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322941 次
- 性别:
- 来自: 广州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July01:
最近了解到一款StratoIO打印控件,功能如下:1、Html ...
js调用excel、word打印 -
jyangzi5:
[u][/u]引用
常见hibernate面试题 -
wangv:
<code="java">Sy ...
常见hibernate面试题 -
bardo:
建议看看这一个
http://bardo.iteye.com ...
金额数字转中文大写 -
dotjar:
在继续讲解HQL其他更为强大的查询功能前,我们先来讲解以下利用 ...
常见hibernate面试题
启动数据库:
oninit
进入操作界面
isql -s
常用命令
语法 oninit [-s] [-i] [-p] [-y]
oninit将系统从off-line模式变为on-line模式
oninit -s 将系统从off-line模式变为quiescent模式
oninit -i 初始化系统
oninit -p 在共享内存初始化时,不搜索,删除临时表
oninit -y 对提示自动回答yes
oninit -v 加入这个选项显示oninit处理过程
oninit-- 键入此命令可以获得使用帮助
oninit命令用来改变系统的运行模式。其中-i选项用于初始化系统的root dbspace。注意,root-dbspace一旦被初始化,则等于整个数据库系统被初始化。
如果用户希望在计算机启动时自动自动启动动态服务器系统,请在系统初启文件(在许多UNIX系统中为/etc/rc)中加入oninit命令(不加任何选项)。
onmode 命令
语法: onmode [-k] [-m] [-s] [-u] [-y]
onmode -k 执行立即shutdown,将系统变为off-line模式
onmode -m 将系统从quiescent模式变为on-line模式
onmode -s 执行graceful shutdown
onmode -u 执行immediate shutdwon
onmode -y 对提示自动回答yes
onmode 命令同样用于改变动态服务器的运行模式。除了上述选项外,onmode还有很多与改变系统运行模式无关的选项。
利用onspaces命令创建数据空间
语法: onspaces -c [-b] [-d] [-z] [-m] [-o] [-p] [-s] [-t]
-c 创建blobspace或dbspace
-b blobspace blobspace名
-d dbspace dbspace名
-g page size blobpages大小
-m mirror 镜像设备设的全路径名和偏移量(KB)
-o offset 偏移量(KB)
-p pathname chunk设备的全路径名
-s size dbspace大小(KB)
-t 创建临时dbspace
onspaces命令用于创建数据空间、临时空间和存储blob数据的空间(blobspace)。键入onspaces--可以获得该命令的联机帮助。利用onstat -D或onstat -d可以看到系统中的关于数据空间的重要信息。包括:chunk的状态、空闲、每一chunk读写的次数。系统中可能包括的多个系统空间,特别当进行数据分片后,我们建议用户最好能利用命令行来创建数据空间。
可以利用如下命令创建数据空间:
onspaces -c -d datadbs1 -o 0 -p /dev/rrvol3 -s 60000
可以用如下的方式创建临时数据空间:
onspaces -c -d tempdbs1 -t -o 0 -p /dev/rrvol5 -s 80000
在系统中,临时数据空间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应将多个临时数据空间分布在独立的物理设备上。
利用onspaces命令删除数据空间
增加或删除chunks
语法: onspaces -a -d [-m] [-o] [-p]
-a spacename 为dbspace新增chunk
-m pathname 镜像设备的全路径名和偏移量(KB)
-o offset 主设备的偏移量(KB)
-p pathname chunk设备的全路径名
-s size chunk大小
-d spacename 删除chunk
-o offset chunk设备的偏移量(KB)
onspaces不仅能创建数据空间还能删除数据空间、临时数据空间或存储blob数据的空间。在删除数据空间时,必须首先保证它是无用的,即该数据空间上无数据库或表。
如需删除数据空间,请键入如下命令:onspaces -d dbspace_name /blobspace_name
数据空间最初由一个chunk(first chunk)构成,一旦其空间用尽,用户必须追加chunk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用户在为数据空间分配chunk时需要计算以保证它的大小能适应未来的需要,否则在追加chunk的时候,它与先前的chunk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导致增加读取数据的时间。关于如何计算空间需求将在以后章节中阐述。利用onspaces命令可以对数据空间增加或者删除chunk,除此之外,利用该命令还可以完成如下任务:启动镜像、中止镜像或改变chunk的状态。
例如可以用如下命令为数据空间增加chunk:
onspaces -a -d datadbs1 -0 60002 -p /dev/rrvol3 -s 60000
再如可以用如下方式从数据空间中删除chunk:
onspaces -d datadbs1 -o 60002 -p /dev/rrvol3 -s 60000
onparams 命令
语法:onparams -a -d -p [-d] [-s] [-l]
-a 新增逻辑日志
-d dbspace 指定日志存放的dbspace
-s size 新增逻辑日志的大小(KB)
-d 删除逻辑日志
-l logid 指定删除一个逻辑日志
-p 改变物理日志
-d dbspace 新物理日志存放的dbspace名
-s size 物理日志大小(KB)
