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豆效应

阅读更多

一位朋友跟我说起他最近的困惑:

    他一直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隔一段时间就登上一个台阶;可是几年过去,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走过的和正在的每一个台阶上都挤满了人,并且谁都知道金字塔尖上就那么寥寥的几个位置而已,却又仰之弥高;突然间非常沮丧绝望。

这是人生常态啊。我有两个故事讲给他,也可以讲给所有正在路上的人——当年要是有人也这样给我讲过就好了。

托福作文题库中有一道相当有趣的题目:“有些著名的体育明星或者娱乐明星每年赚几百万美元。你认为他们真的值那么高的薪水么?使用具体的理由和例子支持你的观点。”

那些最终能够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凭空站在那里,也非神兵天降,他们也可能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刘翔那样的运动员,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带着伤的——当然身上不止一处受伤过。他们一路走来十几年,途中不知道有多少同伴中途放弃和不得不退出。在任何一个系统中走到底不仅需要天分(如果真的存在的话),还需要努力,并且也需要运气。最终,只有少数人到达终点。少数人占多大的比例呢?中国有一句古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

那些人能够赚很多钱的众多解释之中有这样一个比较靠谱的经济学解释:“无数的人付出了代价(或者说“成本”)却因没有达到终点而收获寥寥甚至全无,少数人终于走到了终点最终拿到所有收益中的一部分。”——事实上,如此看来,那些明星其实赚得还是不够多,因为更多的收益并没有落到他们的口袋,而是被他们所在的体系给消耗掉了。

如果从起点到终点需要走十步,那么最累的时候可能实在三五步左右的时候。第一步往往并不像俗话所说的那样“万事开头难”——事实上,很多人懵懵懂懂就迈出了第一步。或者,头两步的过程中,往往是最年轻气盛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辛苦呢。如若真的走到第八九步,放弃才难呢,因为“沉没成本”已经大到令人难以放弃的地步。在三五步之间才是最辛苦的时候,不再那么年轻,不再那么气盛,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世事的无奈,同时又因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供参照作为思考的依据而更加迷惑——因为信息尽管比没有更多却又比足够更少。总有未知存在,总有意外发生,总有很多事情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在未知中前行需要很多的勇气。

一旦在三五步的时候“另寻出路”,那就很可能是付出了成本却没有收获,不知不觉早就成了炮灰的同时以为自己“还在打拼”。有的时候,所谓成功就好像从南极走到北极,其实方向并不重要,因为在南极的那个起点上无论面向哪里其实都是“北”,无论面向哪里只要走一条直线都会走到北极,且是最短路线。怕只怕走着走着因为“迷惑”而换了方向,路程就要加长,方向换多了,就可能竟然回到起点。

我告诉朋友说,你之所以这么难受就是因为你刚走到三五步,再往前走走就好了,要走到七八步才能看到希望。

我经常喝的咖啡,牌子是“Maxim”,条状塑袋包装。每次撕开一端把其中的粉末倒出来的时候,最先出来的是咖啡、而后是糖、最后是咖啡伴侣(或者顺序反过来)。如何包装才能做到让这些粉末分离呢?有点奇怪吧?

随便找一个诸如“康泰克”之类的胶囊药粒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颜色的颗粒并非混杂在一起,而是同颜色的颗粒聚集在一起。如何包装才能做到让这些粉末分离呢?有点奇怪吧?

在美国的超市里,可以经常看到豆子罐头。这种玻璃瓶罐头中有若干种颜色的豆子,其中颗粒最大的是褐颜色的巴西豆。这种玻璃瓶罐头放在货架上很好看,因为那些豆子不是混杂在一起的,而是每种颜色一层,颗粒最大的褐色巴西豆总是在最上面一层。如何包装才能不让各种颜色的豆子混杂在一起呢?

农民种地之前要犁地——把耕地中的大石块剔出来搬走。可是,第二年还要再犁一遍,又冒出来很多大石块——这些石块哪儿来的?不是已经犁走了很多么?

物理学家们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注意到这种现象,把它取名为“巴西豆效应”(Brazil Nut Effect)。

解释很简单:原本不同大小的颗粒混杂在一起,在轻微震荡的过程中,小颗粒会顺着大颗粒的缝隙“沉”下去,而大颗粒就会因此慢慢地“浮”上来。((最近一些年,更多的解释开始出现,除了颗粒的大小之外,颗粒的重量与质量、颗粒之间的空气等媒介都是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

 

速溶咖啡也好、感冒胶囊也罢,豆子罐头也一样,在运输过程中都会被轻微震荡,于是,慢慢各种颗粒就按照大小层层排列了。农民的耕地也是一样的道理,随着地球的自转以及种种地壳活动而产生的“轻微震荡”是得原本在地下很深的大石块慢慢“浮”到地面上……

“巴西豆效应”在人事结构中的启示是什么呢?作为一个系统中的个体,就好像是系统中众多颗粒中的某一个。只要某个颗粒足够大,那么它必然会慢慢“浮 ”到顶端,而其它的小颗粒则会“沉”下去——因为任何一个体系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稳定的,必然存在“震荡”,而“巴西豆效应”只需要“轻微震荡”。

所以,作为系统中的个体,最重要的动作不是“往上爬”,而是“专心使自己变大”,只要“足够大”,就可能“自然”地“浮”到相应的位置——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的一个原因。

footnotes:当然,这只是个类比,并不百分之百精确。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容器的形状会影响“巴西豆效应”的结果,在立方体、圆柱体,或者倒圆锥体容器中,经过轻微震荡一段时间之后,最大的颗粒会处于最顶层;然而在正圆锥体(即,锥尖在顶端的圆锥体)容器中,最终,最大的颗粒会处于最底层。要是一个人不幸处于类似这样的容器中,那尽早离开好了…… (转自互联网)

 

2
0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