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460788 次
- 性别:
- 来自: 广州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538)
- C/C++ Primer (69)
- Objective-C Primer (102)
- Python Primer (19)
- JavaScript Primer (1)
- Java Primer (37)
- PHP Primer (17)
- 泛 Linux (37)
- Shell Script (21)
- APUE (21)
- UNP__1&2 (19)
- NetWork (7)
- Oracle周边 (38)
- Mysql里边 (6)
- Windows技 (9)
- 简单算法 & 数据结构 (14)
- 设计模式 (6)
- GTK历程 (12)
- 工具使用 (25)
- 杂事 (23)
- 一些概念 (17)
- Web方面 (10)
- myCodeTools (9)
- ^未 竟$ (13)
- 硬件通信 (2)
- Games (1)
最新评论
copy:http://hi.baidu.com/yaofly/blog/item/a0668b4bf71449f882025c50.html
这文章貌似不错,sorry,习惯用貌似了~
摘要:在应用程序开发中,经常涉及各式各样的机器的交互通信问题。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可以使用MFC中的CSocket,也可以使用以Windows Api为基础的Winsock等等。本文主要描述了Winsock的两种实现方式,即阻塞方式和非阻塞方式。并对应这两种方式,描述了Select模式和IOCP模式。
关键字:Winsock Blocking NonBlocking Select模式 完成端口(IOCP)模式
一、Winsock简介
对于众多底层网络协议,Winsock是访问它们的首选接口。而且在每个Win32平台上,Winsock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Winsock是网络编程接口,而不是协议。在Win32平台上,Winsock接口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与协议无关”接口,尤其是在Winsock 2发布之后。
Win32平台提供的最有用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同步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协议。Windows重定向器保证将网络请求路由到恰当的协议和子系统;但是,有了Winsock,就可以编写可直接使用任何一种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了。
在广泛使用的windows平台下,winsock2被简单包装为一组庞大的Api库,通过WSA Start up加载的关于Winsock版本的信息,初始了winsock相关的dll和lib,在成功调用了WSA Startup之后,即可设计自主的与通信有关的行为,当确认了执行完操作后,调用相应的WSA Cleanup,释放对winsock DLL的引用次数。几乎所有在windows平台下可使用的通信框架都是由Winsock扩展而来的。
这里,之所以要再提windows下的winsock Api编程,并不多余,虽然也可以使用CSocket或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框架,但直接对较底层的本地操作系统API,会使我们更深的理解隐藏在框架下的实现,有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实用问题。
本文涉及的主要是Winsock中面向连接(TCP)部分。
二、阻塞和非阻塞
阻塞socket,又被称为锁定状态的socket。非阻塞socket,又被称为非锁定状态的socket。当调用一个Winsock Api时, Api的调用会耗费一定的CPU时间。当一个操作完成之后才返回到用户态,称其为阻塞,反之,则为非阻塞。当调用Api产生一个基于流协议(TCP)的socket时,系统开辟了接收和发送两个缓冲区,所以操作实际都是用户缓冲区和系统缓冲区的数据交互,并不是实际操作的完成,阻塞也是如此。如果综合被TCP协议默认使用的nagle算法,在数据包(TCP Payload)比较短时,协议可能推迟其发送,就不难想象了。
很多做过Winsock通信的人,都知道非阻塞的socket,也就是异步socket的效率远远高于阻塞socket。可是除了直观的认识外,底层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首先,阻塞的socket的最合理方式是:先知道socket句柄的可读写性,再发起动作。因为如果不做检测而直接发起操作,那么TCP的默认超时将让你后悔不该这么鲁莽。于是,在一次动作中,完成了两次从用户态到系统态的状态转换,异步的socket实际只告诉系统,所期望的操作,而不完成这种操作,系统会对每次提交的操作进行排队。当指定的操作完成时,系统态跳转至用户态。这样,只用了一次状态转换。其次,由于阻塞的特性,它比非阻塞占用了更多的CPU时间。
当然,程序总是要适合需求,有时阻塞的socket亦可满足要求。
三、Select模式
select模式是Winsock中最常见的I/O模型。之所以称其为“select模式”,是由于它的中心思想是利用select函数,实现对I/O的管理。利用select函数,判断套接字上是否存在数据,或者能否向一个套接字写入数据。设计这个函数,唯一的目的是防止应用程序在套接字处于锁定模式中时,在一次I/O绑定调用(如send或recv)过程中,被迫进入“锁定”状态。
