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很容易发生在过分讲究“1”和“0”角色分配的情侣身上。经常有一方抱怨自己的BF不懂得付出,只是一味地索取,而对方则不以为然地觉得这是作为“老公”应该尽的责任。究其原因,正是在于两人的关系长期只是陷于单一的流向。一开始,作为“老公”的一方确立了自己“1”的角色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男人的宽大肩膀用心呵护自己的爱人,不断地从各个层面的付出,另一方则拼命地体现出自己的“小鸟依人”感。久而久之,“过度理由效应”便产生了作用,两人不自觉地将情侣关系的定位留于浅表的“施予和获得”这个利益层面的原因,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感情交流、生活适应和个性融合等等方面。最后,索取的一方的直接欲望越来越膨胀,而付出的一方往往到最后变得疲惫不堪。到分手时,一个会觉得对方自私自利、只为了得到好处而和自己在一起,另一个却会一味地指责对方根本不爱自己或者另有他欢才不再对自己付出。 可以看出,“过度理由效应”常常更多在缺心眼的人身上体现。就像那个抛弃了原来的BF而毅然转投日本男人怀抱的男孩一样。若非看重了表面的外貌、长相等因素吸引,他也不可能做出如此重大的抉择,丝毫不考虑真的东渡日本以后其他种种更为重要的后果。所以,单纯的付出虽然能够暂时保持表面上的火热与紧密,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分崩离析的前奏。一旦这种付出由于对方与日俱增的欲望而无法维继时,那就预示着悲剧的上演,因为让对方得以相信那个能维系两人关系的表面理由已不复存在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却会认为“这个人乐于助人”。
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一旦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这是“关心”,是“爱的表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是由于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习是有趣的事
分享到:
相关推荐
8. **过度理由效应**:当外部激励(如奖励或惩罚)充足时,人们可能忽略内在动机。在测试团队中,除了提供外部激励,也要激发测试人员的内在动力,如对技术的热爱和对质量的追求。 9. **向Test Engineering转型**:...
12. 过度理由效应: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内在动机,使得行为变得依赖外部因素。 13.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部压力有时反而加强了恋人间的爱情。 14.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 ...
14. 过度理由效应:外部奖励取代了内在动机,导致行为由内部驱动转向外部驱动。 15.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部压力反而加强了恋人间的爱情,因为他们共同对抗外部障碍。 16.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身份和存在的主观...
14. 过度理由效应:外部奖励取代内在动机,导致行为从内部驱动变为外部驱动。 15.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部压力(如家庭反对)反而增强恋人间的感情。 16.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身份、价值观和...
14. **过度理由效应**:外部激励(如奖励)可能导致内在动机的削弱,行为变得依赖外部条件。 15.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外界压力阻碍两个人的关系时,他们反而可能更加坚定地相爱。 16. **自我概念**:个体对...
12. 过度理由效应: 当外部奖励成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时,内在的动机可能会减弱,行为从内部驱动转向外部驱动。 13.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爱情中,外界的压力和阻碍反而可能增强情侣间的感情,因为他们会团结...
然而,奖励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个体差异,避免引发如过度理由效应或付出与回报失衡等不良后果。 在团队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公平性是至关重要的。绩效管理不仅要体现对优秀员工的鼓励,也要对落后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同时,必须警惕过度依赖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动机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过度理由效应”,即当奖励消失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下降。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将游戏与学习内容有效整合,以...
8. 过度理由效应指的是人们对外部原因或报酬的依赖,从而忽视了内在动机的作用。 9. “最近发展区”由维果斯基提出,指的是儿童在成人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能力水平与独立完成任务时所能达到的水平...
5. 过度多元化:过度多元化使企业难以有效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和创新性。 6. 管理者过分关注并购:管理者过多地投入到并购活动中,可能会忽视核心业务的运营。 为了实现成功的并购,企业应具备以下有效并购的特性...
“过渡理由”效应指出,外在因素(如舆论压力)最初可能激发良好行为,但当外在激励消失或不再满足需求时,行为可能会失去内在动力。不符合这一效应的情况是某研究员因为热爱研究而工作,他的行为动力源自内在兴趣,...
振铃效应是图像处理中的一种视觉伪影,表现为图像边缘附近的过度振荡。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图像质量,还影响了视觉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该算法通过一个统一的概率模型来...
P值越小,结果的统计显著性越高,意味着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然而,P值及其统计显著性的误读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引发广泛争议,这也是美国统计学会发布关于统计显著性和P值官方声明的背景。 首先,P值的误读...
6. 同行审查的社会效应:本节可能探讨了同行审查的积极社会效应,并提供了处理审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的策略,如“Big Brother Effect”(老大哥效应),即审查者可能会对被审查者产生过度监督的感觉。...
5. **过度多元化**:过度多元化使企业管理变得复杂,可能影响核心业务的经营。 6. **管理者过于重视购并**:管理者过多关注购并,可能忽视了核心业务的日常管理。 7. **规模过大**:大规模组织可能导致层级过多,...
笔记本电脑作为移动办公和娱乐的重要工具,其电池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笔记本电脑电池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移动计算设备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最后,公众对电磁辐射知识的认识不足,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过度恐慌和误解,而相关项目单位又未能有效地进行科普宣传,这进一步加剧了监管的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首先,加强电磁辐射环境...
4. 过度多角化:过度多元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复杂,降低效率。 5. 管理者过于重视购并:管理者过多关注购并活动,忽视了核心业务的运营,可能削弱企业原有竞争力。 6. 规模过大:大型组织可能导致层级过多,影响...
同样,锚定效应也常被讨论,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即人们在做决策时倾向于依赖或过度依赖第一次接受到的信息(锚点),即使这些信息可能与决策本身无关。 行为金融学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揭示了市场的非有效性。传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