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546541 次
- 性别:
- 来自: 广州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wenming6688:
垃圾。。。。。。
Java中的this和super[转] -
yingjianxuehun:
gszp852 写道请问下,服务器的字符编码在哪设置,我也遇到 ...
ognl.MethodFailedException: Method "setEndtime" failed for object -
zxjlwt:
有在osgi中用过吗?http://surenpi.com
no security manager: RMI class loader disabled -
samuce:
谢谢,终于找到问题结果!
taglib prefix="s" uri="/struts-tags" -
gszp852:
请问下,服务器的字符编码在哪设置,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不知道是 ...
ognl.MethodFailedException: Method "setEndtime" failed for object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15296/showart_83507.html
目的:
本文描述了Sun公司的HotSpot Java虚拟机的垃圾收集工作原理。以便为更多Java爱好者在设计,开发以及部署时带来更多便利和益处。
摘要:
JVM规范中要求任何实现JVM的实现必须要提供一个能够回收未被使用内存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垃圾回收(GC-Garbage Collection)。然而垃圾回收机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依赖其运行的java应用的性能(包括处理能力,响应时间等)。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SUN公司的Java虚拟机(其正式名称是Sun HotSopt JVM)中的垃圾回收机制。
分代垃圾回收
HotSpot JVM使用分代垃圾回收的方式。这种垃圾回收方式并不是HotSpot JVM的首创,而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下面的两条规律并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即:
1)大多数对象在创建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没有任何对象再使用它了,即未被其它对象引用。
2)大多数一直被使用的对象(老对象)很少引用新创建的对象。
对于Java应用来说这两条规律始终是存在的,也有人根据这些规律称其为“弱分代”。因为将java对象分为“年轻”对象和“老”对象时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标而是由JVM规范的实现者控制的(当然JVM也可以提供参数让具体的开发者设定)。在HotSpot JVM中将分配到的内存堆(Heap)分为两个物理区域,一个是“年轻”区,另一个是“老”区。在这里我将“年轻”的一代叫做“新生代”,而对应的将“老”的一代对象叫做“老生代”。
l 新生代:绝大多数新创建的对象存放于此,这个区域一般来说比较小而且垃圾收集的频率也比较高。因为许多对象在创建后很快就会“死”去,在每次的“新生代”垃圾收集后能够“幸存”的对象非常的少。使用在“新生代”的这种垃圾收集叫做次要垃圾收集(Minor Collection)。正是因为“新生代”的大小(较小,寻址时间很短)和其存放的对象的特点(寿命短,所以有很多垃圾,每次收集都能释放较大的内存空间)使得次要垃圾收集的效率非常高。见图1。
l 老生代:在“新生代”中生存了较长时间的对象将被提升为“老”对象并转移到“老生代”区。这个区域一般要大一些而且增长的速度相对于“新生代”要慢一些,所以负责“老生代”垃圾收集的主垃圾收集(Major Collection)的执行频率与次要垃圾收集比要低很多。主垃圾收集发生在“老生代”中的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达到一定的量值的时候。见图1。 *为方便起见,在下面的章节中将用次收集来替代“次要垃圾收集”,用主收集替代“主要垃圾收集”。 为了使次收集的收集时间尽可能的短,HotSpot JVM使用了一种叫做卡表(Card Table)的机制见图2,来避免在每次进行次收集的时候遍历整个“老生代”。