系统在初始化时自动地在root dbspace中创建逻辑日志和物理日志。在DBMS系统中,尤其在OLTP环境下,数据库的操作非常频繁,日志中必须记录大量的信息,所以用户最好能将多个日志文件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上。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 即按所需大小创建逻辑日志,同时创建一个较小的物理日志,系统初始化完毕后,再将物理日志移至其它设备。关于如何确定所需的物理日志的大小,将在以后的章节详述。 利用onstat -l命令可以看出系统中所有新增的逻辑日志被标识为A。这些逻辑日志只有在系统进行归档后才会真正被使用。为了激活这些逻辑日志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执行一次“伪”归档。具体步骤如下:将参数TAPEDEV设置为/dev/null然后运行一次ontape -s。也可以执行onbar -F命令。由于伪归档并不真正归档系统信息,所以千万要适时地对系统进行真正的归档操作。
只有在逻辑日志真正无用时才能将其删除。利用onstat -l 可以看出所有的空闲日志被标记为F。如果逻辑日志中包含事务回滚或快速恢复所需的信息,该逻辑日志是不能被删除的。利用onstat -l命令可以看出接受当前事务的日志被标记为C。如果逻辑日志包括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它也是不能被删除的,只有当检查点记录被写入下一个日志忠并且上一个日志被备份后,该日志才能被删除。利用onstat -l命令可以看出包含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的日志被标记为L。用户可以利用onmode -c命令强制写检查点记录直至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被写入所要求的日志为止。
onstat 工具
显示动态服务器共享内存中的信息
涉及少量磁盘I/O操作
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极小
提供关于系统有价值得信息
命令行交互式监控系统
在本章中将讲解onstat 的各种重要选项,请熟悉它们的使用
onstat命令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系统实时监控工具。该命令直接从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中读取信息,报告当时的系统状况。通常onstat 命令不会进行磁盘I/O操作,也不会对系统资源加锁,所以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简言之,onstat是informix提供的一种交互式的系统监控工具。
onstat 的一些常用选项:
onstat -- 列出所有选项
onstat -i 设置进入交互模式
onstat - 显示运行模式和数据库引擎状态
onstat -g sub_option 运行多线索选项
onstat -r <value>; 每隔<value>;秒后重复选项
onstat -g act 显示系统中所有的活动线索
onstat -g ath -r 2 每隔两秒显示系统中所有的活动的线索
系统监控界面
sysmaster数据库在系统初始化时自动创建
数据库中包括指向系统共享内存结构数据字典信息
提供瞬时的系统性能和状态信息
提供SQL界面了解数据字典信息
允许管理员将系统管理工作自动化
用于执行重复性的监控任务
系统监控界面(system Monitoring Interface --SMI)是一种基于SQL的系统工具,用户通过SMI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系统信息。系统在初始化时,自动地在root dbapace创建sysmaster系统数据库。每一系统包括一个sysmaster数据库,该数据库中的大部分表为虚表,是指向共享内存中数据结构的指针。利用SMI可以自动监控系统,特别是在执行重复任务时。
sysmaster数据库是只读的,即不允许对其进行INSERT UPDATE,或DELETE操作。所有用户都拥有对该数据库的查询权限。
在系统初始化后,用户一定要注意检查sysmaster数据库是否建立成功。创建sysmaster数据库的信息都保存在消息日志文件中(online.log)请注意由于所有的DDL语句都将被记录在日志中,所以一定要在日志文件中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创建sysmaster所需。
sysmaster数据库模式记录在$INFORMIXDIR/etc/sysmaster.sql文件中。
oncheck 命令
检查动态服务器磁盘上的数据结构
定位并修补损坏的索引和数据
有磁盘I/O操作
一些操作在处理时将在表上加锁
oncheck命令用于修复磁盘上损坏的索引和数据页,该命令也可用于检查并打印系统的数据结构。在使用oncheck时一定要当心,因为改命令的某些选项会对表加共享锁,例如:oncheck -pt
为防止对系统的损坏,系统会对所有共享内存中的数据进行一次一致性检查。一旦发现数据页出现一致性错误或发现索引错误,系统将把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利用oncheck)写入消息日志文件,并返回isam错误代码105。
如果发现一致性错误信息,用户应该立即关闭系统并按消息日志文件中的提示运行oncheck。如果oncheck运行失败,则应尝试卸出表再重新装入;如果是索引得问题,则应先删除索引再重建之。如果所有这些步骤都失败了,只有根据原有的系统归档备份来恢复系统。
下面的命令可以提供extend信息:
oncheck -pe
oninit
进入操作界面
isql -s
常用命令
语法 oninit [-s] [-i] [-p] [-y]
oninit将系统从off-line模式变为on-line模式
oninit -s 将系统从off-line模式变为quiescent模式
oninit -i 初始化系统
oninit -p 在共享内存初始化时,不搜索,删除临时表
oninit -y 对提示自动回答yes
oninit -v 加入这个选项显示oninit处理过程
oninit-- 键入此命令可以获得使用帮助
oninit命令用来改变系统的运行模式。其中-i选项用于初始化系统的root dbspace。注意,root-dbspace一旦被初始化,则等于整个数据库系统被初始化。