对select不再赘述,msdn已经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这里要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Select的fd_set数组可承受的最大数
细心的coder可能都注意到了msdn中对FD_SETSIZE(winsock2.h)宏的说明,可以在包含winsock2.h之前重新定义这个宏,它将允许在一个select操作中处理更多的socket句柄(>64)。但是为何定义就是64呢?这不仅是unix的遗留,更是select处理能力的一种衡量标准,过多的socket句柄检测毕竟会影响到对已存在操作的socket的响应。一个最合理的建议是,当程序运行在多CPU的机器上时,可以从逻辑上将socket句柄分为数个组,每组都小于64,用多个线程对每组socket进行select,这样可以增加程序的响应能力。如果是单CPU,则可将FD_SETSIZE增大至256,适当放大timeout。这时每个socket上吞吐量如果还很大,CPU利用率也据高不下,那就要考虑换种模型。
2.Select在多端口侦听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winsock api中,accept()是一个典型的阻塞操作,通常是建立一个侦听线程来单独执行accept()。如果程序要完成多于一个端口的侦听,自然,建立数个线程也是一个办法,但这里最好使用select。Msdn中解释了这种应用:readfds可以检测出当前listening的socket句柄上是否有有效的connect发生。把本地listening的socket句柄置入readfds,当某个socket有效时,对它调用accept(),此时,发现accept()会立刻成功返回,一个线程就完成了多端口的侦听。
这文章貌似不错,sorry,习惯用貌似了~
摘要:在应用程序开发中,经常涉及各式各样的机器的交互通信问题。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可以使用MFC中的CSocket,也可以使用以Windows Api为基础的Winsock等等。本文主要描述了Winsock的两种实现方式,即阻塞方式和非阻塞方式。并对应这两种方式,描述了Select模式和IOCP模式。
关键字:Winsock Blocking NonBlocking Select模式 完成端口(IOCP)模式
一、Winsock简介
对于众多底层网络协议,Winsock是访问它们的首选接口。而且在每个Win32平台上,Winsock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Winsock是网络编程接口,而不是协议。在Win32平台上,Winsock接口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与协议无关”接口,尤其是在Winsock 2发布之后。
Win32平台提供的最有用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同步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协议。Windows重定向器保证将网络请求路由到恰当的协议和子系统;但是,有了Winsock,就可以编写可直接使用任何一种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了。
在广泛使用的windows平台下,winsock2被简单包装为一组庞大的Api库,通过WSA Start up加载的关于Winsock版本的信息,初始了winsock相关的dll和lib,在成功调用了WSA Startup之后,即可设计自主的与通信有关的行为,当确认了执行完操作后,调用相应的WSA Cleanup,释放对winsock DLL的引用次数。几乎所有在windows平台下可使用的通信框架都是由Winsock扩展而来的。
这里,之所以要再提windows下的winsock Api编程,并不多余,虽然也可以使用CSocket或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框架,但直接对较底层的本地操作系统API,会使我们更深的理解隐藏在框架下的实现,有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实用问题。
本文涉及的主要是Winsock中面向连接(TCP)部分。
二、阻塞和非阻塞
阻塞socket,又被称为锁定状态的socket。非阻塞socket,又被称为非锁定状态的socket。当调用一个Winsock Api时, Api的调用会耗费一定的CPU时间。当一个操作完成之后才返回到用户态,称其为阻塞,反之,则为非阻塞。当调用Api产生一个基于流协议(TCP)的socket时,系统开辟了接收和发送两个缓冲区,所以操作实际都是用户缓冲区和系统缓冲区的数据交互,并不是实际操作的完成,阻塞也是如此。如果综合被TCP协议默认使用的nagle算法,在数据包(TCP Payload)比较短时,协议可能推迟其发送,就不难想象了。
很多做过Winsock通信的人,都知道非阻塞的socket,也就是异步socket的效率远远高于阻塞socket。可是除了直观的认识外,底层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首先,阻塞的socket的最合理方式是:先知道socket句柄的可读写性,再发起动作。因为如果不做检测而直接发起操作,那么TCP的默认超时将让你后悔不该这么鲁莽。于是,在一次动作中,完成了两次从用户态到系统态的状态转换,异步的socket实际只告诉系统,所期望的操作,而不完成这种操作,系统会对每次提交的操作进行排队。当指定的操作完成时,系统态跳转至用户态。这样,只用了一次状态转换。其次,由于阻塞的特性,它比非阻塞占用了更多的CPU时间。
当然,程序总是要适合需求,有时阻塞的socket亦可满足要求。
三、Select模式
