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1400088 次
- 性别:
- 来自: 火星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aidd:
内核处理time_wait状态详解 -
ahtest:
赞一下~~
一个简单的ruby Metaprogram的例子 -
itiProCareer:
简直胡说八道,误人子弟啊。。。。谁告诉你 Ruby 1.9 ...
ruby中的类变量与类实例变量 -
dear531:
还得补充一句,惊群了之后,数据打印显示,只有一个子线程继续接受 ...
linux已经不存在惊群现象 -
dear531:
我用select试验了,用的ubuntu12.10,内核3.5 ...
linux已经不存在惊群现象
这次我们来分析tcp的拥塞控制,我们要知道协议栈都是很保守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段被判断丢失,它就会认为发生了拥塞.而现在还有另一种,也就是路由器来通知我们发生了拥塞,这里ip头还会有一个ECN的位(准确的说是两位),来表示已经发送拥塞,不过这里要注意首先收到ECN的是接受方,可是真正需要被通知的却是发送方,因此当接受方收到ECN之后,用下一个ack来通知发送方有拥塞发生了,然后发送方才会做出响应.
可以看到这里会有个问题的,那就是我们如何来之到对端是否支持ECN,在内核中一般都是在握手的时候就会确定对端是否支持ECN.这里可以看到我们ip头里面必须用到2位,因为这里我们会有3个状态:
第一个发送端不支持ECN,第二个状态发送端支持ECN,第三个状态,发生了拥塞.
可以看到我们在握手的时候双方通过交换ECN的信息,从而能得到这条连接是否支持ECN.
下面这段在tcp_transmit_skb中的代码片断就是如何通知对端本地支持ecn的代码。可以看到代码很简单,就是判断是否是一个syn包,如果是的话就进入ecn的握手处理。
而在TCP_ECN_send中最终会通过下面这两个宏来设置是否支持ecn。可以看到都是通过设置tos。
内核中是使用ip头的TOS域的剩余2两位来表示ECN的.下面就是ECN的三种状态:
而这里通过ecn来设置拥塞是通过IP_ECN_set_ce方法来做的,这个设置是在ip层(是在qos的enqueue也就是出队列方法)来做的,我们先来看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通过ip头的tos域来判断是否为INET_ECN_CE,如果是这个则说明发生了拥塞(路由器通知我们),此时我们需要设置这个ip头的tos域,然后发送给对端,从而通知对端。
然后我们来看接受端如何来处理ECN通知的拥塞,这里检测拥塞(ECN通知的)是通过TCP_ECN_check_ce这个方法来做的。
接下来来看拥塞状态机,也就是发送的状态机,在linux内核中,发送端的状态分为下面5种,而这个状态是保存在inet_connection_sock的icsk_ca_state域中的。
然后就简要的描述下这4个状态。
1 TCP_CA_Open
这个状态是也就是初始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在tcp_create_openreq_child(这个函数的意思可以看我前面的blog)中,当我们new一个新的socket之后就会设置这个socket的状态为TCP_CA_Open。这个也可以说是fast path。
2 TCP_CA_Disorder
当发送者检测到重复的ack或者sack就进入这个状态。在这个状态,拥塞窗口不会被调整,但是这个状态下的话,每一次新的输入数据包都会触发一个新的端的传输。
3 TCP_CA_CWR
这个状态叫做 (Congestion Window Reduced),顾名思义,也就是当拥塞窗口减小的时候会进入这个状态。比如当发送者收到一个ECN,此时就需要减小窗口。这个状态能够被Recovery or Loss 所打断。当接收到一个拥塞提醒的时候,发送者是每接收到一个ack,就减小拥塞窗口一个段,直到窗口大小减半。因此可以这么说当发送者正在减小窗口并且没有任何重传段的时候,就会处于CWR状态。
4 TCP_CA_Recovery
当足够数量的(一般是3个)的连续的重复ack到达发送端,则发送端立即重传第一个没有被ack的数据段,然后进入这个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时候,发送者也是和CWR状态类似,每次接收到ack后减小窗口。在这个状态,拥塞窗口不会增长,发送者要么重传标记lost的段,要么传输新的段。当发送者进入这个状态时的没有被ack的段全部ack之后就离开这个状态。
5 TCP_CA_Loss
当RTO超时后,发送者就进入这个状态。此时所有的没有被ack的段都标记为loss,然后降低窗口大小为1,然后进入慢开始阶段。loss状态不能被其他状态所中断。而这个状态的退出只有当进入loss时,所有的被标记为loss的段都得到ack后,才会再次返回open状态。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linux中拥塞控制的用到的一些变量,这些变量前面的blog或多或少都有提过了,这次再统一描述一下。
在linux的协议栈实现中,用于拥塞控制的变量的关系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sacked_out指的是被sack的段的个数。
lost_out指的是在网络中丢失的段的数目。这里要注意loss_out所包括的段依赖于所选择的recovery 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依赖于不同的算法)。而且我们知道tcp并不能准确的得到数据包是否被丢弃,因此这个值只能是个猜测值。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left_out表示的就是已经离开网络可是还没有被ack的数据包。
packets_out指的是发送了还没有被确认的数据包。
retrans_out指的是重传的段的数目。
在linux协议栈的实现中,有两种算法来计算lost packets
1 FACK
这个算法是最简单的一个启发式算法,在这种算法中
lost_out = fackets_out - sacked_out并且left_out = fackets_out.