如果用户希望在计算机启动时自动自动启动动态服务器系统,请在系统初启文件(在许多UNIX系统中为/etc/rc)中加入oninit命令(不加任何选项)。
onmode 命令
语法: onmode [-k] [-m] [-s] [-u] [-y]
onmode -k 执行立即shutdown,将系统变为off-line模式
onmode -m 将系统从quiescent模式变为on-line模式
onmode -s 执行graceful shutdown
onmode -u 执行immediate shutdwon
onmode -y 对提示自动回答yes
onmode 命令同样用于改变动态服务器的运行模式。除了上述选项外,onmode还有很多与改变系统运行模式无关的选项。
利用onspaces命令创建数据空间
语法: onspaces -c [-b] [-d] [-z] [-m] [-o] [-p] [-s] [-t]
-c 创建blobspace或dbspace
-b blobspace blobspace名
-d dbspace dbspace名
-g page size blobpages大小
-m mirror 镜像设备设的全路径名和偏移量(KB)
-o offset 偏移量(KB)
-p pathname chunk设备的全路径名
-s size dbspace大小(KB)
-t 创建临时dbspace
onspaces命令用于创建数据空间、临时空间和存储blob数据的空间(blobspace)。键入onspaces--可以获得该命令的联机帮助。利用onstat -D或onstat -d可以看到系统中的关于数据空间的重要信息。包括:chunk的状态、空闲、每一chunk读写的次数。系统中可能包括的多个系统空间,特别当进行数据分片后,我们建议用户最好能利用命令行来创建数据空间。
可以利用如下命令创建数据空间:
onspaces -c -d datadbs1 -o 0 -p /dev/rrvol3 -s 60000
可以用如下的方式创建临时数据空间:
onspaces -c -d tempdbs1 -t -o 0 -p /dev/rrvol5 -s 80000
在系统中,临时数据空间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应将多个临时数据空间分布在独立的物理设备上。
利用onspaces命令删除数据空间
增加或删除chunks
语法: onspaces -a -d [-m] [-o] [-p]
-a spacename 为dbspace新增chunk
-m pathname 镜像设备的全路径名和偏移量(KB)
-o offset 主设备的偏移量(KB)
-p pathname chunk设备的全路径名
-s size chunk大小
-d spacename 删除chunk
-o offset chunk设备的偏移量(KB)
onspaces不仅能创建数据空间还能删除数据空间、临时数据空间或存储blob数据的空间。在删除数据空间时,必须首先保证它是无用的,即该数据空间上无数据库或表。
如需删除数据空间,请键入如下命令:onspaces -d dbspace_name /blobspace_name
数据空间最初由一个chunk(first chunk)构成,一旦其空间用尽,用户必须追加chunk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用户在为数据空间分配chunk时需要计算以保证它的大小能适应未来的需要,否则在追加chunk的时候,它与先前的chunk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导致增加读取数据的时间。关于如何计算空间需求将在以后章节中阐述。利用onspaces命令可以对数据空间增加或者删除chunk,除此之外,利用该命令还可以完成如下任务:启动镜像、中止镜像或改变chunk的状态。
例如可以用如下命令为数据空间增加chunk:
onspaces -a -d datadbs1 -0 60002 -p /dev/rrvol3 -s 60000
再如可以用如下方式从数据空间中删除chunk:
onspaces -d datadbs1 -o 60002 -p /dev/rrvol3 -s 60000
onparams 命令
语法:onparams -a -d -p [-d] [-s] [-l]
-a 新增逻辑日志
-d dbspace 指定日志存放的dbspace
-s size 新增逻辑日志的大小(KB)
-d 删除逻辑日志
-l logid 指定删除一个逻辑日志
-p 改变物理日志
-d dbspace 新物理日志存放的dbspace名
-s size 物理日志大小(KB)
系统在初始化时自动地在root dbspace中创建逻辑日志和物理日志。在DBMS系统中,尤其在OLTP环境下,数据库的操作非常频繁,日志中必须记录大量的信息,所以用户最好能将多个日志文件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上。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 即按所需大小创建逻辑日志,同时创建一个较小的物理日志,系统初始化完毕后,再将物理日志移至其它设备。关于如何确定所需的物理日志的大小,将在以后的章节详述。 利用onstat -l命令可以看出系统中所有新增的逻辑日志被标识为A。这些逻辑日志只有在系统进行归档后才会真正被使用。为了激活这些逻辑日志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执行一次“伪”归档。具体步骤如下:将参数TAPEDEV设置为/dev/null然后运行一次ontape -s。也可以执行onbar -F命令。由于伪归档并不真正归档系统信息,所以千万要适时地对系统进行真正的归档操作。
只有在逻辑日志真正无用时才能将其删除。利用onstat -l 可以看出所有的空闲日志被标记为F。如果逻辑日志中包含事务回滚或快速恢复所需的信息,该逻辑日志是不能被删除的。利用onstat -l命令可以看出接受当前事务的日志被标记为C。如果逻辑日志包括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它也是不能被删除的,只有当检查点记录被写入下一个日志忠并且上一个日志被备份后,该日志才能被删除。利用onstat -l命令可以看出包含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的日志被标记为L。用户可以利用onmode -c命令强制写检查点记录直至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被写入所要求的日志为止。
