)
----------
18
优点:方法简单易用,由于采用DDL语句,不会产生UNDO,且只产生少量REDO,效率相对较高,而且建表完成后数据已经在分布到各个分区中了。
不足:对于数据的一致性方面还需要额外的考虑。由于几乎没有办法通过手工锁定T表的方式保证一致性,在执行CREATE TABLE语句和RENAME T_NEW TO T语句直接的修改可能会丢失,如果要保证一致性,需要在执行完语句后对数据进行检查,而这个代价是比较大的。另外在执行两个RENAME语句之间执行的对T的访问会失败。
适用于修改不频繁的表,在闲时进行操作,表的数据量不宜太大。
方法二:使用交换分区的方法。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表已创建。
SQL> ALTER TABLE T_NEW EXCHANGE PARTITION P1 WITH TABLE T;
表已更改。
SQL> RENAME T TO T_OLD;
表已重命名。
SQL> RENAME T_NEW TO T;
表已重命名。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6264
优点:只是对数据字典中分区和表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没有数据的修改或复制,效率最高。如果对数据在分区中的分布没有进一步要求的话,实现比较简单。在执行完RENAME操作后,可以检查T_OLD中是否存在数据,如果存在的话,直接将这些数据插入到T中,可以保证对T插入的操作不会丢失。
不足:仍然存在一致性问题,交换分区之后RENAME T_NEW TO T之前,查询、更新和删除会出现错误或访问不到数据。如果要求数据分布到多个分区中,则需要进行分区的SPLIT操作,会增加操作的复杂度,效率也会降低。
适用于包含大数据量的表转到分区表中的一个分区的操作。应尽量在闲时进行操作。
方法三:Oracle9i以上版本,利用在线重定义功能
步骤:
SQL> CREATE TABLE T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表已创建。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ROWNUM, CREATED FROM DBA_OBJECTS;
已创建6264行。
SQL> COMMIT;
提交完成。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USER’, 'T', DBMS_REDEFINITION.CONS_USE_PK);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CREATE TABLE T_NEW (ID NUMBER PRIMARY KEY, TIME DATE) PARTITION BY RANGE (TIME)
2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4-7-1', 'YYYY-MM-DD')),
3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1-1', 'YYYY-MM-DD')),
4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TO_DATE('2005-7-1', 'YYYY-MM-DD')),
5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表已创建。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USER’, 'T', 'T_NEW', -
> 'ID ID, TIME TIME', DBMS_REDEFINITION.CONS_USE_PK);
可以改为: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USER’, 'T', 'T_NEW')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sync_interim_table(‘USER’, 'T', 'T_NEW')
现在,将中间表与原始表同步。(仅当要对表 T 进行更新时才需要执行该操作。)
SQL> EXEC 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USER’, 'T', 'T_NEW');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如果重组织失败,那么你就必须采取特殊的步骤来让它重新开始。由于重定义过程需要创建表格的快照,因此为了重新开始这一过程,你必须调用DBMS_REDEFINITION.ABORT_REDEF_TABLE来释放快照。
DBMS_REDEFINITION.ABORT_REDEF_TABLE过程有三个参数,即用户(schema)、原始表格(original table name)名称以及持有表格名称(holding table name)。它“出栈”并允许你开始重组织表格。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2);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PARTITION (P3);
需要说明的是完成后,原表和中间表的结构也同时进行了交换,并且中间表里面有原表的数据备份。
优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大部分时间内,表T都可以正常进行DML操作。只在切换的瞬间锁表,具有很高的可用性。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各种不同的需要都能满足。而且,可以在切换前进行相应的授权并建立各种约束,可以做到切换完成后不再需要任何额外的管理操作。
不足:实现上比上面两种略显复杂。
适用于各种情况。
然而,在线表格重定义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下面列出了Oracle9i重定义过程的部分限制。 你必须有足以维护两份表格拷贝的空间。 你不能更改主键栏。 表格必须有主键。 必须在同一个大纲中进行表格重定义。 在重定义操作完成之前,你不能对新加栏加以NOT NULL约束。 表格不能包含LONG、BFILE以及用户类型(UDT)。 不能重定义链表(clustered tables)。 不能在SYS和SYSTEM大纲中重定义表格。 不能用具体化视图日志(materialized view logs)来重定义表格;不能重定义含有具体化视图的表格。 不能在重定义过程中进行横向分集(horizontal subsetting)。
--------------------------------------------------------------------------------------------------------------------------------------------------------
今天遇到要把数据库中的某张表改成分区表,而且该表在别的地方还有其他的注册信息,如果自己手工建一个分区表的替代该表的话,那就得要手工地去执行该表在其他地方的注册,所以不想删除该表再手工创建同名的分区表。想到了Oracle 9i中可以使用在线重定义的功能,就用了该功能来实现。
1.首先对要在线重定义的表自行验证,看该表是否可以重定义,如果不可以则会提示错误信息。
SQL> execute 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ofsa','pft_party_profit_detail');
begin 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ofsa','pft_party_profit_detail'); end;
ORA-12089: cannot online redefine table "OFSA"."PFT_PARTY_PROFIT_DETAIL" with no primary key