可以看到这里丢失的包不包括sacked的数据包。而fackets_out也就是sack和丢失的数据包的总和。
2 NewReno
这里还有一个classic Reno算法,是比较老的一个算法,这个算法中发送端收到一个新的ACK后旧退出TCP_CA_Recovery状态,而在NewReno中,只有当所有的数据包都被确认后才退出
TCP_CA_Recovery状态。
这里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方法,分别是tcp_time_to_recover和tcp_xmit_retransmit_queue,这两个函数内核注释的也很详细:
tcp_time_to_recover determines the moment _when_ we should reduce CWND and,
* hence, slow down forward transmission. In fact, it determines the moment
* when we decide that hole is caused by loss, rather than by a reorder.
*
* tcp_xmit_retransmit_queue() decides, _what_ we should retransmit to fill
* holes, caused by lost packets.
这两个方法后面会详细分析。
然后我们主要来看tcp_fastretrans_alert这个函数,所有的拥塞处理可以说都是在这个函数中进行的。这个函数被调用的条件是:
通过前面的blog我们知道,我们是在tcp_ack()中调用的,进入这个函数就意味着我们碰到了拥塞状态或者在拥塞状态处理tcp。在这个函数中,实现了下面的这些算法:
1 失败重传。
2 从不同的拥塞状态恢复。
3 检测到一个失败的拥塞状态从而使数据包的传输的延迟。
4 从所有的拥塞状态恢复到Open状态。
我们来一段段的看代码:
下面这一段主要是进行一些初始化,以及校验工作。
这里的这些flag标记就不详细介绍了,我前面的blog都有介绍,并且内核源码注释的也比较详细。
下一篇我将会通过配合tcp_fastretrans_alert的剩余代码详细描述拥塞状态的变迁,以及各个状态的进入,退出条件.
这里可以看到慢开始这些没有介绍,这是因为我前面的blog对这些已经介绍过了,相关的可以看我前面的blog.
可以看到这里会有个问题的,那就是我们如何来之到对端是否支持ECN,在内核中一般都是在握手的时候就会确定对端是否支持ECN.这里可以看到我们ip头里面必须用到2位,因为这里我们会有3个状态:
第一个发送端不支持ECN,第二个状态发送端支持ECN,第三个状态,发生了拥塞.
可以看到我们在握手的时候双方通过交换ECN的信息,从而能得到这条连接是否支持ECN.
