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1328395 次
- 性别:
- 来自: 广州
-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351)
- Java General (37)
- .net General (2)
- Linux Toy (55)
- Oracle (81)
- Mysql (11)
- Programer Career (12)
- Oh, my living ! (2)
- Shell Script (8)
- Web Service (0)
- Linux Server (22)
- Php/Python/Perl (3P) (2)
- Javascript General (5)
- Saleforce Apex Dev (2)
- Web General (5)
- Xen & VM tech. (17)
- PSP (13)
- OpenSolaris (34)
- php (1)
- RAI/flex/action script (16)
- asterisk/CTI (7)
- 交互设计 (6)
- English (3)
- Lucene (1)
最新评论
-
GuolinLee:
markmark
JVM调优总结 -Xms -Xmx -Xmn -Xss -
di1984HIT:
写的太好啊。
JVM调优总结 -Xms -Xmx -Xmn -Xss -
javajdbc:
javajdbc 写道
JVM调优总结 -Xms -Xmx -Xmn -Xss -
javajdbc:
...
JVM调优总结 -Xms -Xmx -Xmn -Xss -
alvin198761:
非常感谢,国外的被封杀了,你这里还有一份
How to Convert An Image-Based Guest To An LVM-Based Guest
ZFS 作为 Solaris 10 和 OpenSolaris 的新特性,吸引了开源社区里很多人的关注,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公开表示对 Solaris 软件的 ZFS ( Zettabyte 文件系统)特别感兴趣,认为该系统管理档案在硬盘的存储方式,具有横跨多个硬盘,同时保持数据完整性的内建功能。但根据他“悲观的”预测, Sun 会想办法阻止 Linux 得到 ZFS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想谈谈自己对 ZFS 的认识。
什么是 ZFS
ZFS 文件系统是一个革命性的全新的文件系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文件系统的管理方式,这个文件系统的特色和其带来的好处至今没有其他文件系统可以与之媲美,ZFS 被设计成强大的、可升级并易于管理的。Solaris ZFS 可以说是对传统的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的革新。操作系统设计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将磁盘划分为不同的分区( partition ),在每个分区上建立管理数据的文件系统,操作系统通过 read/write 系 统调用,提供对文件系统上的文件的读写访问。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这种文件管理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两点最为突出,首先,由于文件系统的大小实在 创建文件系统的时候指定的,同时文件系统的大小又受分区大小的限制,而在使用中如果某个文件系统的空间被用满,那除了重新配置系统,别无选择;另外,文件 系统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文件系统本身有占有,用来存放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比如文件系统的其实块号,大小,根目录节点的 block 号,文件系统的属性等等。这些信息是在创建文件系统的时候,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空文件系统下 du 的时候,仍然发现文件系统空间不是 100 % free 的原因。如果说第二个问题还可以被忍受(毕竟知识一小部分而已)的话,那第一个弊端足驱动人们寻找好的解决方法。 RAID 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RAID (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顾名思义是用多个磁盘组成的磁盘阵列来存储数据,文件系统可以建立在多个磁盘上,这样就可以天马行空了。为了增强数据的安全性,防止阵列中一个硬盘损坏,导致所有数据的丢失, RAID 还提供了冗余信息,使阵列中损坏的磁盘可以被其他磁盘所代替。目前,比较流行的 RAID 包括 RAID0 , RAID1 , RAID5 和它们的复合。
RAID0 提供了 stripe 的功能,及简单的将阵列中的磁盘拼凑在一起,当中的任何一个磁盘的损坏都导致全军覆没; RAID0 提供了 mirror 的功能,即两个相同的磁盘保存同样的内容,这样任意的磁盘坏了,还有另一个顶着,不过成本上升两倍; RAID5 则在多个磁盘(至少 3 个)上同时建立 stripe 和冗余的特性,使磁盘的空间得以扩展,同时通过冗余信息来保证任何一个磁盘的可更换性。