ORA-06512: at "SYS.DBMS_REDEFINITION", line 8
ORA-06512: at "SYS.DBMS_REDEFINITION", line 247
ORA-06512: at line 1
SQL>
出错了, 该表上缺少主键,为该表建主键。再执行验证。
SQL> alter table pft_party_profit_detail add constraint pft_party_profit_detail_pk primary key(as_of_date,id_number);
Table altered
SQL> execute 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ofsa','pft_party_profit_detail');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QL>
2.建个和源表表结构一样的分区表,作为中间表。按日期范围分区,按id_number的值进行散列分区。
create table pft_party_profit_detail_bak
(
AS_OF_DATE DATE not null,
ACCOUNT_TABLE_CD NUMBER(4) not null,
PARTY_ID NUMBER(15) not null,
ID_NUMBER NUMBER(25) not null,
IDENTITY_CODE NUMBER(10) not null,
GL_ACCOUNT_ID NUMBER(14) not null,
ORG_UNIT_ID NUMBER(14) not null,
COMMON_COA_ID NUMBER(14) not null,
ISO_CURRENCY_CD VARCHAR2(15) not null,
PARTY_TYPE_CD VARCHAR2(5) not null,
PARTY_NUMBER VARCHAR2(30) not null,
ACCOUNT_NUMBER VARCHAR2(30) not null,
ACCOUNT_CATEGORY_CD NUMBER(4) not null,
ACCOUNT_GROUP_CD NUMBER(4) not null ,
PARENT_PARTY_NUMBER VARCHAR2(30),
IDENTITY_CODE_CHG NUMBER(10) ,
RECORD_COUNT NUMBER(6) ,
PRIMARY_REL NUMBER(1) ,
PRIMARY_BAL NUMBER(14,2) ,
SECONDARY_REL NUMBER(1) ,
ACCOUNT_CONTRIB NUMBER(14,2) ,
CONTRIB_AFTER_CAPITAL_CHG NUMBER(14,2) ,
ALLOCATED_EQUITY NUMBER(14,2) ,
TOTAL_TRANSACTIONS NUMBER(8) ,
CUR_NET_BOOK_BAL_C NUMBER(14,2) ,
EQUITY_CREDIT NUMBER(14,2) ,
INTEREST_CHARGE_CREDIT NUMBER(14,2) ,
INTEREST_INC_EXP NUMBER(14,2) ,
LOAN_LOSS_PROVISION NUMBER(14,2) ,
NET_FEE_INCOME NUMBER(14,2) ,
NET_INT_MARGIN NUMBER(14,2) ,
OPEN_ACCOUNT_FLG NUMBER(1) ,
ORIGINATION_DATE DATE ,
RETURN_ON_EQUITY NUMBER(11,4) ,
TOTAL_ACCOUNT_EXP NUMBER(14,2) ,
AVG_BOOK_BAL NUMBER(30,4) ,
PC_EXP NUMBER(30,4) ,
CC_EXP NUMBER(30,4) ,
CC_N_EXP NUMBER(30,4) ,
PC_N_EXP NUMBER(30,4) ,
CUST_OFFICER_EXP NUMBER(30,4) ,
CUST_EXP NUMBER(30,4) ,
ACTIVITY_EXP NUMBER(30,4) ,
CUR_BOOK_BAL NUMBER(30,4) ,
ACTIVITY_TIMES NUMBER(30) ,
EXP_PER_ACTIVITY NUMBER(30,4) ,
NO_OBJECT_ALLOC_EXP NUMBER(38,4) ,
NO_ALLOCATION_EXP NUMBER(38,4) ,
FOREIGN_CURRENCY VARCHAR2(15) ,
PRODUCT_ID NUMBER(14)
)
partition by range(as_of_date) subpartition by hash(id_number)
(
partition p_2006_2007 values less than(to_date('2007-12-31','yyyy-mm-dd')),
partition p_2008_2009 values less than(to_date('2009-12-31','yyyy-mm-dd')),
partition p_2010_2011 values less than(to_date('2011-12-31','yyyy-mm-dd')),
partition p_2012_2013 values less than(to_date('2013-12-31','yyyy-mm-dd')),
partition p_2014_2015 values less than(to_date('2015-12-31','yyyy-mm-dd')),
partition p_2016_max values less than(maxvalue)
)
3.执行表的在线重定义:
SQL>execute 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ofsa','pft_party_profit_detail','pft_party_profit_detail_bak');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4.执行把中间表的内容和数据源表进行同步。
SQL>execute dbms_redefinition.sync_interim_table('ofsa','pft_party_profit_detail','pft_party_profit_detail_bak9');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5.执行结束在线定义过程。
SQL>execute 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ofsa','pft_party_profit_detail','pft_party_profit_detail_bak9');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QL>
查看数据字典,可以看到改表已经成为了分区表。
6.如果执行在线重定义的过程中出错,可以在执行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之后到执行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之前的时间里执行:DBMS_REDEFINITION.abort_redef_table以放弃执行在线重定义。
执行在线重定义的过程,要求源表和中间表要在同一个schema下。上面执行的过程虽然使用了分区表,但是并没有为分区数据指定表空间,这还要和DBA确认一下。分区表上还没有建索引。。。还有很多要做。
相关推荐
总的来说,Oracle的在线重定义功能提供了一种高效且低影响的方式将普通表转换为分区表,尤其适用于大型表,它可以显著提升数据管理效率和查询性能。在进行这种转换时,应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规模选择合适的方法...