onstat 工具
显示动态服务器共享内存中的信息
涉及少量磁盘I/O操作
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极小
提供关于系统有价值得信息
命令行交互式监控系统
在本章中将讲解onstat 的各种重要选项,请熟悉它们的使用
onstat命令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系统实时监控工具。该命令直接从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中读取信息,报告当时的系统状况。通常onstat 命令不会进行磁盘I/O操作,也不会对系统资源加锁,所以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简言之,onstat是informix提供的一种交互式的系统监控工具。
onstat 的一些常用选项:
onstat -- 列出所有选项
onstat -i 设置进入交互模式
onstat - 显示运行模式和数据库引擎状态
onstat -g sub_option 运行多线索选项
onstat -r <value>; 每隔<value>;秒后重复选项
onstat -g act 显示系统中所有的活动线索
onstat -g ath -r 2 每隔两秒显示系统中所有的活动的线索
系统监控界面
sysmaster数据库在系统初始化时自动创建
数据库中包括指向系统共享内存结构数据字典信息
提供瞬时的系统性能和状态信息
提供SQL界面了解数据字典信息
允许管理员将系统管理工作自动化
用于执行重复性的监控任务
系统监控界面(system Monitoring Interface --SMI)是一种基于SQL的系统工具,用户通过SMI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系统信息。系统在初始化时,自动地在root dbapace创建sysmaster系统数据库。每一系统包括一个sysmaster数据库,该数据库中的大部分表为虚表,是指向共享内存中数据结构的指针。利用SMI可以自动监控系统,特别是在执行重复任务时。
sysmaster数据库是只读的,即不允许对其进行INSERT UPDATE,或DELETE操作。所有用户都拥有对该数据库的查询权限。
在系统初始化后,用户一定要注意检查sysmaster数据库是否建立成功。创建sysmaster数据库的信息都保存在消息日志文件中(online.log)请注意由于所有的DDL语句都将被记录在日志中,所以一定要在日志文件中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创建sysmaster所需。
sysmaster数据库模式记录在$INFORMIXDIR/etc/sysmaster.sql文件中。
oncheck 命令
检查动态服务器磁盘上的数据结构
定位并修补损坏的索引和数据
有磁盘I/O操作
一些操作在处理时将在表上加锁
oncheck命令用于修复磁盘上损坏的索引和数据页,该命令也可用于检查并打印系统的数据结构。在使用oncheck时一定要当心,因为改命令的某些选项会对表加共享锁,例如:oncheck -pt
为防止对系统的损坏,系统会对所有共享内存中的数据进行一次一致性检查。一旦发现数据页出现一致性错误或发现索引错误,系统将把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利用oncheck)写入消息日志文件,并返回isam错误代码105。
如果发现一致性错误信息,用户应该立即关闭系统并按消息日志文件中的提示运行oncheck。如果oncheck运行失败,则应尝试卸出表再重新装入;如果是索引得问题,则应先删除索引再重建之。如果所有这些步骤都失败了,只有根据原有的系统归档备份来恢复系统。
下面的命令可以提供extend信息:
oncheck -pe
发表评论
-
c语言编程之字符串操作
2010-01-26 16:43 1366//在s串中查找与s1相匹配的字符串,找到后用s2将s中与 ... -
c语言编程之信号灯
2010-01-26 15:37 2406#include <stdio.h> #in ... -
c语言编程之消息队列
2010-01-26 14:24 12145//msg.c #include <stdio.h ... -
c语言编程基础之IPC共享内存
2010-01-25 21:02 4793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 ... -
c语言相关书籍收藏
2010-01-25 20:23 1010c函数速查chm版 软件编程规范培训实例与练习 -
c语言编程基础之日志记录
2010-01-25 10:25 3985#include <unistd.h> #i ... -
c语言编程基础之数据库操作
2010-01-23 00:12 1701查询: vi opsql.ec EXEC SQL incl ... -
c语言编程基础之文件操作(二)
2010-01-22 13:38 771数据块读写函数fread和fwtrite C语言还提供 ... -
c语言编程基础之文件操作
2010-01-22 09:46 1324文件使用方式 意义 “rt ... -
指针学习笔记
2010-01-21 14:40 902main() { int a,b; int ... -
条件编译-结构体的使用
2010-01-21 13:41 1283main() { struct stu { ... -
c语言基础教程
2010-01-20 20:43 1015c语言基础教程 -
socket网络编程基础
2010-01-20 14:02 901/*service.c*/ #include<st ... -
shell操作菜单
2009-12-15 16:53 1206#!/bin/sh #The path of she ... -
SHELL菜单
2009-12-15 10:45 1297SHELL菜单的编写从此变得如此简单 完善的流程控制 简洁精美 ... -
Linux Unix命令及shell编程-学习笔记-未完待续
2009-12-13 20:29 1201Linux Unix命令及shell编程 1.Linux U ... -