卡表的机制是将“老生代”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划分,划分得到的每个区域叫做一个卡。每个卡在卡表中有占用一个一个字节的标识。java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JVM一旦发现“老生代”的对象引用了或者释放了“新生代”中的对象,那么JVM就要将与之对应的卡表中的状态置为相应的值。这样在次收集的时候只遍历被标记为“脏”的卡,以便知道哪些“新生代”的对象被引用中,是不可以进行回收的。 分代进行垃圾收集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每个代的具体特点为其设定不同的垃圾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往往使用速度较快的垃圾收集算法,因为次要收集的频率比较高。这种算法在内存的使用效率上没有优势,好在“新生代”的空间占整个JVM内存堆比例较小,尚不能对性能构成大的问题。而内存使用效率高的算法往往用在“老生代”的垃圾收集上。因为“老生代”占据着JVM堆的很大部分。虽然“老生代”中进行的主收集每次的收集时间相对于次收集要长好多,但是主收集在频率上要比次收集少很多,故对性能的影响也不大。正是这种新、“老生代”的相互补很好的平衡JVM垃圾收集中的瓶颈。 “新生代”又3个部分组成,见图3。一个Eden和两个生存区(Survivor Space),
其中: l Eden:绝大部分新创建的对象存放在此区域。为什么说绝大多数而不是所有的呢?原因是应用在创建一个非常大的对象的时候JVM会直接将其分配在老生代而非新生代。在每次完成次收集的时候Eden区域总是空的。 l 存活区:顾名思义在垃圾收集过程中没有被当作垃圾收集的对象将放在次区域中。也就是说这个区域中的对象至少经历了一次次收集。存放存活区的对象在被“提升”到老生代前还有机会被收集。存活区有一对,他们中的一个始终保持为空,另一个用于存放存活下来的对象。 图4描述了次收集的收集过程,其中绿色部分是未被使用的对象
Sun 的HotSpot JVM提供了3中不同的垃圾收集器。他们可以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下面将分别介绍。 串行收集器:又叫做“标记-压缩”收集器。这种收集器在收集的时候要求JVM停止执行应用。所以人们戏称这种收集模式为Stop-the-World(停止一切)模式。在完成收集后JVM才继续执行应用(见图6)。 串行收集器首先将“老生代”中的仍然存活的对象进行标记并将这些对象压缩到“老生代”空间的前端。这样“老生代”的后端将变成一个连续的空间,以便从“新生代”中足够老的对象顺利的“提升”到“老生代”中(见图7,红色部分为垃圾对象)。对于大多数不要求有非常迅速响应(例如几秒钟)的场合,例如客户端程序,这种收集器还是能够胜任的。
同步收集器以一个短暂的停顿开始,在这个短暂的停顿中将对那些能够迅速确定不是垃圾的对象进行标记。紧接着将进入同步标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同步收集器对被使用的对象进一步进行标记,而应用也同时运行。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改变了对某些对象的引用,这使得同步标记阶段中并不能保证所有的被引用对象进行了标记,也导致了必须需要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再标记”。在再标记阶段中将会使应用进入第二个暂停,利用这个暂停时间同步收集器将完成对所有对象的标记。可以看出在再标记的过程中使用了并行的方式,所以这部分标记的对象的数量要比在初始阶段中标记完成的多。在最后一个阶段同步收集器将会把前几个阶段中标记出来的“老生代”中的垃圾对象进行清除。但是不会将被引用的对象放在一个连续的空间中(见图10,橙色为垃圾对象,绿色为收集后的空闲空间)。可以看出“老生代”中的可用空间并不是连续的,这个会导致将为提升到“老生代”的对象分配空间时需要工多的时间和资源。 与串行收集器和并行收集器相比较同步收集器会有下面几个特点。 1)要求分配到的堆大; 2)对不连续空间的使用效率低; 3)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显著缩短主收集使应用停顿的时间。
新生代的组成
垃圾收集器
并行收集器:在目前实际的应用中多数的java程序都运行在具有很大物理内存和多个CPU的服务器上。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垃圾收集应该能够有效利用所有的CPU,而不是只用其中的一个且其他的CPU都处于空闲状态。为避免过多的垃圾收集以便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即处理能力),在服务器模式的环境下Sun的HotSopt JVM使用并行收集器进行垃圾回收。因为这种垃圾回收器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吞吐量,所以也叫做吞吐量型的收集器。并行收集器的工作方式是在次收集(对应于“新生代”)中使用所有的CPU进行并行收集,在主收集(对应于“老生代”)中采用串行收集器(见图8)。虽然与串行收集器相比较主收集没有显著的改善(因为两者在“老生代”中都使用了相同的串行收集器),但是在次收集部分的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进而提高的系统的吞吐量。