而将一个普通的数据库表转换为分区表,可以让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 从提供的文件内容可以看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将一个非分区表转换为分区表,其中涉及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且强调了每种方法...
关于分区表,文档详细解释了分区表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将普通表转换为分区表。分区表能够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分区中,从而优化查询和维护操作。文档提到了多种分区表的操作方法,包括插入、交换分区、使用在线重定义、...
10-11 自动回滚管理:改变和 UNDO 表空间 10-12 自动回滚管理:转换 UNDO 表空间 10-13 自动回滚管理:删除一个 UNDO 表空间 10-14 自动回滚管理:其它参数 10-15 回滚数据的状态 10-16 自动回滚管理:调整 UNDO 表...
### Oracle 错误一览表详解 #### 一、会话管理相关错误 ##### orA-00001: 违反唯一约束条件 - **描述**:当尝试插入重复的唯一键值时触发。 - **解决方法**:检查唯一约束定义是否正确,并确保插入的数据不违反...
- **错误描述**:导出过程中,Oracle未能找到特定段(如簇、索引或表)的存储定义。 - **解决方案**:记录下伴随的错误消息,包括段的标识信息,随后将其作为内部错误报告提交给Oracle Support Services,请求进一步...
### Oracle错误代码详解 #### ORA-00001: 违反唯一约束条件 - **描述**:当尝试插入或更新一个行时,如果该行违反了表中的唯一约束,则会出现此错误。 - **解决方法**: - 检查数据是否符合表结构中的唯一性约束。...
- **创建表同时定义主键**:主键是一个表中的唯一标识符,可以与其他表建立关联。 - **自动递增列**:一种特殊类型的字段,用于自动生成唯一的值。 - **计算列**:基于其他列的值动态计算得出的列。 - **约束**:...
16.3.1 定界符重定义 263 16.3.2 存储过程的创建与调用 264 16.3.3 存储过程的参数 265 16.3.4 复合语句 267 16.3.5 变量 268 16.3.6 条件语句 269 16.3.7 循环语句 271 16.3.8 游标 273 16.3.9 存储过程的删除 275 ...
常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它们提供了对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功能。 10.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用于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掩码,例如 255.255.255.0 子网掩码可以分配 254 ...
实例136 使用重入锁实现线程同步 176 实例137 使用线程局部变量实现线程同步 177 实例138 简单的线程通信 179 实例139 简单的线程死锁 180 实例140 解决线程的死锁问题 182 6.3 线程的进阶 183 实例141 使用阻塞队列...
70 <br>0096 如何将数字转换为字符串 70 <br>0097 如何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70 <br>0098 如何将数字转换为日期格式 71 <br>0099 如何将数字转换为货币格式 71 <br>0100 将字母全部转换大写 ...
delimiter 定义符; 定界符 Encapsulation[java] 封装 (hiding implementation details) Exception [java] 例外; 异常 [ik'sepʃәn] entry n.登录项, 输入项, 条目['entri] enum (关键字) execute vt.执行 ['...
- **负载均衡与容错:** 提供软负载均衡策略,能够在服务调用失败时进行重试、降级处理等,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 **服务监控:** 支持服务调用的监控统计,包括但不限于调用次数、响应时间等。 **缺点:** ...
而IBatisNet若要返回不同的字段就要定义多套ResultMap,否则就定义一套所有字段的ResultMap,任何查询都返回所有字段。这样无疑浪费了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网络带宽,在进行海量数据访问时性能将严重降低...
代码生成器,ORMap,支持Oracle/SqlServer/MSAccess,性能大大优于iBatisNet,终身免费,随意使用。 =========== 软件说明: 1.1 引言 约有90%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数据库实现,这类系统中又有超过...
\10.4.1 可重入与线程安全 276 \10.4.2 线程与事件循环 277 \10.4.3 线程与信号/槽机制 278 \10.4.4 多线程网络示例 279 \10.5 小结 282 \第11章 事件处理 283 \11.1 事件机制 283 \11.1.1 事件来源与类型 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