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1.02孝弟为本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思考与随想】
不是说这一篇都是讲“学”的吗?怎么第二章就变成了说
“仁”的了呢?呵呵,是说仁,其实说的也是“学”。为什么呢?孔子的“学”,最重要的是作人,如果连人都不是,还学什么呢?学什么都是白费。这样的例子还
少吗?看看为xx(注:过滤掉
)设计毒气室的“科学家”就知道了。孔子的“学”都是以修身为本的。先做人,再成才。成不了“才”的,最多不过是个废品,如果没有做好人
的,那就是危险品了。这一章讲的就是学的基础,也是学的内容。
这一章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疑问和争议的。对文字本身的解读也相对简单
的,但是翻译成白话却不太容易。其实原文反而更好理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多好的话呀!怎样翻译都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有时候翻译还不如不译。
呵呵!比如说“本”其原来的基本意义就是树根。引申义就比较丰富了。不论说成是“基本、根本、基础”。那种丰富的内含就没有了。语言有时候就是这样。
“有子”就是孔子的弟子,名字叫做有若。在论语中,能经常被称为子的基本上就是他和曾参了,主要原因可能是《论语》主要是这两位的徒弟们编
辑的,看来有几个好徒弟真是重要的……。呵呵。谁让子贡、子路那些人,当官的当官,行商的行商。要想千古留名,还是当老师最实慧,自己不行,还可以有学生
来扬名。但教几个好徒弟也不是容易的事儿。用心教,成材不成材都说不定。何况老师自己还要奔小康呢,哪来那么多功夫……,呵呵!又扯远了。
有若能够被称为“子”,还有一个说法,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孔子故去之后,那些学生们都是非常怀念老师的。恰好,有若长的模样和孔子比较像,于是大家就
请有若登台上课,也算是对老师的一种怀念吧。可是比如那些年长的弟子们不满意,不承认。所以没有取得认可,而且传说中有若是因为不会算命,或者是不会作天
气预报,就被赶下台的。呵呵,那时候当个老师也是不容易。不过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我们当个笑话听听也就算了,当不得真,咋能就因为长得像,就能被请到讲
坛上去呢?还好,只是讲坛。要不然岂不乱了套。不过是附会之说罢了。有若其实也还是很有本事的,说的话也都是很有道理的,在论语中出场几次,也都是正面的
形象。他本人也的确是在战国开始的时候,对于孔子的思想传播起过很大的作用。
在这一章,提出的概念就是“孝”和“弟”,孝,我们
都知道,讲的是如何对待父母;弟,在这里读为悌,讲的是如何对待兄弟。如何才是“孝”呢?这也是儒家的一个基本概念,在下一篇的开始有好多章节都是在说这
个,这里少说些。基本上来说“孝”也就是儿女对父母的一种敬爱,亲情,回报,并且有此产生的一系列的伦理上的概念。说起来非常的复杂,但实际上很简单,就
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回报。父母给了你生命,给了你慈爱和养育。难道不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吗?这个也就是孝了。而弟,就是兄弟之间的那种感情。现在也许独生子
多了些,好像很难理解。其实也没关系,后面也是有很多解读,我们可以慢慢看。而儒家主张的,其实也就是将这种对父母,对兄弟的感情放大,最后放大到整个人
类,这也是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比较核心的观念。短短的一章是不肯能探讨完的。我们先有个印象,以后在慢慢的说。论语的编排自有一番巧妙。前面的几章,涉及到
整个论语的基本概念。随着阅读的开始,每一个细节都会有相应的解答。该有的,总是会有的。
这一段虽然说是有若说的,其实还是很能
代表孔老夫子的思想的。仁和孝、家和国。这是论语中说得最多的命题。由己推人、由家及国、从小见大更是充分的体现了孔子甚至是整个儒家的思唯模式。从修身
到齐家,再到冶国、平天下。用对待兄长的态度,看待上级。用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待君主。于是就有了“忠”。孔夫子及后世的儒学者们,就是要用这样一种“类亲
情”的观念。试图通过亲情的钮带来维系着一种君君-臣臣-父父的上下关系。从而以家庭的模式。去创造世界,改造世界。这是长期以来,尤其是建国后的一段时
间,为大家所逅病的。因为马氏学者们,敏锐的在这看似和谐的,甚至是看似亲情的、温情的背后。看到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压迫。于是就说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xx(注:过滤掉
),“为赤裸的阶级压迫抹上一层温情的面纱”这也许不是全无道理。所谓的“君权、神权、族权”的“三座大山”也是不能完全否认的。但是,是不是完全意义
都是压迫呢? 至少孔老夫子本人未必是那样想的。
孔夫子不过是在设想一个互相仁爱的社会。如果要求他那个时代完全否定“君”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由己度人,于家及国。推导出一种上下和谐,互相仁爱的社会。虽说不现实,但是谁又能说不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呢。至于后世实行的变了味
道,也不仅仅是他老人家的过错吧!什么东西走到了极至,也许就走到了反面。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些观念也都本来就有的,也不是孔子独创。在那个家国不
分的时代,孔子的这种思想也不是没来由的。在孔子之前,至少有个印象中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国,也就是这个样子的。虽然那个是被美化了的,但是这个至少是
当时公认的一种思想。孔子只不过是将其更加系统化而已。
这也许就是某些人批判的过尤不及的中庸之道吧。这种家国思想是不是正确的
姑且不论。仅从一般意义上说,强调仁孝也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经常说孔子是讲“礼”的,但是孔子的“礼”和在孔子之前传承的“周礼”并不是一回事,
在第三篇我们会集中的探讨这个问题。我认为其实孔夫的核心理念是“仁”,“礼”只不过是仁的方式或者说是手段。这个还是留待以后再谈吧。
“孝
为仁之本”。古人有个说法,“仁”可以与“人”相通。“孝为人之本”如果不考虑后来割股卧冰之类变态的作法,也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我个人任为,孔老夫子也
不一定会赞赏那样的作法。“孝”本身是绝对正当的。但孝如某些后世的理解,又是“肖”又是“纲”的,就有问题了。
这个问题太大,
好在仁、孝、礼、家、国。都是《论语》谈得最多的命题。以后有时间慢慢说。
这一章不过是在讲人的根本问题,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道
德都没有,连一个“人”都不够格的话,还是不要奢谈什么学或者不学的问题。
【参考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平常的]
为人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那么这样的人]而会去顶撞(冒犯)上级(对上级不尊重),[这样的人/事]是少见的;而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
反。[这样的人]是没有的(不存在的),“君子”都会重视基本的[东西],作好基本(根本)的[东西],“道”自然就会发生出来。“孝弟”,就是“仁”
(作人)的基本啊!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文章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5721.shtml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自得其乐
这种“永远自得其乐”的态度是应对生活挑战的一种积极方式,教导我们在逆境中寻找乐趣,保持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2. 自我保护与成长:文中提到主人公为了适应环境,变得更为坚强,甚至塑造了一个类似男性的形象,...