目前, RAID 有 3 种实现方法。第一种, RAID 的功能由硬件来实现,通过购买昂贵的硬件板卡,来搭建 RAID 系统,目前市场上 RAID 控制卡由 LSI , Intel , Qlogic 所瓜分;第二种,在系统的南桥芯片和 BIOS 中加入对 RAID 的功能支持, Intel 的服务器平台上几乎都支持这个功能,这种方法比第一种要便宜很多;第三种,所有 RAID 的功能由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普通的 UNIX/Linux 系统种都通过称为 Volume Manager 的工具对 RAID 功能提供支持,这种方法是最便宜,最容易获得,也是最符合 RAID 名字所包含的含义:便宜。
然而,便宜没好货在这里并没有成为例外。 Volume Manager 工具存在两个缺点,首先,工具使用起来比较复杂。笔者曾经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去学习 FreeBSD 下面的 Volume Manger 工具,深深的感到其配置文件的晦涩;其次,也是致命的,那就是 RAID5 的 write hole 缺陷。 RAID5 在写数据的时候,是分为两步的,首先将数据写到磁盘阵列上,然后将该 stripe 上数据的校验码记录到阵列上,如果在刚写完数据的时候,系统断电,那么该数据对应的校验码就没有机会再恢复了,长期以往,可以想象。
说了这么多, ZFS 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如下图所示,
传统的 Volume Manager 不管是用硬件, firmware 还是操作系统的软件实现, volume 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文件系统建立在单个 volume 上,不同的 volume 之间的空间不能动态共享,这样文件系统就局限于一个设备,因此文件系统自身会受到该 volume 大小的限制。而 ZFS 文件系统不限于任何特定的设备或 volume ,而是将所有可能的设备都放入一个存储池中,文件系统的大小根据其实际需要在这个池中进行分配,这有点类似于系统对 system memory 的管理方法,基于这样的管理方法, ZFS 文件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存储池中的所有存储设备。更可贵的是,所有这一切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可以像创建和删除目录一样,来动态的管理 ZFS 文件系统,当一个文件系统被创建的时候,它会自动的 mount 到系统的文件目录树下,这大大简化了 ZFS 管理的难度。同时,存储池中的设备可以动态的加入,删除或替换,同一个 ZFS 文件系统还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移植。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试试自己创建并管理一个 ZFS ,从而体验一下 ZFS 轻松的管理和强大的功能。
ZFS 的管理
下面的一行命令创建一个 ZFS 存储池:
bash-3.00# zpool create test raidz2 c0t1d0s0 c0t1d0s1 c0t1d0s2 c0t1d0s3
其中 raid2 参数指定在其后的设备上建立一个 RAID - Z 的 RAID ,它类似 RAID5 ,但解决了 RAID 5 软件实现的 write hole 问题。 ZFS 可以提供 4 种 RAID 级别,分别称为 stripe (默认), mirror , RAIDZ1 和 RAIDZ2 。将 raidz2 换为 mirror 或 raidz1 将会创建其他类型的 RAID 。创建好的存储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查看:
bash-3.00# zpool list
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
test 15.9G 274K 15.9G 0% ONLINE -
bash-3.00# zpool status -v test
pool: test
state: ONLINE
scrub: none requested
config:
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
test ONLINE 0 0 0
raidz2 ONLINE 0 0 0
c0t1d0s0 ONLINE 0 0 0
c0t1d0s1 ONLINE 0 0 0
c0t1d0s2 ONLINE 0 0 0
c0t1d0s3 ONLINE 0 0 0
errors: No known data errors
创建完存储池后, ZFS 会在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和存储池名字相同的目录,并将 ZFS 根文件系统 mount 在该目录下,所有基于该 ZFS 的文件系统都会 mount 在该 ZFS 根文件系统之下,可以通过 -m 参数,将该根目录 mount 在系统目录树的其他位置:
bash-3.00#zpool create -m /export/zfs home c1t0d0
删除一个 ZFS 存储池也比较简单:
bash-3.00# zpool destroy test
