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dehai001
  • 浏览: 50038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31)

 
阅读更多
from:  www.LaoZY.cn  --老中医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溢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一古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帝曰:热病可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帝曰:病热当何治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pdf

    中医基础理论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伤寒杂病论”的基本框架,这是后世治疗外感病和内伤病的理论依据。风邪是导致疾病的一种外邪,其侵袭人体后会导致浮肿等症。而“四维”在中医里通常指的是空间的概念,但也可...

    内经考试题及答案.doc

    13. 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的医家是王冰,他对《黄帝内经》进行了注释和补充。 1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飧泄是指大便完谷不化,即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排出体外。 15. 奇恒之腑包括女子胞、骨、脉、脑,但不...

    内经考试题样本及答案.doc

    他的注解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注》。 3. "阴阳反作,病之逆从":这是指疾病的发生与正常生理状态的阴阳平衡相反,如选项D(清气在上,浊气在下),正常情况下清气应上升,浊气下降,若发生异常,可能导致疾病。 4. ...

    暨南大学-内经期末复习资料汇总.pdf

    唐代王冰的《注黄帝素问》以及明代马莳的《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和《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也是重要的注本。 《内经》在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医学知识的传承,还在于其哲学思想与意象思维的...

    内经考试题样本.docx

    - **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选项B)的治疗方法,即通过滋阴的方法来治疗由寒引起的热证。 ### 4.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 - **阴阳应象大论中的疾病发生机制**...

    中医临床药师试卷及答案.docx

    14. 《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马元台,这是一部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注解的著作。 15. 药食气味中气厚的作用通常是发热或发散。 16. "藏象"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通过外部表现反映出来的内在...

    临床与《内经》原文误读一.ppt

    ”这里解释了肺脾气虚衰竭的临床表现,但《黄帝内经大词典》将“闭”字误解为“必”,导致对原文理解偏差。实际上,“闭”是指大便闭塞不通,反映了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功能障碍。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运用“培土生金”...

    【内经】B课件题目.doc

    《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医疗实践、古代科学技术和古代思想的影响。在医疗实践中,古人通过长期对人体解剖的观察和医疗活动的积累,形成了对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渗透...

    中医经典选读1.ppt

    温病学派则在明清时期发展起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病篇》、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和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著作,提出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如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丰富了...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集最终版.doc

    中医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这些古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基础,涉及中医理论、诊断、治疗、药物等多个方面。复习题集中的内容主要检验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中医内科课件外感发热PPT课件.ppt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热论》等篇章初步探讨了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为后续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外感热病的著作,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中医执业医师-养生与寿夭(精选试题).doc

    4.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其中描述了女性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女子"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状"的年龄是三七,即21岁,对应选项D。 5. 《灵枢·天年》讨论了人的寿命与多种因素的关系。"不能...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论治(精选试题).doc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提到形不足者,温之以D.阳,意味着形体虚弱需要补充阳气,以达到阴阳平衡。 4、同样来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E.味,这里的“味”主要指食物...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论治(精选试题).doc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理论**:这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文献。文中提到形不足者应温之以阳,精不足者应补之以阴,体现了阴阳平衡的理念。形不足可能指体质虚弱,需补阳以助生命力...

    中医内科外感发热.ppt

    其中《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与《热论》两篇文章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基础性的阐述。而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研究外感热病的医学专著。《伤寒论》通过六经辨证...

    中华五谷养身文化阐述.pptx

    【中华五谷养身文化】源自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它以《黄帝内经》为核心,结合了自然、阴阳和五行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黄帝,作为古代中国的传说人物,其养生之道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pptx

    《黄帝内经》由《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组成,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汇集了古代医家的经验,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这部作品对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功能、经络理论等有着深远...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综合练习_1(精选试题).doc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综合练习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以及脏腑功能,同时也涵盖了《黄帝内经》中的经典论述。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综合复习题(精选试题).doc

    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从之”是指顺应疾病的性质进行治疗,例如热证用白虎汤清热,选项D体现了这一原则,热药凉服也是为了让药物效果更好地针对热性疾病。 6、“逆之”则是指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治疗方法,如...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doc

    《黄帝内经》 - B. 《伤寒杂病论》 - C. 《神农本草经》 - D. 《难经》 - E. 《左传》 正确答案为E,《左传》。 ### 二、“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知识点概述:**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这句话体现了中医...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