Tuxedo中间件开发与管理-学习笔记-未完待续
2009-12-13 20:28 1542Tuxedo中间件开发与管理 1.Tuxedo系统介绍 1 ... -
GCC编译器使用学习笔记(三)
2009-12-13 00:19 1642GCC编译器使用学习笔记(三) gcc debug gcc ... -
C语言库函数,Linux C语言函数大全,C语言编程宝典
2009-12-11 23:18 1969C语言库函数,Linux C语言函数大全,C语言编程宝典 -
centos下安装oracle9i笔记
2009-12-10 17:20 1513centos下安装oracle9i笔记 --初始启动字符界面 ...
相关推荐
25.Sco openserver unix下安装双网卡的一些建议 26.Unix系统管理员安全手册 27.x口令文件介绍 28.X 常用的指令 29.S命令破除UNIX管理员口令 30. UNIX宝典(安装、配置、命令、技巧) 31. UNIX 下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32...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YALMIP和CPLEX实现微电网两阶段鲁棒优化经济调度的方法。首先,主问题部分通过定义决策变量如机组出力、储能充放电状态等,建立目标函数以最小化总成本,并设置相应的约束条件。接着,子问题部分模拟最恶劣场景,通过引入不确定性和惩罚系数,最大化系统成本,从而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两者通过列与约束生成算法(CCG)进行迭代优化,直至达到收敛条件。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实战避坑指南,如变量维度对齐、CPLEX参数调优以及不确定性集合的选择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优化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微电网调度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确保微电网在面对极端天气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时仍能稳定运行的情况。主要目标是在保障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步骤,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分享和技巧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此外,还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避免过度保守、合理设定不确定集参数等。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H6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离网和并网仿真模型的特点。H6逆变器采用六开关器件设计,支持非单位功率因数负载、功率因数调节、共模电流抑制等功能。文中详细讨论了PR单环控制策略、锁相环(SOGI-PLL)、LC和LCL滤波器的应用,并提供了相关代码示例。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仿真环境设置以及常见调试技巧,验证了H6逆变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优越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逆变器设计与仿真的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H6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②优化逆变器的设计参数,提高其在离网和并网场景中的性能;③通过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调试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H6逆变器的实际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松下FP-X系列PLC在空调冷冻泵模拟量控制中的应用,特别是AFPX-TC2模拟量输入模块和AFPX-DA2模拟量输出模块的使用方法。文章涵盖了硬件连接、手动控制程序、自动控制程序以及模式切换逻辑的设计。通过这些模块和程序,可以实现对冷冻泵转速的手动和自动控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调试技巧,如PID参数调整、信号量程转换、无扰动模式切换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模拟量控制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空调冷冻泵进行精确控制的工程项目,旨在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工作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如硬件接线细节、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等,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OMSOL软件在光子晶体超表面中实现偏离Gamma点的BICs(连续谱中的束缚态)合并。首先,作者通过设置偏离Gamma点的波矢,调整晶格参数如孔半径和晶格常数,成功实现了BICs的合并。接着,作者分享了多个实用技巧,如正确设置周期性边界条件、使用六重旋转对称条件以及优化网格划分方法。此外,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和COMSOL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最后,作者强调了磁场涡旋对于识别BICs的重要性,并讨论了BICs合并过程中的一些反直觉现象及其背后的物理机制。 