select模式是Winsock中最常见的I/O模型。之所以称其为“select模式”,是由于它的中心思想是利用select函数,实现对I/O的管理。利用select函数,判断套接字上是否存在数据,或者能否向一个套接字写入数据。设计这个函数,唯一的目的是防止应用程序在套接字处于锁定模式中时,在一次I/O绑定调用(如send或recv)过程中,被迫进入“锁定”状态。
对select不再赘述,msdn已经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这里要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Select的fd_set数组可承受的最大数
细心的coder可能都注意到了msdn中对FD_SETSIZE(winsock2.h)宏的说明,可以在包含winsock2.h之前重新定义这个宏,它将允许在一个select操作中处理更多的socket句柄(>64)。但是为何定义就是64呢?这不仅是unix的遗留,更是select处理能力的一种衡量标准,过多的socket句柄检测毕竟会影响到对已存在操作的socket的响应。一个最合理的建议是,当程序运行在多CPU的机器上时,可以从逻辑上将socket句柄分为数个组,每组都小于64,用多个线程对每组socket进行select,这样可以增加程序的响应能力。如果是单CPU,则可将FD_SETSIZE增大至256,适当放大timeout。这时每个socket上吞吐量如果还很大,CPU利用率也据高不下,那就要考虑换种模型。
2.Select在多端口侦听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winsock api中,accept()是一个典型的阻塞操作,通常是建立一个侦听线程来单独执行accept()。如果程序要完成多于一个端口的侦听,自然,建立数个线程也是一个办法,但这里最好使用select。Msdn中解释了这种应用:readfds可以检测出当前listening的socket句柄上是否有有效的connect发生。把本地listening的socket句柄置入readfds,当某个socket有效时,对它调用accept(),此时,发现accept()会立刻成功返回,一个线程就完成了多端口的侦听。
发表评论
-
UNP_1_Chapter 6__select_pool
2011-04-12 16:57 674http://blog.csdn.net/wbczyh/arc ... -
UNP_1_Chapter 5__TCP_C/S示例
2011-04-01 15:34 645C/S启动时发生什么 C正常结上时发生什么 S在C前终止,C会 ... -
UNP_1_Chapter 4__基本TCP socket编程
2011-04-01 14:40 6174.7 fork与exec close、fork、引用计数器 ... -
unp封装的函数
2011-04-01 10:56 667// 屏蔽IPv4 IPv6 char *sock_n ... -
UNP_1_Chapter 3__基本socket
2011-03-31 18:53 753进程->内核,传递socket地址的函数:bind、co ... -
UNP_1_Chapter 2__TCP、UDP、SCTP
2011-03-31 16:58 6672.10、TCP端口号与并发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端口号区分是否 ... -
UNP_1_Chapter 1__简介
2011-03-31 09:47 737编写计算机网络通信程序,首先要确定相互通信所用的协议(prot ... -
UNP_2_Read Line Function
2010-11-17 11:26 1015UNP Code ssize_t Readline(int ... -
UNP_2_Chapter 4
2010-11-16 09:01 562pipe、FIFO、named pipe -
UNP_2_Chapter 1
2010-11-10 15:00 619http://blog.csdn.net/menuconfig ... -
TCP_UDP
2010-10-22 10:52 778A进程用TCP发2个2k的包,接收方用1.5kbuffer ... -
发送邮件相关(1)
2010-09-30 11:43 578http://www.oschina.net/bbs/thre ... -
常用函数
2010-09-29 16:20 1058http://huiya1983.blog.163.com/b ... -
地址互转
2010-08-18 11:11 571http://hi.baidu.com/xiao___q/bl ... -
Libcap & WinPcap
2010-08-04 11:12 1139libpcap是unix/linux平 ... -
单播、组播、广播、组播以及泛洪
2010-07-30 17:29 1097http://www.360doc.com/content/0 ... -
socket IO 幽默解法
2010-07-19 10:59 707http://luckybirdtom.blog.hexun. ... -
BSD Socket概述
2010-03-31 11:24 1294------------------------------- ...
相关推荐
WSAAsynSelect()函数可以用来将网络事件与Winsock消息关联起来,从而实现非阻塞通信。通过注册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如允许发送数据、请求连接等),当这些事件发生时,应用程序的窗口函数会接收到相应的消息。 #### ...
非阻塞模式实现面向连接一个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的收发数据(select模型) 阻塞模式实现面向无连接的一对一的通信 1.学习通过winsock编程实现网络通信。 2.学习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网络通讯方式的编程。 3.学习...