如果当前设备正在使用,从而导致该命令不成功,可以使用 -f 参数强行销毁(这里默认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创建和删除一个 ZFS 文件系统和创建删除一个目录那么简单:
bash-3.00# zfs create test/home
bash-3.00# zfs destroy test/home
bash-3.00# zfs rename test/home/user test/home/user2
bash-3.00# zfs list
NAME USED AVAIL REFER MOUNTPOINT
test 210K 7.78G 29.9K /test
test/home 56.8K 7.78G 29.9K /test/home
test/home/user2 26.9K 7.78G 26.9K /test/home/user2
这些文件系统一旦被创建,系统自动将他们 mount 在 ZFS 的根目录下,管理员不需要去修改 /etc/vfstab 文件。另外 zfs 命令还可以使用 quota 和 reservation 属性来规定 zfs 文件系统的配额和预留空间。
ZFS 文件系统还提供了快照( snapshot )和克隆( clone )的功能,由于本文章不准备成为一个完整的 ZFS 的 administration guide ,感兴趣的话,可以到 docs.sun.com 上下载相应的文章。
总结
这篇文章简单介绍了
Solaris 10/OpenSolaris
下面
ZFS
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简单介绍了如何创建并管理一个
ZFS
文件系统。关键字:
ZFS
,
OpenSolaris
,
Volume Manager
,
ZPOOL.
OpenSolaris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文件系统zfs,zfs文件系统可以创建快照,对当前文件系统的状态进行记录,从创建快照的时间起,对文
件系统中的内容进行的修改将完全被记录,如删除了一个文件,会在snapshot中保存该文件的一个备份,以备rollback时用。具体操作如下:
1.查看一下当前有哪些文件系统和snapshot:
dguo@opensolaris:~# zfs list
NAME USED AVAIL REFER MOUNTPOINT
rpool 2.62G 4.70G 55K /rpool
rpool@install 16K - 55K -
rpool/ROOT 2.46G 4.70G 18K /rpool/ROOT
rpool/ROOT@install 15K - 18K -
rpool/ROOT/opensolaris 2.46G 4.70G 2.40G legacy
rpool/ROOT/opensolaris@install 61.6M - 2.22G -
rpool/ROOT/opensolaris/opt 3.64M 4.70G 3.60M /opt
rpool/ROOT/opensolaris/opt@install 31K - 3.60M -
rpool/export 162M 4.70G 19K /export
rpool/export@install 15K - 19K -
rpool/export/home 162M 4.70G 162M /export/home
rpool/export/home@install 19K - 21K -
由 于我没有手动创建过文件系统和pool,所以只有一个pool:rpool,在rpool中,系统自动创建了一些文件系统,并创建了相应的
snapshot,如rpool/export/home@install,意思是在rpool中创建了一个export/home的文件系统,zfs文
件系统的特点是创建之后会自动mount,@install的意思是给该文件系统创建了一个snapshot,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创建自己的
snapshot:
2.创建一个snapshot:
dguo@opensolaris:~# ls
core Desktop test zfs_note
将文件系统rpool/export/home创建了一个snapshot,名为july11。
dguo@opensolaris:~# zfs snapshot -r rpool/export/home@july11
dguo@opensolaris:~# ls
core Desktop test zfs_note
将export/home文件夹下的test目录和zfs_note文件删除
dguo@opensolaris:~# rm -r test/ zfs_note
可以看见相应文件已经没有了。
dguo@opensolaris:~# ls
core Desktop
3.从一个snapshot中恢复:
dguo@opensolaris:~# zfs list
NAME USED AVAIL REFER MOUNTPOINT
rpool 2.62G 4.70G 55K /rpool
……………………………………………………
rpool/export/home@july11 134K - 162M -
可以看出现在多了一个134K的rpool/export/home@july11,该项在删除操作之前的大小为0K,
从该snapshot中恢复:
dguo@opensolaris:~# zfs rollback -r rpool/export/home@july11
可以看出删除的文件都回来了。
dguo@opensolaris:~# ls -l
total 145011
-rw------- 1 dguo staff 148260388 2008-08-06 14:21 core
