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party
  • 浏览: 1136096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旧话重提:pImpl惯用手法的背后

阅读更多

旧话重提:pImpl惯用手法的背后

刘未鹏

pImpl惯用手法已经太老了,老得人们已经记不得它是什么时候被提出的了。像这么一个老得牙都掉了的东东几乎是肯定讲不出什么新意出来的。

本文也不例外,只不过,这里我们并不想提出什么新的创意,而是对pImpl背后的机制作一个探究和总结。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pImpl惯用手法的运用方式大家都很清楚,其主要作用是解开类的使用接口和实现的耦合。如果不使用pImpl惯用手法,代码会像这样:

//c.hpp

#include<x.hpp>

class C

{

public:

void f1();

private:

X x; //X的强耦合

};

像上面这样的代码,C与它的实现就是强耦合的,从语义上说,x成员数据是属于C的实现部分,不应该暴露给用户。从语言的本质上来说,在用户的代码中,每一次使用”new C””C c<chmetcnv unitname="”" sourcevalue="1"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chmetcnv>这样的语句,都会将X的大小硬编码到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段中(如果X有虚函数,则还不止这些)——这是因为,对于”new C”这样的语句,其实相当于operator new(sizeof(C) )后面再跟上C的构造函数,而”C c<chmetcnv unitname="”" sourcevalue="1"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chmetcnv>则是在当前栈上腾出sizeof(C)大小的空间,然后调用C的构造函数。因此,每次X类作了改动,使用c.hpp的源文件都必须重新编译一次,因为X的大小可能改变了。

在一个大型的项目中,这种耦合可能会对build时间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pImpl惯用手法可以将这种耦合消除,使用pImpl惯用手法的代码像这样:

//c.hpp

class X; //用前导声明取代include

class C

{

...

private:

X* pImpl; //声明一个X*的时候,class X不用完全定义

};

在一个既定平台上,任何指针的大小都是相同的。之所以分为X*Y*这些各种各样的指针,主要是提供一个高层的抽象语义,即该指针到底指向的是那个类的对象,并且,也给编译器一个指示,从而能够正确的对用户进行的操作(如调用X的成员函数)决议并检查。但是,如果从运行期的角度来说,每种指针都只不过是个32位的长整型(如果在64位机器上则是64位,根据当前硬件而定)。

正由于pImpl是个指针,所以这里X的二进制信息(sizeof(C)等)不会被耦合到C的使用接口上去,也就是说,当用户”new C””C c<chmetcnv unitname="”" sourcevalue="1"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chmetcnv>的时候,编译器生成的代码中不会掺杂X的任何信息,并且当用户使用C的时候,使用的是C的接口,也与X无关,从而X被这个指针彻底的与用户隔绝开来。只有C知道并能够操作pImpl成员指向的X对象。

防火墙

“修改X的定义会导致所有使用C的源文件重新编译”这种事就好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原因是“护城河”离“城门”太近了(耦合)。

pImpl惯用手法又被成为“编译期防火墙”,什么是“防火墙”,指针?不是。C++的编译模式为“分离式编译”,即不同的源文件是分开编译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源文件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防火墙,一个源文件“失火”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源文件。

但是,这里我们考虑的是头文件,如果头文件“失火”又当如何呢?头文件是不能直接编译的,它包含于源文件中,并作为源文件的一部分被一起编译。

这也就是说,如果源文件S.cpp使用了C.hpp,那么class C的(接口部分的)变动将无可避免的导致S.CPP的重新编译。但是作为class C的实现部分的class X却完全不应该导致S.cpp的重新编译。

因此,我们需要把class X隔绝在C.hpp之外。这样,每个使用class C的源文件都与class X隔离开来(与class X不在同一个编译单元)。但是,既然class C使用了class X的对象来作为它的实现部分,就无可避免的要“依赖”于class X。只不过,这个“依赖”应该被描述为:“class C的实现部分依赖于class X”,而不应该是“class C的用户使用接口部分依赖于class X”。

如果我们直接将X的对象写在class C的数据成员里面,则显而易见,使用class C的用户“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class X——它们之间产生了耦合。然而,如果使用一个指向class X的指针,就可以将X的二进制信息“推”到class C的实现文件中去,在那里,我们#include”x.hpp”,定义所有的成员函数,并依赖于X的实现,这都无所谓,因为C的实现本来就依赖于X,重要的是:此时class X的改动只会导致class C的实现文件重新编译,而用户使用class C的源文件则安然无恙!

