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用mybatis做项目,需要用到mybatis的拦截器功能,就顺便把mybatis的拦截器源码大致的看了一遍,为了温故而知新,在此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由浅入深的理解一下它的设计。
和大家分享一下,不足和谬误之处欢迎交流。直接入正题。
首先,先不管mybatis的源码是怎么设计的,先假设一下自己要做一个拦截器应该怎么做。拦截器的实现都是基于代理的设计模式设计的,简单的说就是要创造一个目标类的代理类,在代理类中执行目标类的方法并拦截执行拦截器代码。
那么我们就用JDK的动态代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拦截器:
将被拦截的目标接口:
目标接口的一个实现类:
利用JDK的动态代理实现拦截器:
客户端调用:
上面的设计有几个非常明显的不足,首先说第一个,拦截逻辑被写死在代理对象中:
我们可以将拦截逻辑封装到一个类中,客户端在调用TargetProxy的bind()方法的时候将拦截逻辑一起当成参数传入:
定义一个拦截逻辑封装的接口Interceptor,这才是真正的拦截器接口。
那么我们的代理类就可以改成:
客户端调用代码: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拦截器中需要判断当前方法需不需要拦截,或者获取当前被拦截的方法参数等。我们可以将被拦截的目标方法对象,参数信息传给拦截器。
拦截器接口改成:
在代理类执行的时候可以将当前方法和参数传给拦截,即TargetProxy的invoke方法改为:
在Java设计原则中有一个叫做迪米特法则,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类对其他类知道得越少越好。其实就是减少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强度。这是从类成员的角度去思考的。
什么叫越少越好,什么是最少?最少就是不知道。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一个类所要了解的类应该越少越好呢?
当然,这只是从类的角度去诠释了迪米特法则。
甚至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个类被其他类了解得越少越好。
A类只让B类了解总要强于A类让B,C,D类都去了解。
举个例子:
我们的TargetProxy类中需要了解的类有哪些呢?
1. Object target 不需要了解,因为在TargetProxy中,target都被作为参数传给了别的类使用,自己不需要了解它。
2.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需要了解,需要调用其intercept方法。
3. 同样,Proxy需要了解。
4. Method method 参数需要了解,需要调用其invoke方法。
同样,如果interceptor接口中需要使用intercept方法传过去Method类,那么也需要了解它。那么既然Interceptor都需要使用Method,还不如将Method的执行也放到Interceptor中,不再让TargetProxy类对其了解。Method的执行需要target对象,所以也需要将target对象给Interceptor。将Method,target和args封装到一个对象Invocation中,将Invocation传给Interceptor。
Invocation:
Interceptor就变成:
TargetProxy的invoke方法就变成:
那么就每一个Interceptor拦截器实现都需要最后执行Invocation的proceed方法并返回。
客户端调用:
好了,通过一系列调整,设计已经挺好了,不过上面的拦截器还是有一个很大的不足,
那就是拦截器会拦截目标对象的所有方法,然而这往往是不需要的,我们经常需要拦截器
拦截目标对象的指定方法。
假设目标对象接口有多个方法:
利用在Interceptor上加注解解决。
首先简单的定义一个注解:
在拦截器的实现类加上该注解:
在TargetProxy中判断interceptor的注解,看是否实行拦截:
最后客户端调用:
从客户端调用代码可以看出,客户端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目标对象和拦截器,然后将拦截器和目标对象绑定并获取代理对象,最后执行代理对象的execute()方法。
根据迪米特法则来讲,其实客户端根本不需要了解TargetProxy类。将绑定逻辑放到拦截器内部,客户端只需要和拦截器打交道就可以了。
即拦截器接口变为:
拦截器实现:
客户端调用:
OK,上面的一系列过程其实都是mybatis的拦截器代码结构,我只是学习了之后用最简单的方法理解一遍罢了。
上面的TargetProxy其实就是mybatis的Plug类。Interceptor和Invocation几乎一样。只是mybatis的Interceptor支持的注解
更加复杂。
mybatis最终是通过将自定义的Interceptor配置到xml文件中:
通过读取配置文件中的Interceptor,通过反射构造其实例,将所有的Interceptor保存到InterceptorChain中。
mybatis的拦截器只能代理指定的四个类:ParameterHandler、ResultSetHandler、StatementHandler以及Executor。
这是在mybatis的Configuration中写死的,例如(其他三个类似):
所以我们可以自定义mybatis的插件(拦截器)修改mybatis的很多默认行为,
例如,
通过拦截ResultSetHandler修改接口返回类型;
通过拦截StatementHandler修改mybatis框架的分页机制;
通过拦截Executor查看mybatis的sql执行过程等等。
和大家分享一下,不足和谬误之处欢迎交流。直接入正题。
首先,先不管mybatis的源码是怎么设计的,先假设一下自己要做一个拦截器应该怎么做。拦截器的实现都是基于代理的设计模式设计的,简单的说就是要创造一个目标类的代理类,在代理类中执行目标类的方法并拦截执行拦截器代码。
那么我们就用JDK的动态代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拦截器:
将被拦截的目标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 public void execute();
- }
目标接口的一个实现类:
- public class TargetImpl implements Target {
- public void execute() {
- System.out.println("Execute");
- }
- }
利用JDK的动态代理实现拦截器:
- public class Target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 private Object target;
- private TargetProxy(Object target) {
- this.target = target;
- }
- //生成一个目标对象的代理对象
- public static Object bind(Object target) {
-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target.getClass() .getClassLoader(),
-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 new TargetProxy(target));
- }
- //在执行目标对象方法前加上自己的拦截逻辑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System.out.println("Begin");
- return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 }
- }
客户端调用:
- public class Clien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没有被拦截之前
- Target target = new TargetImpl();
- target.execute(); //Execute
- //拦截后
- target = (Target)TargetProxy.bind(target);
- target.execute();
- //Begin
- //Execute
- }
上面的设计有几个非常明显的不足,首先说第一个,拦截逻辑被写死在代理对象中: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拦截逻辑被写死在代理对象中,导致客户端无法灵活的设置自己的拦截逻辑
- System.out.println("Begin");
- return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 }
我们可以将拦截逻辑封装到一个类中,客户端在调用TargetProxy的bind()方法的时候将拦截逻辑一起当成参数传入:
定义一个拦截逻辑封装的接口Interceptor,这才是真正的拦截器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Interceptor {
- public void intercept();
- }
那么我们的代理类就可以改成:
- public class Target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 private Object target;
- private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private TargetProxy(Object target,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 this.target = target;
- this.interceptor = interceptor;
- }
- //将拦截逻辑封装到拦截器中,有客户端生成目标类的代理类的时候一起传入,这样客户端就可以设置不同的拦截逻辑。
- public static Object bind(Object target,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target.getClass().getClassLoader(),
-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 new TargetProxy(target, interceptor));
- }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执行客户端定义的拦截逻辑
- interceptor.intercept();
- return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 }
客户端调用代码:
- //客户端可以定义各种拦截逻辑
-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new Interceptor() {
- public void intercept() {
- System.out.println("Go Go Go!!!");
- }
- };
- target = (Target)TargetProxy.bind(target, interceptor);
- target.execute();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拦截器中需要判断当前方法需不需要拦截,或者获取当前被拦截的方法参数等。我们可以将被拦截的目标方法对象,参数信息传给拦截器。
拦截器接口改成:
- public interface Interceptor {
- public void intercept(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 }
在代理类执行的时候可以将当前方法和参数传给拦截,即TargetProxy的invoke方法改为: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interceptor.intercept(method, args);
- return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 }
在Java设计原则中有一个叫做迪米特法则,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类对其他类知道得越少越好。其实就是减少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强度。这是从类成员的角度去思考的。
什么叫越少越好,什么是最少?最少就是不知道。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一个类所要了解的类应该越少越好呢?
当然,这只是从类的角度去诠释了迪米特法则。
甚至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个类被其他类了解得越少越好。
A类只让B类了解总要强于A类让B,C,D类都去了解。
举个例子:
我们的TargetProxy类中需要了解的类有哪些呢?