drwxr-xr-x 2 dguo staff 4 2008-08-09 15:57 Desktop
drwxr-xr-x 2 root root 5 2008-08-01 16:51 test
-rw-r--r-- 1 dguo staff 160 2008-08-11 14:49 zfs_note
4。如果对一个文件系统创建多个snapshot,则恢复到较前的snapshot时,较后的snapshot会丢失,如:
dguo@opensolaris:~# zfs snapshot -r rpool/export/home@july12
dguo@opensolaris:~# zfs list
NAME USED AVAIL REFER MOUNTPOINT
rpool 2.62G 4.70G 55K /
……………………………………………………………………………………………………………
rpool/export/home@july11 92.5K - 162M -
rpool/export/home@july12 0 - 162M -
dguo@opensolaris:~# zfs rollback -r rpool/export/home@july11
dguo@opensolaris:~# zfs list
NAME USED AVAIL REFER MOUNTPOINT
rpool 2.62G 4.70G 55K /rpool
………………………………………………………………………………………………………
rpool/export/home@july11 0 - 162M -
结
论:zfs号称是一个全新的文件系统,与以往的所有文件系统都不同,没有了卷(volume)的概念,所有物理的磁盘组成一个pool,采用类似内存管理
中malloc和free的方法来分配空间,文件系统的大小不必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动态增长的。这样可以方便的增加物理磁盘,在服务器上还是很有用的。而
snapshot给普通用户也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备份系统的工具,看来还真是有些用处的。
zpool create [-fn] [-R root] [-m mountpoint] pool vdev ...-f 强制执行创建池操作,甚至正在被其他的文件系统所占用
-n 显示配置信息。注:用该参数,该操作并不真正执行
-R 指定整个pool的根目录。也就是所以在这个pool之上的zfs文件系统的mount目录前缀。默认值:/
-m mount点
pool 所要建立的pool的名字
vdev "virtual device".具体说包括三类:disk,file和keywords
disk:就是位于/dev/dsk下的设备文件
file:普通的文件
keywords:包括mirror, raidz, raidz1, raidz2 和 spare
下来我们看几个个例子,
1. 创建一个无冗余的pool。
# zpool create tank c1t4d0
2. 创建一个两路mirror
# zpool create mypool mirror c1t3d0 c1t4d0
3. 创建一个raidz池
# zpool create -f tank raidz2 c2t5d0 c2t4d0 c2t2d0
4. 创建一个带hot spare的池
# zpool create tank c2t5d0 spare c2t4d0
5. 创建一个pool并指定根目录和mount点
# zpool create -f -R /zfsdir -m /root tank c2t4d0
# zfs list
NAME USED AVAIL REFER MOUNTPOINT
tank 91K 16.5G 24.5K /zfsdir/root
/zfsdir 就是以后所有创建与tank 之上的文件系统mount 点前缀,包括tank本身。/root 是mount点。
6. 查看创建一个pool结果,但不真正执行
# zpool create -n -R /zfsdir -m /root tank c2t5d0
would create 'tank' with the following layout:
tank
c2t5d0
相对应于create,自然就有destroy。destroy的语法如下
zpool destroy [-f] pool
-f 强行删除
例如
# zpool destroy tank
# zpool create tank c2t5d0
# zfs mount
tank /tank
# cd /tank
# zpool destroy tank
cannot unmount '/tank': Device busy
could not destroy 'tank': could not unmount datasets
# zpool destroy -f tank
通过zfs mount查出tank的mount点,然后进入并占用mount目录,这样当试图删除时系统就会报错。用参数-f,系统将删除tank而忽略警告信息。
发表评论
-
ZFS Pool 里增加硬盘做镜像
2010-04-04 09:02 5439ZFS 第一次出现在 OpenSolaris 上是 ... -
ZFS 的简单使用
2010-04-04 08:59 1795ZFS 的简单使用 ZFS 被 Sun 称为史上最 ... -
opensolaris FAQ
2010-04-03 19:17 1486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
opensolaris 让pkg 更快,请用中国源...