指针在这里充当了一座桥。将依赖信息“推”到了另一个编译单元,与用户隔绝开来。而防火墙是C++编译器的固有属性。

穿越C++编译期防火墙

是什么穿越了C++编译期防火墙?是指针!使用指针的源文件“知道”指针所指的是什么对象,但是不必直接“看到”那个对象——它可能在另一个编译单元,是指针穿越了编译期防火墙,连接到了那个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是代表地址的符号都能够穿越C++编译期防火墙,而代表结构(constructs)的符号则不能。

例如函数名,它指的是函数代码的始地址,所以,函数能够声明在一个编译单元,但定义在另一个编译单元,编译器会负责将它们连接起来。用户只要得到函数的声明就可以使用它。而类则不同,类名代表的是一个语言结构,使用类,必须知道类的定义,否则无法生成二进制代码。变量的符号实质上也是地址,但是使用变量一般需要变量的定义,而使用extern修饰符则可以将变量的定义置于另一个编译单元中。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javascript》-JavaScript基本语法总结PDF

    先设问一下,其实同学在学这门课程之前,他们已经学了其它课程了,对于变是他们已经很不陌生了,现在旧话重提了,那么变量是什么呢?变量好比只能放一个物体的抽屉,放了第二个物体就必须把第一个先拿出来。那么尤其...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成本量化与分摊模型——基于Matlab、Yalmip和Cplex的优化研究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净负荷波动的调峰成本量化与分摊模型。首先,通过将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曲线转换为无波动的均值线,构建了无调峰需求的替代场景。接着,建立了含深度调峰和抽水蓄能的调度优化模型,用于计算不同场景下的调峰成本。通过比较有无调峰需求两种场景下的系统调峰成本,确定了单一主体导致的边际调峰成本,并采用Shapley值方法合理分摊调峰成本。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各主体的调峰成本或贡献,有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营管理和可再生能源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关注能源政策和技术发展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评估和优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条件下的电力系统调峰成本,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其他说明:该模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电力市场特点和技术水平。

    ABB机器人与博图V16 Profinet通讯及外部启动配置详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博图V16进行ABB机器人的外部启动及其与西门子设备的Profinet通讯配置。首先概述了ABB机器人和博图V16的基本概念,接着深入讲解了外部启动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重点介绍了FB功能块的应用,以及Profinet通讯的具体配置步骤。文中还强调了GSD文件的作用,用于描述机器人的属性和行为,最后讨论了硬件配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对dsqc1030或dsqc652板卡的支持和888-2或888-3选项的需求。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负责机器人集成和编程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将ABB机器人与西门子设备通过Profinet网络进行通讯并实现外部启动的项目。目标是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灵活性和效率,确保机器人和PLC之间的无缝协作。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包含了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细节,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实践中应用。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3D环境.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3D环境.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泼溅猫.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泼溅猫.zip