适合人群:从事光子晶体超表面研究的科研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BICs合并机制并对COMSOL有一定基础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使用COMSOL进行光子晶体超表面的数值模拟;② 实现偏离Gamma点的BICs合并;③ 优化仿真参数以提高Q值和模式稳定性;④ 理解BICs合并的物理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附带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步骤和代码示例,使读者能够快速上手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模型。同时,作者提醒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调试时间。
分享一些R包,用于GBD数据库BAPC分析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A10 ACOS v4平台上的VRRP-A(高级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配置方法及其工作机制。VRRP-A旨在提高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冗余度,支持多达八个ACOS设备作为IP互备份,适用于网关(路由)模式及单臂模式部署。文档涵盖了VRRP-A的基本概念、配置流程、主备选举机制、故障切换逻辑、浮动IP管理、配置同步、会话同步以及接口配置等内容。此外,还提供了具体的配置示例和故障切换策略模板的创建方法,以帮助管理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VRRP-A。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网络基础知识,尤其是熟悉ACOS平台的网络管理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多台ACOS设备之间的冗余备份,确保网络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②通过配置浮动IP、主备选举、故障切换策略等,提升网络的高可用性;③利用配置同步和会话同步功能,简化管理和维护工作。 其他说明:本文档不仅提供了详细的配置指南,还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各种配置的实际操作步骤,帮助用户快速掌握VRRP-A的配置和优化技巧。此外,文档强调了VRRP-A与传统VRRP的区别,指出两者不可互操作,因此在实际部署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协议。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OpenSEES平台建立单柱墩模型,并深入探讨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粘接及其捏缩效应。主要内容涵盖模型初始化、节点定义、边界条件设定、材料和截面定义、单元创建以及基于位移控制的滞回分析。文中提供了完整的建模过程和相关源代码,帮助读者理解并实现这一复杂结构的数值模拟。 适合人群:从事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感兴趣的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桥梁、建筑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评估,旨在提高结构在地震等极端荷载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通过模拟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接滑移现象,优化结构设计,增强抗震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还包括大量实用的代码示例和实践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OpenSEES平台的应用技巧。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收敛困难时的处理方法等。
黔轻职院团字〔2025〕5号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的通知.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的100kW光伏发电三相并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系统主要包括100kW光伏模块及其MPPT控制、两级式并网逆变器(boost电路和三相桥式逆变)、复杂的控制策略(坐标变换、锁相环、dq功率控制、解耦控制、电流内环电压外环控制、SPWM调制)以及LC滤波器。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背景和技术实现方法,还展示了具体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性能。主要内容涵盖MPPT控制算法、逆变器拓扑结构、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实现、LC滤波器的作用及效果评估。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新能源发电、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特别是对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的技术人员。