【自得其乐卡通式模板】是一款专为个人主页设计的网页模板,它以其独特的卡通风格,为用户提供了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展示平台。这款模板适用于想要打造个性化、轻松愉快在线空间的人群,无论是博客作者、艺术家、插画...
- 注意检查汉字的拼音,如"绯红"的"绯"读作"fēi","匿名"的"匿"读作"nì"等。 2. **成语运用**: - 成语"鹤立鸡群"通常用来形容优秀的人在平庸之中显得突出,但在题目中用来形容叛徒,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是对...
首先通过听读、和读、跟读、默读和分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文意和语调,理解人物性格。接着,积累文言语汇,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等雅词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名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格。在品析...
这篇文档是针对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窃读记》的课时练习,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词汇拼写、成语构造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词语积累与拼写**: - "狼吞虎咽...
1. 汉字纠正:在给出的段落中,指出了部分汉字的错误读音,例如“痴”应读作“chī”,“绽”应读作“zhàn”,“擎”应读作“qíng”,“啜”应读作“chuò”,“虬”应读作“qiú”,“骚”应读作“sāo”。...
- 自主识字: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藏书、自得其乐、宝贝珍玩、油然起敬”等词语的含义。 - 正确朗读:学生需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简洁地概述课文主要内容,特别是关于斯塔笛的藏书情况。 - 感悟阅读价值...
先生以五柳为号,性格闲静少言,喜好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会心之处,热爱饮酒,生活简朴,却能自得其乐。文章赞美了他不为贫贱困苦所困扰,保持自我,乐于清贫的高尚精神。 3. 重点词汇解释: - 何许:何处...
音乐的性质被描述为无功利性的,是自得其乐的行为。 4. 文体特点分析:文本中对鸟类音乐的描绘运用了文学性的语言,通过比喻、拟人化的手法,如"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使描述生动有趣,增强了...
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需要自行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关键词汇,并尝试翻译句子,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内容,了解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读书...
3. 成语学习:《童趣》中的成语有“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致入微)、“夏蚊成雷”(形容声音宏大)、“怡然自得”(形容心情愉快,自得其乐)、“庞然大物”(形容外表庞大而给人印象深刻的事物)。《论语》中的...
1. 字音填空测试学生的汉字拼音掌握情况,要求填写正确的读音,如"liǔ"对应"柳","zōng"对应"鬃","攒聚"的"攒"读作"cuán","憎恶"的"憎"读作"zēng","面面相觑"的"觑"读作"qù"。 2. 解释加点字是文言文阅读的...
尽管生活贫困,他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身着破旧的衣服,食不果腹,但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体现出他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哲学,尤其是他的“好读书...
例如第一题,要求学生选出词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选项,涉及到的词汇如“饿莩”、“山颠”、“踬踣”等,这些都是常见但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功底。 2. 成语使用部分,如第二题,考查的是...
13. 从《五柳先生传》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性格特点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喜欢读书、饮酒,生活简朴,却能自得其乐。 14. 陶渊明的生活状况相当清贫,但他能在这种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物质条件所困扰,...
五柳先生的居室简陋,生活贫困,但他却能保持内心的安宁,自得其乐,这充分展现了他超脱物欲的精神境界。 文章结尾的赞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强调五柳先生不为贫贱忧虑,不热衷于富贵,进一步深化了他淡泊名利的形象...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一篇自传体散文,收录于八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教材中。这篇课文以简洁洗练的文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领略到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生活哲学。
读书非多,然每读必思,偶有心得,自得其乐。遇知其所云者,欣然以为知音,必邀之共饮,所饮不必多,喜闻觥筹铿锵之声,与谈笑交错,快意淋漓。 本性固执,喜钻研,求本质,不满于浮光掠影,故凡可能之事,必躬亲...
作者对他们怀有一种敬仰和深情,通过描述他们在艰苦环境中自得其乐的形象,传递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的赞美。 总之,《大地上的读书人》这篇文章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故事,呈现了读书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