    新能源领域基于EMD-ARMA的风光出力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EMD-ARMA的组合风光出力预测方法,详细阐述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的应用步骤。首先,通过EMD将原始发电数据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用ARMA模型对各IMF分量进行建模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叠加重构,获得最终的风光功率预测值。文中还提供了简化的Python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实现该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风光发电预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风光发电预测精度的项目,旨在通过先进的数学模型优化电力调度和资源配置。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的代码示例仅用于教学目的,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完善。此外,建议在实践中参考更多专业文献和寻求专家意见以确保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scratch RPG 战斗.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scratch RPG 战斗.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窗户冒险.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窗户冒险.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FC经典游戏 沙罗曼蛇.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FC经典游戏 沙罗曼蛇.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跑酷版《我的世界》.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跑酷版《我的世界》.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抜刀.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抜刀.zip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基于反电动势估计的扰动观测器设计与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一种创新方法,重点探讨了通过反电动势估计和扰动观测器增益设计来实现转子位置的精确估算。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PLL等位置观测器,仅需一次反正切计算即可获得转子位置,极大简化了系统复杂度。此外,模型控制器采用离散域设计,便于参数调整和适应不同电机参数。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从初始化电机参数到主循环控制的具体实现步骤。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尤其是关注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领域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简化调试流程、提高系统灵活性和适应多种电机参数的应用场景。主要目标是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降低硬件成本和系统复杂性。 其他说明:该方法不仅简化了调试过程,还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特别适合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汽车制动系统中双腔制动主缸的精细化建模与Simulink-Amesim联合仿真验证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乘用车双腔制动主缸的精细化建模及其在Simulink和Amesim中的联合仿真验证。文章首先介绍了双腔制动主缸的物理结构和动力学方程,特别是考虑了液压特性和机械传动的耦合关系。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在Simulink中实现这些模型,并通过S函数处理变步长积分问题,确保仿真精度。此外,还讨论了联合仿真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交换频率问题,并提出了使用二阶保持器来补偿相位滞后的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对不同推杆力输入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精细化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适合人群:从事汽车制动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车辆动力学仿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双腔制动主缸的工作原理;②为后续更复杂的整车制动系统仿真提供可靠的子系统模型;③提高仿真精度,减少因模型简化带来的误差。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步骤、公式推导、代码实现以及仿真结果对比,附带完整视频教程和参考资料,便于初学者学习。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细节,如流量计算、数据交换频率调整等。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Scratch版Windows11.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Scratch版Windows11.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青蛙.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青蛙.zip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光伏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离网模式双下垂控制仿真模型研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光伏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离网(孤岛)模式下的双下垂控制仿真模型。该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进行构建和仿真,涵盖了直流微电网、交流微电网以及互联变换器(ILC)的结构和控制策略。直流微电网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下垂控制,交流微电网则通过恒压控制和下垂控制来维持稳定的频率和电压。ILC采用双下垂控制策略,通过归一化处理和偏差调整,使得交流母线频率和直流母线电压趋于一致。此外,模型还包括采样保持、坐标变换、功率滤波、SVPWM等辅助环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量管理。实验结果显示,在负载突增的情况下,系统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波形质量和稳定性。 适合人群:对微电网控制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验证光伏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离网模式下的控制策略,特别是双下垂控制的应用效果。目标是提升微电网的稳定性和能量管理效率。 其他说明:仿真环境为Matlab2020b及以上版本,部分模块仅支持高版本软件。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双下垂控制机制的研究者,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获得更多信息。

    基于EKF的INS-GPS松组合导航:15状态NED坐标系下的精准定位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的INS(惯性测量单元)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松组合导航技术。首先解释了为何需要松组合导航,即通过融合INS和GPS的优势,提高定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接着阐述了15状态下的EKF融合方法,涵盖速度、姿态、位置等多个系统动态参数的估计与更新。然后讨论了NED(北东地)坐标系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直观物理意义。最后提供了简化的Python代码片段,演示了如何在EKF中融合INS和GPS数据,以获得连续、稳定的导航结果。 适合人群:从事导航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EKF、INS、GPS以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定位系统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等。目标是通过融合INS和GPS数据,克服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提升整个导航系统的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仅为概念验证性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需考虑更多复杂的因素和优化措施。

    三相逆变器孤岛运行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及LCL滤波电路仿真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 Simulink平台的三相逆变器稳压控制仿真模型,重点探讨了孤岛运行环境下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及其LCL滤波电路的应用。首先,通过对主电路电流电压的采样并进行Park和Clark变换,将数据转换为dq坐标系下的电流电压值,然后输入双闭环控制系统进行精确调节。接着,通过反变换回到abc坐标系,并利用PWM调制对逆变器进行控制,最终实现了电压电流的稳定输出。文中还提供了简化的Matlab代码片段,展示了关键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此外,作者通过多次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逆变器控制策略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三相逆变器在孤岛运行环境下的稳压控制机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目标是掌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LCL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提高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具体的仿真模型和代码示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相关技术。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七龙珠RPG 测试.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七龙珠RPG 测试.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城市世界.zip

    scratch少儿编程逻辑思维游戏源码-城市世界.zip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