1. Object target 不需要了解,因为在TargetProxy中,target都被作为参数传给了别的类使用,自己不需要了解它。
2.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需要了解,需要调用其intercept方法。
3. 同样,Proxy需要了解。
4. Method method 参数需要了解,需要调用其invoke方法。
同样,如果interceptor接口中需要使用intercept方法传过去Method类,那么也需要了解它。那么既然Interceptor都需要使用Method,还不如将Method的执行也放到Interceptor中,不再让TargetProxy类对其了解。Method的执行需要target对象,所以也需要将target对象给Interceptor。将Method,target和args封装到一个对象Invocation中,将Invocation传给Interceptor。
Invocation:
- public class Invocation {
- private Object target;
- private Method method;
- private Object[] args;
- public Invocation(Object target,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
- this.target = target;
- this.method = method;
- this.args = args;
- }
- //将自己成员变量的操作尽量放到自己内部,不需要Interceptor获得自己的成员变量再去操作它们,
- //除非这样的操作需要Interceptor的其他支持。然而这儿不需要。
- public Object proceed() throws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 return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 }
- public Object getTarget() {
- return target;
- }
- public void setTarget(Object target) {
- this.target = target;
- }
- public Method getMethod() {
- return method;
- }
- public void setMethod(Method method) {
- this.method = method;
- }
- public Object[] getArgs() {
- return args;
- }
- public void setArgs(Object[] args) {
- this.args = args;
- }
- }
Interceptor就变成:
- public interface Interceptor {
- public Object intercept(Invocation invocation)throws Throwable ;
- }
TargetProxy的invoke方法就变成: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return interceptor.intercept(new Invocation(target,
- method, args));
- }
那么就每一个Interceptor拦截器实现都需要最后执行Invocation的proceed方法并返回。
客户端调用:
-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new Interceptor() {
- public Object intercept(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Throwable {
- System.out.println("Go Go Go!!!");
- return invocation.proceed();
- }
- };
好了,通过一系列调整,设计已经挺好了,不过上面的拦截器还是有一个很大的不足,
那就是拦截器会拦截目标对象的所有方法,然而这往往是不需要的,我们经常需要拦截器
拦截目标对象的指定方法。
假设目标对象接口有多个方法:
-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 public void execute1();
- public void execute2();
- }
利用在Interceptor上加注解解决。
首先简单的定义一个注解: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Target(ElementType.TYPE)
- public @interface MethodName {
- public String value();
- }
在拦截器的实现类加上该注解:
- @MethodName("execute1")
- public class InterceptorImpl implements Interceptor {...}
在TargetProxy中判断interceptor的注解,看是否实行拦截: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MethodName methodName =
- this.interceptor.getClass().getAnnotation(MethodName.class);
- if (ObjectUtils.isNull(methodName))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xxxx");
- //如果注解上的方法名和该方法名一样,才拦截
- String name = methodName.value();
- if (name.equals(method.getName()))
- return interceptor.intercept(new Invocation(target, method, args));
- return method.invoke(this.target, args);
- }
最后客户端调用:
- Target target = new TargetImpl();
-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new InterceptorImpl();
- target = (Target)TargetProxy.bind(target, interceptor);
- target.execute();
从客户端调用代码可以看出,客户端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目标对象和拦截器,然后将拦截器和目标对象绑定并获取代理对象,最后执行代理对象的execute()方法。
根据迪米特法则来讲,其实客户端根本不需要了解TargetProxy类。将绑定逻辑放到拦截器内部,客户端只需要和拦截器打交道就可以了。
即拦截器接口变为:
- public interface Interceptor {
- public Object intercept(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Throwable ;
- public Object register(Object target);
拦截器实现:
- @MethodName("execute1")
- public class InterceptorImpl implements Interceptor {
- public Object intercept(Invocation invocation)throws Throwable {
- System.out.println("Go Go Go!!!");
- return invocation.proceed();
- }
- public Object register(Object target) {
- return TargetProxy.bind(target, this);
- }
- }
客户端调用:
- Target target = new TargetImpl();
-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new InterceptorImpl();
- target = (Target)interceptor.register(target);
- target.execute1();
OK,上面的一系列过程其实都是mybatis的拦截器代码结构,我只是学习了之后用最简单的方法理解一遍罢了。
上面的TargetProxy其实就是mybatis的Plug类。Interceptor和Invocation几乎一样。只是mybatis的Interceptor支持的注解
更加复杂。
mybatis最终是通过将自定义的Interceptor配置到xml文件中:
- <!-- 自定义处理Map返回结果的拦截器 -->
- <plugins>
- <plugin interceptor="com.gs.cvoud.dao.interceptor.MapInterceptor" />
- </plugins>
通过读取配置文件中的Interceptor,通过反射构造其实例,将所有的Interceptor保存到InterceptorChain中。
- public class InterceptorChain {
- private final List<Interceptor> interceptors = new ArrayList<Interceptor>();
- public Object pluginAll(Object target) {
- for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interceptors) {
- target = interceptor.plugin(target);
- }
- return target;
- }
- public void addInterceptor(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 interceptors.add(interceptor);
- }
- public List<Interceptor> getInterceptors() {
- return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interceptors);
- }
- }
mybatis的拦截器只能代理指定的四个类:ParameterHandler、ResultSetHandler、StatementHandler以及Executor。
这是在mybatis的Configuration中写死的,例如(其他三个类似):
- public ParameterHandler newParameterHandler(MappedStatement mappedStatement, Object parameterObject, BoundSql boundSql) {
- ParameterHandler parameterHandler = mappedStatement.getLang().createParameterHandler(mappedStatement, parameterObject, boundSql);
- //将配置文件中读取的所有的Interceptor都注册到ParameterHandler中,最后通过每个Interceptor的注解判断是否需要拦截该ParameterHandler的某个方法。
- parameterHandler = (ParameterHandler) interceptorChain.pluginAll(parameterHandler);
- return parameterHandler;
- }
所以我们可以自定义mybatis的插件(拦截器)修改mybatis的很多默认行为,
例如,
通过拦截ResultSetHandler修改接口返回类型;
通过拦截StatementHandler修改mybatis框架的分页机制;
通过拦截Executor查看mybatis的sql执行过程等等。
相关推荐
MyBatis拦截器实现通用权限字段添加的方法 MyBatis拦截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复杂的数据库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MyBatis拦截器来实现通用权限字段添加,达到灵活、可靠、可维护的数据库...