下面这段在tcp_transmit_skb中的代码片断就是如何通知对端本地支持ecn的代码。可以看到代码很简单,就是判断是否是一个syn包,如果是的话就进入ecn的握手处理。
if (likely((tcb->flags & TCPCB_FLAG_SYN) == 0)) TCP_ECN_send(sk, skb, tcp_header_size);
而在TCP_ECN_send中最终会通过下面这两个宏来设置是否支持ecn。可以看到都是通过设置tos。
//支持 #define INET_ECN_xmit(sk) do { inet_sk(sk)->tos |= INET_ECN_ECT_0; } while (0) //不支持 #define INET_ECN_dontxmit(sk) \ do { inet_sk(sk)->tos &= ~INET_ECN_MASK; } while (0)
内核中是使用ip头的TOS域的剩余2两位来表示ECN的.下面就是ECN的三种状态:
enum { //发送端不支持ecn INET_ECN_NOT_ECT = 0, //下面这个貌似没有用到,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INET_ECN_ECT_1 = 1, //发送端支持ecn INET_ECN_ECT_0 = 2, //发生了拥塞 INET_ECN_CE = 3, //掩码 INET_ECN_MASK = 3, };
而这里通过ecn来设置拥塞是通过IP_ECN_set_ce方法来做的,这个设置是在ip层(是在qos的enqueue也就是出队列方法)来做的,我们先来看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通过ip头的tos域来判断是否为INET_ECN_CE,如果是这个则说明发生了拥塞(路由器通知我们),此时我们需要设置这个ip头的tos域,然后发送给对端,从而通知对端。
static inline int IP_ECN_set_ce(struct iphdr *iph) { u32 check = (__force u32)iph->check; u32 ecn = (iph->tos + 1) & INET_ECN_MASK; /* * After the last operation we have (in binary): * INET_ECN_NOT_ECT => 01 * INET_ECN_ECT_1 => 10 * INET_ECN_ECT_0 => 11 * INET_ECN_CE => 00 */ //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发生拥塞或者说不支持ecn的话直接返回。 if (!(ecn & 2)) return !ecn; /* * The following gives us: * INET_ECN_ECT_1 => check += htons(0xFFFD) * INET_ECN_ECT_0 => check += htons(0xFFFE) */ ///然后开始计算对应的域。 check += (__force u16)htons(0xFFFB) + (__force u16)htons(ecn); iph->check = (__force __sum16)(check + (check>=0xFFFF)); //设置tos为 INET_ECN_CE从而通知对端。 iph->tos |= INET_ECN_CE; return 1; }
然后我们来看接受端如何来处理ECN通知的拥塞,这里检测拥塞(ECN通知的)是通过TCP_ECN_check_ce这个方法来做的。
static inline void TCP_ECN_check_ce(struct tcp_sock *tp, struct sk_buff *skb) { if (tp->ecn_flags & TCP_ECN_OK) { //如果发生了拥塞,则设置flags。 if (INET_ECN_is_ce(TCP_SKB_CB(skb)->flags)) tp->ecn_flags |= TCP_ECN_DEMAND_CWR; /* Funny extension: if ECT is not set on a segment, * it is surely retransmit. It is not in ECN RFC, * but Linux follows this rule. */ else if (INET_ECN_is_not_ect((TCP_SKB_CB(skb)->flags))) tcp_enter_quickack_mode((struct sock *)tp); } }
接下来来看拥塞状态机,也就是发送的状态机,在linux内核中,发送端的状态分为下面5种,而这个状态是保存在inet_connection_sock的icsk_ca_state域中的。
enum tcp_ca_state { TCP_CA_Open = 0, #define TCPF_CA_Open (1<<TCP_CA_Open) TCP_CA_Disorder = 1, #define TCPF_CA_Disorder (1<<TCP_CA_Disorder) TCP_CA_CWR = 2, #define TCPF_CA_CWR (1<<TCP_CA_CWR) TCP_CA_Recovery = 3, #define TCPF_CA_Recovery (1<<TCP_CA_Recovery) TCP_CA_Loss = 4 #define TCPF_CA_Loss (1<<TCP_CA_Loss) };
然后就简要的描述下这4个状态。
1 TCP_CA_Open
这个状态是也就是初始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在tcp_create_openreq_child(这个函数的意思可以看我前面的blog)中,当我们new一个新的socket之后就会设置这个socket的状态为TCP_CA_Open。这个也可以说是fast path。
2 TCP_CA_Disorder
当发送者检测到重复的ack或者sack就进入这个状态。在这个状态,拥塞窗口不会被调整,但是这个状态下的话,每一次新的输入数据包都会触发一个新的端的传输。
3 TCP_CA_CWR