2010-04-03 18:33 2072想写一些关于opensolaris的文章很久了,不过一直没有这 ... -
在osol jeos 中查看硬件信息 1
2010-04-03 15:38 1331. 查看cpu的状态 # psrinfo -v ... -
在osol jeos 中安装 程序 2
2010-04-03 14:10 2246Part2: Creating NAS server on O ... -
在osol jeos 中安装 程序 1
2010-04-03 14:08 1399Part 1: Check JeOS readiness as ... -
Opensolaris 在xen中的PVM 捷径。
2010-04-03 13:47 1413一直以下,都想在Xen(oracle vm)中安装opens ... -
solaris 10 一句话
2009-09-09 08:59 3212环境:SunOS szxsolaris 5.10 s10_6 ... -
Sun xVM hypervisor
2008-03-16 08:30 1574Here is Sun's announcement on S ... -
Setup the Solaris diskless root server
2008-03-16 08:12 2184Creating an OpenSolaris domUIn ... -
Solaris 8 Network Install from Linux
2008-03-16 08:08 1704I was able to successfully inst ... -
磁带机
2008-03-06 14:11 15321. device: root@nwtgz # ls /dev ... -
Solaris 初步设置
2008-03-05 21:14 25831.配置root用户SSH登陆 # vi /etc/ ... -
Enabling SSH on a Minimal Solaris 10 Install
2008-03-03 16:37 1615If you need to manage a Solaris ... -
Install sis900 on solaris 10 i386
2008-03-02 22:34 14091. download from : http://homep ... -
Export sunos 5.8 NFS to linux client
2008-02-26 20:57 22001. export dir: root@nwtgz # cat ... -
Installation of Solaris 10_x86 on qemu (linux host
2008-02-25 21:45 2284Normally installation of guest ... -
通过pkg-get在Solaris上通过互联网安装软件
2008-02-25 21:41 27521. 安装CSWpkggeg (Install CSWpkgg ... -
OpenSolaris Xen domU
2008-02-25 11:39 2157This page describes the install ...
相关推荐
在`/etc/resolv.conf`中设置DNS服务器信息,并通过`svcadm enable /network/dns/client:default`命令启用DNS客户端服务。检查默认路由设置,确保其指向AI服务器。 然后,从官方源下载适用于SPARC平台的AI映像文件,...
- **OpenStack服务间通信:** 在OpenStack云平台中,oslo.messaging是核心组件,用于服务间的协调和通信。 - **通用消息传递:** 除了OpenStack,oslo.messaging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可靠消息传递的Python项目。 ...
- `genion -sem.tpr -ptopol.top -osol_ion.gro -pname NA+ -np 9 -nname CL- -nn 9 -neutral` - `-f`: 模拟参数文件。 - `-c`: 输入的坐标文件。 - `-o`: 输出的.tpr文件。 - `-pname`: 正离子名称。 - `-np`...