同步收集器(Mostly-Concurrent Collector):对于某些的应用程序来说响应速度要远比吞吐量重要。同时收集器就是为低延时而设计的一种收集器。在已经介绍的Stop-the-World(停止一切)的收集模式中,当垃圾收集没有结束前对于外部的请求是不会进行响应的,直到收集完毕应用才会继续响应请求。这对于次搜集来说一般来说停顿时间不是很长(因为次收集往往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对于主收集来说,即使不是很频繁也会导致应用较长时间的停顿,尤其是在JVM堆分配的比较大的时候就更明显了。为了解决这种情况Sun JVM引入了同步收集器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叫做同步标记-清楚(CMS)或者还可以叫做“低延迟”收集器。图9展示了其工作原理。
发表评论
-
java程序员要掌握的东东
2011-03-21 23:21 939转的,呵呵。http://emy.iteye.com/blog ... -
web.xml作用[转]
2010-10-09 13:43 3093转: http://blog.163.com/java_boy ... -
J2EE安全策略:为tomcat页面设置访问权限[转]
2010-09-29 14:27 1294转: http://www.blogjava.net/askt ... -
java多线程的两点误区[转]
2010-09-25 16:17 894转:http://blog.csdn.net/overma ... -
死锁和synchronized的进一步研究[转]
2010-09-20 11:57 1287转: http://blog.csdn.net/xiaoya6 ... -
IoC是什么
2010-09-12 22:23 1243IoC是什么?Inversion of Con ... -
@SuppressWarnings 详解[转]
2010-09-11 23:01 986转:http://blog.csdn.net/zxl315 ... -
java回调机制的通俗理解[转]
2010-09-08 11:53 2030回调:类A调用类B的b方法,而在b方法执行过程中, ... -
log4j相比System.out的优势
2010-08-27 15:38 841Log4j就是帮助开发人员进行日志输出管理的API类库。它最重 ... -
概述Log4j简介[转]
2010-08-27 15:12 880在强调可重用组件开发的今天,除了自己从头到尾开发一个可重用的日 ... -
Logger.getLogger(LogTestAction.class)为什么一定要加载一个类
2010-08-27 11:12 6500不是一定要加载一个类,但是加载一个类也是有好处的。如果类有了包 ... -
Log4j与common-logging[转]
2010-08-24 22:06 1310Log4j与common-logging 总网 ... -
jndi调用时,各种应用服务器InitialContext的写法[转]
2010-08-20 15:19 1221转:http://www.blogjava.net/mashi ... -
常用的JNDI操作
2010-08-20 15:12 1236void bind(String sName,Object o ... -
java中的上下文
2010-08-20 14:21 1622一直想搞懂这个问题。在网上找到的网友的回答,总结如下 上下文 ... -
JNDI初识
2010-08-20 11:02 1050JNDI是J2EE的核心技术之一,JNDI的功能简单说就是可以 ... -
JNDI环境访问及JNDI默认名称[转]
2010-08-17 22:04 1823转自:http://schiz.iteye.com/blog/ ... -
JAVA封装类和Class类[转]
2010-08-17 14:18 1999转:http://www.cnblogs.com/mayu ... -
一些得到classpath和当前类的绝对路径的一些方法
2010-08-13 14:11 11231.FileTest.class.getResource(&q ... -
class.getResource()的用法[转]
2010-08-13 11:24 1047转自:http://blog.csdn.net/lcj8/ar ...