1、把发送、接收消息转为 Window窗口...2、可以只用一个主线程即负责界面、又负责socket通信,而界面不会卡 3、构建了一个Server可以与多个Client连接的模型。 4、基于VC6.0平台,源作者的源码基于VS2008.非原创,3ks。
通过分析和运行这些实验,你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现基于 WSAAsyncSelect 的非阻塞通信程序设计。 总之,WSAAsyncSelect 是 Windows 下进行非阻塞通信的重要工具,它简化了事件驱动编程的实现,提高了...
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解基于VC++的异步非阻塞Winsock API的经典源代码实现,以及它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异步非阻塞"的概念。在同步编程中,当一个网络操作(如发送或接收数据)开始时,程序会等待...
9. **网络编程最佳实践**:遵循网络编程的最佳实践,如避免长时间阻塞调用,合理设置超时,及时释放资源,以及使用非阻塞I/O或异步I/O模型来提高效率。 了解以上知识点后,结合“WinSockTcp(一对多)”的示例代码,...
这些函数通常会阻塞,直到有数据可读或可写,因此,非阻塞I/O、多线程、异步I/O模型等高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被用到,以提高程序的响应性和并发性能。 此外,错误处理是WinSock编程中的重要环节。例如,...
"普通的SOCKET多线程阻塞模型"是指使用标准的Socket接口,结合多线程技术实现的一种通信模型,它广泛应用于VC(Visual C++)开发环境中。在这一模型中,每个线程负责处理一个连接,当线程在进行读写操作时,如果数据...
这种非阻塞的I/O模型在处理并发连接和服务大量客户端时特别有效,因为它避免了线程或进程的创建和管理开销。 在C++中,利用select模型进行网络通信通常涉及到以下步骤: 1. **初始化文件描述符集合**:使用FD_SET...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winsock io模型源码",主要关注在VC++环境下如何使用不同的I/O模型进行网络通信。我们将围绕WSAAsyncSelect、WSAEventSelect以及select这三种常用的Winsock异步I/O模型进行详细解析。 1. **...
1. **非阻塞性质**:`select()`函数具有非阻塞特性,这意味着它可以在等待多个Socket就绪的过程中执行其他任务,提高了程序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2. **超时机制**:`select()`函数接受一个超时参数,指定在没有描述符...
WinSock I/O模型是指WinSock编程中的I/O模型,主要包括阻塞式I/O、非阻塞式I/O和异步式I/O三种。阻塞式I/O是指进程在等待I/O操作完成时被阻塞,直到I/O操作完成后,进程才能继续执行。非阻塞式I/O是指进程在等待I/O...
2. **阻塞与非阻塞**:默认情况下,发送和接收函数是阻塞的,即当没有数据可接收或接收缓冲区满时,函数会暂停执行。通过设置套接字选项`SOCKET_FLAGS`可以改为非阻塞模式。 3. **多线程与异步I/O**:在多线程环境...
Winsock API 1.1版本是较为常用的一个版本,它提供了两个主要的编程模型:阻塞模式和非阻塞模式。阻塞模式下,一个函数调用会直到操作完成才返回。非阻塞模式允许应用程序同时执行其他操作,但编程复杂度较高。 在...
- **异步I/O**:使用`select()`, `poll()`, 或 `WSAAsyncSelect()`等函数实现非阻塞I/O,提高程序的响应性和效率。 - **错误处理和重试机制**:在网络环境中,连接丢失和数据包丢失是常态,因此需要合理的错误处理...
2. 同步非阻塞I/O模型:在这种模型中,read或write操作会立即返回,即使数据未准备好,但需要不断地轮询检查数据是否就绪。 3. I/O复用模型(如select、poll、epoll):允许单个线程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等待数据...
除了基础概念,书中可能还会涵盖高级主题,如套接字选项的设置、错误处理、网络编程的并发策略、多播技术、异步I/O(非阻塞I/O)以及网络安全性。这些高级主题将帮助读者进一步提升网络编程技能,能够处理更复杂的...
Winsock还支持异步操作,通过设置套接字选项如SOCKET_FLAG_OVERLAPPED,可以使用I/O完成端口或者WSAAsyncSelect()进行非阻塞的网络操作,提高程序的并发性能。 在开发中,Winsock编程需要处理的一些常见问题包括...
Winsock IO模型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用于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开发者提供了标准接口来实现套接字(Socket)的输入/输出操作。在编程中,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IO模型对于优化网络应用性能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