:spider: FrontWeek-蜘蛛侠项目 :spider_web: Sobre o Projeto 网站... 在时间轴上执行功能的书目。 -Biblioteca para injetar arquivos SVG。 -原始。 :toolbox: 法拉门塔斯 -Interfaces.S的Ferramenta设计-Desenvolvi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进行三维弯曲光纤波导传输仿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首先探讨了几何建模的关键步骤,如使用参数化螺旋线创建弯曲结构,并强调了避免端口模式失配和平滑过渡的重要性。接着讨论了材料设置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处理各向异性材料时自定义坐标系的应用。文中还深入讲解了波束包络法的核心思想及其相对于传统有限元法的优势,特别是在内存占用方面。此外,提供了具体的求解技巧,包括开启渐进扫描功能以及调整数值耗散参数来提高收敛性。对于后处理部分,则着重介绍了如何通过线积分计算弯曲损耗,并展示了通过脚本自动化生成模场分布动画的方法。最后比较了波束包络法与FDTD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差异。 适用人群:从事光通信系统设计、光纤器件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对电磁场仿真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评估光纤弯曲引起的各种效应的研究项目,如数据中心内部布线优化、新型光纤设计等。主要目标是帮助用户掌握高效准确地进行复杂三维弯曲波导仿真的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指标。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和技术指导,还附带了许多实用的操作提示和代码片段,便于读者快速上手实践。同时提醒读者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来源,如材料色散设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结果偏差等问题。
ffmepg windows 下载详细教程2025年(最新)
蓝天白云简约儿童教学课件PPT模板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COMSOL中构建直流电弧放电模型,利用磁流体动力学(MHD)方程将温度场、流体场和电磁场进行耦合仿真。文章首先解释了如何通过洛伦兹力将电磁场和流体场耦合,接着讨论了温度场中材料参数(如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处理方法。文中还探讨了求解策略,包括分步计算和参数化扫描,以及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最后,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调整阻尼因子和使用特定的湍流模型,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电磁场仿真、流体力学等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直流电弧放电行为的研究项目,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电弧内部复杂的物理机制,优化电弧设备的设计和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代码片段和配置细节,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解决常见问题。此外,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仿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2000-2017年各省城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数据 1、时间:2000-2017年 2、来源:国家统计j、能源nj 3、指标:行政区划代码、城市、年份、城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 4、范围:31省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C#开发的3C运动控制框架,该框架已在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中稳定运行五年。框架特点包括三级权限管理系统、灵活的轴配置与控制方式、多种硬件兼容性(如EtherCAT、研华控制卡)、模块化窗体设计以及MES系统的无缝对接。文中展示了具体的代码实现,如权限验证、轴控制、硬件驱动接口、快捷键处理、数据库操作等。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设计技巧,如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状态模式的应用,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C#编程基础,对工业自动化、运动控制感兴趣的开发者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半导体和新能源生产线的运动控制;② 快速搭建稳定的运动控制系统;③ 实现高效、安全的权限管理和硬件控制;④ 提供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后续维护和功能扩展。 其他说明:该框架提供了完整的源码和数据库备份,可以直接用于实际项目部署。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设计思路和编码技巧对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非常有帮助。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方法。首先,通过对东南大学提供的轴承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将一维振动信号转换为时频图。然后,构建了一个CNN-SVM混合模型,其中CNN用于提取时频图的特征,SVM用于分类。