目标是掌握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各个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对于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并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导增量法(INC)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首先解释了INC算法的核心逻辑,即通过电导变化量判断爬山方向,并讨论了关键参数如阈值、步长的选择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接着探讨了PWM调制的具体实现方式,强调了V_pv_max的实时获取重要性和自适应步长策略的应用。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仿真技巧,如加入噪声处理、动态调整I-V曲线以及使用卡尔曼滤波提高跟踪精度。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改进后的INC算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优越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光伏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MPPT算法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和优化光伏系统MPPT算法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旨在提升光伏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导增量法。同时提醒读者关注一些常见的陷阱和技术细节,确保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裂缝检测中的数据标注方法,涵盖了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两大主要技术。对于目标检测部分,重点讲解了YOLO算法的数据标注流程,包括工具选择、标注操作以及保存格式。而对于语义分割,则深入探讨了像素级标注的具体步骤,涉及多边形绘制、掩码图像生成及其优化处理。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战经验和技巧,如如何应对复杂裂缝形态、提高标注精度的方法等。 适合人群:从事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专注于物体检测和图像分割方向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开发者掌握裂缝检测数据标注的基本技能;②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③为构建高效准确的裂缝检测模型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包含了理论知识,还附带了许多具体的代码实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半车悬架主动控制系统中MPC(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及其调参技巧。首先解释了MPC的基本概念,即通过优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性能指标来确定当前时刻的最佳控制输入。接着展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包括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定义性能指标函数和采用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文中特别强调了参数调优的经验,如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的选择、权重矩阵的设计以及约束条件的设置。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调试细节,例如QP求解器的选项设置和作动器延迟补偿的方法。最终的效果表明,MPC能够显著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适合人群:从事车辆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悬架系统和MPC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升汽车行驶品质的研究项目或产品开发,旨在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改善车辆的动态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MPC技术。同时提醒读者注意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Simulink模型进行高频注入以实现电机电角度精确观测的方法和技术细节。首先,通过在d轴注入特定频率的正弦波电压信号,使高频信号与转子位置产生相互作用,从而携带角度信息。其次,采用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组合对信号进行处理,分别去除高频成分并提取有用的调制信号。最后,通过锁相环结构解调相位差,得到最终的角度估计。文中还讨论了不同频率选择的影响以及启动阶段的扫频注入优化方法,并分享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对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电机控制精度的应用场合,特别是在低速条件下无法使用传统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目标是通过高频注入技术实现对电机转子位置的高精度测量,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作为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相关算法。同时强调了实际工程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信噪比优化、硬件干扰排除等。