这个状态叫做 (Congestion Window Reduced),顾名思义,也就是当拥塞窗口减小的时候会进入这个状态。比如当发送者收到一个ECN,此时就需要减小窗口。这个状态能够被Recovery or Loss 所打断。当接收到一个拥塞提醒的时候,发送者是每接收到一个ack,就减小拥塞窗口一个段,直到窗口大小减半。因此可以这么说当发送者正在减小窗口并且没有任何重传段的时候,就会处于CWR状态。
4 TCP_CA_Recovery
当足够数量的(一般是3个)的连续的重复ack到达发送端,则发送端立即重传第一个没有被ack的数据段,然后进入这个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时候,发送者也是和CWR状态类似,每次接收到ack后减小窗口。在这个状态,拥塞窗口不会增长,发送者要么重传标记lost的段,要么传输新的段。当发送者进入这个状态时的没有被ack的段全部ack之后就离开这个状态。
5 TCP_CA_Loss
当RTO超时后,发送者就进入这个状态。此时所有的没有被ack的段都标记为loss,然后降低窗口大小为1,然后进入慢开始阶段。loss状态不能被其他状态所中断。而这个状态的退出只有当进入loss时,所有的被标记为loss的段都得到ack后,才会再次返回open状态。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linux中拥塞控制的用到的一些变量,这些变量前面的blog或多或少都有提过了,这次再统一描述一下。
在linux的协议栈实现中,用于拥塞控制的变量的关系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left_out = sacked_out + lost_out packets_out = SND.NXT - SND.UNA in_flight = packets_out - left_out + retrans_out
sacked_out指的是被sack的段的个数。
lost_out指的是在网络中丢失的段的数目。这里要注意loss_out所包括的段依赖于所选择的recovery 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依赖于不同的算法)。而且我们知道tcp并不能准确的得到数据包是否被丢弃,因此这个值只能是个猜测值。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left_out表示的就是已经离开网络可是还没有被ack的数据包。
packets_out指的是发送了还没有被确认的数据包。
retrans_out指的是重传的段的数目。
在linux协议栈的实现中,有两种算法来计算lost packets
1 FACK
这个算法是最简单的一个启发式算法,在这种算法中
lost_out = fackets_out - sacked_out并且left_out = fackets_out.
可以看到这里丢失的包不包括sacked的数据包。而fackets_out也就是sack和丢失的数据包的总和。
2 NewReno
这里还有一个classic Reno算法,是比较老的一个算法,这个算法中发送端收到一个新的ACK后旧退出TCP_CA_Recovery状态,而在NewReno中,只有当所有的数据包都被确认后才退出
TCP_CA_Recovery状态。
这里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方法,分别是tcp_time_to_recover和tcp_xmit_retransmit_queue,这两个函数内核注释的也很详细:
引用
tcp_time_to_recover determines the moment _when_ we should reduce CWND and,
* hence, slow down forward transmission. In fact, it determines the moment
* when we decide that hole is caused by loss, rather than by a reorder.
*
* tcp_xmit_retransmit_queue() decides, _what_ we should retransmit to fill
* holes, caused by lost packets.
这两个方法后面会详细分析。
然后我们主要来看tcp_fastretrans_alert这个函数,所有的拥塞处理可以说都是在这个函数中进行的。这个函数被调用的条件是:
引用
* - each incoming ACK, if state is not "Open"
* - when arrived ACK is unusual, namely:
* * SACK
* * Duplicate ACK.
* * ECN ECE.
* - when arrived ACK is unusual, namely:
* * SACK
* * Duplicate ACK.
* * ECN ECE.
通过前面的blog我们知道,我们是在tcp_ack()中调用的,进入这个函数就意味着我们碰到了拥塞状态或者在拥塞状态处理tcp。在这个函数中,实现了下面的这些算法:
1 失败重传。
2 从不同的拥塞状态恢复。
3 检测到一个失败的拥塞状态从而使数据包的传输的延迟。
4 从所有的拥塞状态恢复到Open状态。
我们来一段段的看代码:
下面这一段主要是进行一些初始化,以及校验工作。
这里的这些flag标记就不详细介绍了,我前面的blog都有介绍,并且内核源码注释的也比较详细。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 *icsk = inet_csk(sk);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FLAG_SND_UNA_ADVANCED表示Snd_una被改变,也就是当前的ack不是一个重复ack。而FLAG_NOT_DUP表示也表示不是重复ack。 int is_dupack = !(flag & (FLAG_SND_UNA_ADVANCED | FLAG_NOT_DUP)); //判断是否有丢失的段。 int do_lost = is_dupack || ((flag & FLAG_DATA_SACKED) && (tcp_fackets_out(tp) > tp->reordering)); int fast_rexmit = 0, mib_idx; //如果发送未确认的数据包为0,则我们必须要重置sacked_out. if (WARN_ON(!tp->packets_out && tp->sacked_out)) tp->sacked_out = 0; //如果sacked_out为0,则fackets_out也必须设置为0.