文中还讨论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尺度范围以及如何防止过拟合等问题。此外,作者提供了T-SNE可视化工具来评估模型性能,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避坑指南。 适合人群: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对振动信号处理有一定了解的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工业环境中对旋转机械设备的故障检测和预测。主要目标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判率,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所有代码均已在Matlab环境下验证通过,并附有详细的注释和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逐步跟随代码实现,理解每一步骤背后的原理。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配电网动态多目标重构问题,旨在通过改变网络中开关的状态来优化网络结构,从而降低网损、改善电压质量和减少开关动作次数。文中采用了改进粒子群算法(PSO),并在Matlab中实现了该算法。改进之处在于加入了随机因素和自适应参数,使粒子能够更好地跳出局部最优,更全面地搜索解空间。此外,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孤岛和环网约束,确保网络拓扑的合法性和稳定性。通过IEEE33节点网络的实际案例,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配电网优化以及智能算法应用的相关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和稳定性的场合。主要目标是在满足多种约束条件下,找到开关动作次数、电压偏差和网损的最佳平衡解。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严格的约束处理方法,如DFS和并查集的应用,确保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FPGA上实现非IP核、可配置点数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方法。该方法采用16位定点数作为输入,32位定点数作为输出,在内部使用浮点数进行高精度计算。整个设计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定点转浮点预处理、浮点运算核以及浮点转定点后处理。文中特别强调了蝶形运算单元的设计、存储器的乒乓操作、地址生成机制和状态机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细节。此外,还讨论了如何通过调整参数N来自由选择不同的FFT点数,并提供了具体的测试案例和性能评估。 适合人群:熟悉VHDL编程语言并有一定FPGA开发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灵活地实现各种长度FFT的应用场合,如通信系统、音频处理等领域。通过本项目的实践,读者能够掌握不依赖于IP核的手动FFT实现方式,提高对底层硬件的理解和技术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展示了关键步骤的具体实现,对于希望深入了解FFT算法及其在FPGA平台上的优化实现的研究者来说非常有价值。同时,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比如利用CORDIC算法优化旋转因子计算等,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并提升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欧姆龙PLC(CP1H系列)和MCGS触摸屏实现的热转印工艺瓶子印花机控制系统。系统通过PLC进行精确的伺服电机控制和温度调节,确保瓶子印花的质量和效率。文中具体讲解了PLC的I/O配置、PID温度控制、伺服电机的脉冲控制、MCGS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及其脚本编程,以及仿真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此外,还讨论了硬件选型、通信协议的选择、异常处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对PLC编程、热转印工艺、MCGS触摸屏编程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控制的热转印工艺设备的设计与调试。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设备故障率,缩短调试时间。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大量实际操作经验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同时,强调了仿真测试的重要性,展示了如何通过仿真工具提前发现问题并优化系统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提供了一个详细且可直接运行的 Python 脚本,用于将 Word 文档 (.doc) 转换为 (.docx) 格式。该脚本不仅实现了基本的文件转换功能,还包含了错误处理、日志记录和进度显示功能,确保转换过程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它能够自动识别输入是单个文件还是文件夹,并保持原始目录结构,同时自动创建不存在的输出目录。此外,脚本支持所有 Word 2007+ 版本,兼容长路径文件名,处理隐藏文件和系统文件。 适合人群:适用于需要批量处理 Word 文档格式转换的用户,特别是那些对自动化脚本有一定了解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需要将大量 .doc 文件转换为 .docx 格式的办公环境;② 需要保留文件目录结构并确保转换过程有详细日志记录的场景;③ 需要处理包含特殊字符路径、大文件或嵌套多层目录结构的复杂情况。 其他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该脚本必须在 Windows 系统上运行,并且需要安装 Microsoft Word。首次运行时可能会弹出 Word 许可证验证窗口。对于权限问题、文件占用问题以及格式丢失问题,文中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脚本经过严格测试,能够处理多种特殊情况,如包含中文/特殊字符的路径、文件大小超过 100MB 的文档等。