在MyBatis框架中,拦截器(Interceptor)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来扩展MyBatis的行为。在本案例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理解拦截器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运用,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定制MyBatis的行为,满足项目的各种需求。
MyBatis中的拦截器(Interceptor)是基于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实现的,它可以拦截执行SQL的生命周期中的某些环节,如:预处理、结果映射等。在分页拦截器中,它会在执行查询之前对SQL进行修改,自动添加LIMIT和OFFSET...
1. **MyBatis拦截器**:MyBatis提供了一种插件机制,即拦截器(Interceptor),它基于Java的动态代理,可以在SQL执行前或执行后进行干预。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拦截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如日志记录、...
通过对这些源码的分析和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Mybatis分页拦截器的实现细节。 总的来说,Mybatis分页拦截器是提升项目效率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通过插件化的方式,使开发者能方便地为Mybatis添加自定义的分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Mybatis拦截器实现这一功能。 首先,了解Mybatis拦截器的基本概念。Mybatis拦截器(Interceptor)是一种插件机制,它允许我们在Mybatis执行SQL语句之前或之后进行自定义操作,比如统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Mybatis拦截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分页插件示例来展示如何使用拦截器。 #### 1.3 Interceptor接口 Mybatis提供了`Interceptor`接口作为自定义拦截器的基础。此接口包含三个主要方法: ...
总的来说,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完整的MyBatis拦截器示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实践拦截器的用法,还能学习如何利用拦截器实现自动化分页功能。同时,它也展示了如何组织一个标准的Java项目结构,包括配置文件、源...
MyBatis为我们提供了一个Interceptor接口,通过实现该接口就可以定义我们自己的拦截器。Interceptor接口中定义了三个方法:intercept、plugin和setProperties。intercept方法是拦截器要执行的方法,plugin方法是拦截...
基于mybatis的慢SQL小插件,原理是mybatis拦截器。只需要在springboot的配置文件做简单的配置,mybatis拦截器将SQL中所有参数自动做了填充。拦截器监控慢SQL并将完整的可执行的SQL语句打印在日志文件中,复制该SQL...
Mybatis的拦截器是基于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实现的,它允许我们在特定的执行点(如SQL语句的执行前、后或结果返回前)插入自定义的行为。这在很多场景下都非常有用,比如日志记录、权限验证或本例中的数据变更监控。 ...
总结起来,这个项目是关于如何使用SpringMVC和MyBatis框架,结合策略设计模式和拦截器技术,实现一个动态的按年分表策略。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还能灵活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面向现代Web...
Mybatis框架可以通过配置的形式为DAO接口生成动态代理实现类,从而简化程序开发,提高开发效率。在实现动态代理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接口全命名必须和SQL映射文件中的namespace完全一致;接口中的方法命名必须和...
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06实现mybatis分页插件demo...
MyBatis拦截器是MyBatis框架中的一种插件机制,允许用户自定义代码来扩展MyBatis的功能。在这个特定的实例中,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用于给参数对象属性赋值的拦截器。这个拦截器的主要目标是在执行增删改操作时,自动为...
通过mybatis的拦截器,实现为所有sql(或指定sql) 统一添加查询条件,譬如通过线程变量传递某参数(日期),来实现对指定参数的数据筛选,而不需要在每个查询前,手动将该条件注入到查询中。因该资料网络较少,故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