这是因为fack的计数依赖于最少一个sack的段。 if (WARN_ON(!tp->sacked_out && tp->fackets_out)) tp->fackets_out = 0; /* Now state machine starts. * A. ECE, hence prohibit cwnd undoing, the reduction is required. */ ///如果接收到ece则reset慢开始的界限。这是因为我们就要开始减小窗口了,所以这样就能停止慢开始。 if (flag & FLAG_ECE) tp->prior_ssthresh = 0; /* B. In all the states check for reneging SACKs. */ //这个主要用来判断当前的ack是不是确认的是已经被sack的数据段,如果是的话,说明对端有bug或者不能正确的处理OFO的数据段。此时我们需要destroy掉所有的sack信息,然后返回。 if (tcp_check_sack_reneging(sk, flag)) return; /* C. Process data loss notification, provided it is valid. */ //这段主要是为了判断数据是否丢失。前两个判断主要是flag和fack的判定。 if (tcp_is_fack(tp) && (flag & FLAG_DATA_LOST) && //这个为真说明一些段可能已经被接受端sack掉了。 before(tp->snd_una, tp->high_seq) && //这个说明当前已经进入了拥塞处理的状态。 icsk->icsk_ca_state != TCP_CA_Open && //这个为真说明在重传队列开始的一些段已经丢失。 tp->fackets_out > tp->reordering) { ///到达这里,我们将会依次标记所有的重传段都为丢失,直到我们发现第一个被sacked的段。 tcp_mark_head_lost(sk, tp->fackets_out - tp->reordering); NET_INC_STATS_BH(sock_net(sk), LINUX_MIB_TCPLOSS); } /* D. Check consistency of the current state. */ tcp_verify_left_out(tp);
下一篇我将会通过配合tcp_fastretrans_alert的剩余代码详细描述拥塞状态的变迁,以及各个状态的进入,退出条件.
这里可以看到慢开始这些没有介绍,这是因为我前面的blog对这些已经介绍过了,相关的可以看我前面的blog.
发表评论
-
Receive packet steering patch详解
2010-07-25 16:46 12103Receive packet steering简称rp ... -
内核中拥塞窗口初始值对http性能的影响分析
2010-07-11 00:20 9690这个是google的人提出的 ... -
内核tcp协议栈SACK的处理
2010-01-24 21:13 12151上一篇处理ack的blog中我 ... -
内核tcp的ack的处理
2010-01-17 03:06 11152我们来看tcp输入对于ack,段的处理。 先是ack的处理, ... -
内核处理time_wait状态详解
2010-01-10 17:39 6801这次来详细看内核的time_wait状态的实现,在前面介绍定时 ... -
tcp协议栈处理各种事件的分析
2009-12-30 01:29 13618首先我们来看socket如何将一些状态的变化通知给对应的进程, ... -
linux内核sk_buff的结构分析
2009-12-25 00:42 47888我看的内核版本是2.6.32. 在内核中sk_buff表示一 ... -
tcp的输入段的处理
2009-12-18 00:56 8346tcp是全双工的协议,因此每一端都会有流控。一个tcp段有可能 ... -
内核协议栈tcp层的内存管理
2009-11-28 17:13 12051我们先来看tcp内存管理相关的几个内核参数,这些都能通过pro ... -
linux内核定时器的实现
2009-10-31 01:44 10184由于linux还不是一个实时的操作系统,因此如果需要更高精度, ... -
linux内核中tcp连接的断开处理
2009-10-25 21:47 10302我们这次主要来分析相关的两个断开函数close和shotdow ... -
linux内核tcp的定时器管理(二)
2009-10-05 20:52 5412这次我们来看后面的3个定时器; 首先是keep alive定 ... -
linux内核tcp的定时器管理(一)
2009-10-04 23:29 9822在内核中tcp协议栈有6种 ... -
linux 内核tcp接收数据的实现
2009-09-26 20:24 14493相比于发送数据,接收数据更复杂一些。接收数据这里和3层的接口是 ... -
linux 内核tcp数据发送的实现
2009-09-10 01:41 19759在分析之前先来看下SO_RCVTIMEO和SO_SNDTIME ... -
tcp connection setup的实现(三)
2009-09-03 00:34 5176先来看下accept的实现. 其实accept的作用很简单, ... -
tcp connection setup的实现(二)
2009-09-01 00:46 8424首先来看下内核如何处理3次握手的半连接队列和accept队列( ... -
tcp connection setup的实现(一)
2009-08-23 04:10 5795bind的实现: 先来介绍几个地址结构. struct ... -
linux内核中socket的实现
2009-08-15 04:38 21089首先来看整个与socket相关的操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sys ... -
ip层和4层的接口实现分析
2009-08-08 03:50 6196首先来看一下基于3层的ipv4以及ipv6实现的一些4层的协议 ...