相关推荐
计算机硬件控制_驱动级键盘鼠标同步_PS2接口UDP协议多机协同_基于rabirdwinio和pynput的跨设备输入共享系统_实现多台Windows电脑的键盘鼠标同步操作_支持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TCPIP协议栈.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开膛手杰克.zip
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个人经导师指导并认可通过的高分设计项目,评审分99分,代码完整确保可以运行,小白也可以亲自搞定,主要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正在做大作业的学生和需要项目实战练习的学习者,可作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代码资料完整,下载可用。 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遥感图像滑坡识别源码+数据集+训练好的模型基于深度学习CNN网络+pytorch框架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电力弹簧技术在主动配电网规划及运行优化调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电力弹簧技术作为智能电网调控手段的优势,如自适应性强、响应速度快、节能环保等。接着阐述了主动配电网规划的目标和策略,包括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故障风险。随后讨论了运行优化调度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了实时监测、智能调度策略以及优化调度模型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电力弹簧技术在提升电网稳定性、可靠性和能效方面的显著效果,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管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对智能电网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力弹簧技术及其在主动配电网规划和运行优化调度中具体应用的专业人士。目标是掌握电力弹簧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实施方法。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有具体的案例支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电力弹簧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C语言思维导图.zip
电路教学与科研案例的结合—以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为例.pdf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介绍了HarmonyOS文件系统及其在万物互联时代的重要性。HarmonyOS自2019年发布以来,逐步覆盖多种智能设备,构建了庞大的鸿蒙生态。文件系统作为其中的“数字管家”,不仅管理存储资源,还实现多设备间的数据协同。文章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文件系统类型,如FAT、NTFS、UFS、EXT3和ReiserFS,各自特点和适用场景。特别强调了HarmonyOS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mdfs),它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打破了设备界限,实现了跨设备文件的无缝访问。此外,文章对比了HarmonyOS与Android、iOS文件系统的差异,突出了其在架构、跨设备能力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最后,从开发者视角讲解了开发工具、关键API及注意事项,并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对鸿蒙生态的影响。 适合人群:对操作系统底层技术感兴趣的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关注物联网和多设备协同的用户。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armonyOS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多设备协同中的作用;②掌握不同文件系统的特性和应用场景;③学习如何利用HarmonyOS文件系统进行应用开发,提升跨设备协同和数据安全。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详实,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开发技巧的多个层次,建议读者结合自身需求,重点关注感兴趣的部分,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特别是开发者可参考提供的API示例和开发技巧,尝试构建基于HarmonyOS的应用。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海康嵌入式笔试题.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仿真研究。主要内容涵盖并联型APF的工作原理、三相三电平NPC结构、谐波检测方法(ipiq)、双闭环控制策略(电压外环+电流内环PI控制)以及SVPWM矢量调制技术。仿真结果显示,在APF投入前后,电网电流THD从21.9%降至3.77%,显著提高了电能质量。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仿真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解决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和无功补偿问题的研究项目。目标是通过仿真验证APF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优化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仿真模型涉及多个关键模块,如三相交流电压模块、非线性负载、信号采集模块、LC滤波器模块等,这些模块的设计和协同工作对于实现良好的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至关重要。
基于环比增长的销售统计分析——2019年中青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C题.pdf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linux面试题.zip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linux常见面试题.zip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单相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分析。文中介绍了小电流接地系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两种常见的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利用Matlab作为仿真工具,作者构建了详细的电路模型,模拟了单相故障的发生过程,并通过多个结果图表展示了故障电流、电压波形及系统运行状态。此外,文章还包括了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和PPT介绍,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仿真过程和技术细节。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维护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配电网络安全和稳定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处理机制的专业人士。通过本研究,读者可以掌握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电力系统仿真,评估不同接地方式的效果,优化配电网络的安全性能。 其他说明:随文附带完整的仿真工程文件、结果图、设计说明书及PPT介绍,便于读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激烈的殴斗.zip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小米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笔试题目解析.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车辆主动避撞技术中的两种常见策略——纵向紧急制动避撞和横向紧急转向避撞。首先介绍了这两种避撞策略的基本概念,接着深入分析了临界纵向安全距离的概念及其对避撞模式选择的影响。文中特别强调了五次多项式换道轨迹模型在计算横向紧急转向避撞安全距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一个简化的程序实现了避撞策略的模拟和可视化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避撞方式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细节。 适合人群:汽车工程技术人员、交通安全研究人员、自动驾驶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车辆主动避撞系统的专业人士,旨在提高对避撞策略的理解,优化避撞算法的设计,提升行车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结合了具体的数学模型和程序实现,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掌握车辆避撞技术的关键要素。
基于MPPSK调制的数字对讲机系统.pdf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Nec试题回忆二.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空间切换.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