PP01_Z-ONE_ARXML_IPD_V2.1.arxml
OpenGL是一种强大的图形库,用于创建2D和3D图形,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科学可视化、工程设计等领域。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看到一个基于OpenGL的机械臂运动仿真程序,它能够实现机械臂在四个方向上的旋转。这样的模拟对于理解机械臂的工作原理、机器人控制算法以及进行虚拟环境中的机械臂运动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OpenGL的基础知识。OpenGL是一个跨语言、跨平台的编程接口,用于渲染2D和3D矢量图形。它提供了大量的函数来处理图形的绘制,包括几何形状的定义、颜色设置、光照处理、纹理映射等。开发者通过OpenGL库调用这些函数,构建出复杂的图形场景。 在这个机械臂仿真程序中,C#被用来作为编程语言。C#通常与Windows平台上的.NET Framework配合使用,提供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类型安全的语言,支持现代编程特性如LINQ、异步编程等。结合OpenGL,C#可以构建高性能的图形应用。 机械臂的运动仿真涉及到几个关键的计算和控制概念: 1. **关节角度**:机械臂的每个部分(或关节)都有一个或多个自由度,表示为关节角度。这些角度决定了机械臂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 2. **正向运动学**:根据关节角度计算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如抓手)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这涉及将各个关节的角度转换为欧拉角或四元数,然后转化为笛卡尔坐标系的X、Y、Z位置和旋转。 3. **反向运动学**:给定末端执行器的目标位置和方向,计算出各关节所需的理想角度。这是一个逆向问题,通常需要解决非线性方程组。 4. **运动规划**:确定从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路径,确保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避免碰撞和其他约束。 5. **OpenGL的使用**:在OpenGL中,我们首先创建几何模型来表示机械臂的各个部分。然后,使用矩阵变换(如旋转、平移和缩放)来更新关节角度对模型的影响。这些变换组合起来,形成机械臂的动态运动。 6. **四向旋转**:机械臂可能有四个独立的旋转轴,允许它在X、Y、Z三个轴上旋转,以及额外的绕自身轴线的旋转。每个轴的旋转都由对应的关节角度控制。 7. **交互控制**:用户可能可以通过输入设备(如鼠标或键盘)调整关节角度,实时观察机械臂的运动。这需要将用户输入转换为关节角度,并应用到运动学模型中。 8. **图形渲染**:OpenGL提供了多种渲染技术,如深度测试、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可以用于提高机械臂模拟的真实感。例如,可以添加材质和纹理来模拟金属表面,或者使用光照来增强立体感。 这个项目结合了OpenGL的图形渲染能力与C#的编程灵活性,构建了一个可以直观展示机械臂运动的仿真环境。通过理解并实现这些关键概念,开发者不仅能够学习到图形编程技巧,还能深入理解机器人学的基本原理。
内容概要:文章深入探讨了AUTOSAR BSW层中的通信协议栈,详细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作用与层级关系。BSW层的通信协议栈分为多个层次,包括服务层、ECU抽象层和微控制器抽象层。服务层涉及COM、PduR、IpduM和BusTP模块,负责信号处理、PDU路由及大数据传输等功能;ECU抽象层的BusInterface模块实现数据队列管理和基于时间触发的发送;微控制器抽象层的TrcvDriver和BusDriver则负责底层硬件的初始化和数据收发。文中还具体描述了BSW层通过COM模块进行报文发送和接收的流程,强调了各模块间的协作机制。此外,文章提到CAN、CAN FD以及未来的CAN XL技术的应用前景。; 适合人群:汽车电子领域工程师,尤其是对AUTOSAR架构有一定了解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AUTOSAR BSW层中通信协议栈的工作原理;②掌握BSW层各模块的功能及其交互方式;③熟悉CAN、CAN FD和CAN XL等通信协议的实际应用。; 其他说明:阅读本文有助于深入了解AUTOSAR BSW层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建议结合实际项目经验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BSW层的开发和调试技巧。
内容概要:MathorCup是一项面向高校学生的知名数学建模竞赛,由专业机构和行业专家支持,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竞赛平台(部分高中生也可参加)。竞赛以团队形式进行,每队3人,涵盖优化、数据分析、算法设计及工业应用等方向的题目,比赛时长为3-4天。竞赛每年举办一次,通常在4月或11月,设有全国一、二、三等奖及成功参赛奖,对学术研究、奖学金评定及就业申请有帮助。备赛技巧包括基础技能储备(数学工具、编程能力、论文写作),分阶段学习(前期学习经典模型和练习往届赛题,赛前一周模拟实战),以及合理的时间管理和组队策略(角色分工、协作要点、避免常见错误)。此外,推荐了相关书籍、在线课程和工具包,强调保持耐心和注重创新的参赛心态。 适合人群:高校本科生、研究生(部分高中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基本信息和流程;②为参赛者提供备赛技巧和组队策略;③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准备竞赛。 阅读建议:此资源详细介绍了MathorCup竞赛的各项信息,不仅涵盖了基本规则和奖项设置,还提供了详细的备赛技巧和组队策略。建议参赛者仔细阅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践,特别是注重团队协作和时间管理,同时参考推荐的书籍、课程和工具包,提升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