相关推荐
在Linux内核中,TCP/IP协议栈实现了这一系列协议的功能,使得Linux系统能够作为服务器或者客户端进行网络通信。 ### 二、TCP/IP协议栈基础知识 #### 1. 协议层次结构 TCP/IP模型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本文对Linux内核中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评估不同拥塞控制协议的性能和局限性,并设计了一种新的环境自适应拥塞控制协议CVTCP。 拥塞控制算法的重要性 ------------------------ 在计算机网络中,拥塞...
至于TCP的输入部分,Linux内核网络数据接收流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层处理过程。从接收到网络数据包开始,内核会逐层向上处理,从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最终到达应用层。在处理过程中,既有可能是从下而上的处理,...
总之,《Linux内核TCP/IP协议栈源码分析》是一个深入理解网络通信、优化系统性能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源码的研读,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排查网络问题,理解和设计高效的网络应用程序,并为未来的网络技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本资料"Linux内核TCP/IP协议栈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核心组件的工作原理。 TCP/IP协议栈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在Linux内核中,每一层都有相应的模块负责处理相关的协议和...
- **高级队列管理**:Linux内核实现了多种先进的队列管理算法,如FQ_CODEL等,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减少网络队列长度,防止拥塞的发生。 #### 五、结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 TCP中的拥塞控制机制及其关键特性。通过...
《Linux内核源码剖析 TCP/IP实现》是樊东东和莫澜合著的一本深入解析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的书籍,主要关注TCP/IP协议的实现细节。这本书上册的内容,将引领读者深入理解Linux操作系统如何处理网络通信,特别是TCP/IP...
《Linux内核TCP协议栈部分,下册》深入解析了Linux操作系统中TCP协议栈的实现细节,涵盖了TCP协议从启动到控制发送的全过程,以及不启用DSACK(duplicate SACK,重复确认选择)等相关主题。这本书是理解网络通信底层...
《Linux内核源码剖析-TCP/IP实现(上册)》是一本专为初学者设计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的TCP/IP协议栈实现。这本书以清晰易懂的方式阐述了TCP/IP协议在Linux内核中的工作原理,涵盖了从...
《深入理解Linux内核》是Linux系统开发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中文第三版更是结合了最新的Linux内核版本,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内核解析。这本书涵盖了从内核设计哲学到具体实现细节的广泛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
在Linux内核中,TCP和UDP模块处理连接建立、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问题。 5. **应用层**:这一层包含各种应用协议,如HTTP、FTP、SMTP等,它们直接与用户交互。Linux内核通过socket API为上层应用提供了与...
在Linux内核中实现这一架构,需要修改或扩展现有的TCP拥塞控制模块,例如引入新的拥塞避免算法、更新拥塞窗口更新策略等。此外,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性能测试和调优,确保新机制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总的...
《深入分析Linux内核源码》是一本专为IT专业人士准备的深度学习资源,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工作原理。Linux内核是开源软件领域的瑰宝,是众多服务器、嵌入式设备以及云计算平台的核心。通过...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Linux内核是如何处理系统调用、管理内存、调度进程、实现文件系统以及网络协议栈等一系列核心功能的。以下是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系统调用**:Linux内核通过系统调用...
Linux内核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于1991年创建。它遵循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鼓励全球开发者参与改进和扩展。Linux内核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平台进行定制,适用...
《Linux内核注释全解》是一本深入探讨Linux内核的权威指南,它通过详尽的注释和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这个开源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Linux内核是全球开发者共同智慧的结晶,其设计与实现充满了巧妙和深思熟虑的细节。这...
《Linux内核情景分析》是一本深度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权威著作,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机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全面覆盖了Linux内核的各个方面,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
6. **网络协议栈**:Linux内核的网络部分实现了TCP/IP协议族,包括IP、TCP、UDP等协议。它处理网络数据包的接收和发送,网络连接的建立和关闭,以及拥塞控制和错误恢复。 在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时,通常会从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