1、文件说明: Centos8操作系统texlive-csquotes-7:20180414-23.el8.rpm以及相关依赖,全打包为一个tar.gz压缩包 2、安装指令: #Step1、解压 tar -zxvf texlive-csquotes-7:20180414-23.el8.tar.gz #Step2、进入解压后的目录,执行安装 sudo rpm -ivh *.rpm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风光储并网协同运行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双闭环控制策略和单极调制方法。双闭环控制策略由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构成,分别用于快速跟踪电流指令和维持输出电压稳定,确保并网电能质量。单极调制作为一种PWM技术,能够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和Simulink建模步骤,展示了如何在仿真环境中实现和优化这些控制策略。 适合人群:对风光储并网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风光储并网系统控制机制的研究者,旨在帮助他们掌握双闭环控制和单极调制的具体实现方法,从而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解释,还包括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仿真指导,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此外,文中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冲、设置死区时间和选择合适的仿真求解器等。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7-200 Smart PLC的速度与频率同步控制程序,主要用于卷板材生产线和造纸设备。程序通过设置速度同步地址vw10作为基准,利用频率调整系数factor[i]实现1-15回路的频率同步。此外,还支持主从单机微调功能,确保各回路能够精确同步。文中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解释了如何通过简单逻辑实现多机同步,并强调了微调和异常检测的重要性。对于16-30回路,考虑到设备布局和负载差异,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如地址映射调整和滤波算法的应用。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变频器应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S7-200 Smart PLC在卷板材生产线和造纸设备中的速度与频率同步控制方法;②提供实用的代码示例和技术细节,便于快速部署和调试;③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率。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基本的同步控制逻辑,还包括了许多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技巧,如微调处理、异常检测和滤波算法等,有助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将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数据转换为有限元inp格式文件的方法和技术细节。首先解释了EBSD数据的重要性和有限元分析的作用,随后通过Python编程展示了完整的转换流程,包括数据读取、处理、节点生成、材料方向赋值以及最终生成inp文件。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还讨论了常见的挑战及其解决办法,如坐标对齐、网格拓扑构建、材料方向赋值等。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强调了注意事项,如确保单位一致性和格式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需要将微观材料特性应用于宏观有限元模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将EBSD数据用于有限元分析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材料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主要目标是帮助研究人员掌握如何利用编程手段高效地将EBSD数据转化为可用于有限元分析的inp文件。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技术和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二维数据,也可以扩展到三维情况,尽管后者涉及更多复杂性。同时,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可以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但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参数设置。
matlab-PSO调谐模糊逻辑基于电源系统的智能负载频率控制
provider/network 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